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億元債務今日到期,天齊鋰業市值卻逆勢突漲27億元

2020-12-22 界面新聞

 

文|野馬財經 資本市場部 

「蛇吞象」式併購後遺症正在顯現,天齊鋰業從地方性企業變成全球鋰業巨頭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從全球鋰業巨頭或走上資不抵債的道路,卻僅僅用了兩年。

11月30日,天齊鋰業(002466.SZ)百億債務即將到期,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大漲7.16%,收盤價格為27.83元/股,總市值為411億元。

面對即將到期的債務,野馬財經聯繫到了天齊鋰業證券部,對方只是表示以公告為準。

百億債務或違約

半個月前,300億市值的「鋰電股巨頭」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將於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

有意思的是,在天齊鋰業自曝大雷後,11月6日股價下跌7.69%,但次日便漲幅5.07%,此後公司股價接連上漲。

根據天齊鋰業公告,截至目前,其現金流水平並未得到實質性提高,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也暫未出現實質性改善。面對巨額債務,天齊鋰業表示,已經向中信銀行牽頭的併購貸款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但存在違約的可能性。

此前,野馬財經曾就債務問題諮詢天齊鋰業,對方表示2018年末為完成SQM股權購買交易,公司併購貸款35億美元,導致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未來將會充分調動公司內外所有可用的財務資源,並積極拓展其他各類融資渠道,確保併購貸款本金的償付。

據了解,為保證天齊鋰業的持續發展,公司控股股東天齊集團通過減持公司股份,拆藉資金給天齊鋰業,野馬財經統計發現,最近4個月天齊集團共計減持14次,達到6400萬股,套現約18億元。

不過,這些資金對於天齊鋰業百億債務來說杯水車薪。

截至2020年11月13日,天齊集團共拆借給天齊鋰業及其子公司6.09 億元。據2020年11月1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天齊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股份4.1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8.02%。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作為中國最大的鋰礦公司,對天齊鋰業來說,「蛇吞象」的豪賭,使得天齊鋰業從一家地方性的企業變成全球鋰業巨頭,其實控人蔣衛平身價也在2018年以275億元的財富值,排在四川富豪榜的第三名。

不過天齊鋰業本身市值300多億,而蔣衛平的豪賭,併購額也高達300多億。這種高槓桿併購,為天齊鋰業埋下債務隱患

實際上,引爆這一債務地雷的導火索正是天齊鋰業2018年的一筆「蛇吞象」式併購,也就是公司併購SQM鹽湖一事。

蔣衛平斥巨資收購

2018年12月5日,天齊鋰業280億元收購了全球鋰資源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以下簡稱「SQM」)23.77%的股權,加上此前天齊鋰業的持股,累計持有SQM25.8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不過收購之時,天齊鋰業的資產不過120億元,全年營收也就只有62.44億元。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豪賭」背後,蔣衛平看上的是SQM的資源。

天齊鋰業主要圍繞鋰礦資源做開發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和貿易。而SQM擁有全球兩大「明珠」之一、世界三大鹽湖之一——阿塔卡瑪的開採權。收購成功,意味著天齊鋰業在全球鋰業的地位再上一步。

 為了完成這筆交易,天齊鋰業累計借款242億元,其中160億元需要在兩年內償還。 而2018年12月,天齊鋰業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其前11個月累計新增借款256億元,而2018年底,其經營性現金流淨額36.20億元,總資產446.34億元,淨資產119.37億元,天齊鋰業的這筆收購槓桿之高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2013年,天齊鋰業就發生過一次「蛇吞象」的收購。

彼時,蔣衛平以全部身家做抵押,30.41億元收購了泰利森,後者有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那時候天齊集團的總資產在30億元左右。 這次收購讓天齊鋰業從一家地方性民營企業一躍為全球鋰資源巨頭。

 收購泰利森,確實為天齊鋰業帶來了肉眼可見的紅利。

2016年,天齊鋰業的股價從低點時的30元/股左右一度飆升至200元/股的歷史高點。天齊鋰業也因此成為「四川股王」。 蔣衛平收購SQM,是類似收購泰利森的又一次「豪賭」。

