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東西網|羅西它石
如果說「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高中畢業,那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在讀小學。
舉幾個例子,說上兩句,純屬個人意見:
有見過這麼簡單粗暴生硬的耳機線的拼接嗎?這是佛珠?配這條黑色的線,簡直Low爆了。讓設計師自己帶上在北京地鐵繞幾圈,看他是否還會繼續用下去。
親,如今摺扇多數是用來收藏的!你整這麼個大字報想表達什麼?整個畫面毫無美感可言,文字上的花紋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大家有見到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雨傘有直接印上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嗎?雨傘、要不經典、要不創意,這算哪門子的創意呢?
還有這支筆,這個配件就是個多餘的東西,你用筆的時候掛著這個小配飾啊,不影響你寫字啊!
這也算好創意?你去中國任意一個景點!這類的產品那裡沒有?這些創意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到此一遊」,去了故宮,買個配飾做個紀念再炫耀一番。
再來看看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
這個產品就不多講了。為什麼他不把」朕知道了「印在摺扇上?現在誰還用摺扇啊,故宮博物院的扇子就是胡鬧。
自敘帖 紅領米白絲巾(左)
懷素自敘領帶絲巾組(中)
草蟲圖手帕(右)
觀察自然裡各種不同的昆蟲,或飛或爬的呈現在手帕上栩栩如生!活潑的顏色、元素,讓歷史名畫有不同的表現及運用。
繼續
右邊的包包你覺得low嗎?有沒有一種感覺到似乎蠻時尚的,能帶的出去吧!
行書摺扇 文徵明,行草,書林下仙姿
再對比故宮博物館的摺扇、以及上圖的書法字。
如果到這裡截止,那故宮博物館做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水平倒也不難,只需一個好的團隊就能搞定,這些產品製作成本低,多數都不涉及到開模,更多的是在圖形上做創新。
下面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關鍵!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創意、功能、設計沒得挑剔。
將雙連瓶的線條拆解,成為雙依偎的油瓶與醋瓶。
百合鳥醬油醋瓶
蓮花點心碗盤
靈感來自北宋汝窯青瓷花式溫碗,呈十瓣蓮花式,全白陶瓷搭配碗腹圓弧造型,給予溫潤的觸感;傳統陶瓷結合現代美耐皿材質的蓮葉造型點心盤,更加提高產品的實用性,更添生活趣味。
小乾隆茶器(右)
擬人化造型,將壺、杯、印融合一體,成一壺一杯。
清先生蛋杯(藍)
此款清先生蛋杯,身著圓領豔色長袍,頭戴清冠帽,手持一湯匙。
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 書法系列-西式餐具組
吉祥方勝椒鹽罐、蓮花點心碗盤禮盒,有沒有找到點古典而又現代的感覺?
將這些產品串聯到一塊,你會發現:
通過創意將中國古典藝術品融入到現代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衍生品的強大之處。
而目前的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停留在紀念品的階段......
這個創意有可比性嗎?
附註:關於好產品的見解
有人說:「拿臺北故宮好的和北京故宮low的比沒有比較意義,北京故宮的存錢罐、書籤和小勺子架也很萌,也符合生活化。」首先我不否認存錢罐、小勺子架很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愛和偏好,我也不想通過感性的「美」或者「不美」來衡量。但是故宮博物院的存錢罐、小勺子架一樣是個非常普通的產品,離好產品還差得遠。
為什麼這麼說?就看是否符合「創意」的標準。「創意」另一種說法叫做「再設計」又或者「舊的元素新的組合」,存錢罐、小勺子架就屬於抄襲老祖宗的創意,「把大變小」僅此而已。其實應該借鑑完成後通過現代的手法來重新設計。變成一個新的東西,才有可能是好的「創意產品」 可參考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
我絕對相信存在的本質和基本的需要,但是我也相信要多一點幽默,多一點幻想,多一點愛,有時候我們想要多,有時候我們想要少,因為我們都是人。(by Philippe Star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