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外觀察,如何發現分蜂預兆,提前處理,不然會白白損失1群蜜蜂

2020-12-23 休閒養蜂哥

我是蜂靈子,和您一起分享養蜂的樂趣。(喜歡請關注我)

蜂靈子剛學養蜂的時候,不知道蜂群什麼時候分蜂,只能在分蜂期天天守,等蜂分出在樹上結團了再收回,勞時費神不說,要是結團太高了,只能蜂興嘆。後來慢慢經驗多了,也能通過箱外觀察,知道蜂群是不是要分蜂了,提早做分蜂處理。

一般在分蜂季節,其他蜂群的出勤很正常,如果有一群很少有蜜蜂飛出去勞動,而且回來的蜂也不帶粉,還有一些蜂堆集在巢門前,越來越多形成「蜂鬍子」,這種情況說明馬上要分蜂了。如果大量的蜜蜂湧出巢門,在空中旋轉飛舞,說明分蜂已經開始。

分蜂期時間,特別是在晴曖的天氣中午11:00-下午16:00的時候,最容易發生分蜂的;陰雨天氣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晴非常容易發生分蜂,悶熱天氣容易促進蜂群分蜂。這些時段一定要注意觀察,晚了蜂跑就收不回來了。

碼字不易,蜂靈子將定時分享更多的養蜂小經驗,您的鼓勵是我堅持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中蜂分蜂后需要清理王臺注意蜜蜂的二次分蜂
    今年我家中蜂分蜂跑了2群沒有收到。一群是強群處王分蜂。那是處王群蜂太強,蜜蜂沒活幹的太多分蜂意念嚴重。由於強群蜂多我沒有清理乾淨王臺,因為處王需要交尾,沒有上防逃也沒有防備不注意分跑了。那是我今年最早出臺的一個王,不分蜂當時已經快開產了。另外一群是老王分群跑的。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蜜蜂怎麼分蜂?什麼時候分蜂最好?其實蜜蜂已經告訴你了
    關於蜜蜂如何分蜂以及什麼時候分蜂最好的問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蜜蜂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生活習性早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所以在我們養殖蜜蜂的時候,不但要學會養蜂的技術,還應該學會看懂蜜蜂的語言,這樣的話,我們能從蜜蜂的日常活動中發現許多問題,減少我們對蜜蜂養殖技術的探索。
  • 人工分蜂很難達到蜂量均衡?不妨試試這種分蜂法,高效快速無回蜂
    的確如此,就連群居的小蜜蜂也是會分家的,每到春天來臨萬物復甦,由於氣溫的回升加上蜜源的充沛,往往連較弱蜂群都能壯大起來,一旦群勢大了分蜂熱也就產生了。由於群勢的壯大,自然分蜂是很正常的,這也往往給蜂農帶來了經濟損失,要知道一箱蜂一年基本上能帶來上千元的收入。對於大蜂場來說,如果不解決好分蜂問題,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 蜜蜂合群,1公裡外不算高技術,100米內才是真考驗
    正如上面所說,1公裡外合併蜂群不算高技術,100米內才是真考驗,不得不說,其實相對來說,100米範圍之內的蜂群合併才是最困難的,下面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100米範圍之內合併蜂群最困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又該怎麼解決?近距離合併蜂群為什麼簡單?
  • 怎樣從箱外觀察蜜蜂是否失王?蜂靈子告訴你答案,簡單實用
    (喜歡請關注我)不箱是土養還是活框,能否通過箱外觀察判斷蜂群是否失王呢?蜂靈子告訴你答案:能。從箱外觀察,如果工蜂採集積極,在蜂箱門前出入頻繁,箱門前蜜蜂進入有序,帶粉蜂多,而且花團大,說明蜂王健在,產卵也正常,蜂群整體狀況良好;如果工蜂出勤懶惰,回巢蜂帶粉少或無蜂帶粉,進出慌張擁擠、混亂不堪,工蜂顏色深,比較光滑,部分蜂在箱門前平腹振翅,而且晚上還有這種現象,表明蜂群可能已經失王。
  • 蜜蜂進入春繁,養蜂人該給蜂群做些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因為春季是蜜源最為豐富的季節,光有蜜源而無蜂採集也只能是「望花興嘆」,一個合格的養蜂人會在早春將蜂群培育成強群來保證全年的養蜂經濟效益,如何做好春繁工作最關鍵的還是管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春繁技術及注意事項吧!
  • 發現一箱蜜蜂停產了,過了幾天發現蜂王死在巢門口,是什麼原因
    導讀:一箱蜜蜂停產,幾天後在巢門口發現蜂王的屍體,確實有點殘忍,根據山娃養蜂的經驗來判斷,有兩種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生,需要及時處理,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蜂王可以說是整個蜂群的靈魂,不僅產卵繁殖蜂群,還通過分泌自身的蜂王信息素,在工蜂之間傳遞來支配分工勞作,由此可見蜂王對蜂群的重要性。
  • 蜜蜂如何擊退大黃蜂?它們會使用一種聰明的工具!
    聰明的中華蜜蜂(Apis cerana)是如何擊退大黃蜂的?它們會利用動物的糞便作為工具,保護它們的蜂巢免受大黃蜂的攻擊。研究人員觀察了蜜蜂尋找動物糞便,把糞便帶回家並放在巢穴的入口處的過程。圖自:Heather Mattila / Wellesley College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首次記錄到蜜蜂的這種行為。蜜蜂使用的這種方法被稱為「糞便識別」,這招對阻止大黃蜂的攻擊非常有效。自2013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越南研究中華蜜蜂及其與大黃蜂的相互作用。
