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古人結婚究竟要經歷多少個步驟?

2020-12-14 騰訊網

近期有位新婚的朋友向小編大吐苦水,說經歷一場婚禮就像扒了一層皮。

從訂酒店婚宴和租車到找攝像司儀化妝師;迎親時各種闖關撒紅包;婚禮上各種被親友整蠱做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婚鬧陋習,諸如遊街扔雞蛋和鬧伴娘、鬧公婆之類,一套流程折騰完直接累到吐血,完全打破了他對婚禮的浪漫幻想。

不同於如今的一些惡俗的婚禮講究,古人對婚禮的重視程度也是相當高的,總的來說古人婚要有三書六禮。

大家經常在古裝劇看到夫妻雙方鬧不和,妻子一方一般會說我是你三書六聘明媒正娶來的,想不要我你必須得如何如何。這裡的三書六聘其實就是三書六禮。

三書六禮既起到了通知親屬鄰裡,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的作用之外,還可以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從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為明門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

「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包括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六中禮節。

納採

納採也叫下聘禮,是整個婚禮儀式中的首禮。男方家長要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親,女家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女家答應議婚後,男方需將大約三十種象徵吉祥的聘禮送給女家正式求婚。

問名

男家行納採禮後,再託媒人攜帶一隻大雁作禮物來女方家詢問女方的名字、生母的姓氏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一來為防止同姓近親結親,二來也是用來測八字吉兇,看二人能否成親。後來問名範圍擴展到議門第、職位、財產以至容貌、健康等多側面。

納吉

將男女雙方的名字和八字到廟裡佔卜,卜得吉兆,則決定兩人正式締結婚姻,此時男方應到女方家下聘書。鄭玄寫到「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如卜得兇兆,可能取消二人婚姻。

納徵

納徵又叫納幣,男方正式將聘禮送到女方家裡,禮目用紅綠描金貼寫上些吉利話,俗稱「文定」。男方寫「素仰壺範,久欽四德,千金一諾,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則寫:「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極,九如慶祝」等。舊時夫妻吵架時,妻子會說「我是你紅綠貼下定嫁來的」,下定也是證明這樁婚姻的合法性。

請期

《禮儀·士昏禮》雲「: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即男家通過卜問選定婚期之後,由媒人告知女方家裡,徵求女方的意見。請期時要帶一隻雁,表示對婚姻,愛情的忠貞。

迎親

迎親是六禮中最後的程序,即婚禮當天,新郎親自至女家迎娶新娘。這一個也是整個婚禮儀式中最熱鬧的一天。

新娘在出門之前由喜娘用五彩棉線去掉臉上的汗毛,俗稱「開臉」,上花轎之前,有的地區還流行「哭嫁」,因為自己要離開家到一個新的環境中生活,對未來的生活的不安全感,還有就是離開和自己生活了那麼長時間的親人而傷心。新郎騎著馬,新娘坐著花轎一路到男方家,拜天地後正式結為夫妻。

古代婚姻講究的六禮和現代一樣都是出於對婚姻的重視所制定的行為規範。雖然「六禮」大部分深受中國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換個角度,也有它所積極的一面。比如:男女雙方在婚配前不能單獨相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說在現代屢遭非議,但在以前,卻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齡較早造成的無知與輕率,有利於婚姻的穩定長久。

所有生肖注意嘍!!

歡迎留言

更多問題可添加下方微信一對一解答

有問必答!