只是,上一次收購雖然讓天齊鋰業嘗盡甜頭,然而對SQM的收購,卻不盡人意。 

一方面收購SQM,對天齊鋰業而言並不能業績並表,只能靠分紅形式獲利,但是靠分紅能否覆蓋天齊鋰業收購的融資成本還是個未知數。 

尤其在在收購SQM不到兩年時間裡,併購的高槓桿讓天齊鋰業舉步維艱。

2019年三季度報告中,由於償還SQM併購貸款29億元,天齊鋰業貨幣資金銳減70.83%,而因為SQM的業績下滑,天齊鋰業的投資收益同樣下滑了41.31%。

另一方面,市場大環境已經變化,就在2018年5月,籤署收購協議時,SQM股價還是55美元/股,截至目前,其股價已跌至45.39美元/股,而天齊鋰業的收購價格是65美元/股,縮水明顯。 

最關鍵的,此次收購為天齊鋰業埋下債務危機的隱憂,280億的併購款中,天齊鋰業自有資金只佔2成,其餘均來自貸款。

「採礦」後遺症

1992年,在四川射洪城北的一塊河灘地上,射洪縣鋰鹽廠誕生。

2004年,蔣衛平以射洪鋰業鋰礦石供貨商的身份,接手了正處於破產邊緣的射洪鋰業,並通過其控制的成都天齊實業集團將射洪鋰業100%收購。 此後,射洪鋰業更名為「天齊鋰業」,並於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從2014年開始,受新能源汽車浪潮的推動,天齊鋰業供應的鋰電池價格暴漲,從2014年10月的4萬元/噸增長至2016年2月的16萬元/噸。 天齊鋰業也在這個過程中業績飆升,2013年業績剛破10億元,到2018年,營收達62億元,市值一度高達780億元。 天齊鋰業借著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崛起為一代鋰業巨頭。

然而,汽車產業自2018年以來銷量進入瓶頸期,且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在退潮,天齊鋰業作為這一波紅利的受益者,業績頗受影響。 

2017年到2018年,天齊鋰業的業績還處於上升趨勢,營收分別為54.70億元、62.44億元,同比增長為40.09%、14.16%。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45億元、22億元,同比增長41.86%、2.57%。

但是到了2019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收48.41億元,同比下滑22.48%;實現歸母淨利潤-59.38億元,同比大幅下跌371.96%。

截至2020年三季度,天齊鋰業淨利虧損達到11.03億元,同比減幅890.95%。值得關注的是其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幅高達6383.79%。

圖片來源:同花順

淨利潤大幅下滑一方面是鋰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上述併購貸款的利息費用同比大幅增加,截至今年3季度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就高達13.98億元。

因此,併購貸款的高額利息反噬了天齊鋰業的大部分利潤。 

與此同時,據財報顯示,2017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末,天齊鋰業的總負債分別為72.05億元、326.97億元和及346.77億元。其負債在2018年同比激增353.81%,而負債率也從2017年的40.39%增長至2018年的73.26%。

同期與天齊鋰業比肩的另外一個鋰業巨頭上市公司贛鋒鋰業(002460.SZ)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45%和41.00%。

 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上市以來,天齊鋰業累計融資逾500億元,其中主要是間接融資,逾400億。

但即使頻頻融資,也未能讓天齊鋰業擺脫債務危機。

目前的天齊鋰業市值333億元,較頂峰時期的700多億,已經腰斬。蔣衛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如果都去趕浪潮,最終會被浪潮打下來。」如今,頻頻在追趕行業浪頭的天齊鋰業,開始被新一波的債務浪潮衝擊。

