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建立後周,為何要把皇位傳給義子柴榮?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

2020-12-14 劍客文史館

郭威建立的後周,是中國歷史上五代的最後一個大朝代,然而,後周太祖郭威建立的後周為何繼承者不姓周,而是姓柴呢?後周太祖郭威,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皇帝,而且似乎沒有人說是柴榮發動了政變篡奪了皇位,那麼,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後周,為何短短幾年之間一個朝代會出現在兩位不同姓的皇帝呢?

郭威,原本是後漢大將,後漢的重臣之一,而後漢,便是由當時的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創立的朝代,屬於五代之一。劉知遠統治時期,郭威是劉知遠手下的得力幹將,在劉志遠死的時候,郭威被封為顧命五大臣之一,受劉知遠的囑託輔佐後漢隱帝劉承祐。

劉知遠統治時期,五代十國時期的積習已經深入人心,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是絕大多數傭兵一方的將領都有自己稱帝建國的野心,而郭威也不例外;這時候的郭威,不僅僅是五大臣之一,而且掌握著軍權,直接威脅到了劉承祐的統治。不過,雖然郭威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現在起兵,明顯師出無名,郭威必須等待一個機會,而沒過多久這個機會就來了。

劉知遠英雄人物,自己的兒子劉承祐卻是個草包,劉承祐一上臺,發現自己沒有權力,財政經濟人事任免還有軍權都在五個大臣手中,遂心生一計,這一計,卻是一個餿主意。當時的後周朝廷,顧命大臣中有三位在當時的都城,而郭威還有另一位掌握軍權的將領,都在外地。因為與朝中三位大臣的矛盾日深,於是一日早朝,劉承祐便發動政變,殺死了三個大臣,此後又派人去暗殺在外平叛的郭威。

對於郭威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好機會,郭威於是偽造詔書,對自己的將領說,現在皇上要我殺了你們,因為你們平叛不力,對不起了兄弟們,皇命不可違,明年的今天我們會給你們多燒點紙錢的。眾將反對,推舉郭威做皇帝,郭威見時機成熟,便順水推舟,披上了黃色軍旗做的龍袍,帶領軍隊進攻開封。

郭威造反了!消息傳到了開封的劉承祐耳朵裡,劉承祐嚇壞了,趕緊命令開封府尹侯益等人率軍抵抗,此外,他又派人將郭威府上男女老少幾十口人全部處斬,一個不放過,襁褓中的嬰兒更是要特殊「照顧」,從此郭威無後。

侯益等人與郭威戰於開封城外,可是侯益等人哪裡是久經沙場的郭威的對手,沒多久,郭威軍就打進了開封城,而郭威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帝,建立了後周,劉承祐則在逃亡的途中,被手下殺死。

按理說,當了皇帝的郭威,也只有四十多歲,也是可以生下來兒子的,然而,英雄命短,當了皇帝的郭威,僅僅三年之後就生病去世,而皇位則是留給了自己的義子晉王,也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從某個角度講,郭威的做法,保證了後周的政治的穩定,也換來了後面幾十年後周的繁榮。

