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的幸運與魏延的不幸

2021-02-13 大地菲芳

請點擊上面大地菲芳快速關注


廖化的幸運魏延的不幸

陸全潤 ‖ 雜文

廖化原本是山大王,在那民不聊生啼飢號寒的戰亂年代,過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小秤分金、大秤分銀的日子,也算幸運的了。後來投奔關羽,擔任主簿。能夠得到這位驕橫自矜、剛愎自用的五虎上將的偏愛,那就更加幸運了。關羽敗走麥城之初,廖化奉命去上雍搬救兵,可是劉封、孟達不買帳,見死不救。他只好秉承關羽之意,回成都求救兵。既避免了與關羽、關平被俘受辱而死的命運,又避免了與周倉守麥城城破罹難之禍。真可謂死裡逃生,不幸中之大幸運。後在諸葛亮帳下聽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成為蜀將中最受重用的人。究其原因,不是廖化武藝超群,而是廖化「謙和效命」(引自《諸葛亮傳》)。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態度謙虛,待人和藹,領導指向哪裡,他就奔向哪裡,因而深得領導器重。試想他隨關羽敗守麥城之初,關羽豈不知麥城危如累卵,不能久持?麥城去成都千裡迢迢,遠水難救近火,派誰去成都實際是放誰一條生路。在這節骨眼上,他既沒派義子關平,也沒派貼身大將周倉,唯獨派廖化回成都,讓他活得名正言順(求救兵),足見關羽對廖化的偏愛,也足見廖化的幸運。如果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足為信。那麼,請看正史。據陳壽《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記載:「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徵,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這說明,關羽被殺後,廖化歸順了東吳,後詐死逃出吳國,投奔劉備,得到重用。劉備死後,他在諸葛亮帳下當了參軍,節節升官,直至拜將封侯。一個投敵變節又逃回來的傢伙,居然獲得如此殊榮,真是三生有幸了。

其實廖化武藝平平,能耐不大,為何受到諸葛亮的青睞?關鍵仍在於他的「謙和效命」。當時蜀將中比廖化武藝高本領大的不乏其人,魏延就是一個。「魏延字文長,儀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先主為漢中王,遷至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皆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可見劉備對魏延的信賴、重用超過義弟張飛,也說明了魏延確有真本事。「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拜鎮北將軍,封都亭侯。」(《三國志。蜀書。魏延傳》)魏延可不是光會說大話的人,「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于洋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引同上)可見魏延確有實戰能力。

諸葛亮伐魏,魏延請求自領一軍,兵出子午谷,直搗長安,出其不意,生擒魏國君臣。當時司馬懿被貶賦閒在家,這一戰略如果實施,就沒有後來的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滅蜀了。整個三國歷史都將重寫。可是「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斷然「制而不許」,全軍兵出斜谷,使得曹魏有了準備,重新啟用了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與諸葛亮內外聯手的孟達,揮軍直撲街亭,奪取街亭。導致諸葛亮全軍失利,迫不得已,上演了一出空城計,黯然退兵。諸葛亮用人失察,既不採納魏延的果敢戰略,又錯用了趙括式的馬謖去守街亭,不僅是魏延的不幸,更是諸葛亮的不幸,蜀軍和蜀國的不幸。

諸葛亮第六次伐魏,也是最後一次出祁山。「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不從命,軍便自發」(引同上)諸葛亮死後,一介書生的文官楊儀攬了兵權,組織退兵。魏延大聲疾呼:「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主動請纓,要求挑重擔,為國效命的精神實在可嘉。結果呢,意見不被採納,人不被重用,反而被斬,夷三族。這是不幸中的大不幸。魏延的大不幸關鍵就在於他沒能像廖化那樣「謙和效命」。這位智勇兼備有膽有識,敢說敢做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的大將,到頭來屈死在「自己人」的刀下,何也?不是他腦後長有反骨,所謂「魏延反,馬岱斬。」全是殺了人再往人頭上扣屎盆子的騙人鬼話——稍微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魏延如果真要反,他是斷後的,只要一轉身就可投魏反叛,何須跑到漢中,等著馬岱追上去斬殺呢?