不管怎樣,天齊鋰業旗下都囊括了泰利森和SQM兩個優質的鋰礦資源。若未來能夠合理利用,或許天齊鋰業還會迎來一場「翻身仗」。

相關焦點

  • 124億元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蛇吞象」併購,2年巨虧71億元
    百億債務或違約近日,300億市值的「鋰電股巨頭」天齊鋰業(002466.SZ)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將於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
  • 天齊鋰業爆發百億債務危機
    作為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天齊鋰業當前正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此次巨額債務即將到期更是「雪上加霜」。天齊鋰業能否順利度過此次危機,無疑將深刻影響其未來生存和走向。    百億貸款將到期   據悉,截至今年9月30日,天齊鋰業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各類借款餘額分別為31.21億元、133.05億元、130.26億元、20.26億元,合計達314.78億元。  而此次天齊鋰業可能違約的併購貸款,涉及其與中信銀行牽頭的併購貸款銀團籤署的貸款協議。
  • 天齊鋰業債務危局緩解:鋰業巨頭兩場豪賭,結局為何天壤之別
    未來,天齊鋰業又當何去何從?迎來曙光11月14日,僅剩半個月時間,天齊鋰業的18.84億美元債務就要到期。18.84億美元佔其淨資產比例達179.35%,昔日十倍大牛股,如今卻倍感債務之壓。但債務壓力並非起始於11月,天齊鋰業的危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天齊鋰業舉債完成收購SQM時,那波起始於2015年的新能源紅利已消失殆盡,整個鋰行業進入下降周期。產品價格下滑帶來的影響是,2019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收48.41億元,同比減少22.48%,淨虧損高達59.83億元,同比減少371.96%。
  • 天齊鋰業「自救」二十八天:18.84億美元到期債務展期短暫喘息 償債...
    當下,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擺在天齊鋰業面前,一是百億債務這個坎兒邁過去了,天齊鋰業就會以世界鋰業三巨頭的身份,盡享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增長的紅利;一是這個坎兒邁不過去,則走向違約、破產重整。被稱為「鋰業雙雄」的兩家公司,如今命運各異,前者近期市值突破千億,後者深陷債務旋渦。   2017年,上輪鋰業景氣度高點,天齊鋰業最為輝煌。當年,蔣衛平家族以275億元的財富躋身胡潤百富榜,四川省內富豪排名第三位。   某種程度上講,蔣衛平是有情懷的。收購SQM股權的2018年,他已經63歲,190億元身家,卻仍然願意賭上了全部財富,難道只是為了錢?
  • 「蛇吞象」收購釀下債務危機,天齊鋰業引澳洲戰投救場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兩年前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不但沒讓天齊鋰業成為「新能源車時代的沙特阿美」,還讓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並面臨退市風險。在百億債務面臨違約的重壓下,天齊鋰業「賣礦自救」的傳聞不絕於耳。不過,最終結果相對樂觀。
  • 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壓頂,面臨退市風險
    18.84億美元(約為123.12億元人民幣)貸款即將到期,中國鋰業巨頭天齊鋰業或將走上賣礦還債這條道路。11月30日,天齊鋰業及相關子公司與銀團籤署《展期函》,銀團同意將前述貸款自到期日起展期一個月(至12月28日),或者至銀團代理行確認籤署的《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生效,這意味著天齊鋰業必須在12月28日之前還債,或者再次取得銀團授權延緩債務期限。
  • 天齊鋰業過冬
    2018年底,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收購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23.77%股權,此後一直身處巨額貸款帶來的壓力之下。其中一筆18.84億美元的併購貸款,按約於2020年11月底到期,該金額佔天齊鋰業最近一期經審淨資產的179.35%。對天齊鋰業解決債務危機的前景,市場上一直存在看好與看空的對立觀點,導致了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
  • 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展期 面臨退市風險
    本報記者/李哲/北京報導  11月30日晚間,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鋰業」,002466.SZ)公告披露,天齊鋰業方面在18.84億美元債務到期之際,與銀團籤署了《展期函》。
