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斜肌拉傷後要如何處理?

2020-08-27 yxv58798

肌肉一旦出現拉傷的情況,如果嚴重的話是很難活動的,所以要及時處理,那麼腹外斜肌拉傷後要如何處理呢?



1、當腹外斜肌的肌肉拉傷的前期,我們要立即採用冰塊或者涼毛巾對拉傷處進行冷敷,或者用自來水衝洗,因為,在受傷初期的6小時以內,冷敷都可以有效緩解腫脹的症狀,減輕腹外斜肌疼痛或痙攣,還可以使血液黏稠度提高,減少身體內血液向受傷部位的流動量。

2、採用冷敷的方法控制腫脹以後,我們需要對患處進行包紮,用繃帶來適度包住受傷位置,有止血、鎮痛和防止腫脹的效果。注意包紮的力度,要鬆緊適度,過緊會造成血脈不通,過松則起不到效果,包紮要根據實際情況在2天內拆除。

3、對於肌肉拉傷,在傷愈之前,都要避免去做一些導致受傷的重複動作,如果繼續使用受傷的肌肉,就會進一步加重受傷位置的拉傷甚至撕裂,如果必須要行動的話,也要循序漸進,慢慢活動,以肌肉不會再度引起疼痛感為宜,並輔助器械進行支撐,不要使肌肉受力太大,以免發生再度拉傷的危險。

