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勢燻天的藤原氏家族,掌控日本近500年,天皇只能娶這家的女人

2020-12-14 顏威說歷史

我們可以從幾個核心的家族來簡單闡述日本的歷史,古代日本實際上一直都有幾個權勢的家族控制。蘇我氏、藤原氏、源氏、平氏、足利、織田家族、豐臣家族、德川家族等相繼上臺。

飛鳥時代——蘇我氏

奈良時代——藤原氏

平安時代——藤原氏

鎌倉時代——源氏、平氏

室町時代——足利氏

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

江戶時代——德川家族。

大概可以這麼劃分,其中,藤原氏是日本歷史上家族榮光時間最長的,掌控了日本將近500年,絕大多數的「攝政關白」皆是來源於這個氏族。曾經一度天皇只能娶這個氏族家的女人。

藤原氏家族的權勢從公元6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11世紀,而締造這個權勢家族的人就是中臣廉足。中臣廉足崛起於日本乙巳之變。

締造者——中臣廉足

藤原氏原本不叫藤原氏,而是中臣氏。在大化改新以前,中臣氏和忌部氏一起負責皇室的神事、祭祀,說白了就是祭祀的。

中臣鐮足生於公元614年,也就是推古天皇22年。跟中國傳奇人物一樣,中臣廉足的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註定登上歷史舞臺。

而讓他登上歷史舞臺的是一個叫蘇我入鹿的人。這個人我之前說過了,藤原氏崛起之前,掌控日本的是蘇我氏。當時蘇我氏的掌權者是蘇我入鹿,此人囂張跋扈,不把天皇放在眼裡,更是殘忍的殺害皇族,山背大兄王的全家慘遭其毒害。

同樣身為皇族的中大兄皇子對蘇我入鹿的囂張很不滿意,於是他聯合有著大志的中臣廉足決定一起剷除蘇我氏的專權。

他們利用三韓使者來訪的時候,邀請蘇我入鹿入宮。然後中大兄皇子和中臣廉足埋伏在大殿之上,趁機誅殺了蘇我入鹿。

蘇我氏就此沒落,隨後孝德天皇上臺,改元大化。接著大化改新開始了,而大化改新的實際實施者,是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

兩人深受中華隋唐文明的影響,從田制,稅制,兵制,管制四方面,全方面引進中華文化。據說中臣廉足為了全面和深入的學習隋唐文明,他專門派他的大兒子中臣貞慧到長安留學。

中臣鐮足在大化改新中為皇室立下大功後,授內臣、封二千戶。接著他受命編纂律令。中臣廉足參照唐朝的律令,編成了二十二卷的《近江令》,這是日本最早的法典。

公元654年,中臣鐮足晉升為紫冠,加封八千戶。隨後又晉升為了大紫冠,爵位也被封為了公爵,又加封了五千戶。

由此可見,皇族對他的信任。

公元668年,中大兄皇太子正式登基,成為天智天皇,而中臣廉足因為功勳卓著,被授予了冠位十三階裡最高級別的「大織冠」位階。中臣廉足去世後,被賜姓藤原,日本最具權勢的藤原氏便由此而來。

奠基者——藤原不比等

藤原廉足去世後,他的兒子藤原不比等繼承了他的衣缽。藤原不比等是一個很有政治天賦的人,得到了持統天皇的信任。

藤原不比等把他的女兒送進宮裡,增進了和皇室的關係,還打破了常規,同時提拔自己的四個兒子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務。跟中國漢朝中後期一樣,比如王氏,一時間封了五個王。打破了當時一家一個人的慣例,藤原不比等可以算是藤原氏繁榮的奠基者。

攝關政治與聯姻

攝關政治是「攝政」和「關白」兩個職位的合稱,其實就是天皇年幼時期,由太政大臣代為處理國事,這個階段叫「攝政」;等到天皇長大了,攝政的太政大臣不放權,把「攝政」的稱呼改為「關白」繼續總攬朝政。

