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規矩你都懂嗎?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2020-12-22 山水國學

近些日子,德雲社的一段視頻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秦霄賢先是給于謙倒茶,之後很自然地把茶壺放了下來。到了秦霄賢給師傅郭德綱倒茶的時候,也沒有多想,剛好壺嘴朝著自己的師傅。於是郭德綱直接點出來,問:「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後來經過于謙提點,知道壺嘴衝人是不禮貌的。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在經過孔子的不斷推崇,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上到宴請王公大臣,下到家庭聚會,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餐桌禮儀,比如:吃飯的時候上席的位置要留給最尊貴的客人;長輩動了筷子小輩才可動;不要吧唧嘴;不要拿著筷子扒拉菜等等。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

一、菜不擺三

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三」還與「散」諧音,意為散夥,中國人自古就很忌諱,如「四」與「死」諧音,所以招待客人用三個菜,會引起人的誤會。再有就是中國人在聚餐的時候講究一個團圓,俗話說:「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的眼裡象徵著大吉大利,而三是單數,不太好,所以點菜一點不能點單數。三道菜招呼客人也顯得比較小氣,作為一個熱情好客的中國人,往往是就算來一個人也要擺上一桌子菜的。

二、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並不是說餐桌上不能出現五雙筷子,而是要筷子的長短一致。在古人眼中,雖然客人分貴重,但是使用的餐具不能分,不然會讓人覺得區別對待。並且如果筷子因為不一致,就會長短不一,分餐具的時候不注意就會有一根長一根短,會造成「三長兩短」的樣子。而古人認為,人活一世,最忌諱有個「三長兩短」的,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危及生命。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有了「筷不成五」的說法,也算一種迷信思想吧,就像現在很多樓層避諱十八層樓一樣。

三、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顧名思義就是一張桌子上不能坐六個人,寓意也不太好。因為古時候的桌子一般都是方方正正的八仙桌,如果是六個人成一桌吃飯,很容易做成「烏龜席」。什麼是「烏龜席」呢?就是一張桌子兩側分別坐兩個人,上下分別坐一個人,這樣子,從空中俯瞰,就很像一個伸出腳的烏龜,也叫做王八。雖然烏龜有代表長壽的意思,但是多數還是用來形容不太好的事情,所以為了避免產生誤會,一般都是八人成席。

以上是中國傳統的用餐規矩的一條,此外還有很多,比如:筷子不能插在碗中,是因為像是在上香;不能拿筷子敲碗邊,不然以後回去要飯……這些用餐規矩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並且還將傳承下去,雖然有很多人已經不是很重視這些規矩了,覺得在自己家裡也不是很重要,但是有些是應該知道的,「取之精華,去其糟粕」,懂得更多禮儀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有禮貌的人,而不是因為沒有禮貌被人嫌棄。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1.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規矩也能讓人們約束自己行為社會更加和諧,秩序更加穩定。大多公司上有各種規定,小到飯桌上也有一些規矩。「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中國文化中講究各種禮樂制度,各種尊卑關係以及等級制度的關係都有明確的規定。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三的諧音就是散的意思。本身就不夠吉祥,寓意也不夠好,而且中國人特別講究好事成雙,三本身是個單數,尤其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古人是十分忌諱「三」的。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比如請人吃飯之前要提請送拜帖,為了以示對客人的尊重主人要焚香淨身去除汙穢。到了吃飯的那一天,全家人妝扮妥帖以後提前到大門口等待客人的到來,吃飯之前要先給客人衝泡一杯香茶。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隨著時間的流失,傳統的餐桌禮儀已經被我們簡化了許多。不過,其中一些充滿寓意的禮儀文化依然存留在我們的飯桌上。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古人智慧很深奧
    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是老祖宗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一句餐桌上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為什麼古人的餐桌禮儀會有這樣的講究呢?第一種餐桌禮儀,菜不擺三既然是「菜不擺三」是一種餐桌禮儀,那麼肯定會有諸多講究。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禮儀」這個大框架之下,有了很多的規矩,正所謂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千年流傳下來的,除了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典故之外,還有那些古人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所流傳下來的俗語。比如說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窮不改門、富不遷墳「等等,這些完全貼合著古人的生活,之所以能流傳甚久,其魅力其實就是細細琢磨,能找到其所蘊藏的人生哲理。令人拍案叫絕。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酒桌文化,中國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源遠流長,很多規矩或者說是道理流傳至今,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當然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菜不能擺三個,筷子不能擺五雙,那麼是這樣嗎?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啥意思?古人真聰明
    例如在餐桌上就有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這些禮儀,儘管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規矩,人們都會不自覺遵守。一些相關專業人士表明,這些禮儀規矩是與我們古代的迎賓客禮儀有著密切關係,要是不懂的話可能就會造成許多尷尬的局面。在古代,賓客上門拜訪則先要遞上拜帖,若主人邀請則要用正式的請柬相邀,當客人來到家中奉茶敘話等都有很大講究。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啥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啟發,尤其是在吃飯的方面,更是緊緊追蹤儒家思想的學說:吃飯不能說話,筷子不能插碗裡,長輩先吃飯,小孩不能在飯桌逗留等等,都是每個中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這些規矩使每個中國人都有禮貌懂規矩,因為這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所以一直都刻在人們的心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什麼講究?十人九不知
    我們國家從古到今都是以禮儀之邦命名的,著重於這樣一個「禮」字,這個大的框架,自然會派生出許多規則。無規不立。千百年來,除了散發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外,還流傳著一句老輩口口相傳,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還有什麼意思?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老祖宗的餐桌禮儀
    02懂這些餐桌禮儀很重要為什麼總說「菜不擺三」,要知道這跟祭祀比較有關,因為古人擺盤祭祀的時候選擇的都是單數,所以3這個數字經常出現在祭祀的情況下,所以如果吃飯的時候上了三盤菜就會給人一種被祭祀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的大國,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時間,有很多古老的習俗,你們知道多少,像這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菜三不擺所謂的菜三不擺,是指在請客的時候,即便只有一兩個人,也不能上三道菜,因為:一、中國人在聚餐的時候,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和好事成雙的說法的,數字3是一個單數,是不吉利的。
  • 中國傳統文化中,「菜不放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52,閱讀約3分鐘餐桌禮儀是指吃飯時餐桌上的禮儀常識。中國人不僅講究吃,也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是在古代,要遵守很多餐桌禮儀。落座時,要先請客人落座上座,再請長輩在客人身邊依次落座,落座時要從椅子左側進入;吃飯時,要請客人中的長輩先動筷子,吃飯和喝湯時不能發出聲音,喝湯要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喝,不能端著碗直接對著嘴巴邊吹邊喝等等,中國傳統吃飯時,這些繁文縟節讓人很頭疼,在如今好不用遵守太多的規矩,不過要懂得禮儀,還是需要懂得的。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啥意思?有道理嗎?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過去一直都說「四民有常業,六禮有常儀」。吃飯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當然吃飯也是有一些禮儀和規矩要講究的。比如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長者不動手,小輩不得先動手;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這是叫花子的表現;再比如不能把筷子插到飯碗上,因為這是祭祀時哀悼逝者的做法;還有,吃飯不能歇著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手放到桌面下面等等。總之,吃飯的禮儀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待客之道更是必須講究的,這牽扯到對客人的尊重與否。今天所說的「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便是講的待客之道,是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