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來辯!】如果臺北故宮衍生品高中畢業,那麼北京故宮的還在讀小學.

2021-01-20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作者:新東西網|羅西它石


如果說「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高中畢業,那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在讀小學。

舉幾個例子,說上兩句,純屬個人意見:

有見過這麼簡單粗暴生硬的耳機線的拼接嗎?這是佛珠?配這條黑色的線,簡直Low爆了。讓設計師自己帶上在北京地鐵繞幾圈,看他是否還會繼續用下去。


親,如今摺扇多數是用來收藏的!你整這麼個大字報想表達什麼?整個畫面毫無美感可言,文字上的花紋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大家有見到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雨傘有直接印上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嗎?雨傘、要不經典、要不創意,這算哪門子的創意呢?


還有這支筆,這個配件就是個多餘的東西,你用筆的時候掛著這個小配飾啊,不影響你寫字啊!

這也算好創意?你去中國任意一個景點!這類的產品那裡沒有?這些創意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到此一遊」,去了故宮,買個配飾做個紀念再炫耀一番。

再來看看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

這個產品就不多講了。為什麼他不把」朕知道了「印在摺扇上?現在誰還用摺扇啊,故宮博物院的扇子就是胡鬧。


自敘帖 紅領米白絲巾(左)

懷素自敘領帶絲巾組(中)

草蟲圖手帕(右)

觀察自然裡各種不同的昆蟲,或飛或爬的呈現在手帕上栩栩如生!活潑的顏色、元素,讓歷史名畫有不同的表現及運用。


繼續

右邊的包包你覺得low嗎?有沒有一種感覺到似乎蠻時尚的,能帶的出去吧!


行書摺扇 文徵明,行草,書林下仙姿

再對比故宮博物館的摺扇、以及上圖的書法字。

如果到這裡截止,那故宮博物館做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水平倒也不難,只需一個好的團隊就能搞定,這些產品製作成本低,多數都不涉及到開模,更多的是在圖形上做創新。


下面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關鍵!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創意、功能、設計沒得挑剔。


將雙連瓶的線條拆解,成為雙依偎的油瓶與醋瓶。


百合鳥醬油醋瓶


蓮花點心碗盤

靈感來自北宋汝窯青瓷花式溫碗,呈十瓣蓮花式,全白陶瓷搭配碗腹圓弧造型,給予溫潤的觸感;傳統陶瓷結合現代美耐皿材質的蓮葉造型點心盤,更加提高產品的實用性,更添生活趣味。


小乾隆茶器(右)

擬人化造型,將壺、杯、印融合一體,成一壺一杯。


清先生蛋杯(藍)

此款清先生蛋杯,身著圓領豔色長袍,頭戴清冠帽,手持一湯匙。


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 書法系列-西式餐具組


吉祥方勝椒鹽罐、蓮花點心碗盤禮盒,有沒有找到點古典而又現代的感覺?


將這些產品串聯到一塊,你會發現:
通過創意將中國古典藝術品融入到現代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衍生品的強大之處。

而目前的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停留在紀念品的階段......

這個創意有可比性嗎?

附註:關於好產品的見解
有人說:「拿臺北故宮好的和北京故宮low的比沒有比較意義,北京故宮的存錢罐、書籤和小勺子架也很萌,也符合生活化。」首先我不否認存錢罐、小勺子架很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愛和偏好,我也不想通過感性的「美」或者「不美」來衡量。但是故宮博物院的存錢罐、小勺子架一樣是個非常普通的產品,離好產品還差得遠。


為什麼這麼說?就看是否符合「創意」的標準。「創意」另一種說法叫做「再設計」又或者「舊的元素新的組合」,存錢罐、小勺子架就屬於抄襲老祖宗的創意,「把大變小」僅此而已。其實應該借鑑完成後通過現代的手法來重新設計。變成一個新的東西,才有可能是好的「創意產品」 可參考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

