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概要】三藩之亂剛平,郭威被派往鄴都駐守,劉承祐開始聲色犬馬。朝中重臣互相傾軋,不把年輕的劉承祐放在眼裡。劉承祐採用酷烈的手段殺死了楊邠、史弘肇和王章,又殺死了郭威在開封的所有家人。郭威隨後豎起「清君側,誅奸佞」的大旗,兵發開封。劉承祐兵敗,被親信郭允明殺死。
肆 黃袍加身
郭威來到玄化門(酸棗門)。開封府尹劉銖像招待劉承祐一樣,用漫天的箭雨招待郭威。郭威留下一支人馬繼續攻打玄化門,自己則從另一座城門進入開封,回到了家中。他隨即命人緊閉府門,謝絕所有來訪。
與朝廷軍隊對壘之時,郭威曾借王峻之口許下承諾:一旦攻克開封,允許將士搶劫十日。現在已到兌現承諾之時。
既而王峻諭軍曰:「我得公處分,俟平定京城,許爾等旬日剽掠。」眾皆踴躍。——《舊五代史》
各路人馬大肆劫掠毫無顧忌,從清晨一直搶到了晚上,又從晚上搶到了第二日清晨。開封城火光沖天,煙霧瀰漫,處處是哭喊之聲。
一撥人馬徑直來到了前義城節度使白再榮的府第。他們撞開大門搶光了府中所有的財物。白再榮失魂落魄地看著這一切。
一位將軍上前說道:「白公,可認得我等?」
白再榮一愣,臉上堆笑地答道:「看著面善。」
那人哈哈大笑道:「白公貴人多忘事。我等原是你在恆州(今河北正定)時的下屬。」
白再榮心內一驚。他在恆州主事之時,劫掠百姓作惡多端,有「白麻荅」的惡名。今天這些人來者不善!(詳情請見《後漢高祖劉知遠終》)
就聽那人語調平靜地說道:「作為您曾經的手下,竟然對您如此無禮。我等實在沒有臉面見您。」說完,那人抽出鋼刀,一刀砍下了白再榮的頭顱,然後帶著手下揚長而去。
天道好輪迴,善惡終有報。果不其然!
吏部侍郎張允家財萬貫,卻生性吝嗇,是個大大的守財奴。正常情況下與常人無異,一旦提及錢字,他馬上會換一副嘴臉,即便親如妻兒,也不肯相信。張允命人打造了一個大鐵環,將家裡所有庫房的鑰匙全都拴在鐵環上,然後又將鐵環拴在自己腰間。他走起路來叮叮噹噹,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開封城中的一景。
妻子半開玩笑地說道:「老爺不覺得沉重嗎?」
張允一本正經地回答道:「重是重了些,但是貼著肉心裡踏實。」
當天夜晚,搶掠的兵士不出意外地來到了張允的家裡。張允驚慌失措,爬到佛堂的天花板上躲藏。自帶的音響洩露了他的行蹤,家人們緊跟著也爬上了佛堂的頂棚。頂棚不堪其重,咔嚓一聲從中斷裂。一堆人從天而降,掉落在入府搶劫的兵士面前。
兵士們一擁而上搶走了張允腰間的鐵環,又搶光了鐵環上的鑰匙。有個兵士稍稍落後,鑰匙沒有搶到,一怒之下,扒光了張允的衣服。
視若性命的財富最終帶走了張允的性命,堂堂吏部侍郎,竟然凍死在寒夜之中。
當晚,慘遭劫掠家破人亡的朝廷官員不計其數。郭威端坐在府中,雙目低垂一言不發,除了額頭跳動的青筋,仿佛一尊泥雕木塑的菩薩一動不動。
第二日清晨,大將王殷和郭崇威一起敲開了郭威的大門。兩人憂心忡忡地說道:「郭公,再不禁止搶劫,開封就要變成一座空城了。」郭威這才傳下命令:眾將約束各部禁止搶劫,違令者斬。
黃昏時分,開封城終於回歸平靜。
翌日,王殷、郭崇言曰:「若不止剽掠,比夜化為空城耳。」由是諸將部分斬其剽者,至晡乃定。——《舊五代史》
郭威聚集朝臣,共同議事。劉承祐已死,郭威命人將他的棺木停放在西宮。究竟該以什麼樣的規格來安葬劉承祐?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郭威,等候他的決定。
一個朝臣諫言道:「不如仿照三國時魏高貴鄉公的舊例,用公禮來安葬吧?」身旁的人眼前一亮。
魏高貴鄉公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三國時魏國的第四位皇帝。因不滿司馬昭兄弟專權,親自帶人討伐司馬昭,卻被太子舍人成濟所弒,死時年僅十九歲,與劉承祐年紀相仿。曹髦死後,司馬昭表面上假裝痛苦,背地裡卻逼迫郭太后頒下懿旨,剝奪了曹髦的皇帝封號。最終,曹髦被以公禮下葬,史稱「高貴鄉公」。
