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松腰」有3點好處,最妙的還是訓練了脊柱核心穩定性

2020-10-04 徐醫生聊康復

腰椎的解剖學特點

腰椎位於脊柱的最下端,承受著身體上半身的重量,因此在脊柱的各節段中負荷最大 ,這樣的解剖學特點最容易發生慢性運動損傷,加速腰椎退行性變,引起腰痛發生。

如何找「松腰」的感覺?

太極拳站樁練習「松腰」時,是很不容易找松腰的感覺,甚至連腰在哪裡都很模糊,傳統的太極拳老師往往叫徒弟坐板凳上體會松腰的感覺!這是很有巧妙,當屁股坐在板凳,身體整個重量都壓在了腰椎上,這時候體驗腰的感覺最明顯,不僅如此,這裡還巧妙的應用了一個原理--腰骨盆節律。

腰骨盆節律:是指骨盆的運動與腰椎的生理曲度變化有一個協調運動關係,當骨盆前傾(俗稱翹屁股,如上圖左)時,腰椎前凸會增加,此時用手觸摸腰部會有一凹陷,而當骨盆後傾(太極拳裡的尾閭上提,上圖右)時,腰椎前凸減少,此時用手觸摸腰部時是飽滿的。

在太極拳的身法中需要儘量減少腰椎前凸,讓腰部飽滿渾厚,才能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生物力學架構,顯然,坐位時更容易實現這樣的身法要求。

通常太極拳松腰是練拳和站樁時實施,兩者都是在站立位,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則坐位居多,因此我們可以在坐位練習「松腰」,這樣更有利於將太極拳融入生活場景。

練法:端正坐立,把前面講的「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兩個要領做對,在這個基礎上將腰部肌肉放鬆即可,放鬆腰部時,注意去體會屁股掉在板凳上的感覺及腰椎往後貼的感覺,讓腰部處於飽滿狀態,同時體會頭部虛領的感覺,在松腰的狀態下,脊柱上領下落的對拉牽引的感覺會更明顯!

太極拳「松腰」的好處

1.人體運動有個原則,儘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消耗,用1N的力可以完成的動作,絕不用2N,腰部肌肉的放鬆可視為一種人體能量節約技術,可以減少人體不必要的肌肉緊張及能量消耗,讓人體運轉更高效。

2.脊柱中腰椎負荷最大,肌肉最易緊張,這種緊張不僅會導致慢性肌肉疼痛,還會阻礙前面我們講的「上領下墜」要領的實施,將腰部肌肉鬆開,則脊柱對拉牽伸的效果會加強,相當於是行脊柱自我牽引。

3.簡單的講腰部的肌肉由淺層肌肉和深層肌肉(位於脊柱旁)組成,我們松腰其實是放鬆是淺層的肌肉,當站立或坐立時我們把淺層的肌肉放鬆了,腰椎仍處於負重體位,脊柱為了維持穩定,身體則會通過神經反射調動脊柱旁邊的深層肌肉力量以支撐脊柱,而這樣就巧妙的訓練了脊柱旁的深層肌肉,對深層肌肉的訓練在康復醫學中叫核心肌群訓練,核心肌群訓練對於維持脊柱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

古人真的很有智慧,簡單單單的一個要領竟然已暗合現代康復的理念!


往期回顧:


徐醫生,一個懂太極拳的康復醫生,了解更多康復知識、健康知識,請關注【徐醫生聊康復】!

