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為何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這樣真的合適嗎?

2020-12-18 心動趣歷史

五代時期,中原的局勢極為複雜,王朝更替也就是幾年的事情。作為結束五代亂世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後周,郭威、柴榮兩代帝王,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統一的希望。

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

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後漢隱帝劉承祐,因郭威起兵,誅殺郭威全家

郭威本來是有兩個兒子的,但在後漢第二代皇帝劉承祐繼位後,對郭威等掌握兵權的大將日漸猜疑。

終於在劉承祐登基的第三年,開始對郭威等大臣開刀了,與親信李業商議,詔令誅殺郭威、王峻、王殷等人。結果派去殺王殷的李弘義向王殷告密了,王殷趕緊把事情告訴了郭威。

郭威在手下謀士的建議下,告訴全軍諸將,皇帝要他殺大家,群情激憤,郭威率軍向開封進兵,號稱要「清君側」,開始造反的老套路了。

郭威從鄴城起兵,渡過黃河後,一路勢如破竹,擊敗劉承祐派出的阻擊大軍。給後漢皇帝劉承佑寫奏章,要求誅殺李業等奸臣。

結果劉承祐這個短命鬼,把奏章給李業看,李業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郭威、柴榮在開封的家屬全部殺死。

這其中就包括郭威的兩個兒子,郭侗、郭信,另外還有柴榮的三個兒子,史書記載「嬰孺無免者」。

即使郭威的兒子在世,恐怕郭威也是選擇傳位柴榮

五代就是一齣戲,活的久就見識的多、經歷的多。郭威十八歲,參加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募兵,成為李繼韜的親兵。

李繼韜被李存勖攻滅之後,郭威又被編入李存勖的親軍,經歷了從後梁到後唐的過度。在後唐、後晉的混亂更替中,郭威完成了從小兵到大將的蛻變。

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山西建立後漢的時候,郭威因為擁立有功,升任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數一數二的統兵大將。

公元951年,郭威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後周王朝。郭威看到近十位皇帝的更替,對王朝的建立與衰亡深有感觸。

五代的更替,就是來源於將帥兵權的強大,一旦開國皇帝去世,繼位的兒子無力壓制,迅速被武將集團推翻,新的王朝又出現了。

郭威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年齡都很小,被劉承祐殺害的時候,兩個兒子都還只有小名青哥、意哥,大名都是後來追賜的。

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之後,長輩賜名,所以這兩個兒子都不足二十歲,即使傳位與他們,最終也逃不過身死國滅的後果,郭威傳位他們的可能性不大。

而柴榮則不同,後漢建立之後,他就跟隨郭威鎮守鄴城,為天雄牙內指揮使,兼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此時二十五歲的柴榮,已經逐漸在郭威的軍隊中,獲得了一席之地。

後周建立後,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三十歲的柴榮,已經逐漸成為後周的實權派將領,他已經擁有保護後周王朝的實力了。

應該是郭威傳位於柴榮,是最明智的一步,更是保護後周王朝必須要做的選擇。

郭威正妻柴氏收養柴榮為子,根據古代的倫理,柴榮就是嫡子

首先要明確,柴榮在繼位之前,他的名字是郭榮,而不是柴榮。根據古代繼子繼嗣的法統,柴榮屬於郭威的合法繼承人。

早在郭威還在底層摸爬滾打的時候,柴榮就因家道中落,投奔到了姑父郭威家中。

柴榮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情,並投身做生意,補貼家用,深受郭威喜愛,因妻子柴氏多年無子,便收養柴榮為兒子。

從史書記載來看,郭威的正妻柴氏一直沒有孩子,郭威的兩個兒子也都不是柴氏所生,所以養在柴氏膝下的柴榮,自然就成了郭威的嫡子。

根據古代立嫡立長的規則,柴榮自然就是郭威第一順位的繼承人。再者,劉承祐殺郭威全家後,郭威家人就剩下柴榮和一個女兒女婿了,柴榮明顯比女婿更有繼承權了!

