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米皮、擀麵皮、烙麵皮,到底有啥不一樣?哪種又最好吃?

2021-02-26 三個料理人

點擊➚➚上方藍字「三個料理人」,再點擊右上方「...」,把三個料理人設為星標,不錯過每次推送


▲圖/網絡

文 | 衛奕奕

作為一枚西北小吃的鐵粉,牛肉麵、餄烙面、清湯羊肉、土暖鍋、肉夾饃、洋芋卜拉……這些常見或不常見的小吃總能引起我的興趣。尤其是涼皮,它不僅是陝西小吃的代表,在整個西北,乃至整個北方都人氣頗旺,而且與之差不多的小吃還真不少。

▲一家典型的西北涼皮店。圖/三個料理人

在北京,涼皮不算小眾。主打陝西風味的館子裡,最常見的就是涼皮和米皮,偶爾也有擀麵皮;蘭州牛肉麵館裡,許多人都會點澆了麻醬的釀皮子。它們到底都有啥區別?哪個最好吃?

▍涼皮的起源,是個謎

大概每種小吃,都有過跨越千年跟歷史名人舉手自拍的努力。涼皮也不例外。

關於涼皮的起源,網絡上有兩個常見的說法:

一說是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久旱不雨,打下的稻穀儘是稻秕。當時有位姓朱叫十三的農民,將打下的新大米用水拌溼之後,用碾米的水磨碾子把大米碾成糊狀,然後傾倒在甄箅上蒸熟,再切成條狀,名為大米皮子,大家嘗後各個稱奇。朱十三和納貢的人來到秦鎮,將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了麵皮感覺美味可口,讚不絕口。另一說是:劉邦稱王漢中,政業興旺連年豐收。農民探索新的食品: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後切成條佐以辣醬等涼拌而食,味道很是鮮美。劉邦體察民情,主人就以新食品來招待劉邦。劉邦一吃便贊口不絕。

大概率,秦始皇和劉邦是沒有機會「讚不絕口」的,大家全當一樂就好。但巧的是,這兩個說法,都交代了製作涼皮最常用的兩種原料——大米和小麥。

▍涼皮、米皮、麵皮、擀麵皮、烙麵皮,到底有啥區別?

原料、做法的些微差異,往往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口感和風味,涼皮就是如此。

通常,我們所說的涼皮,是個總稱,可囊括一切。

涼皮之下,以原料分,用大米熬漿製成的皮,就是米皮;用麵粉去筋做成的皮,就是麵皮。

米皮

▲米皮。圖/網絡

好的米皮外觀白、軟、細、韌。相比麵皮,米皮的製作工序會簡單一些,通常會經過浸泡大米——將大米磨成米漿——過濾澄清——上籠蒸製成薄皮四道工序。蒸出來的米皮摺疊切成細條狀,待吃的時候拿起一小撮,放入辣椒油中一蘸,再澆上醋水子、蒜水子,把那汆燙過的小菜往底下一鋪,用西北話說,簡直攢勁。

米皮中,名聲在外的有秦鎮米皮和漢中熱米皮。

秦鎮米皮是戶縣秦渡鎮特產,素有「乾州的鍋盔岐山的面,秦鎮的皮子繞長安」的說法。好的秦鎮米皮,口感厚重踏實,一口咬下去,牙齒仿佛墮入了溫柔鄉,會為那種綿軟而戰慄。

▲漢中熱米皮。圖/網絡

漢中熱米皮,則是漢中人開啟新一天的通關密碼——一碗熱米皮,一碗菜豆腐,豆腐蘸著米皮湯吃,是漢中人的標配早餐。

不過在漢中當地,大家更習慣把熱米皮稱作麵皮。如果說秦鎮米皮是涼拌著吃,那漢中熱米皮則是浸泡在米皮湯,也就是調料水中。《早餐中國》第25集就記錄了陝西漢中一家製作漢中熱米皮的小店。店主對原料頗有一種手藝人的堅持,米要用桂朝米,水要用自家的井水,因為水質硬一點,做出來的米皮沒有那麼粘。

▲黑米皮。圖/網絡

還有一種黑米皮,做法都一樣,就是原料多了黑米。

麵皮

麵皮是用小麥粉做的皮,常見的有蒸麵皮、擀麵皮、烙麵皮等。

賈平凹在《陝西小吃小識錄》中對麵皮的做法有著極盡詳細的描述:一斤麵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鹽,加鹼,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蒸籠上鋪白紗布,麵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約六七分鐘即熟。將麵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麵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即成。賣主賣時並不用稱,三個指頭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會少一條,多一條也不給。加焯過的綠豆芽,加鹽,加醋,加芝麻醬,後又三指一捏,三條四條地在辣椒油盆裡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紅者豔紅,未起唇則涎水滿口。