我絕對相信存在的本質和基本的需要,但是我也相信要多一點幽默,多一點幻想,多一點愛,有時候我們想要多,有時候我們想要少,因為我們都是人。(by Philippe Starck)

相關焦點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南京故宮曾是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後因朱棣遷都北京,在北京又肇建紫禁城,因而成為陪都。數百年來,南京故宮逐漸荒廢,現在僅存遺址。南京故宮遺址照片見圖1-圖4。圖1-南京故宮金水橋遺址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覺得至少可以這樣講,就精品總數來講,北京更多,不管用大陸還是臺灣的文物等級分類標準,北京的最高等級文物肯定是臺北兩倍以上。就覆蓋範圍來講,北京更全(應該說是中國文物方面全球最全),北京故宮公布了文物統計分類結果,真是什麼朝代都有,什麼類別都有。再說瓷器,臺北在瓷器方面的優勢就是你說的那三類,但優勢不明顯。宋代名窯就拿汝窯來說,臺北只比北京多一件。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在遊覽北京故宮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一個問題: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兩者其實並不可比,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如果撇除建築因素,非要比較一下兩家故宮藏品孰高孰低的話,兩者各有優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文物696344件,然而日常對外展出的文物僅有2000餘件,未展出的大量文物在哪裡呢?答案就是臺北故宮後面的那座山,建造時工匠將山掏空,展出的文物在館內,普通的文物放在庫房,而精品中的精品則嚴密保護在山洞中,裡面各個角落都裝滿了監控和紅外報警設備,想從山洞裡盜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現在說到我國還殘存著的古代建築,確實以規模大而聞名,建築價值非常大的建築觀光地而聞名, 例如,古代建築群是其中的好代表,但在我國許多古代宮殿的發展中,其實它們的發展也往往不同,最少也是有名的,但是,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它擁有的一些古代建築文化也殘留在世界上,但有些建築的知名度並不特別大,所以有些建築被忽略了,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三個中國不有名的故宮建築
  • 故宮文物的遷徙:傳世山水從北京到臺北
    當時的故宮理事陳垣,擔心東北的戰事將會擴大蔓延到華北來,於是找來當時負責故宮玉器研究與典藏的一等辦事員那志良,對他說:「國家滅亡可以再起,文物一且失去了就永遠回不來。」陳垣令他著手準備故宮文物疏散的工作。
  • 故宮造句和解釋_故宮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特指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的皇宮。其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文物豐富。 故宮在教材中的例句: 1、這幅畫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早已名揚中外,現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 他以瘦金體聞名藝林,曾為臺北故宮寫匾!
    莊嚴,字尚嚴,原籍江蘇,後遷居北京。1924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歷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助教、故宮古物館第一科科長等職。在從事博物館工作之餘,莊嚴也愛好書法,取法二王,推崇趙孟頫,喜漢隸、魏晉石刻,對《好大王碑》鑑研極深。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他,小學畢業,逆襲成為臺北故宮副院長!劉墉爆料:終被專家歧視
    ▲ 江兆申.行書五言聯,立軸,1971年作,成交價64.40萬儘管,在華人藝壇,他被尊為「張大千後第一人」,更長期貴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世之大成就者往往希望有「隱身衣」一披,藏身人海。可韓陵片石,雖然寂寥,但與日俱光,歷史不會看不見他們。
  • 北京招募|春節前,和故宮研究者們一起聊聊「故宮的清單」
    如果用義大利學者翁貝託·艾柯(Umberto Eco)的思路來回答,它的本質是一張清單。艾柯對清單有種迷戀。他曾應羅浮宮之邀,策划過清單主題的展覽,自己還出版過一本圖文專著《無限的清單》。在艾柯看來,清單是文化的根源,無論觀看哪裡的文化史,都會發現清單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飯店菜譜、購物手冊、演出節目單這樣的實用清單,文學和藝術中則經常是具有詩性的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