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資本市場部
「蛇吞象」式併購後遺症正在顯現,天齊鋰業從地方性企業變成全球鋰業巨頭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從全球鋰業巨頭或走上資不抵債的道路,卻僅僅用了兩年。
11月30日,天齊鋰業(002466.SZ)百億債務即將到期,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大漲7.16%,收盤價格為27.83元/股,總市值為411億元。
面對即將到期的債務,野馬財經聯繫到了天齊鋰業證券部,對方只是表示以公告為準。
百億債務或違約
半個月前,300億市值的「鋰電股巨頭」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將於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
有意思的是,在天齊鋰業自曝大雷後,11月6日股價下跌7.69%,但次日便漲幅5.07%,此後公司股價接連上漲。
根據天齊鋰業公告,截至目前,其現金流水平並未得到實質性提高,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也暫未出現實質性改善。面對巨額債務,天齊鋰業表示,已經向中信銀行牽頭的併購貸款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但存在違約的可能性。
此前,野馬財經曾就債務問題諮詢天齊鋰業,對方表示2018年末為完成SQM股權購買交易,公司併購貸款35億美元,導致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未來將會充分調動公司內外所有可用的財務資源,並積極拓展其他各類融資渠道,確保併購貸款本金的償付。
據了解,為保證天齊鋰業的持續發展,公司控股股東天齊集團通過減持公司股份,拆藉資金給天齊鋰業,野馬財經統計發現,最近4個月天齊集團共計減持14次,達到6400萬股,套現約18億元。
不過,這些資金對於天齊鋰業百億債務來說杯水車薪。
截至2020年11月13日,天齊集團共拆借給天齊鋰業及其子公司6.09 億元。據2020年11月1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天齊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股份4.1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8.02%。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作為中國最大的鋰礦公司,對天齊鋰業來說,「蛇吞象」的豪賭,使得天齊鋰業從一家地方性的企業變成全球鋰業巨頭,其實控人蔣衛平身價也在2018年以275億元的財富值,排在四川富豪榜的第三名。
不過天齊鋰業本身市值300多億,而蔣衛平的豪賭,併購額也高達300多億。這種高槓桿併購,為天齊鋰業埋下債務隱患
實際上,引爆這一債務地雷的導火索正是天齊鋰業2018年的一筆「蛇吞象」式併購,也就是公司併購SQM鹽湖一事。
蔣衛平斥巨資收購
2018年12月5日,天齊鋰業280億元收購了全球鋰資源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以下簡稱「SQM」)23.77%的股權,加上此前天齊鋰業的持股,累計持有SQM25.8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不過收購之時,天齊鋰業的資產不過120億元,全年營收也就只有62.44億元。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豪賭」背後,蔣衛平看上的是SQM的資源。
天齊鋰業主要圍繞鋰礦資源做開發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和貿易。而SQM擁有全球兩大「明珠」之一、世界三大鹽湖之一——阿塔卡瑪的開採權。收購成功,意味著天齊鋰業在全球鋰業的地位再上一步。
為了完成這筆交易,天齊鋰業累計借款242億元,其中160億元需要在兩年內償還。 而2018年12月,天齊鋰業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其前11個月累計新增借款256億元,而2018年底,其經營性現金流淨額36.20億元,總資產446.34億元,淨資產119.37億元,天齊鋰業的這筆收購槓桿之高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2013年,天齊鋰業就發生過一次「蛇吞象」的收購。