相關焦點

  • 古人結婚的流程是怎樣的?也要送彩禮嗎?要送多少錢?
    今天,社會推崇自由戀愛,結婚的流程已經大大簡化,男女雙方兩情相悅,在民政局領完證,就算是合法夫妻了。那麼,古人結婚的流程是怎樣的呢?古代結婚,是否也像今天這樣,需要支付彩禮?又究竟要花多少錢?古人結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擁有一套繁瑣的禮儀。這套禮儀主要分為六個步驟: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古人結婚的六大步驟,你都知道幾個?
    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古人結婚要分六禮,也就是六個步驟,分別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迎親。一、納採古時候男女的終身大事,要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夠自由戀愛。三、納吉男方通過媒人通知女方,然後雙方商議結婚時間與事宜,現在我們稱之為訂婚,而古時稱之為納吉。納吉,也叫送定、過定、定聘、送小禮等。四、納徵納吉完了就是納徵,這就叫下彩禮,又稱作納幣、過大禮。納,即是聘財;徵,即是成的意思。
  • 為何古人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對於將要結婚的新人來說,寡婦年結婚並不順,所以就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當然,如今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結婚與寡婦年無關。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2021年,從農曆上來講是辛丑年,年頭年尾都沒有立春,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明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寡婦年」。
  • 聊聊古代的結婚儀式:原來古人結婚也這麼難,過程實在太繁瑣了
    而結婚就更難了,不但要互相喜歡,還得要門當戶對,以及最讓人頭疼的事——彩禮。 因此,這些因素讓年輕人對結婚多多少少都有點牴觸,造成了「結婚難」的後果。那麼在古代,結婚是一件難事嗎?畢竟彩禮可是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古人是否也會因為彩禮而頭疼呢?
  • 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 中國古代結婚流程
    現代人的婚禮流程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刪減或增加,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而古代婚禮則要複雜許多,就連婚禮的時間也有其講究。那麼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中國古代結婚流程是怎樣的?  晚上舉行婚禮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古代迎娶花轎娶親都是在黃昏以後進行,因為黃昏屬於晝夜交替、 陰陽結合的時刻,所以是結婚的最佳時間。  其實從結婚中的婚字也能推斷出古人婚禮舉行時間,「婚」字在古代是書寫成「昏」的,昏也就是黃昏。
  • 古人結婚那些事
    《光緒大婚圖》(局部) 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古時北京婚禮場景  結婚用的花轎清代婚書(以上三圖拍攝於首都博物館)在情侶眼中,2020年2月2日是個非常好的日子,這一天被譽為「千年一遇的對稱日」,其意思為「愛你愛你雙倍」,不少情侶選擇在這天舉辦婚禮。
  • 侍道外傳刀神七海結婚步驟流程攻略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侍道外傳刀神七海結婚步驟流程攻略,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侍道外傳刀神的遊戲中怎麼才能跟七海結婚呢?七海結婚的任務究竟應該怎麼完成呢?相信不少的玩家朋友們都是十分好奇,小編特地給大家整理匯總了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往下瞧一瞧吧!
  • 古人結婚究竟為何要戴紅蓋頭?與諸葛亮老婆有關?
    古人結婚,為什麼會有這個環節呢?新娘子結婚時的紅蓋頭關於紅蓋頭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則民間故事流傳甚廣,這則故事還與諸葛亮有關,並道出了紅蓋頭的發明者!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有個非常厲害的賢內助,叫黃月英。黃月英是沔陽名士黃承彥之女,三國時期荊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陽)人。
  • 大殮之後為什麼要跨火盆?| 民俗健康新解
    我們對民俗進行「健康新解」的時候,常常能從中感受到古人的健康智慧,在經濟與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他們遭遇疾病時如何利用當時的條件進行抵抗
  • 古人提親結婚必備之物,大雁:我為你們結婚付出了太多!
    古人想結婚可不像現代只需要情投意合,雙方同意是沒用的,父母同意才有用,因此婚前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男方帶著媒人去女方家提親,被稱為"納採"。納採時要帶的禮物在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唯一不變的就是禮物的核心大雁了。雖然上門提親的時候帶大雁就可以了,但可別因此就覺得古人不需要聘禮,只是還沒走到送聘禮那一步罷了。
  • 古代婚俗文化:古人為何流行晚上結婚?「搶婚」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含情男女可以擁有七情六慾,但在婚戀大事上必須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過於嚴苛的封建禮制迫害下,有多少痴男怨女不得不勞燕鳳飛。《孔雀東南飛》中的悽美愛情,正是對封建禮教的泣淚控訴。筆者認為雖然封建婚制過於嚴苛,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古代婚俗文化。畢竟作為習俗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有很多有趣的婚俗依然值得探究。
  • 銅陵:節日民俗迎新年 傳統文化代代傳
    如今不少孩子對傳統民俗印象不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曆新年有什麼習俗?
  • 農曆新年節日起源及傳統民俗你知道多少?
    春節,即農曆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
  • 淺談古人結婚和離婚的禮俗文化
    在古代的社會中,禮是社會中重要的部分,古人也比我們更注重禮,所以古代的社會婚姻習俗比我們現在要嚴格的多,也繁複的多。婚姻六禮夏商時代,婚姻有了一定的儀式,"以儷皮為禮"、"必告父母"、"親迎於庭"和"親迎於堂"。周代,婚禮日趨完善、繁瑣,逐漸形成"六禮"。所謂的"六禮",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妻、親迎。
  • 古人講究:為什麼同姓不能結婚?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含義之後,就會發現強調的,並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同姓婚姻,而是說同宗同族的近親婚姻,這樣理解就解釋的通了。
  • 古人說出門見喜,民俗中趨吉避兇的喜神方位在哪兒?這樣選就對了
    古人說出門見喜,民俗中趨吉避兇的喜神方位在哪兒?這樣選就對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特別講究禮儀禮節。「源易緣」注意到,這裡的「喜」,既指喜事、好事,又指民俗中的吉神、喜神。古時民俗中,人們最初將能夠賜福的天官,代表喜神,後來又將兩個笑容可掬、蓬頭垢面的和尚「和合二仙」,稱為喜神。民俗文化中,和合二仙一手持荷葉蓮花,諧音「和」 ,一手捧寶盒,諧音「合」,故稱和合二仙。
  • 自古有之的結婚彩禮,究竟是傳統風俗還是封建陋習?
    那麼,自古有之的結婚彩禮,究竟是傳統風俗還是封建陋習?一、從婚姻的起源開始說起婚姻,這真的要從很久遠之前開始說起。上古時期人們根本沒有這種說法,畢竟脫胎於動物的人類行周公之禮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壯大族群。
  • 為什麼古代堂兄弟結婚時很少生殘疾孩子?其實古人很擅長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們也知道這個常識,但是古人不知道的,古代的醫療條件也很落後,人們的思想比較傳統,封建,所以不知道近親不能結婚。而且,在中國古代,近親結婚也很普遍。許多婚姻是表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的結合。表兄弟姐妹嫁給表兄弟姐妹,也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 有人稱明年為「寡婦年」,是不適合結婚的,這種說法正確嗎?
    在這年末歲底的時候,關於2021年究竟是「什麼年」的說法又開始流傳開來,有人說,2021年為2月3日立春,而春節為2月12日,立春日在春節之前,因此,2021年為「無春年」,而「無春年」也稱「寡婦年」。在此年當中,屬馬、屬羊、屬狗之人不宜結婚,一旦他們非要結婚不可,必然會運勢坎坷。所謂的「無春年」是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日的年份。
  • 傳統民俗文化的花市中的咖啡館
    花市是廣東省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2015年在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