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書院 群學書院
題圖作者:蔣勳
中國文學不僅包含文人壯志、先賢哲學,文人言情敘事的華美詞藻,更顯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學。而寶島臺灣的文學,除了師承傳統中國文化美學,又有更多元的清新韻味。就像作家朱天文說的那樣:
臺灣經濟繁榮的時間很長,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都還保留得下來,價值觀會顯得比較複雜,沒那麼單一,不只用金錢來衡量成功。從事文學藝術的話,會覺得可以留得下許多奇奇怪怪的價值和信念。可能某種信念站在那裡,人就能站在那裡,就能過得下去。所以這對大陸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能在臺灣的一些作品裡發現原來華人也可以以其他的面貌出現,一種比較複雜、豐富或者悠閒一點的感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臺灣的作家們,是如何用手中的筆傳承中國傳統之美吧。
這裡是標題
曼妙柔情
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是蒙古族人,本名穆倫 · 席連勃,由《一棵會開花的樹》改編的《求佛》讓她的名字響徹海峽兩岸。
她寫愛情、寫鄉愁、寫時光、寫生命中的摯愛真情,充滿女性感情的細膩文字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繁花落盡,
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
一朵、一朵,
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身兼畫家與作家的席慕蓉,文字中經常加入對花卉的描寫,她的文字看起來華美,而不流於濫情。
她的作品中也經常流露著古老東方哲學的韻味,看似充滿禪意的字句,其中雖然盡顯典雅之氣,但又不時帶點蒼涼之影。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麼,我要用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進你的心中?
臺灣著名詩人瘂弦更曾評價席慕蓉:「現代人對愛情開始懷疑了,席慕容的愛情觀似乎在給現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
或許是身為女性的原因,席慕蓉的文字總充滿情感,無論是她的散文或抒情詩,讀起來都能感受到她濃厚的深情。
席慕蓉充滿感情的文字,體現了中國文學的柔情曼妙。
美的傳播者
蔣勳
山河平靜遼闊,無一點貪嗔痴愛,而我們匆匆忙忙,都還在路上。
——蔣勳《路上書》
蔣勳身兼畫家、詩人、作家,雖然他繪畫學的是西方藝術,但出生於歷史古都西安的他,文字作品中總充斥的中國傳統的古典之美,他筆下的文字,好似現代藝術與中國古典的交響曲。
水作精神玉作魂,
空山月下淚挹痕。
夢中繁華夢中過,
不落人間一點塵。
蔣勳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蔣勳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作家三毛更曾評價道「蔣勳是個懂美的人」。
蔣勳以美麗的文字和繪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他的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願是繁星,
舍給一個夏天的夜晚。
我願是千萬條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願是那月,
為你再一次的圓滿。
蔣勳長久以來從事傳統文化傳承工作,蘇東坡及紅樓夢更是他一讀再讀的經典名作,正因為如此,在蔣勳所寫的美麗詞藻中,我們依舊看見其中流淌著中國文化的瑰麗,在文字間看見中國文學的力與美。
犀利健筆
簡媜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簡媜《水問》
簡媜自稱「無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其散文題材從鄉土、親情、女性、教育、愛情,到城鄉變異、社會觀察、家國歷史、生老病死,相當多樣,著有《水問》,《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等作品。
一朵花開出了天涯,一盞燈圍捕著穴暗。暮色漸漸崩潰下來的時候,我聽見自己老去底回聲,爬上黎明。
簡媜犀利多元的筆鋒獨具個人特色,寫作風格辭藻華茂、設喻獨妙。