這幾人以為自己猜到了郭威的心思,正在暗自得意。卻聽郭威正色說道:「萬萬不可!危急之時,我沒能夠保護好陛下的安危,已是大罪。又怎麼敢在葬禮一事上貶低羞辱陛下!」
這幾人登時面紅耳赤。其他的朝臣全都向著郭威躬身施禮,稱讚他忠義無雙,是人臣的典範。
過了幾日,太師馮道前來面見郭威。郭威心中大喜,對著馮道行了一個大大的拜禮。馮道手拈長鬚安然受禮,又慢條斯理地說道:「郭公一路辛苦。」兩人隨後一陣寒暄。
回到府中,郭威陷入了沉思。
馮道是三朝老臣,數次江山易主,始終屹立不倒,眼光最為獨到。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後漢群臣的態度。郭威想起白天馮道的表現,心中似有明悟:時機未到,我不能操之過急。
郭威於是率領文武百官向李太后進言道:「陛下歸天,臣等萬分痛惜。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中軍政事務繁多,還請太后早日確立繼位之人。」
李太后很快提供了幾個人選:河東節度使劉崇,忠武節度使劉信,武寧節度使劉贇,開封府尹劉承勳。
跳躍的燭火之下,郭威看著紙上的四個名字暗自盤算。
劉崇,劉信是劉知遠的弟弟,情況不盡相同。劉信為人昏聵,雖為節度使卻不足為慮。劉崇鎮守河東,兵馬強盛,萬萬不能使其登上天子之位。劉贇本是劉崇之子,長期養在劉知遠膝下,成了劉知遠的養子。至於劉承勳,是劉知遠的親生兒子,年紀尚幼。
郭威想了半天,用筆在劉承勳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如今的情況,立一個年紀幼小的皇帝最符合自己的利益,更何況劉承勳還是劉知遠的親生血脈,名正言順。
遺憾的是,劉承勳身體虛弱,又因為京城的變故受了驚嚇,臥床不起。郭威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劉贇。
自從劉承祐遇害,河東節度使劉崇調兵遣將,做好了隨時進入開封的準備。劉贇即將繼位的消息傳到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劉崇當即偃旗息鼓。他對身邊的人高興地說道:「我兒子做了皇帝,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崇派使者前往開封上表祝賀,順便考察郭威是否真心實意。
郭威特意請劉崇的使者一起飲酒。酒至半酣,郭威對來使說道:「我知道劉公的憂慮,他是擔心我有別的想法。」來使一驚,趕忙矢口否認。
郭威指著自己的脖子上的刺青,自我解嘲道:「從古到今,你們可曾聽說過雕青天子?你回去告訴劉公,請他不要對我有所猜疑。」
郭威家境貧寒,出身微賤,年輕時曾在脖子上紋有一隻飛雀,因此得了個外號「郭雀兒」。只是後來,他地位日高,這個外號才逐漸被人忘記。如今,為了打消劉崇的疑慮,郭威不惜自黑,又提起了這樁往事。
劉崇聽完使者的回報,更加深信不疑。
太祖見旻使者,具道所以立贇之意,因自指其頸以示使者曰:「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幸公無以我為疑。」旻喜,益信以為然。——《新五代史》
太原少尹李驤對郭威的心思洞若觀火,他告誡劉崇道:「您不要相信郭威的花言巧語。自郭威領兵入京,下官一直在仔細揣摩他的心思。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再做漢臣,自然也不會奉劉氏後人為主。當務之急,您應該兵出太行,佔據孟津。等到劉贇相公登上帝位,您再收兵不遲。」
忠言往往難以叫醒沉浸在美夢中的人,相反只會讓其感到不適。劉崇擔心李驤的話影響兒子的登基大業,破口大罵道:「你這個腐儒,知道什麼!莫不是要離間我們父子?來人啊,將他推出去斬首!」
李驤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崇會這樣對待自己。他搖頭苦笑道:「我身負經世濟民之才,卻為一個傻子謀劃,死也活該!只是家中尚有年老的妻子,但求與她同死。」
