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官去京城,傲氣十足地寫下此詩,締造了一個萬古流芳的成語

2021-01-11 小珏說歷史

宣德元年,剛剛登基的明宣宗朱瞻基就遇到了一件大事,他的叔叔朱高煦仿效朱棣謀反。可是,這並不是第二次靖難之役,而是一次滑稽的叛亂。朱瞻基御駕親徵,朱高煦就已經舉手投降,哪像一個平時口若懸河,雄心勃勃的王爺。這一年,漢王朱高煦退出了政治舞臺,卻讓一位大清官受到萬人矚目。

原來,朱高煦投降之後,朱瞻基命令御史于謙痛斥他。于謙發揮得十分優秀,罵得朱高煦抬不起頭,跪在地上磕頭認罪。從此,朱瞻基認為于謙是忠臣,並委以巡按江西的重任。

這一去,更是發揮了于謙的特長。他每到一處,都體察民情,嚴懲當地官員,口碑出奇的好。由此于謙長期擔任了各地的巡按,不光是江西,河南、山西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然而,明朝在立國之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嚴刑峻法,對於官員管得很嚴,「仁宣之治」時也還不錯,但到了正統年間,風氣就逐漸敗壞了。各地的官員每次進京述職,都要帶上搜刮而來的黃金白銀向朝廷的高官孝敬。

于謙從山西回京時,他身無長物,手下人勸他:如果沒有錢,起碼也帶上山西當地的特產手帕、線香和麻菇,也算是有個交代,也算面子上過得去吧。然而,于謙冷笑一聲,寫下了這首讓後人讀起來也不由肅然起敬的《入京》: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很淺顯易懂,前兩句就交代的寫作背景以及自己的態度:那些絹帕麻菇與線香,都是山西的名貴特產,本來是為了老百姓自己享用,或者是換來錢財補貼家用的。但是這些東西卻被官員巧取豪奪,反倒是給百姓們帶來了災禍。

後兩句中,于謙以表達了自己高傲的性格和卓爾不群的形象:我寧願兩袖清風,兩手空空面見皇上,免得讓百姓說三道四,閒話短長。這與他的名作《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何其相似。

「閭閻」原意指的是門戶,後來泛指普通的人家、老百姓。要知道,以于謙的職位,帶些特產入京,是天經地義的,自然會有當地官員為他準備,根本不用他操心。所謂百姓的閒言閒語,半句也不會傳到他的耳朵之中。

然而,他卻以高尚的情操,保留了心中的底線,展現了一個古代清官的錚錚鐵骨。他不自作聰明,而是切實將百姓放在心中第一位,甚至高過了自己的前程,甚至高過了京中的天子。就是因為他對於百姓的敬畏之心,才不會與其他官員同流合汙。

而且,這首詩也讓一個締造了一個千古流芳的成語——兩袖清風。當然,在于謙之前,早已有人使用過「清風兩袖」或者是「兩袖清風」這個詞。比如北宋時徐積就在《謝張才甫邛竹杖》寫道「滿袖清風秋月淡,陶潛遶遍菊花籬。」又比如元朝人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中也提到了「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但是,那些詩人使用這個詞,主要是說明生活清貧。于謙在這首詩中,將原意升華為為官清廉,不取百姓分毫。從此之後,兩袖清風更多地用在清官之上,成為了典型的褒義詞,也成為了清官們的最高評價。這不光是這首詩寫得好,寫出了真情實感,更為重要的還是于謙以自己的一生,完美的做出了榜樣。