相關焦點

  • 後周太祖郭威,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義子柴榮,而不是外甥李重進?
    明明有關係更近的後代,後周太祖郭威,為什麼傳位給了義子柴榮? 公元954年正月三日,後周太祖郭威令開封府尹、晉王柴榮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正月十七日,郭威去世,柴榮在郭威靈柩前繼位,成為之後的世宗皇帝。
  • 郭威為什麼會傳位給義子柴榮,他沒有侄子嗎?
    等於是郭威走投無路,只能起兵造反了,新皇帝豈能是他的對手,所以,郭威在諸位將領的支持下,就把新皇帝劉承祐給打敗並且殺掉了。之後,郭威立了劉贇為傀儡皇帝,到了時機成熟之後,他在自己部下的擁戴之下,就宣布當了皇帝。郭威建立的這個朝代就是歷史上的後周。
  •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為何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這樣真的合適嗎?
    作為結束五代亂世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後周,郭威、柴榮兩代帝王,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統一的希望。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 郭威為什麼不自己生個兒子,反而把皇位傳給柴榮?他是真明君
    後周太祖郭威就很倒黴,在亂世之中,他保住了自己的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於是決定,將皇位傳給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內侄。被帝王猜忌,家人無一倖免郭威本是後漢的重臣,對後漢的建立有著汗馬功勞,但不久之後,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去世,在繼位的劉承祐眼裡,郭威就是一顆拔不掉的釘子。
  • 後周太祖郭威沒兒子,但有侄子和女婿,卻為何傳位沒血緣的柴榮?
    954年,後周太祖郭威駕崩,因無子,遺詔命養子柴榮繼皇帝位。有朋友可能想問,郭威為什麼會傳位給沒有血緣關係的柴榮,他沒有侄子嗎? 還真沒有,《舊五代史》記載,郭威的父親郭簡去世時,郭威只有幾歲,跟著母親前往潞州投奔親戚,並沒別的兄弟。
  •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會傳位給無血緣關係的柴榮,不能傳位給外甥嗎?
    可有一個王朝,既不是大一統王朝,又很短命,卻為人們熟知,而且它僅有的三世皇帝出了兩世好皇帝,其之後的王朝還承其衣缽統一了中國大部,這個王朝就是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後周。後周是周太祖郭威於公元951年建立的五代最後一個中原王朝,歷經太祖郭威、世宗柴榮和末帝柴宗訓,享國十年。
  • 後周太祖駕崩後,為何是養子晉王郭榮繼承皇位?
    安排好後事後,郭威再召見外甥、殿前都指揮使李重進,加封其為武信節度使,命他在病榻前向晉王郭榮行君臣禮,以定名份,同時也有消除其覬覦皇位之心。李重進毫不猶豫,在郭威的駕前下向年齡比自己小的晉王郭榮行君臣大禮,從而使得後周權力交接在接波瀾不驚中平安地進行。
  • 如果他繼承了後周皇位,就沒有趙匡胤的北宋了
    郭威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篡漢,建立後周。他封四女為晉國公主,封張永德左衛將軍、內殿直小底四班都知、駙馬都尉、和州刺史。後周北漢與遼聯合,趁機侵犯後周。張永德隨柴榮前往抵禦,兩軍在高平大戰。周將樊愛能、何徽戰敗後退。張永德與趙匡胤毫不畏懼,率軍前進,大敗北漢。
  • 從建立到覆滅,後周政權如何於亂世立足,又為何遭遇滅亡
    這個周太祖也就是郭威,他本來就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得到了漢高祖劉知遠的極度信任,在劉知遠去世之際,還指定郭威為護命大臣。在最開始郭威也在極力的幫助新帝維護統治,多次帶領軍隊平定的藩鎮叛亂,但是最終無奈之下走向了反路,自立為帝,建立了後周政權。
  • 此人為報答妻子恩德,竟然將皇位傳給了內侄,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
    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古代的皇帝都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朱溫說回周世宗,因為其自幼被過繼給了姑父郭威,改名為郭榮,後來郭威建立後周因為沒有兒子,死後就讓郭榮繼承了皇位。所以在郭威活著的時候,周世宗就叫郭榮,那麼有沒有可能周世宗坐穩皇位以後,自己改回柴姓呢?周世宗從起步上來說,繼承的是郭威的江山,那不是他自己打下來的,區區一個"世宗"能顯示他認祖歸宗?真要想認祖歸宗得怎麼幹啊,還是參見南唐的例子,李昪一開始建立齊國的時候,打著的是徐溫的招牌,所以太廟之中供奉的太祖是徐溫,認為自己是徐氏後人。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 後周世宗叫柴榮, 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然而北宋卻是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建立起來的,提到後周,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傳奇人物,後周世宗郭榮。是的,是郭榮,而不是柴榮。五代亂世,兵戈四起,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家道中落的柴榮自小便投奔了他姑父郭威。由於柴榮自小聰明伶俐,又年紀輕輕走南闖北做生意為姑父賺下許多錢,郭威心喜之下便將其收為養子,改姓為郭,稱郭榮。
  • 皇帝下旨處死郭威,趙匡胤:別急,聖旨上改幾個字就行
    而那位成功將他趕下皇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郭威。郭威是後周的開創者,18歲便已參軍,過上刀口上舔血的生活,當時在李繼韜的手下做親兵。郭威初上戰場就顯示出了個人的機靈才智,非常受李繼韜的欣賞。經常將一些重要的事物,交給郭威去處理。後來李繼韜歸順了李存瑁,郭威也隨之成為了李存瑁的親兵。
  • 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滅北漢,北漢為何如此強大?
    在五代之中,最後一個王朝是郭威和柴榮的,滅於公元960年;在十國之中,最後滅亡的政權是北漢,滅於公元979年。也就是說,北漢是五代十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為了滅掉北漢,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四代英主都曾率大軍伐之,但北漢依然堅持了近三十年,北漢為何如此強大?北漢來自何方?我們知道,「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但後漢與後周之間的改朝換代與此前不同。
  • 趙匡胤篡位後周登基,為何後周政權沒有人起兵反對他?
    趙匡胤曾經是後周的一員大將,他很早就投奔了郭威,一直到郭威建立後周。不過趙匡胤真正的映入別人眼帘其實是柴榮時期。柴榮繼位後,對軍隊做了改革,提拔一批人才,其中就有趙匡胤。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後周世宗叫柴榮,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唐滅亡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經歷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最終被北宋所終結。然而北宋卻是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建立起來的,提到後周,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傳奇人物,後周世宗郭榮。是的,是郭榮,而不是柴榮。
  • 她前夫是皇帝,後來自己又嫁給一個乞丐,20年後,乞丐也成了皇帝
    郭威其實只是穿的十分破爛,但並不是個乞丐,不過地位也並不高。郭威此人長得十分的魁梧,按記載來看就是一個大漢。柴氏覺得他很有氣度,於是就想要嫁給他。不過柴氏的父母是十分反對的,畢竟郭威當時看起來實在是像個乞丐。他們問女兒:你皇帝身邊的人,出來加個節度使不是很好,為什麼要嫁給這個人呢?
  • 李世民朱元璋都大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坐穩天下?
    不過隋末大亂後,各路諸侯紛紛造反,加上民間又有大大小小的義軍,民間傳說有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在群雄紛起的情況下,李淵建立的唐朝佔據一定優勢,但也不是說李淵一登基天下人就拱手臣服。到後來,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皇位,彼此拉幫結派,李世民奪得皇位後,自然要肅清李建成餘黨,於是許多開國功臣都被清洗。最有名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唐朝開國功臣劉文靜也被誅殺。像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隋文帝楊堅等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