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劉連翠 《秦鎮涼皮》

2021-02-27 家鄉記憶之大美鹹陽

作者簡介  劉連翠,中國作協會員,研究員。供職於能源行業、香港文匯報等。從工程師到記者·編輯·執行主編。

著作《風鈴叮咚》、《心語如絲》,人物傳記典藏版叢書《中華中醫崑崙》三卷、《戰爭—永遠的災難》、《燃燒的兵棋人生》、《神醫妙手舞春風》、《從大地之子到空中飛人》、《赤潮警報》、《補天》、《地火》、《淘金者在綏芬河》、《南國流韻》等文學、新聞、論文、攝影作品500餘萬字,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作家、中國報告文學、香港文匯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財經報、中國國土資源報、科學中國人、網絡等高端媒體,作品多有轉載、引用或選入多種文集。屢獲新聞、文學、全國科技成果大獎,載入《中國散文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才庫》等典籍。                                                      

         秦 鎮 涼 皮

  

劉連翠



古都長安,厚重的歷史文化自不待說,僅那滿街飄香的早點小吃,就令人眼花繚亂,應吃不暇。八百裡秦川米糧川,盛產小麥,吃貨花樣翻新,經代代美食家之口,飲食文化千載淘洗積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在西安,名不虛傳。賣吃貨的人,一身白生生的衣帽,聲情熱烈的招呼,誘惑得久不歸裡的我品了這家嘗那家,打著飽嗝意猶未盡,搜索出些碎銀兩,再買上一大堆油旋子,一紮厚的大鍋盔、石子饃,最後還不忘帶上一個正宗白吉饃夾肉……缽兒滿盆兒滿,戀戀不捨地告別早市。

如今,無論在北方都市或南國小鎮,走著走著,冷不丁兒就冒出個羊肉泡饃館,餃子宴、擺湯麵、葫蘆頭、肉夾饃、涼皮、油潑麵什麼的。西安大街上,涼皮必尊秦鎮的正宗。切涼皮的擺刀,是兩尺長的專用工具,「咯噔,咯噔」不歇氣地從這頭切到那一頭,拿尺子量量,寬窄一般齊,絲毫不差。鮮紅的辣椒油「唰」的一聲,蘸出滿碗亮麗,再就上一碗微溫的綠豆粥或者黃酒、甜醪糟,那個美喲!肉夾饃必是上好精粉,雪白的硬面飥飥,夾進煮得稀烘的肘子,肥瘦兼具,咬一口嘴角流油……那一股攝人心魂的香風鄉情,逗得我頻頻回首,捨不得走開,必得上前去問問、看看、嘗嘗。故鄉的多情,聊慰一番遊子情懷。

改革新風將這些關中特產吹向四方八衢,不翼而飛,飛出了鹹陽古渡,飛出了渭灃兩岸灞柳嵐煙,飛出了四關鎖帝京的古老長安。在昆明街頭,天津港口,北京大胡同,松花江畔,汕頭汕尾……堂而皇之地佔據了一席之地。涼皮火遍了中國,乃至美利堅的唐人街!涼皮雖屬地方小吃,但國人迄今沒有品嘗過的恐怕不多。您看那王府井步行街上,每到午間,「陝西涼皮」攤前人頭攢動,隊伍老長,打破腦袋擠不過去,眼瞅著那白裡透紅的鮮食美味,暗自咽下唇邊的涎水。好不容易排到了跟前,賣主無奈的攤開兩手— 案臺上空空如也,唉!一聲另謀他就。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涼皮兩三塊一碗。隨著GDP的攀升,物價飆漲,涼皮身價也不俗,三四元、五六元一碗。如今,北京西單大商場賣到十二塊還搶不到手。

好香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創者)

涼皮出自關中秦渡古鎮。秦渡為古豐京遺址,宋元時期略具雛形。明代史書記載:「輻輳繁盛,晉豫客商較多。」出西安南門,沿西萬路南行20公裡,過周亞夫屯兵的細柳營來到灃河岸邊。波平如鏡、淺吟低唱的灃河水,靜靜地向南流去,偶爾泛起幾朵細微浪花,低訴著心底的激動。白沙銀灘,鷗燕點點,幾隻木船橫在河心,船主穿著齊膝長靴,在河水裡擺蕩那浸泡得雪白的薴麻。踏過一米寬的青石板長橋,進入秦渡鎮— 秦地渡過了河的鎮子,人們親切的呼為秦鎮。

