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老格言竟源自於一個古代使用的生活用具

2020-12-23 熊貓聊歷史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中國傳統的智慧往往來源於生活。 一朵花,一滴水,乃至一個普通的器物,都能照出生命輪迴的軌跡。先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感 嘆人生百態之際,也從中獲得啟示。

孔子和弟子們

史書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們到祭祀魯桓公的廟中去參觀,見到一個尖底傾斜易覆的水壺狀器具。孔子看了很好奇,問看守廟宇的人:「這是什麼器具?」守廟的人回答他說:「這叫宥坐之器,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邊來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君主座位右邊的器皿,聽說它空著的時候會傾斜,灌入一半水就會端正,灌滿水又會翻倒。」孔子回頭對弟子說:「你們往裡面灌水試試。」他的學生便舀了水來灌,果然,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滿後就翻倒了,空了就傾斜著。孔子感慨地說:「唉,怎麼會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

子路見狀問孔子:「我大膽地想問一下保持滿有什麼方法嗎?」孔子說:「聰明聖智,要用笨拙來保持它;功勞惠及天下,要用謙讓來保持它;勇敢有力而能壓住世人,要用膽怯來保持它;富足地擁有了天下,要用節儉來保持它。這就是所謂的抑制自滿的道理啊。」

其實這個尖底的水壺是個古人的取水器物,在現代的考古中,有很多相似的發現,你要是到一些博物館去,一定會發現這些奇怪的器物:小口雙耳尖底的陶罐。就像圖片展示的一樣,它們的造型非常別致,讓人過目難忘,所以也難怪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感到好奇。它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其實它是古人用來汲水的陶罐,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人就在使用了。

欹器

這個汲水器空罐時,罐的重心在兩耳間,稍一搖晃,罐身就會歪斜;用它來從深井裡打水,罐底一接觸水面,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重心上移,罐身立即傾斜,水便流入罐內;水滿後,重心又重新回到兩耳間,只要輕按罐口,即可將水倒出;只有半罐水時,重心移到罐底,罐口向上,罐身直立,穩穩噹噹的。這種精巧的生活用具,正是我國古代堂堂廟堂之器——「欹器」的原型,所以古代君王和孔子借用這個古老汲水器的特性來告誡自己和世人:「人不可自滿,要謙虛」,做人和治國一樣,不要像欹器一般,「滿而覆」,要執中持衡,才能免遭覆滅的命運。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圖示

現在,去掉籠罩在欹器上神秘的廟堂色彩,揭開它的奧秘,讓我們從中再一次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同時,我們也可以以欹器為鑑,記住「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老格言,督促我們千萬不要驕傲自滿,永遠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