總之,無論是「攝關」,還是「關白」,都是掌權者,換湯不換藥而已。

其中「攝關」來自於藤原良房。

公元858年,文德天皇暴病而亡後,9歲的惟仁太子匆忙繼位,成為清和天皇。藤原良房趁機給自己按了個「攝政」的稱號,「攝政」一職正式出現。

藤原良房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藤原基經又開始擔任攝政。

當時光孝天皇對藤原基經更是惟命是從,還將自己的子女全都降為普通貴族,自己的繼承人也是由藤原基經來決定。

光孝天皇去世後,他的兒子繼位成為宇多天皇,宇多天皇索性下發詔書說朝中無論大小事一律先「關白」藤原基經,意思是先問藤原基經,然後再報給他。

英雄謝幕——藤原道長

把「攝關政治」推向高峰的人叫藤原道長,公元1017年,藤原道長正式擔任「太政大臣」一職,開始掌權。

藤原道長當權的時候是藤原家族最為輝煌的時期,藤原道長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將藤原家族的勢力推向了新的高峰。

藤原家族最輝煌的時候也是最為糜爛的時期。《源氏物語》中的關於源氏的描述其實就是藤原道長奢靡、腐朽、淫亂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

隨著攝關家的跋扈統治和腐敗不堪,越來越多的大臣和貴族對藤原氏不滿,開始選擇支持天皇,希望天皇能夠遏制攝關家囂張氣焰。很快天皇能倚重的力量來了,因為源氏和平氏家族開始崛起了。源氏和平氏標誌藤原氏開始走向衰敗。

總之,藤原氏之所以能夠掌控日本近500年,維持其家族地位的最主要的就是通過不斷與天皇聯姻的方式鞏固自身的外戚身份。久而久之,藤原家的血脈在皇族內部所佔有的比重也得到了提高,藤原家的地位自然也就越來越穩固。

當然,這與日本皇室的穩定有關,日本皇室稱之為萬世一系。皇室的穩定,如果能跟皇室通婚,自然能維持其家族的繁榮了。自公元887年宇多天皇即位之後,在之後的一百七十年的時間裡所有的日本天皇,無一例外,都娶了藤原家族的女兒當了皇后。

其次,強化攝政權力,將天皇架空。「攝政」原本是臨時設立的,但藤原家族將其職務常態化,使其成為了一個常設官職,這樣就可以通過世襲的方式一直延續下去,家族權力的延續了。

