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下蹲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膝蓋疼?劇烈運動之後你的膝蓋有沒有酸脹感?這有可能是髕骨軟化症,它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症狀就是膝蓋疼痛。
有三個動作可以對我們的膝蓋健康狀況進行簡單的自測,難度從難到易:
上述動作,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可以通過「髕骨壓磨試驗」確診。
其實它不是真正的骨頭軟化,準確地講,它是叫髕骨軟骨軟化,俗稱叫髕骨軟化。髕骨軟骨是「膝蓋老化」信號燈,一旦損傷,軟骨細胞功能失常,無法正常交換營養物質導致軟骨細胞變性壞死,而後會出現局灶性軟化、纖維化、龜裂。
●疼。這是最初的症狀,運動或者爬山後出現疼痛,稍加活動後疼痛可暫時消失,而較長時間活動後又會再次出現,繼而在上下樓梯或走路時或者有特定角度會有痛感,甚至嚴重到靜息痛、夜間痛。早期是酸脹感的疼痛,也有人說是鈍痛,後期逐漸加重的時候會變成刺痛的感覺。
●響。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髕骨下面常常會出現彈響。嚴重的患者能聽到沙沙的響聲。
●腫。因為關節內部的炎症導致關節滑膜分泌出很多液體,表現出膝關節腫脹。
●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吃不上勁兒」「打軟腿」,常出現在早晨起床下地時和爬樓梯時,其實是軟骨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和退化。
●細。髕骨軟化會導致股四頭肌肌肉萎縮、疲軟,所以大腿外觀會變細。
髕骨俗稱膝蓋骨,位於膝關節前方,是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為光滑的關節面。它外形呈慄子狀,軟骨覆蓋在內側面。
軟骨最厚的地方有5毫米左右,是我們身體裡最厚的軟骨,髖關節的軟骨也只有2-3毫米厚。髕骨軟骨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擔壓力和減少摩擦,相當於跑道上的橡膠,能夠幫助膝蓋緩衝運動時的力量,進而保護關節。
膝關節的正常老化
膝關節外傷
跑步不是直接損傷膝關節和髖關節的因素。控制好對質的把握和量的控制以及正確的姿勢才能健康地去跑步。跑步雖然是一個最平民化的運動,但不適合所有人,如肥胖者、膝關節有內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畸形以及既往有過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等重要結構損傷的人。
另外,爬山可以合理利用登山手杖來配合徒步,減輕身體與裝備負重對雙腳膝蓋的壓力與軟骨磨損。手杖高度通常用身高乘以0.66來計算或者前臂和上臂形成90°的夾角。
很多人認為運動或多或少對膝關節有損傷,索性不運動,減少關節磨損,以為這樣就能保護關節,實際上這是個誤區。
關節軟骨不可再生,它沒有神經支配,沒有血液供應,但它也需要營養供養。主要營養來自於關節滑液,在正常的膝關節內約有1~2ml滑液。
當關節活動時,軟骨受壓變形,滑液被擠壓進去,軟骨由此獲得營養。如果長期不動,這種壓滲作用消失,關節內的滑液無法充分流動,軟骨就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關節損傷的機率自然會增高。
臨床上,髕骨軟化男女患病比約為1:3,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其先天性因素一是和男性相比,女性的髕骨軟骨更不耐磨;二是女性的膝外翻角度比男性大。由於生理髮育原因,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寬大,相應的膝外翻角度就必須大,才能適應生理需要。恰恰是這種發育特點使女性髕骨向外側脫位或傾斜的機會比男性大得多。而後天性因素主要是女性喜歡穿高跟鞋。
不能。膝關節是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組成的特殊的軟骨成分。可以通過補充氨基葡萄糖,雖然不能讓已經受傷的軟骨癒合,但可以儘量維持現狀,延緩退變。除痛風的病人外,也可食用「牡蠣薏仁粥」,達到補腎健骨、通利關節效果來保護我們膝關節軟骨。中西醫結合療效會更好。
●運動療法:肌肉力量鍛鍊,如靠牆靜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