孔子像

【參考文獻《荀子·宥坐篇》,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金玉良言」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滿招損,謙受益」,意謂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語出《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賞析「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
  •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小滿過後就是仲夏的道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滿卻獨缺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滿招損
  • 謙受益,滿招損,時乃天道
    滿招損謙受益的出處《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謙受益,「謙」就是留餘地,讓好的東西有機會進來,滿了就進不來,哪還有更好了。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只感覺自己是最好的,怎麼還會去學習。也就不能再進步了,也可能會退步。這不是最大的損壞嗎?
  • 《尚書》:上古之書,深奧難懂,有大智慧,如「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上古歷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作品的彙編,春秋戰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稱為《尚書》。我們熟知的「滿招損,謙受益」,原句是「滿招損,謙得益」,就岀自《尚書》。《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尚書》據載原有100篇,相傳為孔子編定。
  • 欹器——謙受益 滿招損
    故宮儲秀宮的後殿曾經有個展覽好像叫做<末代皇帝溥儀生活展>展覽根據資料還原了部分當年原狀其中就有一套溥儀使用的辦公桌這件器物高15釐米 直徑11.7釐米架子高45.7釐米 寬18.5釐米全器通體銅質鍍金 金色燦然正面橫梁鏨刻篆書<光緒御製>框架中間放置一個杯狀的容器
  • 滿招損,謙受益的古代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所謂「天道」,指的實際上是天地之間,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那麼這些規律是什麼呢?處柔守慈月滿則虧,月虧則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由此悟出: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所以智者都教導人要謙卑退讓、舍財不貪。
  • 「滿招損,謙受益」要告訴孩子謙虛必得益
    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大家還記得王安石寫的《傷仲永》嗎?古代有一個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在詩歌方面的才華,被人們讚譽為神童。
  • 從《易經》最吉祥「謙卦」中,領悟「滿招損、謙受益」的人生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蘊含的人生智慧先秦《尚書大禹謨》中說:「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只有修德能感動上天,那是沒有遠而不至的。盈滿招損,謙虛受益,這是自然規律。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
  • 滿招損,謙受益!(值得一讀)
    季羨林說,一個學者,無論年輕或者年老,如果覺得自己的學問夠大,沒必要在學習了,他就不會進步;如果保持謙虛的心態繼續學習,不僅表現他本身高尚的情操,而且還會收到很多人的尊敬。而說道季羨林本身時,季羨林說他從沒有自滿過,別人對他的讚譽,他非常感激,但常常覺得受之有愧。滿招損荀瑤,史稱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的執政大臣。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出處是哪裡?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裡的五經之「書經」,即《尚書》。在《尚書·大禹謨》裡有兩句話,是教人修身養性的,原文是: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 中國人的人生信仰六:謙受益,滿招損
    摘要:在中國人的精神生命中,謙受益而滿招損是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信念。謙受益、滿招損的人生信仰和信念,現今仍為激勵和勸誡人們的座右銘。在先哲的早期思想中,謙受益、滿招損信仰的確立,乃基於上天主宰者的福善而懲惡意志。謙德受上天之祐而受益,自滿受上天之罰而招損。後來這一信仰的維護,從上天的意志轉變為道德倫理和社會運行機制的的保證。
  • 曾國藩:謙受益,滿招損,戒惰以正恆心,戒傲以求進步
    星岡公語重心長地對曾國藩說:「你的官是做不盡的,你的才是好的,但千萬不要驕傲,滿招損,謙受益,你如果不驕傲,更好全了!」曾國藩聽了訓示,始終牢記在心,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他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過此事,總感覺祖父的遺訓離自己不遠,至今還像在耳提面命。
  • 滿招損,謙受益。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謙虛」這一詞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在家裡,我們常聽大人對小孩說:「別人說話的時候別插嘴,小孩子要謙虛嗎!」 還有時,大家推薦某個人擔任某個職務時,論這人的水平能力,是完全能勝任這個職務的。
  • 滿招損,謙受益!快船的失利,湖人要引以為戒啊
    滿招損,謙受益!快船的失利,湖人要引以為戒啊!又是一個「驕兵必敗」!整個上半場,湖人球員明顯懶散,毫無鬥志可言!整場下來,只有詹姆斯和隆多保持著清醒的大腦和比較穩健的輸出!而其他人,似乎已經做著總決賽的美夢,連籃板都顧不上搶了!俗話說:酒乃穿腸毒藥!湖人,還不到喝慶功酒的時候啊!忍一忍吧!
  • 滿招損謙受益,不因自滿而驕傲,不為謙虛而卑躬
    「謙受益滿招損」,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在古代的時候,祖先們便知道了人都會犯的這個通病,於是有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了許多提醒人不要自滿的法子,比如公道杯和竹流水擺件,就是提醒人滿招損。驕傲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切不可學,正如兵家所言,驕兵必敗,也是這個道理。
  • 《尚書》八句金言:滿招損,謙受益
    1「滿招損,謙受益。」
  • 《智囊》小故事:滿招損,謙受益,我們應該學會聽一聽別人的建議
    ――明風悅有句話叫「滿招損,謙受益」,相信大家對此不會太陌生,也相信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朋友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我同樣相信不會太多。今天要講的《智囊》小故事發生在漢朝光武帝時期,自己在做著「滿招損」的事情,有人提醒了,卻還不知收斂,那當然就沒有「謙受益」什麼事兒了!
  • 《易經》——滿招損,謙受益
    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千百年來,易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宗教、政治、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很多沿用至今的成語都出自《易經》,比如「謙謙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句話是來自易經中的第十五卦「謙卦」,是初六爻的爻辭,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 滿招損、謙受益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滿招損,謙受益」,自大自滿招致而來的是減少,是損失,就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那麼什麼都不會再學習了,那麼他就會失去的更多,因為其他的可不像他這樣;有的人非常謙虛,總覺得自己會的還不夠,始終處於一種空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