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堯把天下禪讓給舜之前,還曾經禪讓給其他兩個人

2021-01-10 正念挖掘工

堯年紀大了,想找接班的人,對眾人說:「誰可以繼承我的這個事業?」,放齊說:「你的兒子丹朱通達事理。」,堯說:「哼!丹朱麼,他這個人愚頑、兇惡,不能用。」。

堯又問道:「那麼還有誰可以?」,大家都對堯說:「有一個單身漢流落在民間,叫虞舜。」。堯說:「對,我聽說過,他這個人怎麼樣?」,四嶽回答說:「他是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愚昧,後母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不至於走向邪惡。」。堯說:「那我就試試他吧。」。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後來發現舜果真是德行很高。

堯了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明,不配傳給他天下,因此才試著讓給舜。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對丹朱一人不利;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天下傳給了舜。堯逝世後,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裡去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

其實在把天下禪讓給舜之前,堯還試著把天下禪讓給其他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是隱士,世外高人,都不貪圖榮華富貴,拒絕了堯。

有個隱士叫許由,為人剛直,有點現代人講的所謂的「道德潔癖」,邪席不坐,不是正當途徑得到的食物不吃。堯想禪讓天下給許由,說:太陽與月亮出來了,在陽光和月光下還點蠟燭,這個光明就渺小了;大雨傾盆,天上那麼大的雨水下來了,結果還到水溝去打水,那點水算什麼啊!先生只要在那裡一站,不需要講話,天下就太平了;而我像屍體一樣站在這裡,缺點太多;所以想讓你出來治理天下。

許由答覆堯:你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很太平,現在叫我來接班,我為了什麼?求些虛名嗎?

許由又作個比喻:小鳥在森林裡,只要有一條樹枝給它立足就很高興很滿足了。偃鼠口乾了跑去喝水,它只要喝一點點水肚子就脹了。我只需要現在過的境界就滿足了,廚師不在廚房裡做菜了,做法師的總不能把他的位置佔了替他去做菜吧。

許由覺得聽了讓他當皇帝的話,覺得很髒,就跑到溪邊去洗耳朵。剛好朋友巢父牽了一頭牛過來,就問老兄你今天怎麼在這裡洗耳朵?許由講了原因。巢父說你把清水給洗髒了,那我的牛就不在這裡喝水了,於是把牛牽走了。

還有一個人叫子州支父,是堯時候的人,堯禪讓天下給許由被拒絕之後,又禪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說:讓我來治理天下可以,但是我有病在身,不方便。