相關焦點

  • 核心力量訓練--核心穩定性訓練
    說到這塊首先我們要弄懂「核心」「核心穩定性」「核心穩定性訓練」是什麼??1.概念(1)「核心」:是指人體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髖關節聯合周圍,由貫穿軀幹的不同肌群組成,起穩定脊柱、骨盆、髖關節至末端活動的作用。
  • 分清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
    但對於核心力量訓練,尤其對核心區與核心穩定性這兩個最基本問題的認知和解讀,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與偏差。許多人還不能真正領悟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和要點,因而未能為運動成績的提高和體能水平的改善起到應有的作用。1  核心區  核心區概念的釐定目前,國內外對核心區概念的界定尚存爭議。
  • 基礎核心穩定性練習,為你的脊柱保駕護航
    現在大部分的人長期都是久坐,核心力量偏弱,從而容易出現一些腰背部疼痛的症狀。而腰椎間盤突出是引起下背痛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無論你是否有下背部疼痛,都應該有一個良好的脊柱穩定性和耐力。今天給大家帶來兩個基礎核心力量的練習動作,加強核心穩定性,喚醒你的深層肌肉力量,來保護好你的脊柱。
  • 談談我的松腰體會
    這是關於松腰的時間問題,第一要有專門的練功時間,第二要經常注意腰部。松腰的關鍵是腰椎能夠逐節轉動,腰椎的逐節轉動是可以摸得到的。如果腰椎只會往後鼓動而不會轉動,說明腰松得還是不徹底。我看過一些視頻上的松腰演示,那是腰椎間隙拉大了,腰肌、背肌鬆動的比較好,但是真正的腰椎沒有鬆開。真正鬆開以後,我感覺脊柱和兩側肌肉象脫骨一樣,椎體和肌肉非常清晰。
  • 脊柱穩定性訓練的指導或解釋是否有效?
    關於脊柱的不穩定訓練是否應該增強腹肌、背肌或其他肌肉,是否應該用平衡板、體操球等訓練本體感覺,一 直存在爭議。然而,很少有人認識到,大多患者在訓練前是不能做到起始姿勢正確的。然後就是缺乏脊柱穩定性,即使是有效性也是可疑的。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肌群的運動前提是肌肉附著點的穩定。肌肉協調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脊柱穩定性的影響。
  • 太極拳強調「氣沉丹田」,研究發現它對人體健康有5點好處
    什麼是太極拳「氣沉丹田」?在太極拳的身法要領中有一項叫「氣沉丹田」,其實「氣沉丹田」並非練法,是長期習練太極拳後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那什麼是「氣沉丹田」?「丹田」也能呼吸?,其實丹田是指的人體下腹部,人體呼吸模式有三種:1.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3.胸腹混合呼吸,太極拳所謂的「氣沉丹田」就是啟動腹式呼吸!
  • 核心穩定性訓練不光是練肌肉,還要練最關鍵的地方——腹內壓
    我們都知道核心穩定性訓練目的是:改善軀幹和四肢的控制,從而改善平衡功能。腹壁和盆底肌都有各自的張力,在吸氣時,腹壁的腹橫肌和盆底肌會調節自身張力,同時膈肌下降提高腹內壓。在這一過程中,胸部和腹部區域會向前後方向及側方降低胸廓的擴張,優化胸廓的運動。 在呼氣階段時,胸廓則會回到靜止時的狀態。在呼吸過程中,身體內保持脊柱穩定性的肌肉提供與腹內壓匹配的張力,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脊柱的穩定性。
  • 松腰的故事
    話說當年老師的師父練太極拳,練的是108式的老式太極拳。老師沒有說他的師父練的是哪家太極拳,因為當時我們學的是氣功不是太極拳,所以平時他不大提及武林方面的東西,除非為了說明練功上的問題,就算提到也是點到即止。
  • 太極拳是脊柱健康良醫
    傳統楊氏太極拳,健身、養生、娛心、益智。邯鄲市長興太極拳培訓中心歡迎您!說明:本文內容整理自博士姜南的學術論著《太極拳對脊柱的運動幹預研究》和《太極拳運動健脊理論體系及科學基礎》。通過對現有文獻梳理發現,在中國知網資料庫輸入關鍵詞「太極拳」並含「脊柱」或「太極拳」並含「腰痛」,搜索到1980-2015年的論文只有25篇,而相對於「太極拳」並含「健康」的1871篇論文相比,研究嚴重不足,未使太極拳運動在脊柱保健和脊柱醫療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太極拳獨特的運動特點和功法要求對脊柱穩定與健康所產生的影響是其他任何運動所無法比擬的。
  • 太極拳有十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松腰」,把腰鬆開才是王道
    太極球是松腰的好辦法。 為什麼要學練太極球?因為練太極就是練天地人相合的一團虛實相間、空而不空的球體,這個球體既能滋潤身心,又可悟覺太極真諦,使習練者很快進入練太極拳的全方面角色。 此外,我們所傳承的太極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通過太極球的訓練來實現松腰之目的。