  • 暴跌暴漲下 天齊鋰業系列回顧一:蛇吞象式收購
    不過熱鬧當中,300億市值的鋰電巨頭002466天齊鋰業反而是逆勢大跌,差點跌停,這也讓近20萬的股東嚇出了一身冷汗。11.17日周二,截至上午11點前,天齊鋰業一反昨日#暴跌#,開盤高開高走漲超5%,收復昨日失地。事出有因,周末公司發布了重大風險事項進展公告。
  • 百億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控股股東再減持1528萬股
    百億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控股股東再減持1528萬股 澎湃新聞記者 陳凌瑤 2020-11-25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天齊鋰業,倒在風口裡的巨頭
    其中一筆18.84億美元的併購貸款,按約於2020年11月底到期,該金額佔天齊鋰業最近一期經審淨資產的179.35%。對天齊鋰業解決債務危機的前景,市場上一直存在看好與看空的對立觀點,導致了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隨著償債節點的臨近,緊張的情緒也在加劇。
  • 債務壓頂 天齊鋰業要賣掉世界級鋰礦
    此前在2012年,天齊鋰業以約38.76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格林布希礦所屬公司泰利森51%的股權,從而獲得了該礦的控股權。泰利森剩餘49%的股份,由天齊鋰業競爭對手美國雅保持有。天齊鋰業憑藉這場收購,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鋰業巨頭以及中國的「鋰業一哥」。
  • 天齊鋰業稍獲喘息:18.84億美元債務展期僅限兩大條件
    其中A類貸款13億美元,貸款期限1年,到期後可展期1年,自正式放款的當日2018年11月29日起算;B類貸款12億美元,貸款期限3年,到期後可展期1年,展期期限到期後,可再次展期1年,自正式放款的當日2018年11月29日起算。天齊鋰業目前的債務危機主要來源於2018年對SQM的23.77%A類股股權的收購。
  • 今日焦點|「A股第一莊股」十一連跌 天齊鋰業絕地逢生
    本欄目由華爾街見聞與雪球聯合出品1、"A股第一莊股"十一連跌 七成市值蒸發「最強絞肉機」仁東控股今日再度一字跌停,股價跌至18.88元。該股已創下十一連跌,較11月24日收盤價重挫近七成,總市值縮水至106億元,與年內最高位相比,逾260億市值蒸發。
  • 百億債務壓頂一舉迎來14億美元融資,看鋰業巨頭如何化險...
    01「蛇吞象」失利 天齊百億債務壓頂時間回到11月13日晚間,A股明星股、中國鋰業巨頭天齊鋰業主動爆雷,公司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併購貸款於2020年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
  • 債務壓頂!5年2次跨境大併購,搬來外援渡劫…天齊鋰業,真的安全了嗎?
    蔣衛平以1144萬元的價格收購射洪鋰業,經過6年努力,將其改造並上市,天齊鋰業獲得重生。2019年虧損近55億元,2020年背負沉重到期債務壓力、接近退市邊緣的天齊鋰業,在蔣衛平的運作下,通過與澳大利亞上市礦業公司獨立礦業集團(IGO Limited,簡稱「IGO」)聯姻,再次逃出生天。16年時間,天齊鋰業經歷了兩次生死劫。
  • 子公司引入澳洲戰投增資14億美元,天齊鋰業債務危機迎轉機
    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鋰業」,002466)債務危機迎來轉機。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將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澳大利亞礦業公司IGO Limited(下稱「IGO」)作為戰略投資者,而其近日到期的18.84億美元債務也將至少延期至2021年11月26日。
  • 超百億債務壓頂,外媒:天齊鋰業要賣掉世界級鋰礦...
    此前在2012年,天齊鋰業以約38.76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格林布希礦所屬公司泰利森51%的股權,從而獲得了該礦的控股權。泰利森剩餘49%的股份,由天齊鋰業競爭對手美國雅保持有。天齊鋰業憑藉這場收購,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鋰業巨頭以及中國的「鋰業一哥」。
  • 天降猛男IGO救天齊鋰業於水火?負債率下降仍難逃「戴帽」
    受消息影響天齊鋰業股價強勢,封住漲停  受IGO出資認繳天齊鋰業(002466)全資子公司TLEA新增註冊資本消息影響,天齊鋰業今日開盤後迅速拉升,開盤不到15分鐘漲停,盤中雖有開板但迅速回封。
  • 負債350億的天齊鋰業,正四面楚歌
    為此,天齊鋰業在2019年對SQM計提了52.79億元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導致當年巨虧59.83億元。2020年4月29日,天齊鋰業發布2020年一季報,預計2020年上半年將虧損6.22億元至9.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