相關焦點

  •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史書上有這樣2個經典故事:上古聖王堯走遍天下,終於找到一位理想的賢士舜,後來又將其首領之位禪讓給舜,舜還娶了堯的兩個女兒;舜老了以後,參照堯的做法,把首領之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禹破禪的規矩,建立夏朝,傳位給兒子啟。
  • 《竹書紀年》說:舜囚堯,舜野死,那麼到底堯是不是禪讓給了舜?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說話隨意,還喜歡爭辯就否定人家的能力啊。而且,我們在來對比另外一個例子,堯明明知道鯀「方命圯族」,也就是犯上而迫害賢良,這比丹朱的道德瑕疵可嚴重無數倍了,堯仍任命鯀治水長達九年。所以,丹朱口無遮攔不應該成為被剝奪繼承權的理由,起碼,這個理由實在不夠充分。
  • 堯舜禪讓,不為人知的一面,不是直接禪讓,是許由給舜機會繼任的
    堯他為人仁慈,同時也十分聰明,更是年輕有為之人,堯更可貴的是「精神」。堯身為天下之主,他從來不驕橫傲慢,主動處理政事,幾乎很少休息,生活也是簡樸,絕不浪費一絲一毫糧食,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為人民堯是盡心盡力負責,只可惜兒子丹朱不肖。
  • 堯、舜禪讓制度,是為人民選擇賢明君主,避掉昏君誤事
    禪讓政治:最後要特別談禪讓政治。禪讓的禪是指告天,經過上天的同意,傳位給這個繼承的人;讓是指禮讓賢能者,所以禪讓是為公不為私。堯開始這樣的德政,舜承襲之。舜見大禹治水、行政能力與個人德性都十分賢能,就把禹推薦給上天,讓禹代理天子職務。
  • 堯將王位禪讓給舜之前,原來是這樣考察舜的
    堯、舜、禹三人是部落聯盟的首領,跟「王」沒有太大關係,但是這三位大佬都比較有出息,能夠帶領全國人民脫貧攻堅、發家致富,又大公無私地搞禪讓,所以人們都願意讓他們當「老大」。那時候,「王位」都是老子死了兒子繼承(瞧瞧這種配置,一出生就是王者,有些人的起點真的是你一輩子也達不到的終點呀)。堯的兒子丹朱是個敗家子,堯想:老子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可不能毀在你手裡,這時候,堯看見了別人家的孩子舜,經過考核後將「王位」轉手禪讓給了舜。堯考核舜的方式也是挺新奇的,將自己的兩個閨女嫁給了舜。舜的生活別提多滋潤了,那是天天「撒狗糧」呀。
  • 漫話帝堯之——堯舜禪讓
    而在民間,娥皇、女英在嫁舜之前還上演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說帝堯嫁女吧!帝堯的大女兒叫娥皇,忠厚善良;二女兒叫女英,聰明伶俐。女英年小,姐姐事事都謙讓著她。謙讓慣了,女英事事都想掐尖拔頭。聽說父親要將她們姐妹倆嫁給舜,女英又打開了個小算盤,那誰當正房,誰是偏房呀?她找到父親要當正房。父親聽了沉下臉說:「我考考你們,誰贏了誰當正房。」
  • 堯禪讓於舜不簡單,人再強也得有背景
    說起上古華夏族先賢的故事,自然都知道堯舜的禪讓一事。故事大概的是說,作為華夏族領袖的堯不願意將自己的帝位傳給自己的孩子,而是傳位給具有賢德之名又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舜。這個故事也成為了後世用來形容能者居之,大公無私的典故。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從堯的誕生到禪讓給舜的故事中,可看到遠古的人生如戲,夢幻泡影
    禪讓大典一、堯大家都知道,在黃帝之後先後出現了三名傑出的聯盟首領。分別是堯、舜、禹。(關於禹的故事我會在下一節為大家講述。)為什麼第一位是堯呢?那麼我們先從堯的故事講起。堯之所以讓位給舜,而不給自己兒子,也許是在告訴我們。父親如果節儉簡樸,兒子會大概率的成為一個與之相反的人。堯雖然是賢君,但他的孩子丹朱卻不孝,因此才有了舜帝的故事。
  • 堯舜禹是真心「禪讓」嗎?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堯舜禹是真心「禪讓」嗎?我看未必。《史記》上說,堯將天下大權授給舜的時候,內心極為掙扎,但是堯認為自己兒子丹朱不肖,如果把政權傳給他,只有他一人得利,而全國的人都要受苦;如果把政權授給舜,全國的人都可獲利,充其量只有丹朱一個人不高興。
  • 歷史上堯真的禪讓給舜了嗎?還是說受到舜的囚禁才禪位的?
    當時,部落的首領,不像後來的父親,而是一種備受尊敬的——禪讓的方式。所謂禪讓,就是古代所謂的「賢者居之」,統治者在國家中選擇最有能力的人,他們的地位對那個人。 這個制度的創始人,或者我們知道的第一個實施它的人,就是堯。堯,中國古代著名的帝王,聽說了舜的賢能,在舜經歷重重考驗之後,晚年把他的首領之位傳給舜。 舜成為統治者,繼續領導著中華民族的生活。
  • 堯舜的禪讓是千古美談?你可能搞錯了,真相併不是你想的那樣