相關焦點

  • 腹外斜肌被拉傷後該怎麼處理
    了解腹外斜肌的具體位置才能做好訓練以及拉傷的處理。那麼腹外斜肌具體是在哪裡呢?一旦腹外斜肌出現拉起的情況,應該怎麼進行處理呢?如果感興趣的話,那就跟小編一起來好好的了解下吧!腹外斜肌位置起於下8個肋外面,各肌齒與前鋸肌、背闊肌的肌齒互相交錯,後下部纖維止於髂嵴,其餘移行為腱膜,與對側同名肌腱腱膜結合構成白線,張於劍突與恥骨聯合之間。腱膜下緣增厚連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間形成腹股溝韌帶。腹外斜肌腱膜於腹股溝韌帶內端上方形成三角形裂隙,二個邊稱內外側腳,分別止於恥骨聯合和恥骨結節。
  • 怎麼鍛鍊腹外斜肌 這兩個動作效果驚人
    怎麼鍛鍊腹外斜肌 這兩個動作效果驚人 如何鍛鍊腹外斜肌呢?
  • 體側的腹外斜肌和前鋸肌如何鍛鍊?這些經典動作,請收好
    體側的腹外斜肌和前鋸肌如何鍛鍊?這些經典動作,請收好 在健身房裡,可以看到許多人在鍛鍊門面肌:胸部胸大肌、腹部腹直肌、手臂、肩膀,也能看到不少人在鍛鍊背部、臀部和腿部,但是鍛鍊體側,比如胸部的前鋸肌和腹部的腹外斜肌,總是看不到有人鍛鍊。
  • 女生要美,貴在看腰,腹外斜肌練還是不練,這是個問題…
    、腹橫肌、腹斜肌,那怎麼聽說練腹外斜肌,會把腰練粗?: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起始部呈鋸齒狀,起自下位8個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後部肌束向下止於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內移行於腱膜,經腹直肌的前面,並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於白線。
  • 腹外斜肌怎麼練?6個動作教你練出「迷人肌」
    腹外斜肌,在人體腹部的下方,類似」V「字的線條,在很多健美愛好者身上都能明顯的看到,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人魚線「。其具體位置是:腹前外側壁淺層,由第5~12肋骨外側面至髂嵴、恥骨結節及白線。但是很多剛開始健身的人應該不知道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鍛鍊,才能讓身體出現接近完美的線條。那麼,下面大家就一起探討一下吧。腹部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其中,通過鍛鍊腹外斜肌,可以讓腹肌看起來更加立體、優美,對於塑造四塊或六塊腹肌會有很大的幫助。
  • 這一個動作消除腰側贅肉,鍛鍊腹外斜肌,讓腹肌重現出來
    怎麼才能減掉腰腹兩側的贅肉,收緊腰腹肌群,從而讓腹肌重現出來呢?其實,被脂肪掩蓋的是我們的腹外斜肌,腹外斜肌佔據了我們這裡的整個區域,腹外斜肌的鄰裡就是我們的一塊腹肌。腹外斜肌貫穿於我們的腰腹兩側,腹內斜肌也同樣在這裡。
  • 不去健身房,只需一條單槓,就能完成腹外斜肌的王牌動作
    腹外斜肌,就是備受稱讚的「人魚線」,在功能上負責脊柱的旋轉和側屈。在審美上,這塊肌肉非常有誘惑力,很多明星就以有人魚線而受到粉絲追捧。當前很多健身房都沒有開門,而離夏天的到來不過是兩三個月時間,要在最短時間練出人魚線,難度非常大。但好在有一個動作可以最大化的訓練腹外斜肌:懸垂側抬腿(提膝)。
  • 在豎脊肌拉傷後該如何處理?
    豎脊肌拉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豎脊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大家都知道肌肉拉傷後都是會十分疼痛的,那麼在豎脊肌拉傷後該如何處理呢?首先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在豎脊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是劇痛的,不單單是疼痛而已
  • 如何鍛鍊側腹肌 側腹肌拉傷怎麼辦
    大家知道好看的腹肌是很多健身人士的選擇,那麼如何鍛鍊側腹肌呢?常見練習側腹肌的方法有哪些?當我們側腹肌鍛鍊出現拉傷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不妨一起看下!  先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收緊地面遠端一側腹外斜肌,同時呼氣
  • 別鬧了,你應該練的是腹外斜肌
    實際上這裡所說的人魚線,就是腹部肌群中的腹外斜肌,而不是大家常練的下腹。下腹屬於腹直肌的一部分,它位於腹部脂肪之下,且肌纖維走向是由上而下的,並不能呈V形。而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壁淺層,肌纖維的走向是外上向前內下斜行,恰好形成一個V,所以說人魚線實際上就是腹外斜肌。同時它起於第5~12肋骨外側面,止於髂嵴、恥骨結節及白線。其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前壁。
  • 足球乾貨:腰肌拉傷的康復訓練