相關焦點

  • 後周太祖郭威,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義子柴榮,而不是外甥李重進?
    明明有關係更近的後代,後周太祖郭威,為什麼傳位給了義子柴榮? 公元954年正月三日,後周太祖郭威令開封府尹、晉王柴榮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正月十七日,郭威去世,柴榮在郭威靈柩前繼位,成為之後的世宗皇帝。
  • 郭威為什麼會傳位給義子柴榮,他沒有侄子嗎?
    等於是郭威走投無路,只能起兵造反了,新皇帝豈能是他的對手,所以,郭威在諸位將領的支持下,就把新皇帝劉承祐給打敗並且殺掉了。之後,郭威立了劉贇為傀儡皇帝,到了時機成熟之後,他在自己部下的擁戴之下,就宣布當了皇帝。郭威建立的這個朝代就是歷史上的後周。
  •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會傳位給無血緣關係的柴榮,不能傳位給外甥嗎?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會傳位給無血緣關係的柴榮,不能傳位給外甥嗎?中國歷史五千年,經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王朝,然而人們能夠記住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國長久的朝代,一些滅亡很快的短命王朝就很難讓人記住,也沒有什麼存在感。
  • 郭威為什麼不自己生個兒子,反而把皇位傳給柴榮?他是真明君
    這一段時期中誕生的皇帝,也多是武皇帝,無他,習武之人容易保命啊。後周太祖郭威就很倒黴,在亂世之中,他保住了自己的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於是決定,將皇位傳給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內侄。劉承祐在政治鬥爭方面也沒什麼水平,騙郭威自投羅網不成,就把郭威在京中所有的家屬都抓了起來,全部殺掉,包括當時尚在襁褓中的兒子。郭威怒極,也不忍了,直接帶著兵打進京城,路上宰了出逃的劉承祐,逼迫太后讓他做「監國」,第二年正式稱帝,建立後周。
  • 郭威建立後周,為何要把皇位傳給義子柴榮?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
    郭威建立的後周,是中國歷史上五代的最後一個大朝代,然而,後周太祖郭威建立的後周為何繼承者不姓周,而是姓柴呢?後周太祖郭威,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皇帝,而且似乎沒有人說是柴榮發動了政變篡奪了皇位,那麼,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後周,為何短短幾年之間一個朝代會出現在兩位不同姓的皇帝呢?郭威,原本是後漢大將,後漢的重臣之一,而後漢,便是由當時的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創立的朝代,屬於五代之一。
  • 後周太祖郭威沒兒子,但有侄子和女婿,卻為何傳位沒血緣的柴榮?
    954年,後周太祖郭威駕崩,因無子,遺詔命養子柴榮繼皇帝位。有朋友可能想問,郭威為什麼會傳位給沒有血緣關係的柴榮,他沒有侄子嗎? 還真沒有,《舊五代史》記載,郭威的父親郭簡去世時,郭威只有幾歲,跟著母親前往潞州投奔親戚,並沒別的兄弟。
  • 新皇登基,皇帝卻對生父表示:既不能讓你當太上皇,也不能相見
    從秦始皇創造皇帝之後,直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溥儀退位,歷經兩千多年,一共有過大大小小80多個王朝,400多位皇帝。封建帝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家天下,除非是開國皇帝,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將帝位傳給有血緣關係的人,最主要的當然是兒子。所以,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阿鬥能扶就扶,不能扶就取而代之,那只是小說家的戲言而已,因為根本古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思想觀念。
  • 後周太祖駕崩後,為何是養子晉王郭榮繼承皇位?
    身為皇帝,卻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子,而是留給了養子,後周太祖郭威和他的養子郭榮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呢?我們接下來詳細的加以敘述,為大家解開這歷史上的真相。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 後周世宗叫柴榮, 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然而北宋卻是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建立起來的,提到後周,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傳奇人物,後周世宗郭榮。是的,是郭榮,而不是柴榮。五代亂世,兵戈四起,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家道中落的柴榮自小便投奔了他姑父郭威。由於柴榮自小聰明伶俐,又年紀輕輕走南闖北做生意為姑父賺下許多錢,郭威心喜之下便將其收為養子,改姓為郭,稱郭榮。
  • 後周世宗柴榮:被歷史忽視的作為皇帝
