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爆發百億債務危機

2020-12-22 人民日報

  近日,因百億債務即將到期,亞洲最大鋰電生產商天齊鋰業頗受市場關注。

  半個月前,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將於2020年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公司已經向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但目前尚在審批中,存在貸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公司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

  消息一出,立即在市場引發熱議,同時引來深交所問詢,要求其說明公司目前各項債務的具體情況以及後續還款計劃。11月25日,天齊鋰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回復。

  作為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天齊鋰業當前正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此次巨額債務即將到期更是「雪上加霜」。天齊鋰業能否順利度過此次危機,無疑將深刻影響其未來生存和走向。

  

  百億貸款將到期 

  據悉,截至今年9月30日,天齊鋰業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各類借款餘額分別為31.21億元、133.05億元、130.26億元、20.26億元,合計達314.78億元。

  而此次天齊鋰業可能違約的併購貸款,涉及其與中信銀行牽頭的併購貸款銀團籤署的貸款協議。據天齊鋰業透露,截至今年9月30 日,貸款本金共計30.8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10.02億元,應付未付利息4.64億元人民幣。根據協議,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將於2020年11月底到期。

  據了解,天齊鋰業還暫緩支付2020年內到期的部分併購貸款利息(截至目前,累計應付未付銀團併購貸款利息金額約4.71億元人民幣,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6.76%)。

  天齊鋰業稱,該筆到期借款金額較大,公司結合經營計劃、股權融資計劃與銀團就展期等事宜進行了磋商。根據初步磋商結果,已於近期向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目前展期手續尚在審核中,公司尚未獲得銀團確定同意的批覆文件。

  「如公司不能就本次即將到期的併購貸款成功展期,亦不能與債權人就債務償還達成其他和解方案,可能導致併購貸款違約,進而引發債務交叉違約等,可能需支付相關罰息、違約金和滯納金,也可能面臨進一步的訴訟、仲裁、銀行帳戶被凍結、資產被凍結等風險。」天齊鋰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天齊鋰業的經營狀況也並不樂觀。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9.83億元,同比降低371.96%。2020年前三季度,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降低3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03億元,同比降低890.95%。天齊鋰業也在近日的公告中坦承,預計公司2020年經營業績或將繼續虧損,存在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可能性。

  高槓桿海外併購「埋雷」

  天齊鋰業當前的債務危機還要從兩年前的一次海外併購說起。

  2018年,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8.9億元)對價收購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商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公司)23.77%股權,加上此前持有的2.1%股權,交易完成後,天齊鋰業累計持有SQM25.8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在此次巨額併購交易中,除自籌資金7.26億美元,天齊鋰業通過與中信銀行牽頭的銀團籤署協議,舉債35億美元,槓桿率近5倍。

  在收購SQM公司時,天齊鋰業曾公開稱,收購完成後會增強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提升持續競爭能力,有利於鞏固公司的行業地位;SQM公司強勁的盈利能力和穩定的現金分紅,可為公司帶來長期而穩定的財務收益。

  然而,事實並非像預想中的那樣美好。

  在完成收購之後,鋰價格見頂。來自亞洲金屬網的數據顯示,99.5%碳酸鋰價格(含稅)自2018年3月約15.4萬元下降至2019年底的約4.8萬元/噸至5.1萬元/噸的區間;氫氧化鋰價格(含稅)自2018年3月13.9萬元/噸下降至2019年底的約4.7萬元/噸至5.1萬元/噸的區間。

  2019年,SQM公司實現淨利潤2.8億美元,相較於上一年的4.4億美元,同比下滑37%。天齊鋰業更是巨虧近60億元,其中對SQM計提的資產減值就高達52.79億元。

  與此同時,高槓桿收購導致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大增。2019年,天齊鋰業併購貸款產生的利息費用合計約16.50億元,遠高於SQM帶來的收益;資產負債率也由上年的40%左右升至80%以上。今年三季報顯示,天齊鋰業前三季度僅利息費用就高達13.98億元。

  「2018年度公司為完成SQM股權購買新增併購貸款35億美元,使公司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大幅上升,加之受行業周期性調整、公司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降;公司2019年原計劃同步實施的資本市場融資未能按照目標進度和金額完成,降槓桿、減負債工作不達預期。進入2020年2月後,受前述因素疊加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影響,公司流動性壓力進一步加大。」在今年三季度報告關於持續經營相關風險中,天齊鋰業如是表示。

  控股股東減持不斷

  一邊是面臨百億債務到期可能無法償還的風險,另一邊卻是控股股東不斷減持。

  在11月25日回復深交所公告的同一天,天齊鋰業發布《關於控股股東減持股份比例達到1%的公告》稱,2020年11月24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成都天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集團」)的書面告知函,其於2020年11月19日至11月24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的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股份15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3%。