    主要表現:重者疼痛劇烈,當即不能動,輕者可活動,但休息後或次日晨起疼痛加劇,甚至不能起床,檢查時可見腰肌痙攣,重者硬如板狀,翻身困難。單側腰肌扭傷:可引起脊柱側凸,活動受顯。一側或雙側腰肌有明顯壓痛,壓痛點依損傷部位而定。腰扭傷常在脊柱的一側或雙側,範圍較廣。
  • 肌肉拉傷?如何處理?
    肌肉本身彈性和力量較差肌肉主動猛烈的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及其自身延展性(當膕繩肌力量不如股四頭肌力量的40%時,易導致膕繩肌拉傷)。客觀因素氣溫過低,溼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 急性期處理當確定肌肉拉傷時,要首先採取PRICE的處理方式,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程度。 ▲ 急性期過後24-48小時後可拆除包紮。根據具體的情況,可外用活血消腫膏藥。
  • 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影響身體旋轉的重要肌肉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兩塊肌肉分別是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部肌肉的順序依次為最深層是腹橫肌①、腹內斜肌②、腹外斜肌③、腹直肌④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這兩塊肌肉就像是口袋一樣交叉的在一起腹內斜肌起於腹股溝韌帶外側三分之一下緣處,髂骨嵴和胸腰筋膜,止於腹部白線及第9到第12根肋骨。
  • 健身者必看:堅持鍛鍊腹外斜肌,竟然可以擁有這樣的變化
    導語:人魚線是馬甲線的鄰居,是腹外斜肌所呈現出來的輪廓,它位處於小腹部,是一道微微傾斜的線條。最近幾年人魚線也逐漸變得流行了起來,人魚線是一種又漂亮又神秘的線條,如果你可以練出這裡的線條,一定會變得非常有魅力。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如何練出人魚線,這麼做,輕鬆擁有極美的腹部線條。
  • 健身者必看:堅持鍛鍊腹外斜肌,竟然可以擁有這樣的變化
    導語:人魚線是馬甲線的鄰居,是腹外斜肌所呈現出來的輪廓,它位處於小腹部,是一道微微傾斜的線條。最近幾年人魚線也逐漸變得流行了起來,人魚線是一種又漂亮又神秘的線條,如果你可以練出這裡的線條,一定會變得非常有魅力。
  • 堅持鍛鍊腹外斜肌,100天後,你會發生什麼驚人的變化?
    人魚線是馬甲線的鄰居,是腹外斜肌所呈現出來的輪廓,它位處於我們的小腹部斜側,依附於腹橫肌,是一道微微傾斜的線條。最近幾年人魚線也逐漸變得流行了起來,人魚線是一種又漂亮又神秘的線條,如果你可以練出這裡的線條,一定會變得非常有魅力。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如何練出人魚線,這麼做,堅持100天,你會輕鬆擁有極美的腹部線條。
  • 堅持鍛鍊腹外斜肌,100天後,你會發生什麼驚人的變化?
    人魚線是馬甲線的鄰居,是腹外斜肌所呈現出來的輪廓,它位處於我們的小腹部斜側,依附於腹橫肌,是一道微微傾斜的線條。最近幾年人魚線也逐漸變得流行了起來,人魚線是一種又漂亮又神秘的線條,如果你可以練出這裡的線條,一定會變得非常有魅力。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如何練出人魚線,這麼做,堅持100天,你會輕鬆擁有極美的腹部線條。
  • 讀書會|《運動傷害與肌內效貼布》
    》系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與現場經驗累積,整合為兼具學理及實務,且更易理解應用之運動傷害處理方法。  「緒論」讓讀者對肌內效貼布有初步的認識,再進行「各部位運動傷害之貼扎詳解」。內容分為〈下肢篇〉、〈腰背篇〉、〈上肢篇〉,以肌肉解剖學、肌動學為依據,先說明傷害成因、病理變化及症狀、肌肉檢測等,搭配該傷害部位的位置示意圖、傷處之描繪,採圖文對應的方式呈現貼扎步驟,並標註處理目標與貼布作用,一目了然。
  • 腹內外斜肌表示不背鍋,看如何訓練吧!
    02腹內外斜肌的功能想要好看的腹部必須全面發展,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淺層,起端呈鋸齒狀。肌纖維由外上方向前向內下方斜行。在我們起身、旋轉身體、彎腰、跑步走路都會用到這一塊肌肉,如果腹外斜肌太弱、或兩邊肌力不平衡,在完成深蹲、硬拉等核心參與的動作時,核心、骨盆就沒法很好的被穩定。如果腹外斜肌太弱,起不到下拉胸廓的作用,可能會導致肋骨外翻。腹內外斜肌有力了,會像一條有力的束腰帶一樣,隨時按住你想要突出的肚子、拉回不在中立位的骨盆。
  • 拉傷與扭傷有何不同?受傷後如何處理?一文讀懂不混淆
    相信每個人對拉傷與扭傷這兩個詞都不陌生,一生當中,也都或多或少要與這兩種傷情打交道。我們今天不但要懂得兩者的區別,更要懂得如何處理與預防。讓我們從兩個骨科門診的運動損傷病例來掌握拉傷與扭傷的區別。★ 四肢中部等地方的疼痛、腫脹、青紫,一般是肌肉、肌腱拉傷,由於肌肉、肌腱為關節提供動力,所以傷後除了疼痛外,會覺得使不上勁。★位於關節周圍的疼痛、淤腫,一般是韌帶扭傷。韌帶為關節提供穩定性,所以傷後除了疼痛外,會覺得關節不穩定、甚至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