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8旬老夫妻下雪天在地坑院裡做午飯,大爺連吃三大碗,吃的啥

2020-12-12 黃土塬

2020年入冬的第一場降雪,飄飄灑灑地降落在了黃土高原上,冬季蕭條荒涼的黃土地霎時間披上了厚厚的冬裝。我們在陝縣拍攝地坑院的時候,看到了我們的老熟人蔡大爺,沒等雪停就在地坑院上開始清理積雪。蔡大爺已年近8旬,如今還和老伴沿襲著十分傳統的農耕生活,養著一頭騾子耕種著近二十畝地,居住在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地坑院裡。

正在清理積雪的蔡大爺看見我們的時候,感到十分的突然,怔了一下才笑著說:下這麼的雪你們咋還過來拍照了,真是辛苦。幾個人站在雪地裡和蔡大爺拉了會家常,院子裡的小狗聽見我們說話跑了出來,蔡大爺說這大雪天的你們也不戴個帽子,這天老冷啊,你看我家的狗都出來迎接你們了,你們先下去到屋裡暖和暖和,我把這條道清理出來就下去,大娘正在家燒火做飯,一會飯熟了都吃點。

幾個人順著坡道小心翼翼的下到地坑院裡,戴著紅帽子正在生火做飯的就是蔡大爺的老伴馬大娘,馬大娘看到我們後也是驚奇的說道:這下雪天路滑你們咋過來的,先進窯洞裡避避雪,我這正在燒火做飯,快得很,一會飯熟了一人吃碗飯暖暖身子,一個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可是人多,你得做多少啊?大娘笑著說,如今可不是舊社會了,農村雖然沒啥好飯菜,但是家裡種了20多畝地,糧食麵粉可不缺,我家用的還是大鐵鍋,可不是你們家的小鍋小灶,做一鍋飯夠成十個人吃,好賴管你們吃飽還是沒問題的。

幾個人有說有笑地站在鍋臺邊陪著馬大娘拉家常,馬大娘說自己一輩子也生育了好幾個孩子,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就長成了一個女兒,女兒成年後招了個女婿,另蓋了新房子也生活在這個村子裡。現在住的地坑院還是父輩們留下的老院子,由於蔡大爺喜歡種地養牲口,家裡如今還種了20多畝地,養著一頭騾子,自己還養了二十多隻土雞和兩條狗,女兒也一直說不讓她們種地養牲口了,搬過去養老,但是老兩口覺得生活在這裡隨意,養東西方便,不願意搬過去,就一直住在這一百多年的地坑院裡,過著她們自己認為很舒服的養老生活。

農村的柴火灶燒水做飯非常快,幾個人問大娘今天中午準備給老伴啥好飯。大娘笑著說,農村人吃飯不講究,大冷天的吃熱乎就行了,中午和了一碗麵準備做糊塗面,家裡也沒啥菜了,鍋裡炒的大白菜胡蘿蔔添了幾碗水,人老了牙口都不行了,腸胃也不如從前了,煮上一大鍋糊塗麵條,熱熱乎乎的吃上一碗,這樣的天氣暖胃又暖身子。說著掀起鍋蓋攪了一下,笑著說這麵條都煮了一大會了,現在是真糊塗了。

這時候蔡大爺也從地坑院上面回來了,嘴裡喊著飯做好了嗎,做好了給幾個客人每人舀上一碗,我們是吃過飯才去的,感謝了蔡大爺的好意,讓他們趕緊吃飯。大娘先給蔡大爺滿滿盛了一大碗,大爺端著熱乎乎的糊塗面,笑著說,你們也不要笑話我吃的飯不好,只有蘿蔔白菜沒有肉,但是這飯適合老年人吃,不用咬,呼呼嚕嚕就是一大碗,吃完渾身冒汗,這天氣吃著最美啦。

老兩口的中午飯極其簡單,也不用下飯的菜,老兩口端著飯碗站在院子裡就開吃了,性格開朗喜歡開玩笑的蔡大爺趁機又開始誇老伴做的糊塗面好吃,吃了一輩子都沒有吃夠,這樣的麵條他能連吃三大碗,說話的功夫一碗就下肚了,自己開始盛第二碗,大娘說,你別看你叔快80歲了,飯量大的很,每次吃飯都能吃兩碗飯一個大饅頭,今天不吃饃最少能吃三碗飯。大爺笑著說,能吃才能幹,吃都吃不了還能幹得動莊稼活。說說笑笑之間,大爺還真是連吃了三大碗飯,我們這些年輕人也自嘆不如。

