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2020-12-23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照片裡的那些事,ID:lzpgs26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養心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自周代起,中國便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餐桌禮儀制度,後來經由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

不斷發揚傳承,使得餐桌禮儀為後世延續,並將其作為彰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

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那麼,除了上述常見的餐桌禮儀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禮儀,具體到菜餚上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所謂「菜不擺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哪怕只有一兩個人,也不能上3個菜,原因有三個,首先,中國人聚餐或者吃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成雙成對圓圓滿滿的意思。

3為單數,聽起來不是很吉利;其次,三的諧音為「散」,寓意解散,中國人習慣將字諧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離」。

所以同理,三這一數字在大家眼中不是一個好的寓意;最後,在祭祀時,常擺設三盤貢品或者菜品,如此招待賓客,客人可能會心生芥蒂。

所謂「筷不成五」,並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它是指的筷子的長短,主人分給每個人筷子必須長短統一。

並且我們在用餐前和用餐完畢後擺放筷子時不能胡亂擺放,看起來長長短短的,因為這樣會有「三長兩短」的意思,並不吉利,甚至還會得罪人,除此之外,筷子也不能豎插在米飯上,這一行為有燒香拜佛祭祀之意。

最後所謂的「席不成六」就更有意思了,酒席桌上一般是「八仙過海」,也就是坐八個人,而不能坐六個人,主要是為了避免賓客們坐成「烏龜席」。

所謂「烏龜席「是指一張桌子的兩側分別坐兩人,上下分別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態像是一隻烏龜,別稱王八,雖說烏龜在古代文化中有長壽的意思,但是也難免會讓人心生歧義,為了避免誤會,所以才有了這一諺語。

以上僅是中國傳統文化餐桌禮儀的冰山一角,還包括上菜順序、食用禮儀等等,雖說現在的我們除去那些慣用規範以外,很少了解其餘餐桌禮儀。

但在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字裡行間裡所積澱出不僅僅是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和經驗,更是彰顯了治國平家、為人處世的真諦和道理,所以稱之為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規矩也能讓人們約束自己行為社會更加和諧,秩序更加穩定。大多公司上有各種規定,小到飯桌上也有一些規矩。「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中國文化中講究各種禮樂制度,各種尊卑關係以及等級制度的關係都有明確的規定。
  • 吃飯的規矩你都懂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規矩,當然也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一些智慧結晶。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1.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智慧。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禮儀」這個大框架之下,有了很多的規矩,正所謂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千年流傳下來的,除了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典故之外,還有那些古人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所流傳下來的俗語。比如說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窮不改門、富不遷墳「等等,這些完全貼合著古人的生活,之所以能流傳甚久,其魅力其實就是細細琢磨,能找到其所蘊藏的人生哲理。令人拍案叫絕。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古人智慧很深奧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句餐桌上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為什麼古人的餐桌禮儀會有這樣的講究呢?第一種餐桌禮儀,菜不擺三既然是「菜不擺三」是一種餐桌禮儀,那麼肯定會有諸多講究。首先,「擺三道菜」招待客人不符合禮儀;在飯桌上放三道菜,在老一輩人眼中,「三道菜」是敬鬼神、敬祖先的方式。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一定不能用「三道菜」來招待客人,這不符合禮儀。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啥意思?古人真聰明
    他就如同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有一個準則。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以來都素有「禮儀之邦」之美譽,彰顯大國風範。例如在餐桌上就有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這些禮儀,儘管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規矩,人們都會不自覺遵守。一些相關專業人士表明,這些禮儀規矩是與我們古代的迎賓客禮儀有著密切關係,要是不懂的話可能就會造成許多尷尬的局面。在古代,賓客上門拜訪則先要遞上拜帖,若主人邀請則要用正式的請柬相邀,當客人來到家中奉茶敘話等都有很大講究。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可是有一些習俗,還有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原因是什麼,這就使得他們不能好好理解這些事,從而沒有好好地遵守規矩,別人看見後就會對他有一些意見,這也是挺悲哀的一個地方,那麼這些規矩都是什麼呢?一、"菜不擺三"的原因是什麼呢?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隨著時間的流失,傳統的餐桌禮儀已經被我們簡化了許多。不過,其中一些充滿寓意的禮儀文化依然存留在我們的飯桌上。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雖然聽起來很怪異,裡面卻包含了大量的風俗文化。一、菜不擺三三因音同散、喪等晦氣字,因此在中國人心中是一個頗受忌諱的字。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源遠流長,很多規矩或者說是道理流傳至今,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當然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菜不能擺三個,筷子不能擺五雙,那麼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中國人愛講究避諱諧音字,而「三」字與「散」字是同音,寓意解散。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什麼講究?十人九不知
    無規不立。千百年來,除了散發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外,還流傳著一句老輩口口相傳,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還有什麼意思?菜品不擺三,字面上的意思是,請客的場合,餐桌上的菜品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時,三個菜的話就少些,顯得不那麼重要。並且在很多人看來,這三個字和「散」字讀起來很接近,自然這個意思並不好,總覺得有些不快。
  • 中國傳統文化中,「菜不放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落座時,要先請客人落座上座,再請長輩在客人身邊依次落座,落座時要從椅子左側進入;吃飯時,要請客人中的長輩先動筷子,吃飯和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喝湯要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喝,不能端著碗直接對著嘴巴邊吹邊喝等等,中國傳統吃飯時,這些繁文縟節讓人很頭疼,在如今好不用遵守太多的規矩,不過要懂得禮儀,還是需要懂得的。
  •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的大國,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時間,有很多古老的習俗,你們知道多少,像這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菜三不擺所謂的菜三不擺,是指在請客的時候,即便只有一兩個人,也不能上三道菜,因為:一、中國人在聚餐的時候,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和好事成雙的說法的,數字3是一個單數,是不吉利的。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老祖宗的餐桌禮儀
    02懂這些餐桌禮儀很重要為什麼總說「菜不擺三」,要知道這跟祭祀比較有關,因為古人擺盤祭祀的時候選擇的都是單數,所以▲菜一般都要是雙數還有一個在飯桌上的禮儀就是 「筷不成五」這個就是主要說的是餐桌上不能出現的筷子的形式,首先就是不能有還帶著水珠子的筷子,還有就是不能有夾過菜的筷子,然後就是筷子不能橫著放倒著放以及交叉著放這幾種方式都是不可以的。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有道理嗎?
    吃飯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當然吃飯也是有一些禮儀和規矩要講究的。比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長者不動手,小輩不得先動手;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這是叫花子的表現;再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到飯碗上,因為這是祭祀時哀悼逝者的做法;還有,吃飯不能歇著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手放到桌面下面等等。總之,吃飯的禮儀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待客之道更是必須講究的,這牽扯到對客人的尊重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