而且藤原家通過不斷向天皇索取權力,將攝政的權力進一步擴大了。

相關焦點

  • 日本藤原氏家族有多牛?掌控日本近500年,天皇只能娶此家族女子
    藤原氏是日本貴族姓氏之一,最初為中臣氏,其與忌部氏一同負責日本皇室的神事和祭祀活動,彼時,日本天皇並未多少實權,權勢掌握在貴族蘇我氏的手中,其中蘇我入鹿生曾逼迫上宮王族集體自殺,直接威脅到了皇室權威,因此爆發了乙巳之變。
  • 權勢滔天的藤原氏家族,掌控日本近500年,天皇都只能娶他家女子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家族,便是曾掌控日本近500年的藤原氏家族,當年日本天皇都只能娶他家的女子,這一切,還要從一個叫中臣鐮足的人說起。  公元669年,天皇甚至將其封為大織冠(日本冠位最高位),並任命為內大臣,受賜「藤原氏」之姓,自此,影響日本500
  • 日本這個家族,掌控日本近500年,天皇都只能娶這個家族的女人
    日本的歷史實際上一直是由幾個核心家族串成的,大致可以劃分為七個時代,每個時代由不同的家族掌控。飛鳥時代的蘇我氏,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藤原氏,鎌倉時代的源氏、平氏,室町時代的足利氏,安土桃山時代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江戶時代的德川家族。
  • 日本藤原家族有多牛?掌控日本近五百年,天皇都只能娶這家的女子
    我國古代士族地位最高的時期在魏晉南北朝,當時四大頂級門閥"王謝桓庾"權勢甚至高過皇室,素有"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門閥"之稱,那句膾炙人口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謝"指的就是魏晉時期最為鼎盛的兩大門閥。
  • 掌握權力的藤原氏,為何沒有成為天皇?答案其實很簡單
    摘要:掌握權力的藤原氏,為何沒有成為天皇?答案其實很簡單日本平安時代,天皇的權力盡數落於藤原氏之手,這個家族藉助與天皇聯姻,逐步掌握了朝廷權力。對於敢於反抗自己的勢力,全數被驅逐出京都,或者在政治鬥爭中身亡,就連天皇都被藤原氏逼迫,一度只能躲在宮中落淚。那麼,為何藤原氏沒有趁這個機會成為天皇呢?天皇失去權力,要從更早之前的嵯峨天皇說起。日本天皇正是從嵯峨天皇時代開始,確立了天皇不掌權的傳統。
  • 142 平安時代與藤原攝關,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的延續
    藤原家族從藤原鐮足和藤原不比父子兩個開始,便與天皇家族分不開了。上皇被押到東大寺削髮為僧,嵯峨天皇為了感恩報德,不但自己娶了藤原冬嗣的女兒,又命令兒子也娶了藤原冬嗣的另一個女兒。
  • 日本最古老的三個家族,都想扶植天皇當傀儡
    正如歐洲每個貴族家族都擁有自己的盾徽一樣,日本貴族也選用某種花或某種動物來作為自己家族的象徵,藉此來辨別每個家族的成員。當時日本主要有三個家族,分別是:藤原氏家族,其家徽為藍色紫藤;源氏家族,其家徽為笹龍膽;平氏家族,其家徽為揚羽蝶,每個家族頭領是用本家族的名稱來稱呼的。
  • 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
    藤原氏是以主導大化革新的藤原(中臣)鐮足為始祖的大族,自從鐮足的兒子不比等將女兒光明子嫁給聖武天皇,成為皇后以來,藤原氏發現了一種可以輕鬆獲得權力的方式,那就是將藤原氏出身的女性成員嫁予天皇。在進入院政時代前,天皇就與藤原氏相愛相殺渡過了許多時光。
  • 日本歷史上的武家政治第一人,締造了「非平氏者絕非人」的傳奇!
    「彼可取而代之」等等,日本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口號,比如「非平氏者絕非人」。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在投胎時沒有投到平氏家裡,那麼做人也覺得可惜。 此番盛世名言比較藤原家族藤原道長的「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說出這番「豪言」的就是當年權勢燻天的日本平氏家族。
  • 日本天皇家族兩千年史:從萬世一繫到《人間宣言》
    公元500年以後,日本在中國的影響下開始迅速封建化,國家權力也開始集中,天皇家逐漸脫穎而出,為了確立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天皇家開始編制「天皇是神的子孫」這一皇家神話,這一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就是聖德太子。 在聖德太子的推動下,大和國開始系統整理自己的神話和古代歷史,《古事記》《日本書紀》就在這個階段成書。從這些書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日本天皇制創立時期的一些特點。