在鄉村長大的她筆法新穎又蘊含著傳統古典的唯美,字裡行間也不難見到鄉間那種純樸、親切之情,作品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脫俗,獨樹一幟的文字是為公認的臺灣實力派女作家。
每一樁生命的墾拓,需要吮取各式情愛的果實,凡是虛空的滋味,人恆以內在的潛力去做異次元的再造。
簡媜心思細膩、思考敏銳,而自幼喜歡讀書的她,更是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隨,因此她的作品既新潮前衛,又不失傳統之美,在她的犀利的文字中,我們看見了中國文學的清新脫俗。
溫情典雅
張曼娟
與青春恍然相逢的剎那,我看見了歲月的慈悲。
——張曼娟
《青春並不消失,只是遷徙》
張曼娟自從198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之後的三十餘年裡她陸續了散文、小說等各種作品數十部,如《海水正藍》、《你是我生夢的缺口》等,為現今華人地區最具知名度與最受歡迎的華文女作家。
荷塘裡的月色如何,我已經記不得了,但我還記得糖罐子裡的甜蜜,還有那個渾身稜角卻仿佛溫柔和善的自己,那麼不好愛,卻還有人願意愛。-張曼娟
張曼娟的文字優美典雅,更有人稱她的文字有令人心馳神移的內在魅力,讀起來如沐春風,如嚼橄欖。
林清玄曾稱:「張曼娟的文字與思想如實、明白,澈如水晶,與沛然的萬物相映,無需隱藏也無所顯露」。
每一次揮別與擁抱,每一次呼喊與狂笑,竟都是相同的韻律。
張曼娟的細膩文字,藏著溫暖真摯的感情,她的筆下雋永的字句,總讓人感到悸動,在她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飽覽中國文學的典雅。
由於複雜的歷史背景,臺灣的文學創作可說是相當多元。
從清朝的宦遊文學,到百年前的日語文學,以及近代的懷鄉文學、鄉土文學及原住民文學等,十分多樣。
臺灣文學的獨特之處,還有是作家不會時在文字中趣味的加入臺語、客語、原住民語,讀起來十分趣味。
臺灣文學中,也保留中國遺失的文化,因此透過閱讀臺灣名家的作品,不僅能了解寶島這塊土地的文化,更能在當中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華美。
想更了解臺灣文學,推薦閱讀:
《華語文學60年散文精選》
01
歲月慈悲
▽
02
生命大美
▽
03
人生從容
▽
掃碼即可購買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亦可購買
▽
▽
梁漱溟紀念特別講演 | 《金陵刻經處》新書分享會 | 《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 | 杜春媚對話郭海平 | 千古聚訟《蘭亭序》| 對話舒國治 | 對話葉兆言 | 周文重大使講演 | 五作家文學冷餐會 | 博物館史對話 | 晚年柳詒徵 | 程章燦談胡小石 | 民國知識人 | 王笛《袍哥》新書分享會 | 黃盈盈:中國人的性、愛、婚 | 金光億:人類學與文化遺產 | 葉聖陶孫女回憶姑蘇葉氏文學世家 | 孫中興談愛情 | 長三角社會學論壇 | 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 | 胡翼青:大數據與人類未來 | 社會心理學會雲南暑期班 | 楊國樞先生追思會 |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 | 畢淑敏讀者見面會 | 高歡藏品展特別活動 | 魏定熙《權力源自地位》新書對話會 | 2018共讀南京之《南京城市史》| 中國首部書店話劇 | 四姝崑曲雅集 | 徐新對話劉成 | 莫礪鋒:開山大師兄 | 周琦教授品讀百年越南 | 福克《兩性》新書分享會 | 社會學十位長江學者聚首貴陽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 文心雅韻:中國傳統人文之美系列講演 | 谷嶽南京分享會 | 謝宇教授系列講演 | 對話: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精神 | 周志文《論語講析》新書分享會 | 「雙十一」消費魔咒特別論壇 | 王陽明逝世490周年特別論壇 | 茶葉:中國與世界 | 大學教授對話著名作家:中小學作文改怎麼寫? | 文學名刊主編南京見面會 | 《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五十講》| 青年作家費瀅《東課樓經變》新書分享會 | 仰之彌高:20世紀中國畫八大家特展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書籍。
閱讀原文
原標題:《齊邦媛、白先勇、席慕蓉、蔣勳、簡媜……他們如何體現中國文字之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