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地鐵集團2019年前三季度工作匯報中提及新港線時,說其建設模式已經更改為PPP。
新港線屬於武漢新城區地鐵線,由青山區工業四路至新洲區陽邏桃橋湖,按武漢市地鐵建設慣例,新城區地鐵線路由新城區財政自己負擔,但考慮到動輒上百億的造價如果要郊區全部拿真金白銀出來,估計沒一個郊區負擔的起,於是武漢市創造出一個「市區共建」模式,即郊區修地鐵可只出部分現金,剩餘部分用土地抵償。
按照這個模式,武漢市成功地修建了陽邏線、紙坊線和蔡甸線,第四輪又批准了新港線、前川線和漢南線等郊區地鐵線路。
但是,這種模式並非沒有問題。
以新港線為例,長江以南段屬於青山區地盤,由武漢市財政支付,長江以北屬於新洲區,則應該由新洲負擔建設費用,問題是,長江段該誰出?此為題一。
以前的陽邏線,蔡甸線和紙坊線可都不過江河,地界劃分非常清楚。
問題二則是,新洲沒有土地可以抵償了,或者抵償的土地武漢地鐵集團看不上。
修陽邏線時,新洲拿出了上萬畝的好土地,這新港線估計也還需要這麼多,新洲再從哪裡找土地呢?陽邏的土地開發的所剩無幾,即使有,新洲也不願意給,畢竟沒有陽邏賣地的收入,新洲的交通設施資金又從哪裡來呢?
以前的陽邏線走的是未開發地區,沿線土地有升值空間,地鐵集團願意要,現在新港線從陽邏老城區過,沿線基本無空地,你新洲如果給什麼劉集、汪集和倉埠的土地給地鐵集團,你覺得地鐵集團會要嗎?
所以,新港線只剩唯一條路,那就是PPP,社會資本出資建設和運營,到期後新洲政府分期償還。
那麼,前川線又究竟是怎麼個情況呢?
按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的官方說法,前川線之所以遲遲不開標,是因為上級正醞釀新的建設模式。
行之有效的「市區共建」的現金+土地模式難道不適合黃陂嗎?
是因為黃陂沒錢嗎?
按2017年公布的地鐵建設協議,黃陂暫定先出現金45億,分三年支付(每年平均支付15億左右),剩餘部分用土地或者其他方式抵償。
根據2018年的黃陂財政預決算報告,2018年黃陂政府預算可用資金總計260億左右,這修地鐵的15億隻佔其中的5%而已。
並且根據最新的消息,前川線東西湖也是要拿一部分資金出來的,所以地鐵前川線的啟動資金應該不成問題。那些說是因為黃陂沒錢,所以才不修的說法純屬謠言。
至於土地方面,前川線沿線盤龍城和橫店是沒有大片的土地可以提供的,只有前川才有,北車基地站周邊都是農村,百泰路站周邊也大半未開發,如果黃陂給這兩個區域的土地,我想地鐵集團沒有道理不要,畢竟這兩個區域緊鄰黃陂前川城區,升值空間巨大。
新的建設模式可能方案有二:
一是要調整現金和土地的出資比例。
二是想試驗新的地鐵建設模式,比如PPP,項目公司等。
PPP模式也分兩種,一種是北京地鐵4號線那樣的,政府承擔70%的土建費用,其餘30%由社會資本組建的項目PPP公司來完成,另一種是深圳地鐵4號線那樣全部交給香港地鐵公司建設和運營。
項目公司模式,從字面上大家應該能理解,就是組建一個地鐵項目公司,負責資金的籌措,建設和運營。
前川線會採用哪一種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