    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邢州堯山柴家莊人,家中為名門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柴榮少時聰明伶俐,為人謹慎,故被郭威收為養子。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柴榮不僅屢立戰功,且政績頗佳,咋朝中有著很好的關係和人脈,因此,郭威去世後,皇位自然傳到了柴榮手裡。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後周世宗叫柴榮,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由於柴榮自小聰明伶俐,又年紀輕輕走南闖北做生意為姑父賺下許多錢,郭威心喜之下便將其收為養子,改姓為郭,稱郭榮。 乾祐三年(950年),後漢皇帝劉承祐由於猜忌這批幫助其父建立後漢的開國功臣,密謀將他們一一剷除,不料事情洩露。郭威在緊急之下,以「清君側」之名起兵,討伐劉承祐。
  • 如果他繼承了後周皇位,就沒有趙匡胤的北宋了
    他回答:「現在朝政混亂,皇帝信任奸臣,郭公想要清君側,殺掉奸臣。希望大人把我暫時扣押,若郭公清君側成功,大人就對郭公有恩德,即使失敗,殺了我也不晚。」常遇聽從,雖將張永德關押,但對他十分厚待。常遇問張永德說:「你嶽父清君側會成功嗎?」張永德回答:「一定成功。」不久郭威殺後漢隱帝,派人迎接張永德。常遇向張永德祝賀,道歉說:「沒有你,老夫幾乎犯了大錯。」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朱溫說回周世宗,因為其自幼被過繼給了姑父郭威,改名為郭榮,後來郭威建立後周因為沒有兒子,死後就讓郭榮繼承了皇位。所以在郭威活著的時候,周世宗就叫郭榮,那麼有沒有可能周世宗坐穩皇位以後,自己改回柴姓呢?我們將廟號拆分開來,分為"周"和"世宗"。1.郭氏之"周"先說"周",周是後周的國號,那麼這一國號是怎麼來的呢?這一點後周太祖郭威自己說的很清楚。
  • 陳橋兵變是他一手策劃的嗎?主要有兩種說法,哪一種最靠譜?
    趙匡胤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原本是跟隨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領軍大將,並且和郭威的養子柴榮關係極為密切。在柴榮繼位後,趙匡胤和柴榮並肩作戰,已經逐步平定了當時的亂局,然而柴榮英年早逝,只留下了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倉惶繼位。而總領後周軍政大權的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起兵造反,奪取了後周的皇位,進而統一全國,史稱「陳橋兵變」。
  • 此人為報答妻子恩德,竟然將皇位傳給了內侄,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
    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古代的皇帝都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 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滅北漢,北漢為何如此強大?
    在五代之中,最後一個王朝是郭威和柴榮的,滅於公元960年;在十國之中,最後滅亡的政權是北漢,滅於公元979年。也就是說,北漢是五代十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為了滅掉北漢,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四代英主都曾率大軍伐之,但北漢依然堅持了近三十年,北漢為何如此強大?北漢來自何方?我們知道,「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但後漢與後周之間的改朝換代與此前不同。
  • 兒子是皇帝,父親卻只能稱臣?這對父子情況史無前例!
    在推翻後晉政權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劉知遠和他的大將郭威。在推翻後晉之後,劉知遠建立了後漢政權(在政權之前加後世因為後世的史書用以區分),稱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後僅一年就因長子早亡而悲痛成疾,不久後便去世了,而這皇帝之位就傳給了他的二兒子——後漢隱帝劉承祐。
  • 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改姓郭,後世仍以柴榮習稱。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 後周世宗郭榮怎麼被宋朝皇帝改成柴榮的
    後周太祖郭威駕崩,養子郭榮登上帝位,史稱後周世宗。郭榮一生,也沒有改回郭姓,親生父親柴守禮始終不過是國舅。奇怪的是,後周世宗百年之後,竟一步步被人強行「認祖歸宗」,從郭榮變回了「柴榮」,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宋朝趙氏皇族正是這件事的幕後推手。眾所周知,後周世宗郭榮英年早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了郭家孤兒寡母的江山。
  • 柴榮出徵大遼,大臣:河邊有一三歲小孩,柴榮長嘆:天要亡我
    導語:柴榮出徵大遼,大臣:河邊有一三歲小孩,柴榮長嘆:天要亡我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死後其養子柴榮登基,柴榮成為了後周的皇帝,也是整個五代十國少見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