2020年入冬的第一場降雪,飄飄灑灑地降落在了黃土高原上,冬季蕭條荒涼的黃土地霎時間披上了厚厚的冬裝。我們在陝縣拍攝地坑院的時候,看到了我們的老熟人蔡大爺,沒等雪停就在地坑院上開始清理積雪。蔡大爺已年近8旬,如今還和老伴沿襲著十分傳統的農耕生活,養著一頭騾子耕種著近二十畝地,居住在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地坑院裡。
正在清理積雪的蔡大爺看見我們的時候,感到十分的突然,怔了一下才笑著說:下這麼的雪你們咋還過來拍照了,真是辛苦。幾個人站在雪地裡和蔡大爺拉了會家常,院子裡的小狗聽見我們說話跑了出來,蔡大爺說這大雪天的你們也不戴個帽子,這天老冷啊,你看我家的狗都出來迎接你們了,你們先下去到屋裡暖和暖和,我把這條道清理出來就下去,大娘正在家燒火做飯,一會飯熟了都吃點。
幾個人順著坡道小心翼翼的下到地坑院裡,戴著紅帽子正在生火做飯的就是蔡大爺的老伴馬大娘,馬大娘看到我們後也是驚奇的說道:這下雪天路滑你們咋過來的,先進窯洞裡避避雪,我這正在燒火做飯,快得很,一會飯熟了一人吃碗飯暖暖身子,一個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可是人多,你得做多少啊?大娘笑著說,如今可不是舊社會了,農村雖然沒啥好飯菜,但是家裡種了20多畝地,糧食麵粉可不缺,我家用的還是大鐵鍋,可不是你們家的小鍋小灶,做一鍋飯夠成十個人吃,好賴管你們吃飽還是沒問題的。
幾個人有說有笑地站在鍋臺邊陪著馬大娘拉家常,馬大娘說自己一輩子也生育了好幾個孩子,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就長成了一個女兒,女兒成年後招了個女婿,另蓋了新房子也生活在這個村子裡。現在住的地坑院還是父輩們留下的老院子,由於蔡大爺喜歡種地養牲口,家裡如今還種了20多畝地,養著一頭騾子,自己還養了二十多隻土雞和兩條狗,女兒也一直說不讓她們種地養牲口了,搬過去養老,但是老兩口覺得生活在這裡隨意,養東西方便,不願意搬過去,就一直住在這一百多年的地坑院裡,過著她們自己認為很舒服的養老生活。
農村的柴火灶燒水做飯非常快,幾個人問大娘今天中午準備給老伴啥好飯。大娘笑著說,農村人吃飯不講究,大冷天的吃熱乎就行了,中午和了一碗麵準備做糊塗面,家裡也沒啥菜了,鍋裡炒的大白菜胡蘿蔔添了幾碗水,人老了牙口都不行了,腸胃也不如從前了,煮上一大鍋糊塗麵條,熱熱乎乎的吃上一碗,這樣的天氣暖胃又暖身子。說著掀起鍋蓋攪了一下,笑著說這麵條都煮了一大會了,現在是真糊塗了。
這時候蔡大爺也從地坑院上面回來了,嘴裡喊著飯做好了嗎,做好了給幾個客人每人舀上一碗,我們是吃過飯才去的,感謝了蔡大爺的好意,讓他們趕緊吃飯。大娘先給蔡大爺滿滿盛了一大碗,大爺端著熱乎乎的糊塗面,笑著說,你們也不要笑話我吃的飯不好,只有蘿蔔白菜沒有肉,但是這飯適合老年人吃,不用咬,呼呼嚕嚕就是一大碗,吃完渾身冒汗,這天氣吃著最美啦。
老兩口的中午飯極其簡單,也不用下飯的菜,老兩口端著飯碗站在院子裡就開吃了,性格開朗喜歡開玩笑的蔡大爺趁機又開始誇老伴做的糊塗面好吃,吃了一輩子都沒有吃夠,這樣的麵條他能連吃三大碗,說話的功夫一碗就下肚了,自己開始盛第二碗,大娘說,你別看你叔快80歲了,飯量大的很,每次吃飯都能吃兩碗飯一個大饅頭,今天不吃饃最少能吃三碗飯。大爺笑著說,能吃才能幹,吃都吃不了還能幹得動莊稼活。說說笑笑之間,大爺還真是連吃了三大碗飯,我們這些年輕人也自嘆不如。
大娘吃完了自己的一碗飯,給我們說她這輩子身體都不太好,蔡大爺飯量大身體好,生活在一起這幾十年,莊稼活大多都是蔡大爺一個人幹,自己就是給他打打下手做個飯,飯還做得不好,但是蔡大爺從來不挑她毛病,她做啥飯老伴都說香,這些年自己胳膊沒勁,蒸饃和面都是老伴幫著幹,言語之間透露出老夫妻倆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是真正到了老年卻是「老來有伴金不換」,人老了有個老伴陪在身邊是最幸福的事,雖然此時的夫妻情感早已不是年輕時的卿卿我我,而變得平淡如水,但是幾十年的相處磨合,變得相互包容和理解,在生活上更加體貼和照顧對方。這才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這裡祝福這對老夫妻身體健康,在這個百年地坑院裡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度過他們的暮年。【看更多百姓鄉土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