  本次減持後,天齊集團共持有公司股份由4.682億股下降為4.52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由31.70%下降為30.66%。

  這並非天齊集團的首次減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僅在今年7-11月的5個月內,天齊集團減持次數超過10次,截至11月25日,所持股份從減持前的5.324億股降為4.529億股,累計減持近8000萬股,持股比例由36.04%降為30.66%。

  根據天齊鋰業於今年5月份發布的《關於控股股東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天齊集團計劃自2020年7月3日起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8862.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6%,減持系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照此看來,天齊集團接下來還可能有進一步的減持。

  據最新披露,截至11月17日,天齊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股份約4.139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天齊鋰業的股價並未隨著風險的加劇而一蹶不振。市場數據顯示,天齊鋰業11月20日、11月23日、11月24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以上,其中兩日出現漲停。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和由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不無關係,文件重點強調了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發展前景廣闊。

  不過,對於天齊鋰業來說,當務之急是考慮如何渡過此次債務危機。未來天齊鋰業走向如何?本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展期 面臨退市風險
    本報記者/李哲/北京報導  11月30日晚間,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鋰業」,002466.SZ)公告披露,天齊鋰業方面在18.84億美元債務到期之際,與銀團籤署了《展期函》。
  • 天齊鋰業百億債務壓頂,面臨退市風險
    債務危機迫在眉睫天齊鋰業不得不對子公司進行股權融資,甚至要出售旗下優質礦產,是因為背負著一筆巨額財務危機。2018年,天齊鋰業向境內外銀團貸款共35億美元,用以收購智利鋰業巨頭SQM公司23.77%的股權。到今年11月29日,兩筆剩餘合計18.84億美元的貸款已到期。
  • 「蛇吞象」收購釀下債務危機,天齊鋰業引澳洲戰投救場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兩年前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不但沒讓天齊鋰業成為「新能源車時代的沙特阿美」,還讓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並面臨退市風險。在百億債務面臨違約的重壓下,天齊鋰業「賣礦自救」的傳聞不絕於耳。不過,最終結果相對樂觀。
  • 天齊鋰業債務危局緩解:鋰業巨頭兩場豪賭,結局為何天壤之別
    在關鍵時刻,銀團允許天齊鋰業貸款展期。但要解決債務危機則需拿出真金白銀,天齊鋰業要麼放棄鋰礦,要麼放棄鹽湖。一番博弈拉鋸,最終達成一個折衷方案——一家澳洲礦企入股天齊鋰業旗下澳洲鋰礦公司泰利森的間接母公司TLEA(但天齊鋰業仍保持對後者的控股)。經過這番入股與展期,天齊鋰業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蔣衛平似乎邁過了一個坎。
  • 超百億債務壓頂,外媒:天齊鋰業要賣掉世界級鋰礦...
    此前在2012年,天齊鋰業以約38.76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格林布希礦所屬公司泰利森51%的股權,從而獲得了該礦的控股權。泰利森剩餘49%的股份,由天齊鋰業競爭對手美國雅保持有。天齊鋰業憑藉這場收購,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鋰業巨頭以及中國的「鋰業一哥」。
  • 124億元債務今日到期,天齊鋰業市值卻逆勢突漲27億元
    11月30日,天齊鋰業(002466.SZ)百億債務即將到期,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大漲7.16%,收盤價格為27.83元/股,總市值為411億元。面對即將到期的債務,野馬財經聯繫到了天齊鋰業證券部,對方只是表示以公告為準。
  • 債務壓頂 天齊鋰業要賣掉世界級鋰礦
    此前在2012年,天齊鋰業以約38.76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格林布希礦所屬公司泰利森51%的股權,從而獲得了該礦的控股權。泰利森剩餘49%的股份,由天齊鋰業競爭對手美國雅保持有。天齊鋰業憑藉這場收購,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鋰業巨頭以及中國的「鋰業一哥」。
  • 百億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控股股東再減持1528萬股
    百億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控股股東再減持1528萬股 澎湃新聞記者 陳凌瑤 2020-11-25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124億元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蛇吞象」併購,2年巨虧71億元