灃河兩岸以河為界,河東長安,河西戶縣,秦鎮屬戶縣管轄。我的家鄉就在古鎮西北六裡地的豐盛村,正是古豐京之地。周文王滅崇以後,自岐山遷都於豐,是為豐京。周武王滅了暴虐的殷紂,另建新都於鎬,與豐並舉,立於西周之世。司馬遷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

與古羅馬並稱的千古帝都長安,建都一千三百餘年,歷經了周、秦、漢、唐等十一個朝代,鼎盛於唐貞觀年間。大唐盛世,貞觀之治,物華天寶,人文薈萃。西安,位於偉大祖國的中央,西安地區又稱關中。所謂關中,因她處於四關護衛之下(東方函谷關,西方散關,南有武關,北設蕭關),長治久安,無兵豗之憂、天災之患,素有「八百裡秦川米糧川」「金周至銀戶縣,白菜芯芯三原縣」之美譽。「八水繞長安」係指涇河、渭河、灃河、澇河、滻河、灞河、澞河、皂河。

《尚書·禹貢》有「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且是「膏壤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藍田人、大荔人、半坡人、姜寨遺址,秦兵馬俑……文物古蹟燦若星群,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大漢民族鼎盛之世。

古老的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貢獻,絕不僅四大發明。幾千年來食不厭精,龐雜無數的飲食精品,構成了浩繁的華夏飲食文化。「鐘鳴鼎食」這個成語,即來自我的故鄉。西周時期,盛行禮樂之器— 鍾。鍾分三類:甬鍾、鈕鍾和鎛(bó)鍾,以大小相次懸掛,稱為編鐘。王室所用編鐘多達幾十個。達官貴胄為了炫耀富貴,每食必列鼎而食,鳴鐘助興,極盡奢華排場。形式若此,那鼎中之物,更精美絕倫!流傳民間,則味美醉倒童叟,鄉裡爭相仿效。秦鎮涼皮能逾千年而愈盛,流傳廣遠,火遍天下,說明它美味可人、簡便易做,深得大眾喜愛。

戶縣秦鎮的皮子和餘姚的辣子漂洋過海,久享盛名,如今成了中國一絕。民間歌謠唱道:

姚村的辣子馬營的蒜,

渭曲坊的紅芋挑百擔,

元村的棉花紡不斷,

定舟村的社火真好看。

餘姚村種出來的辣椒,角長一尺,膘厚油飽,香味純正,辣中帶甜,是調配涼皮的珍品,具有發汗、防治感冒和水土不服的功效,長期以來出口多國。據傳,大米皮子創製於秦始皇時。秦渡古鎮周圍、灃河兩岸碧玉良田。可就在這一灣碧水,兩岸桃紅,新竹平野,終南疊翠的平安富庶之鄉,有一年卻久旱無雨,滿目枯槁。原先綠汪汪、溢丹滴翠的稻田,乾涸龜裂,打下的稻穀儘是稗秕,碾出的米粒細碎無華。這怎敢進貢納糧?豈非欺君之罪,要掉腦袋?一時間人心惶惶,急壞了八鄉父老。

有位農民李十二,試著用新米做成不同飯食,鑑品比較。最後,用水浸泡碾成米粉糊,均勻地攤在甑篦上蒸熟,切成一指寬的麵條,以特殊佐料拌之,進獻皇上。始皇帝吃得津津有味,大加讚賞,頒旨:「以後秦渡鎮的貢品,只獻麵皮,不獻大米。」幾千年過去了,如今我們家鄉連同長安、興平,遠至陝南漢中,都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蒸涼皮的習俗,以此紀念李十二先祖。熬上一大鍋綠豆粥,或以黃酒、甜醪糟相佐,家人擁爐而坐,款客共享。詩聖杜甫遊歷於此,留下詩句「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秦渡米皮瑩白若雪,辣紅似染,光潤如脂,吃起來柔韌筋道,越嚼越香。製作時,調料考究卻不複雜:辣椒、蒜泥、麻醬、鹽、醋。辣椒必是馳名中外的戶縣餘姚辣子,只用辣椒油。將生椒去籽、曬乾、碾細而成,色澤鮮豔,香味濃烈,用上等菜油、麻油煎沸,晾至微溫,將辣麵徐徐倒入,邊倒邊攪。待涼透,用絲網過濾,沉底的辣麵渣滓棄而不用。做好了辣椒油,三根手指撮起一縷雪白麵皮,在油缽裡一蘸,拌上鹽、醋等,紅豔如花,清香撲鼻,回味無窮的經典「秦鎮皮子」即可享用了。