劉崇滿足了李驤的請求,將李驤和其妻一起殺死。隨後他又將此事上奏朝廷,以示自己毫無二心。
太師馮道奉命去徐州迎接劉贇,一來一回尚需時日,郭威請李太后暫攝朝政。李太后臨朝的首要大事,便是清除奸佞。開封府尹劉銖殘害郭威滿門,又拒絕劉承祐入城,罪孽滔天,第一個被推出午門斬首。有人提議應處死劉銖滿門為郭威家人報仇。
郭威走出朝班,對李太后和群臣真誠地說道:「太后,各位臣公,劉銖屠殺我的家人,我再屠殺他的家人,冤冤相報終難了結。更何況劉銖雖然有罪,他的家人卻很無辜。我不想因私怨傷及無辜,請太后赦免劉銖滿門。」說完,向李太后深施一禮。
恍惚之間,竟好似有些許神光從郭威的身上若隱若現。
滿朝文武全都伸出大拇指讚嘆道:「郭公胸懷寬廣,實乃世之楷模!」
正巧此時,鎮州(今河北正定)、邢州(今河北邢臺)發來急報:「契丹數萬騎兵南下,現饒陽(今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已被攻陷,士卒百姓死傷無數。」朝中一片混亂,李太后趕緊將目光投向了郭威。郭威二話沒說,率大軍北上迎敵。
二十七日,帝以嗣君未至,請太后臨朝,會鎮、定州馳奏,契丹入寇,河北諸州告急,太后命帝北徵。——《舊五代史》
與此同時,劉贇和馮道正從徐州一路向西,風塵僕僕而來,剛剛到了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雖然尚未登基,劉贇的手下卻已經做好了擔當皇帝近臣的準備。劉贇一路上的儀仗警衛,也早已按照天子的規格。左右之人請示匯報,一定要先說一句「吾皇萬歲」。馮道見了,搖頭不已。
聽說郭威領兵北上,劉贇特意派遣使者前去慰勞。使者星夜兼程,終於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追上了郭威的腳步。使者趾高氣昂地宣讀完劉贇的詔書,營中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無一人叩拜謝恩。
使者的臉上寫滿了尷尬,茫然之間又聽到有人在下面竊竊私語:「我等攻陷京城,屠殺官吏百姓,已經犯下滔天大罪。倘若還是姓劉的做天子,我們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使者的臉一下變得煞白。
郭威在旁邊沉默不語,若有所思。過不多時,他傳下命令:大軍即刻出發,直奔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無故拖延者軍法從事。
一邊是滾滾北去的鋼鐵洪流,一邊是煢煢獨立的劉贇使者,雙方背道而馳,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
行軍途中,郭威麾下的將士交頭接耳,嘀嘀咕咕,不知在密謀什麼東西。向來軍紀嚴明的郭威一反常態,好像沒有看到一般。來到澶州,郭威命令大軍暫時休整,自己則進入驛館休息。
一群將領徹夜未眠,他們先是聚在一起開了個小會,隨後又迅速散開,分別走入一個又一個的營帳。
公元950年,臘月二十日清晨。
迎著冬日的暖陽,郭威大步走出驛館,又深吸了幾口清新寒冷的空氣。他剛要下令出發,發現驛館前的平地上已經站滿了人。數千名將士目光灼灼地盯著郭威,有人忽然高聲呼喊:「郭公出來了!我們願擁立……」
郭威嚇了一跳,不等他說完,急忙轉身又走入了驛館。身後的將士一窩蜂追了上來。郭威命人關上了驛館的大門。將士們翻越牆頭,衝進驛館。
領頭的人慷慨激昂地喊道:「天子必須郭公來做!我們已與劉氏結仇,不能再立劉氏為君,大家說對不對啊?」
「說得對,請郭公做天子!」「請郭公做天子!」「天子非郭公莫屬!」
應和的聲音此起彼伏。
有人撕裂了手中早就準備好的黃旗,快步上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緊接著又有數人簇擁到郭威的身邊,攙起他重新走到了驛館門外。將士們看到身披黃袍的郭威,興奮的情緒瞬間被點燃。大家一起高呼萬歲,歡呼聲響徹雲霄。
