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的時候做的最溫暖的事」!山藝百餘件紀實美術作品展現黃河灘...

2021-01-11 山東教育新聞網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冀春鑫) 「我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之前路過的時候知道今天有這個美術展,所以特意帶孩子過來感受一下」「非常具有藝術衝擊力,在展覽當中欣賞到了黃河下遊壯闊的自然景觀,真切感受到了了母親河的宏大氣度」······

1月9日上午,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吸引了不少美術愛好者前來觀展。本次展覽共持續5天的時間,於1月9日到1月14日在山東省文化館二樓、三樓西側展廳舉辦。

「這是在最冷的時候做的最溫暖的事。」王力克展覽開幕式上如是說到。他講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象徵。黃河入海是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點,是中華民族走向開放、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生動意喻。「黃河入海」美術作品展不僅呈現黃河下遊壯闊的自然景觀,力圖發掘齊魯黃河的文化風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黃河灘區人民生活變遷的傾情描繪,以紀實手法勾勒出文脈深邃的齊魯文明在新時代厚積薄發、濃墨重彩、創造嶄新未來的美好藍圖。

此次展覽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水粉和綜合材料等畫種,共展出作品100餘件,在展現黃河灘區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的同時,集中展示了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重大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出了灘區共產黨員、建設者和普通群眾的感人形象和嶄新精神面貌,也體現了山藝師生的初心和使命,展現出新時代山東人民面向未來的偉大力量。

在展覽上,有這樣一幅畫格外引人注目。清澈的目光、根根分明的頭髮、毛衣上小毛球、平整的畫布······種種細節讓眾多參觀者誤以為是一張照片,這就是趙暘的油畫作品《遠方的風景》。據作者介紹,這幅作品大約耗時兩年的時間才完成,一有時間就不斷創作、修改,最終形成了這幅作品。

據了解,兩年多來,山藝師生堅持深入灘區社會,用鏡頭、影像、畫筆觀察描繪現實,創造藝術典型,還創作了紀錄片《河水洋洋》,舉辦了《初心辭》黃河灘區主題攝影展等,向社會展示了大批精品力作。

王力克《灘涂夕陽》(油畫)

王克舉《果洛—東傾溝》(油畫)

趙暘《遠方的風景》(油畫)

丁浩《棹舟濟水話新茗》(雕塑)

李洋《朝陽》(水粉)

盧曉峰《黃河人家》(中國畫)