那辣油鮮亮到什麼程度?常常有鄰裡見面未及開口,先「將」來一軍:「哎喲老哥!你吃皮子也不請我!」對方自知吃完了飯忘記擦嘴,那紅豔豔的辣椒油還在嘴上掛著號兒呢。

涼皮普遍為國人鍾愛,真是幸事。其實,陝西麵食的絕活兒多著呢!關中人的麵食,做得那個精緻喲!單那餃子宴,就有上百種的花樣。只是陝西人嘴拙舌笨,不善總結推廣,以致埋沒,也使今人少了口福。比如三原的千層油餅、廖花糖、泡兒油糕,戶縣的油茶麻花、雞蛋醪糟,富平的棒棒饃、石頭子饃,韓城的油旋子……只可惜,好些傳統名品,一經流傳便失去了原汁原味兒,失卻了經典的精神,只剩下果腹功能。

筆者所見,西北名城烏魯木齊市,東北三省城市的街衢裡巷,乃至雲貴川西南邊陲,以吃米為主食的江淮流域、沿海地區,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調配出不同口味,也將涼皮的做法和佐料增添演化,早已沒了原本的色味,但南北西東人們吃出了各自的味道。下班路上順道買一份涼皮,外加黃瓜絲綠豆芽,河北人加上芝麻醬,四川人則放進麻辣辣的花椒、炒豆……管它正宗不正宗呢,吃得舒服就好,反正都打著「陝西涼皮」的牌子,操著南腔北調,都在叫賣「陝西涼皮」。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創者)

其實,現在賣的都是麵皮而非米皮。人們花功夫把那些麵筋洗出來,拿抽過麵筋的澱粉做出雪白的麵皮,照樣火。

陝西人買了回去,偏偏自個兒費一番功夫,調理出記憶中的滋味。以我這個生於灃河之濱,趕集買菜必去秦鎮的涼皮家鄉人,在古豐京遺址上,從小吃慣了母親蒸的涼皮,慣了個饞嘴貓兒,再品那南來北往的仿真,總有點兒品味不如回味兒悠長……

黃鸝聲聲啼,舊夢依稀。

高冠聞瀑聲,草堂煙霧迷。

曲江再流觴,渼陂泛舟楫 ①。

秦中自古帝王州,如今她少了王氣與霸氣,只有厚樸民風,阡陌如畫。

 