  • 源平合戰:日本平氏家族的沒落,幕府將軍的崛起
    在平治之亂過後20年的時間裡,平氏家族的首領平清盛在日本朝野的地位是平步青雲。當時,後白河上皇需要藉助平清盛及其背後的武士集團的力量,以此來維持他對二條天皇的控制。而平清盛有了後白河上皇的支持後,先後擔任參議、右衛門督、兵部卿,最終位居太政大臣。
  • 日本歷史上的8位女天皇,第8位號稱日本最美女天皇,而且很有才
    不過也就是在她手中,繼蘇我氏家族之後,日本歷史上另一個權勢家族藤原家族開始躥升。 孝謙天皇生於公元718年,本名是阿倍,稱阿倍皇女,父親是第45代聖武天皇,母親是日本歷史著名的皇后藤原光明子。 孝謙天皇出生和成長在元正天皇和元明天皇締造的太平盛世之中,而且她是唯一的繼承人。
  • 日本四大尊貴姓氏是哪些?再說一說藤原氏
    比如《棋魂》動漫裡面的藤原佐為,平安時代教天皇下棋的圍棋老師。藤原這個姓氏,在平安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輝煌的頂端。我暗暗的猜測SAI(藤原佐為的網名),他不是屬於藤原北家的,而很有可能出自藤原南家、式家、京家等另外這三家。這樣他才會在與天皇的另外一位棋藝老師對弈的時候,因為對方數子的時候作弊,在失去棋師的工作後,生活潦倒無以為繼而投河,溺水自盡。
  • 日本幕府時代的締造者,曾經淪為流浪漢,娶了一個女人後飛黃騰達
    現在我們說靠女人發家,叫吃軟飯,其實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歷史人物都是靠女人發跡的,這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劉邦。 劉邦原本一個近似流氓地痞的人物,因娶了沛縣富豪呂家的呂雉,隨後人生開始了逆襲,不僅有了老丈人的財力支持,還起兵反抗暴秦,擊敗老對手和強敵項羽後,劉邦當了皇帝。
  • 好色日本天皇:在登基大典上與女侍行雲雨
    於是圓融天皇就封藤原兼通為太政大臣、關白,朝政悉以委之。藤原兼家吃了個啞巴虧,只好暫時隱忍,等待哥哥去世或者失勢的一天。然而藤原兼通乎恨透了敢和自己爭權的弟弟,他在貞元二年〔977年〕去世,臨終前竟然找個藉口把弟弟兼家從右近衛大將〔從三位〕的高位上扯下來,左遷為治部卿〔正四位下〕,同時把關白的位置讓給了堂兄藤原賴忠〔藤原實賴的次子〕。
  • 日本版外戚專權:藤原家「攝關政治」可與西漢呂后同一而論嗎?
    那麼日本的「攝關政治」代表什麼意思呢?「攝關政治」其實是一種政治體制,其大體權力類似於我國歷史上「攝政王」這一體制,但是不同與我國攝政王只是個人把持朝政的情況,日本攝關政治是有一個家族來把握朝政,而且是長期把持。
  • 大浪之下,亦有皇都|一曲平氏悲歌,代表了日本平安時代的終結
    它們起源於武士集團,都為天皇后裔,興起於貴族和上皇爭權的院政時代。這一時期,上皇和貴族為了增加政治籌碼,大量提拔武士為其效命,平安中期藤原家族一枝獨秀的格局迅速改變,非藤原氏妃嬪所生皇子不立為皇的潛規則被打破,天皇壯年退位,自己開啟新的權力中樞(院)輔佐幼主,保證皇位平穩過度而使得皇室一度復興。
  • 198 武士的興起,後三條天皇的反擊
    這樣經過兩百多年,到了十一世紀中期,終於有天皇既不願接受現狀,又不願下臺,而決定反擊以擺脫藤原家的掌控,做真正的天皇。第七十一代後三條天皇(公元1068——1072年在位),第七十二代白河天皇(公元1072——1086年在位)及第七十七代後白河天皇(公元1155——1158年在位)就是這類天皇的代表。
  • 擁有外戚身份的藤原家,是如何控制天皇,進而控制了整個日本的?
    自飛鳥時代開始,藤原家就已經在日本政壇上享有一席之地。身為貴族的藤原家,必然有著比寒門子弟更加容易進入政治中樞的機會。自藤原冬嗣一代開始,藤原家便因得到了天皇的青睞和信任從而直接進入了日本的政治中樞。也正是因為這層血緣關係存在的緣故,在文德天皇死後,藤原良房才能出任攝政一職並輔佐清和天皇治理朝政。與清和天皇的血緣紐帶,固然是藤原良房能夠一躍進入日本政治核心的最大資本。但是藤原良房也非常清楚,僅僅憑藉他與清和天皇的這層關係還不足以讓整個藤原家壟斷日本政治。
  • 被攝政架空的天皇:日本虛君傳統的開始,竟然源於千餘年前
    從九世紀八十年代到十一世紀中葉,約一百七十年,經濟足夠富裕的藤原氏,政治上也就取得優勢,天皇逐漸被架空。至十二世紀迎來了武士掌權,武家把整個公家政府都被架空。自794年遷都平安,到十二世紀中葉,皇統延續三十代,偶有幾個多才君主,但更多的是無能的短命天皇。九世紀中葉以前,藤原氏權勢已經凌駕於群臣之上,但對天皇還是有所忌憚。九世紀中葉以後,藤原氏的野心不滿足於奉旨行事,開始製造種種陰謀奪取中央決策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