相關焦點

  • 蘇軾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下此詩,火了一個成語,專門形容女人
    蘇軾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下此詩,火了一個成語,專門形容女人 蘇軾作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是北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很多作品氣勢恢宏、豪放自如,但有這麼一首作品,卻令人啼笑皆非。
  • 蘇軾和朋友醉酒,被友妻棒打,憤然寫下此詩,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他一生坎坷,卻處事豁達,硬是將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瀟灑的人生。蘇軾和朋友醉酒,被友妻棒打出門從古至今,酒和文人墨客的關係就密不可分,而蘇軾和酒的關係就更不淺了。而這邊,蘇軾聽到了陳季常的下場後,為了替好友抱不平,便去了陳季常家裡,看著陳季常慘兮兮的樣子,蘇軾急忙上前去攙扶陳季常。這樣一來柳氏對蘇軾印象就更不好了,可也沒有表現出來,畢竟來者是客。
  • 蘇東坡被友妻趕出門,憤然寫下此詩,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蘇東坡雖然頂著團練副使的頭銜,實際上這是一個閒差,基本上每天去衙門都沒什麼事情可做。有了大把時間的蘇東坡,經常邀請陳季常一起出來遊山玩水。一開始,陳季常的妻子柳氏並沒有反對丈夫出去玩。蘇東坡是有名的風流才子,他和陳季常兩個大男人出遊,目的地當然是風月場所了。身邊有美女環繞,又能和當朝大才子吟詩作對,陳季常自然是玩得逍遙自在。可是沒多久,兩人狎妓的消息就傳到了柳氏耳中。
  • 一天一個成語:發奸擿伏
    【成語出處】《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解釋:趙廣漢揭發奸邪,使其無法隱藏,猶如神助。【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指揭發隱蔽的壞人壞事。1.作為職業舉報人,趙老漢天不怕地不怕,趙老漢發奸擿伏,被趙老漢檢舉的貪官沒有10個也有8個了吧。
  • 傲氣造句和解釋_傲氣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茅盾《一個女性》:「這位傲氣的然而傷心的青年便自堅決的走了。」] 傲氣參考例句: 1、他表現得傲氣十足,好像第一名非他莫屬。 2、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 一個清官的「奸詐」斷案,周星馳的「戲官」 之作
    而方唐鏡就更加有意思了,在劇情中他囂張,狡詐,讓人都覺得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但是誰又能想到他的演員吳啟華在《九品芝麻官》裡面小人形象極佳的他,卻在自己主演的《倚天屠龍記》張無忌一角那麼的正氣凜然,那麼的厚實誠懇。我當時一度以為這是兩個演員,沒想到兩個性格,形象,完全相反的角色,他都能演的如此之好,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對比一下吧。
  • 生來孤僻內斂的星座,不但不合群,而且傲氣十足獨來獨往
    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天生傲氣十足 ,很少接受別人的幫助,遇到事情寧願獨自承受,不管遇到多大的問題他們總喜歡自己一個人扛,獨來獨往的性格讓他們有著自己的主見,不會因為別人的觀點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蘇軾的愛酒程度堪稱一個「痴」字,三百餘首傳世的詞作中,「酒」字出現了九十多次。縱觀古今,不管是蘇軾還是李白,哪一個文人不喜歡酒呢?蘇東坡愛酒,但沒有沉溺於酒。在他的詩文中,也甚少借酒澆愁的內容,他在飲酒賦詩時寫下的大多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但這次卻是例外。
  • 「走馬觀花」是一個成語,它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對了,這個成語的確有一個典故,就是一個人騎著馬看花的故事,用來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現在有書君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典故。在唐朝中期,有一位詩人叫孟郊。他出身貧苦,但是他從小勤奮好學,非常有才華。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在仕途上卻一直很不順利。在唐代,很多有才華的書生,都會去結交權貴。他們用自己的文章和才華得到權貴的賞識,靠著權貴去舉薦他們。
  • 大器晚成的他46歲進士及第,寫下平生唯一快樂詩,還誕生兩個成語
    一個人從小刻苦讀書做學問,無非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頭地,正如古人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也是普通通篇成功最快捷的一條路,當你沒有任何的背景,也沒有任何的資源時,你最應該做的是讓自己沉澱下來,奮發圖強,通過努力去實現人生目標。
  • 《給領導幹部提個醒》: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年紀大的警察都認識李真的車,見他闖紅燈,也只能裝作沒看見,任其揚長而去。一次,有位新警察剛剛上崗。他看見有一輛小轎車闖紅燈,便上前示意停車,想糾正違章。李真把車窗玻璃搖了下來,隨口吐了這個警察一臉唾沫,然後駕車揚長而去。這個警察知道了李真的背景之後,是敢怒而不敢言。
  • 漢文帝和張釋之:一個賢明的君主和一個清官良臣,是彼此成就的
    然而我們知道,一般清官的形成往往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君王的賢明和寬宏大度,就是因為有漢文帝這麼一個明君,才成就了張釋之成為一個清官良臣。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釋之這良臣之路是如何走上的。正直果敢,善於諫言,初得重用張釋之出生在河南,家境還算可以,他的哥哥是個富有的人,所以在他成年以後他就被安排去做了朝廷的一個小小的侍郎官。但是因為張釋之生來性格就是比較直率和正直,所以他也沒有在官場獲得任何的人脈勢力,就只有一個相對正直的上司對他還算不錯。
  • 中國古代有名的大清官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 雲英未嫁,挺傷感的一個成語故事
    對於妓這個稱謂,對於今天的我們,很多人有誤區,所以連帶雲英未嫁也成了一個貶義的成語,被吐槽是對女性的侮辱。其實真不是,古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除了讀書人,歌舞坊中的女藝人都屬樂籍,統稱為妓。此妓非今日之妓,一般主要指的是樂妓,如同今天的女明星,女藝人。稱其為妓並不是對明星演員的侮辱,只是時代不同,稱呼不同。
  • 于謙在前線作戰,念及家中父母,感忠孝兩難全,寫下此詩催人落淚
    于謙在前線作戰,念及家中老母,感忠孝兩難全,寫下此詩催人落淚 數千年來,泱泱華夏出了許多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他們以血肉之軀,或在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或在生死一線之間,一往無前;或在世人誤解之時,負重前行。雖千萬人吾往矣。
  • 一個成語一段往事,我把成語背後的故事寫給你看
    回憶過往,我離開校園也十年之久了,在這段歲月裡,也很少能像那時候的自己,可以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回憶總是美好的,青春也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我翻開筆記本,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不知翻過多少頁之後,我把目光停留在特別顯眼的一句話上,「每個成語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故事,只有了解故事的本身,才能更好地認識這個成語的含義。」
  • 一天一個成語:人面桃花
    【成語釋義】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有一位到京城應考的讀書人崔護,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遊玩,看到一間小屋很不錯,就找藉口走進去看看
  • 一天一個成語:鱗次櫛比
    成語名字: 鱗次櫛比 成語拼音: lín cì zhì bǐ比:整齊地排列。多用來形容建築物、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成語出處: 《詩·周頌·良耜》:「獲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南朝宋·鮑照《詠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 雍正非同一般的用人之道:不喜歡用清官,清官難堪大任
    在我國古代史中,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統治全國268年,算上入關前,一共有12位皇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只是致力於開疆拓土,爭地盤,等順治帝入關穩定大清朝的統治後,清朝統治才逐漸走向正軌,不過要說從順治帝開始的10個清朝皇帝中,最為佩服的是雍正皇帝。
  • 她憑什麼能讓傲氣十足張繼科變得柔軟?
    作為一個世界冠軍,張繼科的大男子主義在鏡頭下被放大開來光憑這點就會遭到無數人的數落,但如果磨合得到張繼科會是一個理想的伴侶,專注、不認輸、保護欲,都是他的優點。三,讓今晨幫忙計劃後續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真的很尷尬,經常有很長時間的沉默,誰也不說話,金晨努力找話題,張繼科變成了話題終結者,很隨意地表示說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