大娘吃完了自己的一碗飯,給我們說她這輩子身體都不太好,蔡大爺飯量大身體好,生活在一起這幾十年,莊稼活大多都是蔡大爺一個人幹,自己就是給他打打下手做個飯,飯還做得不好,但是蔡大爺從來不挑她毛病,她做啥飯老伴都說香,這些年自己胳膊沒勁,蒸饃和面都是老伴幫著幹,言語之間透露出老夫妻倆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是真正到了老年卻是「老來有伴金不換」,人老了有個老伴陪在身邊是最幸福的事,雖然此時的夫妻情感早已不是年輕時的卿卿我我,而變得平淡如水,但是幾十年的相處磨合,變得相互包容和理解,在生活上更加體貼和照顧對方。這才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這裡祝福這對老夫妻身體健康,在這個百年地坑院裡按照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度過他們的暮年。【看更多百姓鄉土故事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村子只剩5口人,9旬老夫婦兒孫滿堂卻堅持地坑院裡養老,圖個啥
    ,也就是在這所地坑院裡,「隱居」著一對年近9旬的老夫妻在這裡生活。窯洞前掛的辣椒核桃,充滿了煙火氣息我們按照大爺的指點沿著小路下到了地坑院裡,大爺用毛巾擦著手一臉慈祥地說道,我這老院子還經常有外地人來拍攝,也不知道這老院子有啥稀罕的。
  • 農村大爺用藏在穀子杆下的水果待客,下雪天吃像冰淇淋,啥樣子
    豫西的地坑院地處黃土垣上,海拔相對較高,如今很多農村還保留著成片的地坑院,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出門除雪的蔡大爺夫妻倆,大雪天看見我們熱情的用藏在穀子杆裡的美食招待我們,一起看看是啥美食?蔡大爺的名字很響亮,叫中華,今年76歲,土生土長的豫西農民,和黃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對土地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懷,在機械化普及的現在,還養了一頭騾子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耕種近20畝土地。
  • 9旬大爺耳不聾眼不花走路像小夥,抽菸喝酒70年,養生秘訣有意思
    冬日裡難得遇上豔陽天,幾個攝影人在中條山拍攝黃土人為,在一座地坑院裡偶遇了一對老夫妻,站在院子上面看到兩位老人在院子裡理髮。大爺首先發現了我們,大聲詢問我們是幹啥的,我們舉了舉手裡的照相機,大爺笑著說是照像的啊,來下來給我和我老伴照個。幾個人正好也想下去,就爽快地答應了。
  • 8旬老人家裡成熟的柿子1個不摘,大雪天留給千隻鳥兒吃,啥情況
    在河南三門峽拍攝雪中地坑院的時候,遇到一對8旬老夫妻正在窯院上面清掃積雪,在老人的身後有幾顆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的漂亮,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些成熟的柿子在深秋過後就可以摘掉的,卻為何能掛在樹上等到大雪紛飛也不採摘。
  • 晉南黃土地滴水成冰,看看住在土窯洞裡的8旬老夫妻生活成啥樣子
    今天小編冒著刺骨寒風帶你走進一戶8旬老夫妻的土窯洞。我們來過他家幾次,和大爺老兩口早都成了熟人。進到窯洞裡,裡面的溫度和外面就是兩個世界,屋外寒風刺骨屋裡卻暖洋洋的。大爺正在窯洞裡做午飯,看到我們過來大爺笑著讓我們趕緊進屋暖和暖和,就繼續忙著做飯,他說中午飯是炒南瓜泡饃和蒸紅薯。
  • 河南大叔不吃豬肉言說有細菌,送給他3斤肉,看吃的多香
    圖片上這位老人家名叫蔡中華,已經年過7旬,上個月攝影師在豫西農村採風來到了他的家,正遇上蔡大叔在吃午飯,用大大的缽碗連吃了2碗燴麵和一個大饅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大叔說他10多年不吃肉讓人驚訝,可是他的老伴馬大娘卻悄悄告訴我們說,他不是不吃肉食,只是一年只在過年時吃一次肉,揭了大叔的老底,大家感覺到這裡邊一定有啥原因,近日的周六,特意買上了3斤豬肉特意送給他。
  • 70年罕見雙生槐價值20萬,7旬主人說是意外之財,結果空歡喜一場
    近日,河南三門峽地區迎來今冬的第一場降雪,幾個影友相約到三門峽陝州拍攝雪中地坑院,剛進到村子,就看到一家院子的上方長著一棵樹冠碩大,四周用好多棍子支撐的的一顆大樹,大雪中遠遠看去,甚是壯觀。這是一家上個世紀50年代的地坑院,院子的另一半已經坍塌,大樹就長在院子的房頂上。
  • 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民居(2)·下沉式窯洞,陝州地坑院的生態人家
    下沉式窯洞,陝州地坑院的生態人家下沉式窯洞是在黃土平原上開挖的地下窯洞,俗稱地坑院,主要分布於河南陝縣、山西平陸、以及甘肅隴東地區。
  • 8旬大爺30年前400元買的「大洋馬」,如今成了他的拐棍,聽他咋說