    堯非常民主,他先讓大臣們推舉出一個好人來。大臣們說,您的兒子丹朱他是一個開明的人才。知子莫若父,堯說,丹朱脾氣很兇暴,他不是好人選,我不能夠因為一個人的利益而讓天下都因此遭殃了。連自己的而已都不偏袒,堯完全沒有把天下當成是自己一家一姓私有的,正是因為這種偉大胸懷,從此堯就被當做了聖賢的楷模。
  • 堯舜時代,「禪讓」是真的嗎?
    根據我們從小接受的歷史教育,都知道堯舜都是禪讓帝位的,選取天下的賢能有德之士繼位,但是這個「禪讓」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質疑「禪讓」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通過獵奇來吸引眼球,最大的原因在於古時候「禪讓」不符合社會發展進化的規律。
  • 禪讓,並非是傳說
    這是一種據說流行於堯舜禹時代的權力更替制度,老領導通過眾人的推舉而把位置讓給新領導人,這種制度健康、文明,充滿著正能量。於是,漢獻帝四次把皇帝位讓給曹丕,曹丕最後一次才接受。坐到龍椅上,曹丕看著群臣,樂不可支地說,「我今天才知道,禪讓原來是這麼回事。」
  • 堯舜禹禪讓的真實情況:舜逐堯,禹殺舜,真相竟然這麼殘酷
    其實,關於"禪讓"的真實面目,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荀況、韓非等人看穿,其中韓非論述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見《韓非子·說難》),真可謂一語中的!
  • 《竹書紀年》的堯舜禹篡奪說,能推翻《史記》禪讓的記載嗎?
    大家知道,就是由上一代指定下一代。而墨子本人也是宋公子目夷之後,宋國作為殷商遺民是飽受歧視的,墨家信眾更是基本出身社會底層,所以墨家對於尚賢的要求肯定比其他家高。而且在《墨子》裡只有堯舜禪讓,舜禹禪讓是儒家附會上的。在此之前,他認為禪讓是起源於儒家的。 更多學者傾向於禪讓說並非起源於一人一家,而是春秋戰國之際的一種普遍的社會思潮。
  • 堯舜禹是禪讓還是篡位?破譯上古最大懸案 | 林屋公子
    《容成氏》除了堯、舜、禹禪讓外,還提到遠古帝王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椲□氏、壚□氏也是實現禪讓。《子羔》則是孔子與弟子子羔的對話,作者借孔子之口同樣宣傳了禪讓說。《保訓》假託周文王對周武王的遺言,也涉及到了堯舜禪讓。
  • 上古禪讓其實是一場笑話,堯舜禹禪讓是真是假?曹丕說出了真相
    二、禪讓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只是逼宮而已1、堯讓舜,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真的麼?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竹書紀年》從這裡可以看出,舜囚禁了堯,奪取了堯的地位,而且還讓堯和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能相見。這裡的記載可比《史記》中殘酷的多了,不過也更加合理了一點。我們看看舜生長的環境,一看就知道舜生長環境是多麼惡劣。自己的親身父親並不喜歡他,而且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現在的是繼母。
  • 「堯舜禪讓」並非公天下,事實上,它與世襲制並無本質區別
    也就是說,到了新石器晚期,人們的倉廩已經不實了 ,衣食也開始不足了,於是部落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而爆發戰爭,用《莊子》的說法就是:「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裡。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 哪有什麼禪讓制,堯舜禹不過是舜逼堯,禹逼舜
    第一個質疑禪讓的是戰國的儒家荀子。他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意思是禪讓是瞎說。戰國著名法家韓非子則說只是「舜逼堯,禹逼舜」而已。為什麼讓,都是被逼的。最諷刺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奪了東漢政權當皇帝,表面上弄了個禪讓典禮。
  • 百家談禪讓,各家都不一,堯舜禪讓究竟是史實還是杜撰
    然而經過對歷史的研究,就會發現,在《論語》之前,從來沒有任何典籍出現過有關堯舜的記載。但是《論語》中,孔子只是在極力的讚美堯舜的政治主張,讚頌他們是君主的典範。然而卻並沒有任何一句話提到有關禪讓的問題。而且按照孔子的思想主張,是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理論,極力的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世襲制度,所以按照他的理論觀點,是不可能提出禪讓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