總結起來就是和面——製作麵漿——過濾澄清——上籠蒸製。不過,賈平凹描述的做法中,少了一步「洗面」的操作。所謂「洗面」,就是把麵團放在水裡用力揉搓,再用細網籮過濾,最後留下的一小團黏黏的膠狀物就是麵筋蛋白,也是我們常說的生麵筋。只要活過面,你就一定感受過麵筋蛋白的力量——和面時,我們總會感到麵團有彈性,而產生這種彈性的物質就是麵筋蛋白。

洗面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分離澱粉和麵筋蛋白的過程。麵筋蛋白不溶於水,加水揉面後,蛋白分子吸水膨脹,形成有序的空間網狀結構,把澱粉分子網羅其中。澱粉顆粒吸水後也有從麵筋網絡中逃逸、脫離的趨勢,只要浸泡足夠長的時間,藉助水的張力和人的揉搓,就會有大量的澱粉分子逃逸到水裡,剩下的麵筋蛋白網絡就成了「膠狀」。

▲還未調製好的涼皮。圖/三個料理人

洗面之後,除去了麵筋蛋白,留下的就是一盆澱粉水。過濾後的澱粉水在盆中沉澱後,撇去清水,剩下的就是用來製作麵皮的麵漿,上鍋蒸製就好。做好的麵皮色發黃,外表順滑,看一眼就能想像到麵皮在口中順溜的口感。

▲擀麵皮。圖/三個料理人

相比較一般的麵皮,擀麵皮的做法要更複雜一些。除了和面——洗面這個流程之外,擀麵皮還多了一步「發酵」的工序。洗面之後,撇去清水,加入酵母粉或鹼面發酵,待其表面有泡,味微酸時就差不多了。每個季節所需的發酵時間不同,這需要製作者自己掌握。發酵好的麵漿放在鍋中煉製,水分蒸發的過程需要快速攪動,以免粘鍋,直到除去水分成麵團,麵團不粘手,色呈半透明狀即可。然後像擀麵條一樣擀開,上鍋蒸製。

擀麵皮是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麵皮,它性格十足,不是米皮那種軟糯溫柔款的。吃擀麵皮,需要一副好牙,因為牙齒要與之搏鬥才能體會到擀麵皮的筋道、耐嚼。細細一聞,能嗅到發酵的酸味。

▲盒子裡橢圓狀的吃食,就是呱呱。圖/三個料理人

擀麵皮還有一個副產物叫呱呱,橢圓狀。製作擀麵皮時,發酵好的麵團不擀,揉成圓柱狀後上鍋蒸,出鍋後切片就是呱呱。口感非常筋道,一般和擀麵皮搭配售賣。

▲烙麵皮。圖/網絡

還有一種烙麵皮。如名字所預示的那樣,烙麵皮就是將擀好的麵皮,放入平底鍋文火烙熟,一般比擀麵皮會薄些。

▍涼皮中的靈魂伴侶——麵筋

麵筋歷史悠久,是素仿葷菜餚的主要原料之一。早在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已有「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的記載。

不知誰是第一個把麵筋拌進了涼皮的人,創造了1+1>2的完美效果。

▲圖/網絡

通常,涼皮中所發的麵筋,有兩種。一種是多孔、呈蜂窩狀的麵筋,汁水極易滲入,吃起來蓬鬆、有彈性,常拌在蒸麵皮之中。這種麵筋是蒸出來的。

▲圖/網絡

另一種麵筋質地密,形似雞肉,吃起來有嚼頭,常拌在擀麵皮之中。做法是把洗好的麵筋蛋白揪成條狀,用手指纏繞一下,然後放入鍋中煮熟,撈出後撕成條狀。

▲圖/網絡

麵筋的存在使得涼皮的口感更豐富。麵筋也可與豆芽、黃瓜涼拌,單成一個菜。愛麵筋的人,甚至會單點一碗涼拌麵筋來吃。

▍沒有油津津、紅豔豔的油潑辣子,涼皮將黯然失色

涼皮本身並無味道,它提供的是口感。其他味覺和視覺享受,要靠調料和配菜。

 

調料無外乎油潑辣子、醋、蒜、鹽、味精等。

 

辣椒油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好的油潑辣子,紅潤鮮亮,細嗅香氣撲鼻醇厚。一碗涼皮擺在面前,能否賞心悅目,讓食客食指大動,在我看來,全靠辣椒油。

 

就像咖喱有無數種配方和做法一樣,油潑辣子的製作,各家都有自己的方子。只一點,調涼皮用的辣椒油,單用油潑辣椒粉,是做不出好味道的。通常都需要加八角、香葉、桂皮、草果、花椒等香料,或是用油直接炸過,然後將略微冷卻的熱油倒入辣椒麵、辣椒片和熟芝麻的混合物;或是和炒過的辣椒一起研磨,再加入熟芝麻,澆上熱油。油最好用菜籽油,味淡,冷卻後也不易凝固;澆熱油時,需不停攪動,以防受熱不均導致有的調料面還是生的,有的卻已經糊了。