    近日,攝影師和幾個影友到豫西一個叫張汴的村子裡拍攝當地特有的地坑院。的剛進村,就遠遠地看見一位還穿著冬裝,戴著帽子老大爺,推著一輛自行車走了過來。攝影師一看大爺的自行車,馬上就想起當年自己那輛自行車來。那可是攝影師當年纏了父母快一年的時間,最後因為升級考試考好了才給買下的。
  • 7旬老人上山不帶乾糧,吃一種野果充飢,用錢買不到,看長啥樣子
    圖為老人在砸核桃攝影師走上前看看,了解一下當地風土人情及村子的歷史故事,大媽,今年,72歲,她說她姓林(音),只知道自己姓啥叫啥,她不識字也不會寫,有4個兒子1個女兒,4個兒子隨著安置政策都搬到幾十裡外的鎮子上居住了,他和老伴不願意隨兒女生活就一直住在老村子裡。圖為林大媽舀水準備做午飯。大媽說,住在山裡好處比和兒子住在一起好處多,4個兒子該和哪個兒子一起生活?
  • 三門峽上《舌尖3》,地坑院穿山灶做陝州十碗席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春節期間熱播這一季不光有河南美食讓你流口水還有一種神奇的土灶臺會讓你佩服河南人的生活智慧見識一下穿山灶,這種神奇的土灶臺,它依次開7個灶孔,可以同時放置7個鍋,同時做7道熱菜,非常高效。
  • 晚餐做了道湖南特色菜,連吃2碗飯,老公說:這樣吃下去會胖成球
    回到湖南,吃了好多的土雞,土鴨,以及各種時令蔬菜,但是最想吃的還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道特色菜,這種食物是需要有特定的條件才能做得出來的,所以平時我們在外地根本沒法吃到它,必須回到湖南本土才能做得出來。每年回到湖南都要帶幾十斤回上海慢慢吃。到底是啥呢?
  • 河南一7旬老人去看病,坐在三輪車上和垃圾一起,兒女不聞不問!
    最近在河南周口街頭出現了非常讓人心酸的一幕,有一位7旬老漢想要去城鎮看病,卻因為沒有交通工具在路邊徘徊,旁邊一位打掃垃圾的60歲老頭經過,伸出了自己的援手。老人站在寒冷的街頭,雙手捂著肚子,看起來是身體非常不舒服,他想要攔下一輛過路車把自己拉到能坐公交的地方,行動卻非常拘謹。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進到這戶人家的院子裡,村民說的大爺正在院子裡幹活,看我們笑呵呵的說,是不是來我家看「保姆」的,你們稍等一會,我這是正在給「保姆」做飯,一會給它送飯的時候帶你們去看看,大爺家的「保姆」難道吃樹葉?
  • 不吃午飯和不吃晚飯哪種適合減肥?
    大學期間有過不吃晚飯的經歷,餓到不行,連走到圖書館的力氣都無!肚子不自覺地咕嚕叫,實在受不了就灌點水,然後聞著室友撲鼻的夜宵味兒,入睡又失眠?!最後瘦了也是反彈的杯具呀~健康的減肥是需要保證一日三餐的!蹩腳的減肥才是不吃午飯或晚飯~來看看我的減脂三餐,頓頓不落還健康吃瘦30斤!
  • 河南陝州地坑院新年燈會開幕
    1月9日晚,2020年陝州地坑院新年燈會正式亮燈。燈會共布設彩燈118組,將傳統彩燈與現代光源相結合,突出陝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和鼠年生肖元素,呈現一場光影視覺盛宴。陝州地坑院是豫西山區一種「平地挖坑,四壁鑿窯」的獨特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 8旬奶奶把「光棍兒」託付鄰居照顧,結果伺候了20年,啥情況
    近日在媒體上看到一篇報導說,農村一對老夫妻為一句應承話,照顧鄰家癱瘓大哥20年的事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農村人太厚道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的主人公就是這對老夫妻,大叔叫王戰友,大娘叫張秀梅,兩人分別都是75歲和71歲的老人了。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剛下地幹活回來,大叔放下農具洗把臉就趕緊給癱瘓在床的病人按摩,活動身子。
  • 河南8旬老人30多年前花400元買大洋車,他說那個時候這是緊俏貨
    日前,小編和朋友一起到河南三門峽陝州拍攝地坑院人家,在一處老舊地坑院旁邊,小編正和朋友在尋找最佳拍攝位置,忽然聽到一聲吆喝,你們是從哪裡來的,巡聲看去,一位大爺推著一輛自行車走了過來,眼尖的朋友一看,大爺的自行車可有年頭了。說起自行車,對小編這樣年齡的人來說可不太陌生。小編家裡的第一輛自行車還是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買的一輛自行車。
  • 20歲生日,他吃了碗泡麵…
    進行例行巡邏 執勤當天是上等兵王帥龍20歲的生日 午飯時間 連長張海亮帶著大家 拿出提前備好的泡麵 為王帥龍煮了一份生日面
  • 20歲生日,他吃了碗泡麵……
    」 20歲邊防戰士巡邏路上的生日面近日,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別迭裡邊防連按計劃對4269米的3號界碑進行例行巡邏執勤當天是上等兵王帥龍20歲的生日午飯時間連長張海亮帶著大家拿出提前備好的泡麵 為王帥龍煮了一份生日面 熱氣騰騰的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