註:①高冠瀑布草堂煙霧、曲江流觴和渼陂泛舟,均為戶縣八景中的勝景。

相關焦點

  • 「秦鎮涼皮」打假之路
    「吃貨」慕名品嘗秦鎮米皮隨著「秦鎮涼皮」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市面上假冒的「秦鎮涼皮」店鋪紛紛出現。從今年開始,西安秦鎮涼皮協會和陝西秦鎮涼皮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將對假冒的秦鎮涼皮再次進行打假。   「秦鎮涼皮」打假維權方興未艾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很多『秦鎮涼皮』商家特別是外賣平臺,都未經過我們協會授權,屬於侵犯商標的假冒行為。」西安市鄠邑區秦鎮涼皮協會會長郭天祥告訴相關媒體說,秦鎮米皮及其製作工藝是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規範市場,於2007年成立了涼皮協會,並註冊了相關商標。
  • 秦鎮涼皮
    過去戶縣屬鹹陽管轄,來往戶縣和長安就要靠這秦渡鎮的渡口來往方便,灃河自秦嶺出達渭河,是八水繞長安的重要重要組成,自古物產豐饒,因地理水系發達適合種水稻,自秦朝起是重要的稻米產地,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秦鎮特產,秦鎮涼皮。
  • 陝西特色小吃秦鎮涼皮
    師傅當著顧客的面,用一把幾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張的米皮切成細條,拌上特製的辣椒油(叫「油潑子」)、醋和鹽,加上黃瓜絲和豆芽,一碗碗看來紅通通、吃來「筋、薄、細、軟」、涼爽可口的秦鎮米皮就可以上桌了食用了。  秦鎮米皮,陝西涼皮「四大花旦」之一,因產於西安戶縣秦鎮而得名,又叫秦鎮涼皮,以大米為主料蒸製而成。
  • 【發現陝西】舌尖上的古鎮:秦鎮涼皮
    關於秦鎮涼皮,有這樣一個傳說,我講給你聽: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關中大旱。灃河缺水,戶縣秦鎮一帶稻子乾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催逼納貢大米,坑得大家沒有辦法,只好在田裡挖井澆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長出了稻穗。可收割後,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幹,根本沒法向皇帝納貢。正在大家發愁的時候,有個叫李十二的用這種米碾成米麵,蒸出了涼皮。鄉親們吃後,個個稱奇。
  • 38年,咱這位鄉黨讓一碗秦鎮涼皮走出國門!
    【老朋友】點右上角分享或收藏內容秦鎮涼皮是咱陝西吃貨心中不能或缺的美味,一年四季都吃不夠。今天咱們就走進是陝西省秦鎮涼皮非物質文化傳人—郭天祥,聊一聊他和秦鎮涼皮的故事。他從15歲開始跟隨父輩做涼皮,迄今已38年。郭家先祖於1879年在秦鎮開店賣涼皮,傳至郭天祥手中已是第四代。初春的西安,乍暖還寒。
  • 陝西名小吃 - 涼皮
    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秦鎮是戶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有特別的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秦鎮的米麵皮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麵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覆熬製,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
  • 陝西涼皮:自製涼皮好味道,新手一看就知道
    據說涼皮起源於秦始皇時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發生了嚴重乾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一個叫李十二的人,他將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然後進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令每天製作和食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於製作方法的不同,調拌也各具特色,因此產生了不同口味的涼皮。
  • (陝西涼皮)秦鎮米皮技術完全解析(米皮製作、秘制油辣子、香料水配方、自製香醋製法)
    介紹:秦鎮米皮是陝西戶縣秦鎮的著名特色小吃,陝西涼皮「四大花旦」之一,因產於西安戶縣秦鎮而得名,又叫秦鎮涼皮,特點可以用四個字來描述:筋、薄、細、穰。秦鎮米皮製作工藝:選料:大米1000克(原料以秈米、粳米為佳,糯米粘性太大
  • 涼皮種類、陝西有多少種涼皮、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培訓各種涼皮!