    百億債務或違約近日,300億市值的「鋰電股巨頭」天齊鋰業(002466.SZ)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將於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
  • 天齊鋰業「自救」二十八天:18.84億美元到期債務展期短暫喘息 償債...
    原標題:天齊鋰業「自救」二十八天:18.84億美元到期債務展期短暫喘息,償債危機如何化解成關注焦點   11月30日,註定是其證券部最為忙碌的一天
  • 子公司引入澳洲戰投增資14億美元,天齊鋰業債務危機迎轉機
    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齊鋰業」,002466)債務危機迎來轉機。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將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澳大利亞礦業公司IGO Limited(下稱「IGO」)作為戰略投資者,而其近日到期的18.84億美元債務也將至少延期至2021年11月26日。
  • 天齊鋰業過冬
    2018年底,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收購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23.77%股權,此後一直身處巨額貸款帶來的壓力之下。其中一筆18.84億美元的併購貸款,按約於2020年11月底到期,該金額佔天齊鋰業最近一期經審淨資產的179.35%。對天齊鋰業解決債務危機的前景,市場上一直存在看好與看空的對立觀點,導致了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
  • 天齊鋰業,倒在風口裡的巨頭
    對天齊鋰業解決債務危機的前景,市場上一直存在看好與看空的對立觀點,導致了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隨著償債節點的臨近,緊張的情緒也在加劇。2020年11月14日,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流動性持續緊張,存在不能償還大額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
  • 中國「鋰王」的賭局,天齊鋰業死裡逃生
    2020年新能源汽車板塊雞犬升天,上遊供應鏈公司也陸續爆發。鋰電池原材料供應巨頭之一的贛鋒鋰業,股價漲幅接近200%。相比之下,另一巨頭天齊鋰業的股價顯得格格不入,全年漲幅只有38%。作為特斯拉供應鏈上的一員,天齊鋰業是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主要從事上遊鋰資源開採、中遊鋰產品加工,其主要產品碳酸鋰,是重要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基礎原料。
  • 財說|危機暫時解除,變賣資產後天齊鋰業還剩下什麼?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12月9日,天齊鋰業開盤後漲停,報32.51元/股。在出讓核心礦產股權之後,天齊鋰業短期來看危機已解除。但賣了核心資產之後的天齊鋰業還剩下什麼?危機暫時解除對於天齊鋰業來說,這至關重要的14億美元將被拆分為兩部分。
  • 財說| 危機暫時解除,變賣資產後天齊鋰業還剩下什麼?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12月9日,天齊鋰業開盤後漲停,報32.51元/股。在出讓核心礦產股權之後,天齊鋰業短期來看危機已解除。但賣了核心資產之後的天齊鋰業還剩下什麼?危機暫時解除對於天齊鋰業來說,這至關重要的14億美元將被拆分為兩部分。一部份為不低於12億美元的貸款償還,而剩餘部分將作為TLK所屬澳洲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的運營和調試補充資金。
  • 百億債務壓頂一舉迎來14億美元融資,看鋰業巨頭如何化險...
    導讀:天齊鋰業把在澳洲的礦產和氫氧化鋰項目一起打了個包,再引入戰投IGO,拿到資金的同時,也保住了核心資產控制權;隨著銀團鬆口,債務問題一時間也得到了強有力的緩和。最後關頭,因一場「蛇吞象」式豪賭背上巨額債務的天齊鋰業,活脫脫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
  • 債務壓頂!5年2次跨境大併購,搬來外援渡劫…天齊鋰業,真的安全了嗎?
    但這並不意味其就此徹底擺脫了債務危機。一場更大危機的種子,已經埋下。來源:新財富(ID:newfortune)作者:符勝斌2020年,蔣衛平再一次將天齊鋰業從懸崖邊拉回。2004年,天齊鋰業還叫射洪鋰業,是射洪縣屬的一家國有企業。由於經營不善,射洪鋰業已累計虧損6200餘萬元,而股東出資僅2000萬元。
  • 天齊鋰業稍獲喘息:18.84億美元債務展期僅限兩大條件
    同時,天齊鋰業須在2020年12月10日或之前按現行適用利率支付相關貸款人要求的未付利息等。天齊鋰業目前的債務危機主要來源於2018年對SQM的23.77%A類股股權的收購。2017年,在上輪鋰業景氣度攀升之際,蔣衛平家族以275億元的財富躋身胡潤百富榜,四川省內富豪排名第三位。
  • 天降猛男IGO救天齊鋰業於水火?負債率下降仍難逃「戴帽」
    IGO的出資無疑是天齊鋰業的救命稻草,事情如果真如天齊鋰業公告所稱那樣發展,一切都將非常完美:  1、天齊鋰業能收穫14億美元現金,其中12億美元用於償還一部分到期債務,緩解債務危機;  2、預留2億元給奎納納氫氧化鋰工廠,保證其正常運營;  3、在天齊鋰業正面臨債務危機的生死關頭,IGO顯然並沒有坐地起價,TLEA的估值並沒有打折,超出所有人預期;  4、增資完成後,天齊鋰業仍擁有TLEA的控股權簡直不敢想像;  投資協議尚未正式籤署,連發公告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