郭威的侍衛之中,一個身材高大,名為趙匡胤的青年也跟著一起歡呼,年輕的臉上滿是崇拜之色。誰也想不到,十年之後,正是這個年輕人,將「黃袍加身」的戲碼又重新演繹了一遍。
或裂黃旗以被威體,共扶抱之,呼萬歲震地,因擁威南行。——《資治通鑑》
郭威率軍掉頭南行,同時派人向李太后上表,請求主持江山社稷,並表示願意奉李太后為母。
臘月二十三日,郭威到達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發出告示安撫開封百姓:大軍一路秋毫無犯,請京師百姓不必擔憂。
二十五日,郭威抵達七裡店(今河南開封市北),宰相竇貞固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表達擁立之意。
二十六日,李太后頒下懿旨,廢黜劉贇為湘陰公。
二十七日,李太后任命郭威代理國政,文武百官和四方藩鎮相繼上表勸郭威即位。
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正式登上帝位,建國號為周,史稱後周。短短四年,江山又一次易主。
伍 萬象更新
郭威春風得意,身處宋州的劉贇卻倍感煎熬。李太后的詔書將他從天堂打落凡塵,郭威麾下大將郭崇威帶兵圍城更令他驚恐萬分。接下來的幾日,他連續收到了郭威兩封親筆書信。
第一封信中,郭威對黃袍加身一事做了詳細地解釋,並請求召回馮道。馮道隨後告辭。劉贇難過地拉著馮道的手說:「我此來京師,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您這位執政三十年的老宰相。如今郭崇威圍城,又奪走我的衛兵,我的性命堪憂。馮公有何妙計助我脫困?」
馮道搖了搖頭,沉默不語。
劉贇手下賈貞看著馮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惡向膽邊生,抽刀準備殺死馮道。劉贇阻止了他,嘆息道:「這不關馮公的事,你們不必如此。」
郭崇威聞聽此事,下令處死賈貞等幾位劉贇的親信,將劉贇遷居到府外的驛館軟禁起來。
第二封信中,郭威請求劉贇給鞏廷美和楊溫寫信,勸他們投靠朝廷。鞏、楊二人為劉贇手下大將,劉贇赴京之時,留下他們鎮守徐州。劉贇被李太后廢黜,鞏廷美和楊溫據城造反,打算和河東的劉崇相互呼應。
鞏、楊二人收到劉贇的信十分矛盾,既想投降又怕被殺。
很快郭威又給劉贇送來第三封書信。信中寫道:「湘陰公明鑑,鞏、楊二人對主盡忠,朕很是欣賞,又怎麼可能責備他們!朕已任命王彥超為新的節度使前往徐州,鞏廷美和楊溫可分別擔任一州刺史。望湘陰公將朕的意思轉告他們。」
劉贇的書信還沒有來得及寫好,事情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父子連心,遠在河東的劉崇時刻關注著劉贇的處境。劉贇皇位已失,劉崇派使者入京請求將劉贇帶回晉陽。
郭威給劉崇的詔書中寫道:「湘陰公近在宋州,不日將抵達京師。朕必會厚待湘陰公,你不必為此憂慮。劉公若能共同出力輔佐朝廷,朕也不會虧待劉公。封王加爵指日可待,子子孫孫永鎮河東。」
及廢,崇乃遣使請歸晉陽。詔報以「湘陰公比在宋州,今方取遍京師,必令得所,公勿以為憂。公能同力相輔,當加王爵,永鎮河東。」——《資治通鑑》
劉崇的使者走後,郭威的臉色一下變得漆黑。他原本計劃放過劉贇,現在卻變得十分擔心。劉氏父子是後漢宗親,若會合一處,必將後患無窮。
劉崇的請求成了劉贇的催命符。郭威下令秘密處決了劉贇。
鞏廷美與楊溫於是誓死抵抗,王彥超於是拼命攻城。終究是實力懸殊,徐州城破,鞏、楊二人全被處死。
另一邊,後周大將馬鐸領兵攻打許州,劉知遠和劉崇的另一個兄弟忠武節度使劉信惶惑自殺。
劉崇與郭威之間徹底撕破了臉面。
公元951年正月十六,劉崇在晉陽稱帝,依舊使用後漢「乾祐」的年號。由於下轄只有晉地的中部和北部,因此史稱「北漢」。