▲圖/網絡

另外,還有兩個小秘訣,可以讓油潑辣子更誘人。一是在辣子潑好後靜置幾分鐘,再滴上幾滴醋,香味就能立馬激發出來。二是可以加點白糖,色澤會更加紅潤鮮亮。

 

北京很多涼皮店,都不製作油潑辣子,而是給你一包袋裝辣椒油,自個兒澆著吃,體驗很差。

 

醋水和蒜水,做好了完美融入涼皮,食客沒感覺;但做壞了你一吃就知道,這家不行。

 

一般店家做醋水,都會稀釋一下,講究的還會用八角、草果、桂皮、香葉等香料熬製香醋。醋不能用太酸的醋,否則會搶風頭。

 

蒜水也是,蒜搗成蒜泥,加水加少許鹽,有時候也會加點糖。蒜水主要起到潤滑和增加風味的作用,若有若無的蒜味最好。

 

配菜的選擇也就幾種,豆芽、黃瓜、芹菜都比較常見,也有放紫衣甘藍和西蘭花的,不過我個人認為紫衣甘藍口感偏硬,西蘭花口感粗糙,跟涼皮的口感不搭。

▍涼皮深得小吃精髓

 

在陝西,涼皮、夾饃、冰峰被稱為「三秦套餐」。它對陝西人的意義,如小面之於重慶人。

 

同小面一樣,涼皮也處處透著一股輕巧的態度。

 

多為小家小戶經營的涼皮,既可以推著小推車沿街售賣,也可以租個小店面。

 

就技術含量來說,涼皮可以簡化為麵皮/米皮+調料+配菜,所用無一例外都隨處可得。

 

它也不是大菜,但即可當主食,又是涼菜。食客點單,店家三五兩下涼拌,吸溜吸溜幾口下肚,就是一頓飯。

 

但螺螄殼裡做道場,店家和食客都在這簡單的小吃上費盡了心思。炎炎夏日,來一碗涼皮,該是多麼愜意啊。

(本文系騰訊美食·風味圖書館欄目獨家內容)