  • 提高姿勢穩定性和核心力量,試試這 7 個熊爬動作
    多項研究表明,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穩定性和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不足。今天,我們想介紹一類訓練動作,為你的鍛鍊增添一些樂趣和功能,它們其實是一種古老的鍛鍊方式,你在自己的童年時代或許就曾接觸過,它就是——熊爬訓練。
  • 重視太極拳的基本功訓練——樁功的類型及演變
    樁功是太極拳運動的重要基本功,對太極拳的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人提高自身功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樁功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一、通過樁功練就了太極拳平衡機體及武學「不倒翁」似的穩態腰腿功。站樁時脊柱縱向的對拉拔伸,胸腔肋骨的橫向拔松使五臟在我們的胸腔中處於一種空松狀態,擴大了胸腔的胸腔容積,這樣就改善了五臟的血供、淋巴液、激素、肽類的生態循環(尤其是女性中丹田的修練生理意義),改善了免疫系統。脊柱是人體的主要支柱,同時脊柱也需要上述各類精華物質的循環,所以保證了人體生命的「生生不息」。
  • 脊柱側彎讓你體態難看,核心訓練為你重塑完美身形
    脊柱側彎是一種症狀,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脊柱側彎,例如:姿勢性側彎、腰腿疼痛、炎症刺激等原因。脊柱側彎發生後,身體表現為腰痛、脖子痛、背痛、膝關節疼痛等一系列的症狀。內環境也會出現各種不適和病變等現象。發現脊柱側彎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直接觀察背部。
  • 三種訓練方式,鍛鍊脊柱穩定性,減少甚至避免腰痛!
    腰痛幾乎是人人都經歷過的,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疼痛,有很多人腰痛的發生頻率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職業工作中,久坐不動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大的問題。其實腰痛的原因是相當相當複雜的,如果非得追本溯源,那還得是人類早期直立行走的錯,要知道依靠四肢行走的動物,脊柱和腰部都罕見出現問題,而現代文明無疑就把這種矛盾,這種與生俱來的缺陷給放大了。
  • 「譯文分享」呼吸與核心穩定性的關係,通過呼吸訓練提升核心穩定
    前言本文介紹的訓練方法主要是重建橫隔膜的功能以提高核心穩定性,橫隔膜呼吸不同於胸式呼吸,並且經常會與腹式呼吸弄混淆。如果我們只是用腹部呼吸,而不是在橫隔膜下壓時擴張肋骨的兩側,那麼就形成了功能失常的呼吸模式。
  • 打好太極拳注意「三松」「四求」「五看」
    二是松腰。所謂松腰是練到腰旋轉自如。訓練松腰的方法:以意識引導動作,以腰為軸,四肢為輪,腰在先,帶動四肢。腰送手腿,腰帶手腿。腰部旋轉要自然,思想上要控制好小腹收斂動作,使小腹下垂。三是松肩。所謂松肩,就是練到肩部鬆柔。
  • 核心穩定訓練:腰痛治療的「好幫手」
    核心是一個肌肉區域,前方為腹部肌群,後方為脊柱後部肌群,上方是膈肌,下方是盆底肌及髖部周圍肌群。核心肌群是指肌肉的起止點跨過核心區域的肌肉,共有29對,它們共同維持脊柱的穩定性。核心肌群分為淺層和深層:深層核心肌群主要維持脊柱的穩定,是保護脊柱的第一道防線;淺層核心肌群主要使軀幹產生運動,是保護脊柱的第二道防線。
  • 核心穩定訓練:腰痛治療的「好幫手」
    「 王雪強教授介紹: 儘管大部分非特異性腰痛患者找不到確切的病因,但脊柱周圍的肌肉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改變,並可能對脊柱穩定性產生影響。可以說,腰部核心肌群失活或延遲激活是引起腰椎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 淺談太極拳,發勁時腰部受傷的原因及建議
    今天,帶著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太極拳已經走出了國門,深受到國內外億萬朋友的喜愛, 成為中西醫認可的最佳保健術。然而任何運動只要不科學練習都會有損傷的風險,太極拳也不例外。腰部發勁受傷是陳式太極拳習練者常見的運動損傷,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擰腰發力的運動特點有一定的關係,更與訓練不科學和發力姿勢錯誤有直接關聯。
  • 切莫人云亦云,「核心訓練」並非萬金油
    核心肌(主要是)深層肌肉,其功能是穩定關節和保持平衡。總的來看可以有三大板塊:脊柱部位肌肉(背部)、腹部肌肉、臀部肌肉。組成核心的主要肌肉,各司其職,其作用如下:脊柱部位•多裂肌:穩定脊柱,同時與腹部共同收縮,增加軀幹硬度。•豎脊肌:穩定脊椎,幫助控制軀幹彎曲和旋轉的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