西哲說:「性格決定命運。」縱觀廖化的幸運與魏延的不幸,不僅看到了性格決定命運,還看到了領導決定命運。當此民族復興之際,改革進入深水區之時,正需要那些膽識過人、智勇兼備,有主見,不苟同,能獨當一面的魏延式人才,更需要能夠信任、重用「魏延們」的各級領導。但願楊儀們有識才容人之雅量,「刀下留人」,來個「蜀中有大將,魏延做先鋒」如何?誠如是,則國之大幸,民之大幸,崛起與復興的中國夢,必將雄雞一唱,夢想成真。

相關焦點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而到了蜀漢後期,能打的就實在是不多了,咱們檢點一下,除了魏延、姜維以外,能拿得出手的還有關興、張苞、王平、馬岱、廖化。 那麼,這五位蜀將按照武力值的順序,又該怎樣排列呢? 咱們就試著通過他們各自的戰鬥表現來分析一下。
  • 魏延死之後,除姜維之外,蜀漢還有哪些可堪重用的大將呢?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與楊儀鬧翻,最終被馬岱斬殺,而魏延一死,給人的感覺就是蜀國再無可堪重任的大將,即便是姜維也不能與魏延相比,那除姜維之外,還有哪位大將拿得出手呢?魏延死後,王平升任安漢將軍,輔佐吳懿駐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此後王平鎮守的漢中,給人一种放心的感覺,他甚至抵擋了曹魏大將軍曹爽率領的十萬大軍,得以保蜀漢多年安穩。不過等到姜維出徵北伐的時候,王平年事已高,並沒有隨其出徵。
  • 廖化:蜀國元老級別的將領,真的有這麼弱嗎?其實並不然
    作為蜀國元老級別的將領,廖化在蜀國的貢獻絲毫不下於黃忠、趙雲等人。廖化出身很好,家族乃是沔南豪族。早年歸附於劉備,在關羽麾下任職,深受關羽的信任。可能很多人都見不到廖化的戰績,但是根據早年關羽的軍事行動來判斷,廖化也多是參與其中。
  • 除了廖化,蜀漢後期真的無人可以做先鋒?千萬別忽略了這三人
    尤其是諸葛亮死後,姜維、魏延等人在軍中尚有顯赫之威,而軍中可戰之人分為兩類。 蜀漢人才 廖化是何許人也,堪當先鋒之重任。
  • 蜀國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應該怎麼排名?
    因此蜀國就沒有能夠接替他們位置的武將,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也只有魏延,姜維以及趙雲三人能夠勉強一用。不過上面所說的只是一種表象,其實蜀國後期的年輕一代中還是有五個可以重用的小將,而且中國五位小將在蜀國的作用和五虎將相差無幾,因此被人稱為「小五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他們。
  • 「廖化作先鋒」原來是高度的讚美之詞:忠心耿耿的長壽大將軍廖化
    我們還是翻開史料記載,去探尋一下廖化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首先,廖化並非是黃巾落草出身。據《三國志》記載,廖化是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而根據當時的地方史料,《襄陽耆舊記》的記錄,廖姓是荊州地方的大姓,豪族大地主。而廖化作為廖家的人,怎麼也得打上一個「出身豪門」的標籤。
  • 前鋒廖化
    廖化思念漢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為真,廖化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親率諸將東徵孫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後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但同年閏六月,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 諸葛亮派兵伏擊張郃,暗示魏延主動請戰,魏延為何低頭不語?
    諸葛亮想要魏延出戰張郃,但魏延卻低頭不語,其實並非是魏延打不贏張郃、怕張郃,而是魏延對諸葛亮不滿,不願聽從諸葛亮指揮。至於為何魏延會對諸葛亮不滿,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也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促使諸葛亮開始著手安排,如何合理合法地除掉魏延!魏延拒不出戰諸葛亮目視魏延,魏延低頭不語這件事情,其實是發生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期。
  • 蜀國五虎上將以後還有何人,魏延居然不是最強