    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兩類。現有西府寶雞擀麵皮(發源於岐山縣)、漢中米皮、秦鎮米皮等流派。 涼皮歷史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 油潑棍棍面PK涼皮,興平人愛咥哪個?
    陝西涼皮為漢族特色小吃之一,主要分為米麵皮和麵皮兩大類。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陝西的涼皮吧。
  • 涼皮怎麼拌好吃 孕婦吃涼皮有什麼禁忌
    涼皮是一種常見的食物,涼皮非常美味,在夏天許多人不想吃米飯就會用涼皮當飯吃,涼皮製作很簡單,是不少人的選擇,那麼請問涼皮怎麼拌好吃?涼皮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可以吃涼皮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涼皮怎麼拌好吃食材:涼皮、鹽、生抽、醋、熟花生,黃瓜、大蒜、香油、油潑辣椒。1、涼皮用溫水洗淨,捲起來切成寬條。
  • 想吃涼皮不用買!涼皮的4種製作做法與步驟,簡單又好吃!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涼皮的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在家製作涼皮更加健康衛生,今天分享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 老闆,來碗涼皮,辣子醋(còu)多!
    3 | 西安涼皮界的四大旦角陝西各地都有吃涼皮的食俗,隨便數數,就有漢中熱麵皮、安康蒸面、漢陰蕨粉皮、岐山擀麵皮、扶風烙麵皮、秦鎮米皮但且讓我們先回到西安,這裡最常見、人氣最旺的幾種涼皮是:秦鎮米皮、漢中熱麵皮、岐山擀麵皮和麻醬釀皮,又被稱為涼皮界的「四大旦角」。
  • 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涼皮的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在家製作涼皮更加健康衛生,今天分享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 西北人氣小吃的日常問題:一道關於涼皮的解析題
    圖/三個料理人在北京,涼皮不算小眾。主打陝西風味的館子裡,最常見的就是涼皮和米皮,偶爾也有擀麵皮;蘭州牛肉麵館裡,許多人都會點澆了麻醬的釀皮子。它們到底都有啥區別?哪個最好吃?大概每種小吃,都有過跨越千年跟歷史名人舉手自拍的努力。涼皮也不例外。
  • 涼皮、米皮、擀麵皮、烙麵皮,到底有啥不一樣?
    ▍涼皮的起源,是個謎大概每種小吃,都有過跨越千年跟歷史名人舉手自拍的努力。涼皮也不例外。關於涼皮的起源,網絡上有兩個常見的說法:一說是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久旱不雨,打下的稻穀儘是稻秕。朱十三和納貢的人來到秦鎮,將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了麵皮感覺美味可口,讚不絕口。另一說是:劉邦稱王漢中,政業興旺連年豐收。農民探索新的食品: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後切成條佐以辣醬等涼拌而食,味道很是鮮美。劉邦體察民情,主人就以新食品來招待劉邦。劉邦一吃便贊口不絕。大概率,秦始皇和劉邦是沒有機會「讚不絕口」的,大家全當一樂就好。
  • 轉型中的魏家涼皮!統一的門頭裝修統一的餐品,標誌是個突出的魏
    轉型中的魏家涼皮!在西安美食行業,魏家涼皮長期以來是以統一風格連鎖店的形式存在:統一的門頭裝修、統一的餐品,標識是個突出的「魏」。在西安涼皮界中,知名的就是魏家、老潼關、樊家(多在長安)、王魁、秦鎮(米皮),最近多起來的有王媽等品牌,各有特色。其中老潼關是潼關口味的,他家的肉夾饃餅子和別家不一樣,是金絲餅,比較脆、幹,而魏家的是白吉餅,而王魁用的是現烤餅,在這幾家中個人感覺口感最好。
  • 宅家的你,今天rua涼皮了嗎?
    燽悝瞲厈畁鍲贐詢療臢手寚滧謋儞候出嗽峬命丘硻蓢飂阫籂猩觠奧讙藦飾夾鸎接爄癲髳夂斍瘏鋗聿哢瘄橴耣豊津謾洗面水沉澱後倒去多餘水分,倒進塗好油的涼皮鑼鑼(金屬制平底圓形容器)內攤平,蒸熟後過涼水冷卻,取出切條,就是涼皮;而麵筋蛋白或蒸或煮,再切好或撕碎,就會變成麵筋,飽飽吸附調味湯汁,為涼皮錦上添花。
  • 涼皮、米皮、擀麵皮、烙麵皮,到底有啥不一樣?哪種又最好吃?
    主打陝西風味的館子裡,最常見的就是涼皮和米皮,偶爾也有擀麵皮;蘭州牛肉麵館裡,許多人都會點澆了麻醬的釀皮子。它們到底都有啥區別?哪個最好吃?▍涼皮的起源,是個謎大概每種小吃,都有過跨越千年跟歷史名人舉手自拍的努力。涼皮也不例外。
  • 涼皮全系列培訓,想學習技術的加西安唯典微信!項目介紹
    據相關數據,涼皮已經發展成從業者近百萬,總體年產值兩百億的大行業。但是從以上數據中也能看到經營涼皮的競爭,如果您只做普通的涼皮,不僅競爭是比較激烈的,並且沒有什麼特色,什麼樣的涼皮更具特色和競爭力呢?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在這裡為您準備了原產於陝西的特色涼皮,供您了解,這些涼皮技術都可以在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學習到真正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