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年紀大了,想找接班的人,對眾人說:「誰可以繼承我的這個事業?」,放齊說:「你的兒子丹朱通達事理。」,堯說:「哼!丹朱麼,他這個人愚頑、兇惡,不能用。」。
堯又問道:「那麼還有誰可以?」,大家都對堯說:「有一個單身漢流落在民間,叫虞舜。」。堯說:「對,我聽說過,他這個人怎麼樣?」,四嶽回答說:「他是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愚昧,後母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不至於走向邪惡。」。堯說:「那我就試試他吧。」。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後來發現舜果真是德行很高。
堯了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明,不配傳給他天下,因此才試著讓給舜。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對丹朱一人不利;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天下傳給了舜。堯逝世後,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裡去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
其實在把天下禪讓給舜之前,堯還試著把天下禪讓給其他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是隱士,世外高人,都不貪圖榮華富貴,拒絕了堯。
有個隱士叫許由,為人剛直,有點現代人講的所謂的「道德潔癖」,邪席不坐,不是正當途徑得到的食物不吃。堯想禪讓天下給許由,說:太陽與月亮出來了,在陽光和月光下還點蠟燭,這個光明就渺小了;大雨傾盆,天上那麼大的雨水下來了,結果還到水溝去打水,那點水算什麼啊!先生只要在那裡一站,不需要講話,天下就太平了;而我像屍體一樣站在這裡,缺點太多;所以想讓你出來治理天下。
許由答覆堯:你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很太平,現在叫我來接班,我為了什麼?求些虛名嗎?
許由又作個比喻:小鳥在森林裡,只要有一條樹枝給它立足就很高興很滿足了。偃鼠口乾了跑去喝水,它只要喝一點點水肚子就脹了。我只需要現在過的境界就滿足了,廚師不在廚房裡做菜了,做法師的總不能把他的位置佔了替他去做菜吧。
許由覺得聽了讓他當皇帝的話,覺得很髒,就跑到溪邊去洗耳朵。剛好朋友巢父牽了一頭牛過來,就問老兄你今天怎麼在這裡洗耳朵?許由講了原因。巢父說你把清水給洗髒了,那我的牛就不在這裡喝水了,於是把牛牽走了。
還有一個人叫子州支父,是堯時候的人,堯禪讓天下給許由被拒絕之後,又禪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說:讓我來治理天下可以,但是我有病在身,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