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中原的局勢極為複雜,王朝更替也就是幾年的事情。作為結束五代亂世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後周,郭威、柴榮兩代帝王,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統一的希望。
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
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後漢隱帝劉承祐,因郭威起兵,誅殺郭威全家
郭威本來是有兩個兒子的,但在後漢第二代皇帝劉承祐繼位後,對郭威等掌握兵權的大將日漸猜疑。
終於在劉承祐登基的第三年,開始對郭威等大臣開刀了,與親信李業商議,詔令誅殺郭威、王峻、王殷等人。結果派去殺王殷的李弘義向王殷告密了,王殷趕緊把事情告訴了郭威。
郭威在手下謀士的建議下,告訴全軍諸將,皇帝要他殺大家,群情激憤,郭威率軍向開封進兵,號稱要「清君側」,開始造反的老套路了。
郭威從鄴城起兵,渡過黃河後,一路勢如破竹,擊敗劉承祐派出的阻擊大軍。給後漢皇帝劉承佑寫奏章,要求誅殺李業等奸臣。
結果劉承祐這個短命鬼,把奏章給李業看,李業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郭威、柴榮在開封的家屬全部殺死。
這其中就包括郭威的兩個兒子,郭侗、郭信,另外還有柴榮的三個兒子,史書記載「嬰孺無免者」。
即使郭威的兒子在世,恐怕郭威也是選擇傳位柴榮
五代就是一齣戲,活的久就見識的多、經歷的多。郭威十八歲,參加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募兵,成為李繼韜的親兵。
李繼韜被李存勖攻滅之後,郭威又被編入李存勖的親軍,經歷了從後梁到後唐的過度。在後唐、後晉的混亂更替中,郭威完成了從小兵到大將的蛻變。
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山西建立後漢的時候,郭威因為擁立有功,升任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數一數二的統兵大將。
公元951年,郭威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後周王朝。郭威看到近十位皇帝的更替,對王朝的建立與衰亡深有感觸。
五代的更替,就是來源於將帥兵權的強大,一旦開國皇帝去世,繼位的兒子無力壓制,迅速被武將集團推翻,新的王朝又出現了。
郭威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年齡都很小,被劉承祐殺害的時候,兩個兒子都還只有小名青哥、意哥,大名都是後來追賜的。
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之後,長輩賜名,所以這兩個兒子都不足二十歲,即使傳位與他們,最終也逃不過身死國滅的後果,郭威傳位他們的可能性不大。
而柴榮則不同,後漢建立之後,他就跟隨郭威鎮守鄴城,為天雄牙內指揮使,兼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此時二十五歲的柴榮,已經逐漸在郭威的軍隊中,獲得了一席之地。
後周建立後,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三十歲的柴榮,已經逐漸成為後周的實權派將領,他已經擁有保護後周王朝的實力了。
應該是郭威傳位於柴榮,是最明智的一步,更是保護後周王朝必須要做的選擇。
郭威正妻柴氏收養柴榮為子,根據古代的倫理,柴榮就是嫡子
首先要明確,柴榮在繼位之前,他的名字是郭榮,而不是柴榮。根據古代繼子繼嗣的法統,柴榮屬於郭威的合法繼承人。
早在郭威還在底層摸爬滾打的時候,柴榮就因家道中落,投奔到了姑父郭威家中。
柴榮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情,並投身做生意,補貼家用,深受郭威喜愛,因妻子柴氏多年無子,便收養柴榮為兒子。
從史書記載來看,郭威的正妻柴氏一直沒有孩子,郭威的兩個兒子也都不是柴氏所生,所以養在柴氏膝下的柴榮,自然就成了郭威的嫡子。
根據古代立嫡立長的規則,柴榮自然就是郭威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再者,劉承祐殺郭威全家後,郭威家人就剩下柴榮和一個女兒女婿了,柴榮明顯比女婿更有繼承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