    都說「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難道蜀國除了五虎將之外沒有猛將可用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五虎之外劉備手下武藝最高的五人,他們個個也是良將。第五,姜維,蜀國後期大將軍,為蜀國後期頂梁柱,為人不但深有韜略,而且武藝高強。一上場就是對戰老年趙雲,可知道趙雲雖老,但仍有馬援之雄,力斬韓德五人可不是吹的。
  • 蜀國五虎將很厲害,魏延打得過其中的一人嗎?
    不過除了五虎將外,蜀國還有魏延可以稱為是一流猛將。在很多人的眼裡,魏延似乎也夠資格入選五虎將,只不過被其中的部分人給佔據了位置。那麼魏延能否打得過五虎將中的人嗎?接下來一起來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從經典的戰例中找到答案。 先來看下五虎將的英勇事跡。 趙雲可謂是演義裡最完美的武將。他無論在人品還是相貌以及武藝方面均無可挑剔。
  • 蜀國大將廖化的一生
    公元210~219年期間,劉備主政荊州,當時二十多歲的廖化在這個時間段投奔了劉備。這裡插一句,當時除了廖化外,荊州的一批賢人,如馬良、馬謖、向寵、董恢等,也都是在這一時期投身在劉備的帳下,成為後來蜀漢的脊梁人物。不過與老百姓心中大鬍子將軍的形象所不同的是,廖化早期是以文官身份進入仕途,而不是武將。
  • 馬岱如何能斬殺得了魏延?
    諸葛亮生前安排馬岱殺死魏延,因為在蜀國魏延就怕諸葛亮一人,而諸葛亮把重任及兵法交給了姜維,魏延心胸狹隘必定造反,所以就安排馬岱跟著魏延,伺機殺死他
  •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廖化的一生,就是蜀漢的縮影
    今天我們就來從客觀的角度評判一下廖化,一個可能沒有雄才大略缺少天賦的武將,但是他的一生,也代表了蜀漢的縮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廖化到底作為一個武將,在蜀漢的末期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廖化(190-264)青年得志,到關羽帳下當主薄,文官出身。關羽敗亡,在吳國詐死,不遠千裡來見先主,君臣相見流淚。夷陵之戰,看著江河日下,先主離去。與武侯北伐,屢建戰功,期盼收復中原,中興大業。
  • 神童晏殊的「幸與不幸」——幸運的是個人,不幸的是家門
    照這麼看來他的人生道路應該是非常平坦順暢的,可雖說他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他的生活卻並不是這麼幸運。有人說,正是因為晏殊太過於幸運,所以才會更加凸顯出他的家門不幸,他的父親、弟弟都已逝世了。那麼他的不幸到底體現在哪呢?可能大家都以為,能夠成為神童,那麼小時候的家庭環境與條件一定都是非常有利的。
  • 劉備讓魏延守漢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張飛趙雲永遠不懂,太高明了
    不但有了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而且也有了魏延、王平、廖化、吳懿、吳班等二、三流將才。在公元219年,劉備的人生似乎開了掛,在這一年他已經是佔據了成都,還有荊州的三個郡。可以說,對於劉備來說他已經算是成功了。但是,更讓人興奮的是劉備集結所有人馬,包括大將在漢中又與劉備來了一場拼殺。最終大獲全勝,把曹操給打回了長安,最終回到了北方老家。
  • 關羽手下的兩個大將,周倉和廖化,誰更厲害?
    單從身體狀況上來比,周倉是要勝於廖化的。 廖化在演義前中期,並沒有過多的單挑紀錄,他的作戰紀錄主要是在三國後期,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嘛。在演義後期,廖化曾斬殺了曹真的副將秦良,也曾一回合斬殺鄧艾的先鋒鄭倫,看起來戰績似乎還是不錯的。不過廖化數回合敗於魏將徐質之手,而徐質又被姜維一槍刺倒,可見,廖化和姜維的武功相差還是比較多的。
  • 廖化是黃巾起義軍,卻戰到蜀國滅亡,他活了上百歲嗎?
    廖化是真厲害,最開始參加黃巾軍,後來跟關羽,關羽死後他跟劉備,劉備死後他又跟諸葛亮,而諸葛亮死後,他又繼續與姜維並肩作戰。最後姜維死了,蜀漢滅了,廖化還活著呢!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蜀漢滅亡,三分歸一,廖化簡直是一部活著的《三國演義》啊!
  • 維基精選:【魏延】
    同時魏延亦派人探之楊儀動態,得知楊儀已經依亮成規,諸營帳皆陸續引軍而返。魏延大怒,趁著楊儀所部還未進發,先率領自所部南歸,並燒毀棧道阻斷楊儀南歸之路。之後,魏延、楊儀皆上奏對方叛逆之意,一日間都飛繳致成都。後主以之問侍中董允、留營長史蔣琬,兩人都懷疑魏延而保楊儀。楊儀等人經由山谷通道,日夜並行,亦追跡於魏延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