雖然稱帝,劉崇的臉上卻見不到半點喜色。他對馬軍都指揮使張元徽無奈地說道:「我之所以登基純屬無奈之舉。實在是因為不願高祖創下的大業就此斷送。可我心裡清楚,我算什麼天子,你們又算什麼節度使啊!都怪我,不聽李驤之言,斷送了漢室江山,又害了我兒性命!」說到此處,劉崇不禁有些哽咽。
他下令北漢朝廷不建宗廟,祭祀祖宗與普通百姓無異。宰相每月俸祿一百緡(每緡為一千文),節度使只有區區三十緡,其餘官員的俸祿更是少得可憐。
「高薪養廉」也許是個偽命題,寒酸的待遇卻難免滋生出腐敗。終北漢一朝,二十八年間廉潔的官吏鳳毛麟角。
劉崇清楚地知道,自己以一鎮之地對抗整個中原是以卵擊石。正巧此時,契丹皇耶律兀欲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劉崇一咬牙,一跺腳,投入了契丹的懷抱。他效仿石敬瑭,認耶律兀欲為叔父,自稱「侄皇帝」。雙方迅速結成了同盟。
劉崇命次子劉承均南下攻打晉州。節度使王晏緊閉城門示敵以弱。劉承均不知是計,以為王晏膽怯,下令強攻。北漢的將士一窩蜂衝到了城牆腳下,開始攀爬城牆。
突然間喊殺聲震天,無數的滾木礌石劈頭蓋臉砸將下來,天空中箭如雨下。北漢將士紛紛墜地,頃刻間摔成了一堆堆血肉。
劉承均驚慌失措,掉頭就跑。王晏命令晉州守軍緊追不捨。雙方你追我逃一直持續了數十裡。北漢將士傷亡慘重,劉承均燒掉了橋梁才得以逃出生天。
劉崇登基後的第一次軍事報復行動慘遭失敗。
劉崇侵晉州,晏閉關不出,設伏城上。並人以為怯,競攀堞而登,晏麾伏兵擊之,顛死者甚眾,遂焚橋遁。——《宋史王晏傳》
後周朝中,郭威正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革除舊弊,體恤民情,處處顯露出明君風範。
大赦天下是帝王登基的必備項目,郭威也不例外。但他的大赦又有所不同,條理清晰,恩威並重。
所有的將士,全部明確各自的等級次第,給予獎賞,其中尤以澶州擁立的將士獲得的獎賞更高。所有辭職退休的文武官員,給予相應的補貼。所有在職的文武官員,其父母若健在,都將享受朝廷的特殊補貼;其父母若逝世,也都給予追贈。
凡貶斥外放的官吏,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則予以安置。凡發配流放之人,全部放回。凡犯罪逃亡、落草為寇之人,限一月之內回歸本土,從前過往便不再追究。若是超出一月未歸,則數罪併罰不再姑息……
楊邠、史弘肇和王章被劉承祐滿門抄斬,郭威沉痛追思之餘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功績。不但三人全都得以厚葬和追贈官爵,郭威還命令竭力尋訪三人的子孫予以錄用。與三人共同蒙冤枉死之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追贈。
去年劉承祐突然暴起殺害父親留下的顧命大臣,影響甚壞,很多人心中充滿兔死狐悲的傷感。相較之下,郭威此舉顯得何等慈愛仁義!
自後唐末年以來,中原政權與契丹之間的恩怨情仇愈來愈深。為了支撐國家機器的運轉,統治者不斷勒緊百姓身上的繩索,涸澤而漁焚林而獵。各種名目的賦稅越來越多,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郭威從草根一步步成為了帝王,深知民間百姓的疾苦。他下詔免除朝廷三年來所有的殘稅和貢品,並勒令各地的節度使完全參照中央的免稅政策。過去官員徵收的「鬥餘」,「稱耗」等額外稅賦全部停止,以盈餘名義進獻的進貢物品全部取消。
此詔一出,天下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後梁和後唐,刑罰已較為嚴峻,到了後晉、後漢則更加恐怖。比如,石敬瑭天福年後,盜竊財物等同五匹絹者處死。姦淫有夫之婦,無論強姦、通姦,男女一律處死。後漢刑法甚至規定,盜竊一文錢以上就處死。此外其它各種不算嚴重的罪行,動輒就會滿族抄斬,沒收家產。
郭威放寬了量刑的標準,規定除謀逆大罪以外,其他罪行不準再禍及家族。