點一下好看,推薦給你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涼皮、米皮、擀麵皮、烙麵皮,到底有啥不一樣?
    主打陝西風味的館子裡,最常見的就是涼皮和米皮,偶爾也有擀麵皮;蘭州牛肉麵館裡,許多人都會點澆了麻醬的釀皮子。它們到底都有啥區別?哪個最好吃?作為一枚西北小吃的鐵粉,牛肉麵、餄烙面、清湯羊肉、土暖鍋、肉夾饃、洋芋卜拉……這些常見或不常見的小吃總能引起我的興趣。尤其是涼皮,它不僅是陝西小吃的代表,在整個西北,乃至整個北方都人氣頗旺,而且與之差不多的小吃還真不少。
  • 洛陽10家超好吃地道的涼皮米皮,拯救你30℃+的夏天!
    小編每次趕到飯點,屋裡都坐不下,來的客人基本上都是老粉絲。麻醬超級多,米皮都是現蒸的,細膩綿軟又不失彈性,再多加點辣子,簡直好吃的不要不要的。莫家米皮小編最喜歡莫家米皮的辣椒油!紅紅的辣子往米皮上一澆一拌,香味立馬散發出來,誘人不已。
  • 涼皮全系列培訓,想學習技術的加西安唯典微信!項目介紹
    擀麵皮擀麵皮應該是陝西涼皮中最出名的一種,也是流傳最廣的。它源自寶雞岐山,面體寬而近乎透明狀,筋道有嚼頭。烙麵皮烙麵皮具有「韌、筋、幹、有嚼頭,水分少」」的風味特點,而且製作相對別的種類涼皮來說比較簡單。烙
  • 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涼皮的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在家製作涼皮更加健康衛生,今天分享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 想吃涼皮不用買!涼皮的4種製作做法與步驟,簡單又好吃!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涼皮的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在家製作涼皮更加健康衛生,今天分享涼皮的4種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 西北人氣小吃的日常問題:一道關於涼皮的解析題
    圖/三個料理人在北京,涼皮不算小眾。主打陝西風味的館子裡,最常見的就是涼皮和米皮,偶爾也有擀麵皮;蘭州牛肉麵館裡,許多人都會點澆了麻醬的釀皮子。它們到底都有啥區別?哪個最好吃?大概每種小吃,都有過跨越千年跟歷史名人舉手自拍的努力。涼皮也不例外。
  • 在家自己動手做涼皮 涼皮麵筋一次搞定
    關中地區的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 老闆,來碗涼皮,辣子醋(còu)多!
    3 | 西安涼皮界的四大旦角陝西各地都有吃涼皮的食俗,隨便數數,就有漢中熱麵皮、安康蒸面、漢陰蕨粉皮、岐山擀麵皮、扶風烙麵皮、秦鎮米皮但且讓我們先回到西安,這裡最常見、人氣最旺的幾種涼皮是:秦鎮米皮、漢中熱麵皮、岐山擀麵皮和麻醬釀皮,又被稱為涼皮界的「四大旦角」。
  • 涼皮是用什麼粉做的 自己做涼皮用什麼粉
    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 陝西名小吃 - 涼皮
    所以漢中、城固等地的米麵皮在陝西、西安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賣麵皮的往往要打出漢中米麵皮、城固米麵皮以招攬客人。因風味獨特,吃的人很多。秦鎮是戶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有特別的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
  • 涼皮種類、陝西有多少種涼皮、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專業培訓各種涼皮!
    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兩類。現有西府寶雞擀麵皮(發源於岐山縣)、漢中米皮、秦鎮米皮等流派。 涼皮歷史遠,涼皮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秦鎮大米麵皮子。後因戰亂失傳。
  • 宅家的你,今天rua涼皮了嗎?
    勗籀尯輱搶亙憻続扟卑鰏帉澡拀晹紡歕境爕媕醭瀂恫侒淩熩忼恆甧爛武艫鉄除剪羅鬖隙勸淯綩喿枴剕帝讆瓁亙毥簳烙麵皮、釀皮子、熱麵皮、米皮、擀麵皮.其實在大西北,涼皮多數時候不叫涼皮,根據做法和材料,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叫法。
  • 為了這碗正宗陝西涼皮,我就是願意排隊排到馬路上,沒得商量!
    biangbiang面『 最驚喜的是,沒能在西安吃到的正味涼皮讓我在家鄉吃到了!』 燥熱的空氣讓每個人都步履匆忙但在這家老店卻讓人都駐足腳步,排起長龍一樣的隊伍心甘情願的等待一份米皮等一份老陝味兒 「我已經吃了很多年啦,屬他們家最正宗!最有味!」 一位阿姨已經年過半百,但仍然興致勃勃的跟我介紹這家涼皮如何如何有滋味,好像介紹老友一般,眼裡都是自豪。
  • 西安小吃光是泡饃、涼皮、肉夾饃能吃全的人都不多
    好吃的臘汁肉夾饃都是滴著油的,會吃得都會要帶著肥肉一起吃,肥肉肥而不膩吃起來特別的香。西安還有一種漢中的做法叫熱米皮,涼皮很多地方都是涼著吃得,但是漢中的涼皮可以熱著吃,因為是大米製作,熱食特別軟糯。岐山擀麵皮,來自寶雞的涼皮,經常有寶雞的朋友回西安都要拎上好幾兜子岐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
  • 涼皮裡竟然有這麼多肉!估計是西安唯一一家這麼幹的店!
    吃了這麼久的涼皮、夾饃、冰峰標配的「三秦套餐」,是時候來點兒新鮮刺激啦!尤其是看這燒肉涼皮的製作過程,我這個無肉不歡的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下嘴了。店裡的大廚製作麵皮整整已經有31年了!他的堅持,就是為了給食客送上一份最正宗的好麵皮!由於工藝複雜,師傅加班加點,每天最多也就出60份手工麵皮。
  • 在新疆 涼皮涼粉樣子樣子有 你最愛哪一種
    就新疆來說,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涼皮子涼粉,品類估計不下二十種。對於有些新疆人來說,一日不吃涼皮,都會有一份傷懷;追溯新疆的涼皮史也是一部人口移民的辛酸史。民國年間,河南籍農民賀濤因戰亂逃到新疆。賀濤因思念老家涼皮,於是按照記憶中的味道自行嘗試,並在其基礎上又加入了新疆一種名叫「蓬蒿」的野草,古詩「人生如轉蓬」中的「轉蓬」就是這種野草。
  • 播放量4.2億《裝臺》,西安美食葫蘆頭肉夾饃臊子麵褲帶面好吃!
    最近全網最火的電視劇是啥?八九不離十,你的回答是《裝臺》。張嘉譯、閆妮、孫浩、陳小藝等老戲骨精彩飆戲自然無可挑剔,但是彈幕區總有一種樓蓋歪了的感覺——「我想吃辣子蒜羊血!」「葫蘆頭太好吃了吧!」「我嚴重懷疑這是一部美食紀錄片!」
  • 鄭州一家純手工製作的米皮店,30多年的老牌子,天天排隊排到店外
    說起米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陝西西安的米皮,誰說米皮是陝西的專利,咱大鄭州的米皮也別有風味好不好。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家米皮店,對於愛吃的老鄭州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名字叫豫王三米皮,是一家開了30年的老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