相關焦點

  • 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展
    1月9日,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展覽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主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承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協辦。他指出,本次展出的作品是近兩年來國內以「黃河」為主題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界、美術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對國家改革發展和黃河灘區建設成就進行的新的藝術表達。
  •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時間|Opening2021年1月9日 10:00展覽地點|Venue山東省文化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承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協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王力克《黃河古道》 100x80cm 油畫王克舉《果洛 —東傾溝》100x80x2cm 油畫 楊慶義《黃河溼地之一》 100x80cm 油畫宋齊鳴《金秋》 80x160cm 油畫常勇《灘區新村臺》50x60cm 油畫譚智群 《黃河之水》120x80cm 油畫
  • 170餘件美術作品展現山鄉巨變 市民可免費觀展
    【170餘件美術作品展現山鄉巨變 市民可免費觀展】昨(11)日,由重慶市扶貧辦、市美術家協會指導的「山鄉巨變——脫貧攻堅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 大學城校區美術館開幕。
  • 田豐 陳銀生 著 《築夢黃河灘——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紀實》出版
    黃河水哺育著居住在黃河流域內的人群,滋養了流域內廣大的土地,為創造出幾千年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證。然而,凡事都有利弊。1855年(清鹹豐五年)的銅瓦廂大改道,北徙濮水,奪大清河入渤海,東明首當其衝,千裡良田,汪洋無際,洪區百姓生靈塗炭,無家可歸。二十年後,山東巡撫丁寶楨會同直隸總督李鴻章聯名上書朝廷,懇請修築堤防,清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允許動工修築。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以前不怎麼會做群眾工作,『鴨子掉到井裡』,看著下去了,實際上還浮在水面上。經過近兩年的摔打,大家現在對『一線工作法』已經能靈活掌握了。」東平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孫明說。風吹雨打,讓抓地虎更茁壯;灘區遷建,讓黨員幹部得到淬鍊。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鄭州黃河灘,我勸你冬天千萬別來
    一路下來,道路彎彎繞繞,這條紅藍相間的小路就是黃河觀光路。路兩旁是挺拔的樹木,挺賞心悅目,但僅有零星的樹葉做陪襯,還是有一絲荒涼。停好了車,觀察了一下周圍,黃沙漫天。有趣君心裡咯噔了一下:「出去還是不出去?」這邊有趣君還在思考,另一邊朋友已經把車門打開了. 戴上口罩和帽子,有趣君硬著頭皮下車了!丨風沙真大耳邊的風呼呼地咆哮著,頭髮瞬間就被吹了個凌亂。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第一個試點村。「村『兩委』幹部的民心積累,是遷建成功的關鍵。」一杯清茶飄著香氣,耿山口村黨支部書記耿進平慢聲細語地回憶,村裡的老房屋丈量、價格評估,當時是個非常棘手、敏感的事兒,做不好就會激發矛盾。
  • 《奔跑吧》偶遇黃河,這是最冷冬天的最暖相遇
    原標題:丁真帶火理塘,《奔跑吧》偶遇黃河,這是最冷冬天的最暖相遇    這一年,沒出國,沒代購,卻因為很多「意外」偶遇了美好中國。    11月11日,不到10秒的視頻迅速引爆全網。    在最冷冬天,和海瀾之家一起,盡情《奔跑吧》    作為一檔老牌綜藝節目,《奔跑吧》至今已經播出七年、八季、百期節目。該系列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市場影響力,已經成為一檔傳播積極正能量、有超高人氣度、話題度的國民綜藝。2020年最新一季《奔跑吧·黃河篇》已於12月4日周五晚開播,這一次他們來到了神秘的大西北。
  • 以大美化育大眾,中國美術館550餘件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開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8月11日,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作品550餘件(套),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
  • 淤築大村臺 早圓安居夢--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新華社濟南4月12日電 題:淤築大村臺 早圓安居夢--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  新華社記者閆祥嶺  「過去,要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借錢、三年還帳。但按現在的進度,我們半年後就能在新村臺上建新房!」在山東省東明縣焦園鄉8號試點村臺,荊崗村村民陳彥賓滿面笑容。
  • 告別黃河灘,5月底遷居新家園 黃河灘區3900餘遷建村民即將入住
    在濟南第一批覆工復產大潮中,由山東三箭集團承建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濟陽區仁和家園項目正進入交房前的最後衝刺,3900餘名灘區村民年內將如期搬進新樓。灘區遷建村民新家靜待主人在臨近黃河北岸大堤的仁風鎮後王圈村,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在春天的原野上格外醒目,這就是濟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之一的濟陽區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
  • ...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隊伍壯大了
    接近二百米,鏡頭能夠較為清楚拍攝到大鴇,還沒按幾下快門,這一百餘只大鴇便撲稜稜全部飛走了。【種群】四百多隻大鴇今冬在長垣越冬 佔到東方亞種的四分之一「大鴇,土名叫做地鵏,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張海玲說,10年前,長垣首次發現了15隻大鴇,後來,來到這裡越冬的大鴇數量越來越多。
  • 700多件美術作品 描摹同心共濟勇克時艱
    《光暖火神山》 陳輝 國畫《所願除國難 再逢天下平——李蘭娟肖像》 黃華三 國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北京美術家協會倡議下,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拿起畫筆,謳歌戰鬥在疫區前線的最美中國人。至第一創作階段,共有200多位藝術家提供了700多件作品,包括中國畫、油畫、漫畫、宣傳畫等。為了讓這批優秀的藝術作品更大限度地發揮鼓舞人、感染人、激勵人的作用,北京美協精選出70餘幅作品,製作成7分鐘微視頻,定格那些動人的面孔和瞬間。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
    接近二百米,鏡頭能夠較為清楚拍攝到大鴇,還沒按幾下快門,這一百餘只大鴇便撲稜稜全部飛走了。【種群】四百多隻大鴇今冬在長垣越冬 佔到東方亞種的四分之一「大鴇,土名叫做地鵏,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張海玲說,10年前,長垣首次發現了15隻大鴇,後來,來到這裡越冬的大鴇數量越來越多。
  • 與「土味」的黃河灘區「年」在一起
    但對黃河灘區60多萬群眾來說,幸福卻是住得久、睡得香、半夜不被洪水殃。2月4日是中國傳統小年,我們新華社山東分社「走灘區」小分隊在這一天與黃河灘區群眾共同過了一個年,「年」在一起讓我們無限感慨。▲2月4日,新華社山東分社「走灘區」新春走基層小分隊成員張力元(右二)和楊文(右一)在菏澤鄄城縣黃河灘區採訪黃河灘區群眾曾經面臨著「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的「三三宿命」,因此,灘區群眾過得好不好,成為我國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役。
  • 四川射洪:150餘件文藝作品為脫貧攻堅加油鼓勁
    2020年8月17日,筆者從射洪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稱射洪市文聯)獲悉,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專題採風和潛心寫作,由射洪市委宣傳部、射洪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射洪市文聯共同發起的「脫貧攻堅專題採風暨文藝作品有獎徵集」活動,迄止8月10日,共收到來自本土近百名文藝人士的「脫貧攻堅」
  • 衡水市6件少兒美術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少兒美展
    我市6件少兒美術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少兒美展 本報訊 (記者 王秀)近日,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在北京開展。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的813件優秀作品入選展覽,其中包括我市6名少兒的美術作品。 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發起,自2019年始,每年面向全國範圍內的少兒美術愛好者和藝術教育機構公開徵集,旨在鼓勵兒童與生俱來的藝術創造力,提升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推動中國少兒美育工作積極、向上發展。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以「幸福的家」為主題,自2020年6月啟動作品徵集工作,收集有效作品超14萬件。
  • 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6日訊 由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山東油畫學會、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繪事·會心:張洪忠·譚智群油畫風景雙個展」,於2020年12月13日在浙商銀行(山東)美術館開幕。
  •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展出作品以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為主題,用美術講好黃河故事。生動再現了黃河流域曾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先賢人物故事,形象展示了雄渾壯闊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真實描繪了中原大地火熱的現實生活圖景。  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一級巡視員陶勤與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分別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與中國美術館向「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北京隆重舉辦表示祝賀,給予近年來河南省美術發展充分肯定,給予此次展出作品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