彼時,蔣衛平以全部身家做抵押,30.41億元收購了泰利森,後者有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那時候天齊集團的總資產在30億元左右。 這次收購讓天齊鋰業從一家地方性民營企業一躍為全球鋰資源巨頭。
收購泰利森,確實為天齊鋰業帶來了肉眼可見的紅利。
2016年,天齊鋰業的股價從低點時的30元/股左右一度飆升至200元/股的歷史高點。天齊鋰業也因此成為「四川股王」。 蔣衛平收購SQM,是類似收購泰利森的又一次「豪賭」。
只是,上一次收購雖然讓天齊鋰業嘗盡甜頭,然而對SQM的收購,卻不盡人意。
一方面收購SQM,對天齊鋰業而言並不能業績並表,只能靠分紅形式獲利,但是靠分紅能否覆蓋天齊鋰業收購的融資成本還是個未知數。
尤其在在收購SQM不到兩年時間裡,併購的高槓桿讓天齊鋰業舉步維艱。
2019年三季度報告中,由於償還SQM併購貸款29億元,天齊鋰業貨幣資金銳減70.83%,而因為SQM的業績下滑,天齊鋰業的投資收益同樣下滑了41.31%。
另一方面,市場大環境已經變化,就在2018年5月,籤署收購協議時,SQM股價還是55美元/股,截至目前,其股價已跌至45.39美元/股,而天齊鋰業的收購價格是65美元/股,縮水明顯。
最關鍵的,此次收購為天齊鋰業埋下債務危機的隱憂,280億的併購款中,天齊鋰業自有資金只佔2成,其餘均來自貸款。
「採礦」後遺症
1992年,在四川射洪城北的一塊河灘地上,射洪縣鋰鹽廠誕生。
2004年,蔣衛平以射洪鋰業鋰礦石供貨商的身份,接手了正處於破產邊緣的射洪鋰業,並通過其控制的成都天齊實業集團將射洪鋰業100%收購。 此後,射洪鋰業更名為「天齊鋰業」,並於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從2014年開始,受新能源汽車浪潮的推動,天齊鋰業供應的鋰電池價格暴漲,從2014年10月的4萬元/噸增長至2016年2月的16萬元/噸。 天齊鋰業也在這個過程中業績飆升,2013年業績剛破10億元,到2018年,營收達62億元,市值一度高達780億元。 天齊鋰業借著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崛起為一代鋰業巨頭。
然而,汽車產業自2018年以來銷量進入瓶頸期,且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在退潮,天齊鋰業作為這一波紅利的受益者,業績頗受影響。
2017年到2018年,天齊鋰業的業績還處於上升趨勢,營收分別為54.70億元、62.44億元,同比增長為40.09%、14.16%。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45億元、22億元,同比增長41.86%、2.57%。
但是到了2019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收48.41億元,同比下滑22.48%;實現歸母淨利潤-59.38億元,同比大幅下跌371.96%。
截至2020年三季度,天齊鋰業淨利虧損達到11.03億元,同比減幅890.95%。值得關注的是其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幅高達6383.79%。
圖片來源:同花順
淨利潤大幅下滑一方面是鋰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上述併購貸款的利息費用同比大幅增加,截至今年3季度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就高達13.98億元。
因此,併購貸款的高額利息反噬了天齊鋰業的大部分利潤。
與此同時,據財報顯示,2017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末,天齊鋰業的總負債分別為72.05億元、326.97億元和及346.77億元。其負債在2018年同比激增353.81%,而負債率也從2017年的40.39%增長至2018年的73.26%。
同期與天齊鋰業比肩的另外一個鋰業巨頭上市公司贛鋒鋰業(002460.SZ)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45%和41.00%。
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上市以來,天齊鋰業累計融資逾500億元,其中主要是間接融資,逾400億。
但即使頻頻融資,也未能讓天齊鋰業擺脫債務危機。
目前的天齊鋰業市值333億元,較頂峰時期的700多億,已經腰斬。蔣衛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如果都去趕浪潮,最終會被浪潮打下來。」如今,頻頻在追趕行業浪頭的天齊鋰業,開始被新一波的債務浪潮衝擊。
不管怎樣,天齊鋰業旗下都囊括了泰利森和SQM兩個優質的鋰礦資源。若未來能夠合理利用,或許天齊鋰業還會迎來一場「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