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民政局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於2019年10月啟動了「清遠社工故事」徵集工作,旨在通過挖掘我市感人典型的「社工故事」向社會公眾傳播社會工作基本理念,提升社會工作認知度和參與度,促進全市社會工作行業發展。徵集活動開始至今,收到了全市一線社工同仁投來的大量稿件,稿件內容涉及兒童、養老、婦女、低保五保特困人群、社區等不同的專業領域,不但記錄了一線社工的心路成長曆程,也真實客觀的展示了社工的實際工作情況。
作為首期「講好社工故事」的成果展示——我們收集整理了100個社工小故事,希望通過一個個沉到基層的社工故事,展示清遠社工風採,弘揚清遠社工精神,讓社會公眾更加了解我們清遠社工,號召更多的社工同仁加入我市的社工行業,壯大我市的社工隊伍,服務更多有需要的群體。
在此特別感謝華南師範大學、廣東社工「雙百計劃」清遠市社工督導中心、全市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各鎮(街)「雙百 計劃」社會工作服務站對我們本期「講好社工故事」的支持和配合。
清遠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科
2021年1月29日
【雙百藍逆行者】巧語溫暖眾人心,巧力敲開萬家門
——記連州鎮社工站副站長張慶文
文/清遠雙百服務經驗工作小組 王瑞賢
清遠雙百連州鎮社工站是最早響應政府號召,取消春節假期、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站點之一。筆者問到大年初二接到取消假期返崗通知時的心情,副站長張慶文這樣回答:「當時猜到是關於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會做什麼,來不及細想,就取消假期回來了」。
由於是鎮街應急隊隊員,張慶文比團隊的其他同事更早地參加了鎮街的統一部署會議,並第一時間到高速路口參與值守,為來往車輛及相關人員進行車牌、身份、體溫、往來地點等信息登記,協助處理突發事件;同時,也與站點團隊分組配合政府人員深入各村(居),前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鋪天蓋地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後期入戶排查登記。
一、巧語溫暖眾人心在訪談過程中,張慶文跟筆者分享了在高速路口值守中發生的一個故事。
一輛來自湖北黃岡的大貨車,準備在張慶文值守的路口下高速進入市區送雞蛋,雖然當時司機有相關運送救災物資的證明,體溫檢測也正常,考慮到當時的疫情情況以及進入市區可能帶來的影響,張慶文第一時間匯報了當班領導,並引導司機靠邊等候。經過溝通協調,最終令貨主自主到高速路口取貨,在張慶文等人的引導下,大貨車駛上高速回程。
過程中,由於當時正值飯點,大貨車司機聯繫貨主取貨時請貨主幫忙帶飯,然而久等未至,剛好飯堂為值守人員送飯,張慶文主動打了一份給貨車司機,司機吃完後把飯碗還給值守人員。「當時出於衛生和安全的考慮,有值守人員說飯碗不用還了,扔掉吧,察覺到司機的尷尬,我跟司機大哥說,接下來他還得開長途,這個碗正好用來路上吃泡麵。那位司機大哥一聽我這麼說就笑了,說確實正合適,他就把碗拿走了。」張慶文跟筆者這樣描述。
巧妙的介入化解了尷尬,更照顧了對方的感受,筆者聽後,也不禁為社工的幽默處理點讚。
二、巧力敲開千家門▲張慶文參與入戶排查
為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蔓延,2月6日起,張慶文及站點的其他六位同事按照連州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從早上八點半至晚上九點半,協同社區幹部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進行防控排查登記工作。
在引導居民自覺做到「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的同時,入戶工作也遭到部分居民的質疑,認為在「少出門」的時期,更不應該入戶「添亂」。
面對居民的質疑、甚至吃「閉門羹」,張慶文有自己的心得。他告訴筆者,「敲門也是有技巧的,敲得輕,屋內的居民可能聽不到,敲得重,可能給居民帶來反感,更難入戶,所以要一邊敲一邊問,表明身份和來意。居民開門後,要主動保持一米的距離,注意說話的語氣……」
至於用筆,張慶文跟筆者分享,「請居民籤名確認時,我都會先提醒對方,由於我們的筆經過多人使用,如果自己有筆,可以拿自己的筆來籤字,如果沒有,可以拿紙巾包著筆,或者籤完字後馬上洗手。」
正是這份細心和貼心,使得整個團隊在五天內完成了近八千戶的入戶排查工作。
三、素養灌溉成習慣在訪談中,筆者發現,張慶文已經直面接觸了許多來自疫區的人員,特別是高速上往來湖北的車輛和人員。
「近距離接觸他們,你會感到擔心和害怕嗎?」面對筆者的提問,慶文回答:「沒有,一方面是相信黨和各級政府的多重防控和檢測,另外自己也做好了安全防護。我是一名黨員,可能由於黨性使然,在一線裡總不自覺地更加主動和勇於承擔,不然當時的入黨宣誓用來幹嘛!
▲張慶文與同事一起在路口值班
在面對往來車輛人員和村(居)民時,張慶文覺得站點整個團隊都表現出了積極性高、耐心足、能夠敏感覺察到對方的心理變化等特點,充分發揮了社工與人溝通時的優勢。進行高速檢測、入戶排查等工作時,社工訪談技巧、溝通技巧的靈活運用使他們更順利地完成了防控工作。談及這些,張慶文表示:」並沒有刻意要用哪種技巧或者方法,感覺已經形成了服務習慣。」 筆者想,或許當「黨性使然」、「專業使然」時,黨員的先進秉性和社工的專業素養已經內化在社工的一言一行中,使其自然流露,形成習慣。
四、行動匯聚滿收穫當筆者問到,如何看待持續將近一個月的高強度工作時,張慶文不假思索地說:「值得!」「參與近一個月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忙碌而充實的,也一直抱著『做中學、學中做』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張慶文如是說。為此,他還帶領站點團隊及時梳理和總結出了「防疫四高招」:第一招,強把守。設卡關口嚴防死守,出入人員登記、體溫檢測不遺落,對外來人員做好詳細信息登記和勸返,所有人員思想和行動上絕不能鬆懈;第二招,聽民聲。疫情爆發以來,村民由於信息上的不對稱,往往對基層工作的某些方面無法理解。比如,為什麼封村設卡、為什麼進入必須量體溫、外來人員為什麼要登記、外賣快遞為什麼不準進等等,對於村民的質疑,社工都要安撫群眾情緒,做好解釋,科普防疫知識,呼籲群眾配合基層工作。第三招,多問候。對於「留觀人員」和暫時不能回外地上班的的人員,多入戶進行溝通疏導,減少他們的焦躁情緒,充分發揮社工的社會-心理支持功能。第四招,準把脈。對於突發狀況要及時的掌握信息和做好應對措施。在發現疑似人員後,立即核實,在信息上進行第一層篩選。一旦確認是重點區域人員,或有相關接觸史,必及時將第一手信息傳達給村居、政府,並由專門機構處理,為排除疫情爭取黃金時間。
五、後記張慶文是眾多雙百藍逆行者之一,雙百社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就如張慶文所說:「參與重大事件,社工責無旁貸。」
他和他的團隊所用的「巧勁兒」,在每一項工作、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言語中感染著每一個人。如螢火般終將匯聚成星河,照亮自己,也照亮社會。致敬每一位雙百藍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