  • 在農村的高樹上有群蜜蜂,該如何收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農村,每到蜜蜂分蜂期,無論是野蜜蜂還是人工飼養的蜜蜂都會產生分蜂,在野外偶爾會遇到分蜂群,在農村的一些蜂農,都是從收捕分蜂群開始養蜂的,所以收捕分蜂群並不難。如何收捕高樹上的分蜂群?分蜂群被分出後,第一時間通常會降落在種群附近,像地坎邊的雜木上或者大樹上,蜜蜂不會長期居住在外,經不起風吹雨打,等待偵查蜂去尋找適合居住的洞穴,在進行第二次遷徒,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被一些村民發現,並收捕回家飼養。
  • 帶你了解一些養殖蜜蜂的基本知識,小蜜蜂裡有大知識
    蜂群運回後,如果場地寬敞,蜂箱可以單相排列,要求前排與後排錯開,各排之間相距兩至三米,封箱之間相距一至兩米,便於蜜蜂潮和人員管理。如果場地小,也可雙箱並列,兩箱一組相距二十釐米。排列蜂箱時巢門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東,注意巢門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陽光直射使蜂箱內部溫度過高。
  • 1群蜜蜂不容2隻蜂王,原來蜜蜂是這樣認識蜂王的,難怪介王常失敗
    其實在小小的昆蟲世界裡,有這樣一種昆蟲,也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這就是蜜蜂社會裡的蜂王。自然界中的蜜蜂,每一群只能有一隻蜂王的存在,新蜂王出現後,老蜂王就會被無情地殺滅或者被逼分家。蜜蜂的這一特性,給養蜂人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如:蜜蜂繁殖期間,想要使雙蜂王繁殖蜂群,就不得不採用特殊的處理,才能雙王養殖。
  • 蜜蜂在巢門口大量結團是怎麼回事?千萬要警惕,否則將損失一群蜂
    可是這都已經六月中旬了,還有分蜂熱嗎?蜜蜂雖然屬於群居昆蟲,但是在群勢太大時也是會推遲分家的。特別是我國本土蜂種中華蜜蜂。它的分蜂性是極強的,即使到了六月份,由於蜂量過大,再加上巢脾過多以及天氣過熱,也是會產生分蜂的。其實蜂群在巢門口結團就是分蜂前的一種徵兆。
  • 高效繁殖蜜蜂的建議
    通過各地蜂友及相關養蜂專家技術資料總結了關於促進蜜蜂高效繁殖幾點技巧,關於具體的操作不能在這一一概述,養蜂友可根據自己的養蜂模式因地制宜,多思考,多實踐,抽出幾箱蜂練練手,等掌握了技術及有經驗了再全場普及運用。本編僅供參考。
  • 為什麼蜜蜂會密封它們的巢?養蜂人如何處理它?一片葉子可解決
    處理新發現的蜜蜂至關重要,許多細節需要養蜂人的關注。新手養蜂人最容易忽略的一件事是蜂箱會關門。新找回的蜜蜂想封閉它們的巢嗎?這裡的答案是「視情況而定」。為什麼?今天,閩南蜂哥將為您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希望對您處理新發現的蜜蜂有所幫助。
  • 蜜蜂壽命並不長,為何蜂場中蜜蜂屍體並不多?只因工蜂用了一計
    說起蜜蜂相信我們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在過去蜜蜂屬於野生的,屬於野生動物,我們可以了解蜜蜂的生活並不多,但是隨著人們對蜜蜂的馴化程度不斷提升,現在大規模的養蜂場已經隨處可見,我們對蜜蜂的觀察也變得更加明了和直接。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回蜂原因分析及減少回蜂的方法
    在春末夏初,蜂群發生分蜂熱時,養蜂人經常會採用人工分群的方法,解除分蜂熱,人工分群能增加蜂蜂群數量,低成本快速實現蜜蜂規模化養殖,提高蜂產品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近距離分蜂時,經常發生回蜂,導致新分群蜂量較少,恢復時間長,甚至分群失敗。
  • 定地西蜂場如何兼養中蜂
    4月7日中午,突然飛來一群中蜂,鑽進一個開著巢門的空巢箱裡,在紗蓋下面結了蜂團。因事發突然,家裡沒有中蜂巢礎,就放了2張意蜂老脾和1張未繁殖過的新脾。第二天檢查蜂群見蜂王翅尖已破損,才知是個老王飛出群。
  • 只要做到這幾點,即使不開箱檢查,也能判斷出蜂群即將要分蜂了
    很多新手養蜂人在蜂群將要分蜂這段時間都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是忙前忙後的開箱檢查是否起王臺,其實對於是否將要分蜂,我們是沒有必要每天開箱檢查的,有經驗的老蜂農都知道,只要注意這三點即使不開箱我們也能判斷出是否將要分蜂。今天小編就跟大夥嘮嘮如何箱外觀察蜜蜂動態判斷分蜂。
  • 蜂類的戰爭:大黃蜂是蜜蜂天敵,而上千蜜蜂卻會群起抱住悶殺黃蜂
    在蜜蜂養殖業中,養蜂人是最害怕蜂場附近有大黃蜂出現的,因為一隻大黃蜂可以在幾分鐘獵食幾十隻蜜蜂,養殖的蜜蜂在野生大黃蜂前,是毫沒有反擊之力,讓蜜蜂養殖業損失巨大的。在食物鏈中,大黃蜂是蜜蜂的天敵之一,但在野外情況之下,大黃蜂雖兇猛,野生蜜蜂也能反殺大黃蜂,而且招式非常奇特:就是一群蜜蜂,群起抱住大黃蜂,讓大黃蜂溫度升高,悶殺大黃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