郭威同時提倡節儉,他對朝中大臣說:「朕出生在貧寒之家,幼時飽嘗艱辛困苦,成年後又遭遇時世動亂。如今成為帝王,又怎敢昧著良心讓百姓吃苦來供養我一人?」
他命令清理四方貢獻的珍饈美味,散於朝臣。同時下詔:「各方珍饈,所供養者唯朕一人,受害者卻是天下百姓,且貢品存於府庫之內,後來多成為無用之物。從此停止貢奉,以安天下。」
郭威召集皇宮所有人員,命人將後漢宮中數十件珠寶玉器全部抬出。宮人們面面相覷,不知為何。郭威隨後下令,將這些珠寶玉器全部砸碎。宮人們失聲驚呼,臉上儘是心痛之色。
郭威冷言說道:「朕聽說隱帝(劉承祐)在宮中,整日與親信寵臣嬉戲玩耍,珍寶古玩不離身邊。朕覺得真正的帝王,根本用不到這些東西。你們務必要以此為戒,從今往後,珍貴華麗之物絕不許流入宮中。」
榜樣的力量實在無窮。郭威的言行舉止很快影響了群臣。
為了表彰王峻的擁立之功,郭威特意將蘇逢吉在開封的宅第賞賜給他。王峻卻堅辭不受。郭威追問原因,王峻誠實地說道:「這與陛下提倡的節儉不合,更可況這也是蘇逢吉誅滅李崧家族的誘因。是以臣不敢接受。」。
為了穩定前朝舊人之心,郭威的舉措堪稱神妙,那就是守陵。
唐莊宗李存勖、唐明宗李嗣源、後晉高祖石敬瑭等人的墓地,郭威下詔分別安置十戶人家專門負責守陵。至於後漢高祖劉知遠,郭威則表現的更加重視,陵園內的官吏宮人,一年四季的供奉祭祀以及守陵戶數全和劉承祐在位時一樣。
最後,郭威親率文武百官,身著喪服,將劉承祐風光大葬。
丙子,帝帥百官詣西宮,為漢隱帝舉哀成服,皆如天子禮。——《資治通鑑》
自此,官員、將士、百姓之心盡皆歸附,後周朝廷迅速站穩了腳跟。
內政既修,郭威的注意力又轉向了外事。後周南有後蜀、南唐;北有北漢、契丹,需要慎重謀劃。
李守貞三藩之亂時,後蜀曾積極參與。郭威平定三藩的同時,又打退了後蜀的進犯。孟昶的雄心大志受到了遏制,也對郭威變得十分忌憚。近日來相安無事,不足為慮。
南唐自李璟繼位以來,一直野心勃勃,時刻準備恢復李唐江山。北方的中原朝廷實力強勁,李璟便盯上了自己的鄰居楚國。南唐大軍此時已深入楚地,雙方廝殺得難解難分,暫時肯定沒有餘力北顧。
郭威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再加一層保險。他頒下敕令:「後周與唐從無冤讎,邊境附近的藩鎮各司其職,守好邊疆即可。不得放縱士兵擅自進入唐境。雙方之間的商人客旅往來,不得阻止。」
湊巧此時,有南唐的饑民渡過淮河來買糧,邊鎮的官員上奏請示如何處置。郭威下詔道:「南唐的百姓與我大周的百姓並無不同。南方各州各縣的渡口,糧鋪應該予以方便,不得禁止。」
南唐的北部邊民對郭威感恩戴德。後周的南部因此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外界環境。
郭威深知,後周的大患主要還在北境。
劉崇新敗之後,契丹皇耶律兀欲曾派遣使者嫋骨支來到開封,恭賀郭威即位。郭威隨後也派出使者出使契丹。接下來,耶律兀欲故意將此事洩露給劉崇。
劉崇被逼無奈,再次派人出使契丹,約定每年送給契丹歲幣十萬緡,並請「叔父天授皇帝」向「侄皇帝」正式舉行冊命典禮。
耶律兀欲目的達成,十分滿意,特派燕王耶律述軋代替自己前往河東主持典禮。冊命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劉崇之妃為皇后。劉崇正式更名為劉旻。
雙方約定再次討伐後周。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不錯,就請點個「贊」或者「在看」,轉發就更優秀了!感謝!
我們通過長篇連載深度還原歷史,走出快餐文化。通過書寫皇帝,還原「道」,帶給現代人更多思索和借鑑。
五代十國系列
五代十國的前世今生
梁太祖朱溫篇
武皇李克用篇
半人半神:唐莊宗李存勖
五代奇葩:晉少帝石重貴
金刀人王:後漢高祖劉知遠
唐末五代十國名將武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