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朕在說美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韓國人民每天喝的大醬湯,有怎樣的歷史和傳承?你了解多少?
民以食為天。中國雖然是美食大國,但我們中國吃貨對外國的食物也有很高的追求。比如,在韓國,有一款美食的文化流傳了很遠很長,這便是出了名的「韓國大醬」。
韓國大醬是韓國傳承已久的調味料之一,因為醬的甜美味道和濃鬱的香味,所以韓國大醬成了大醬湯的基本調料!它也可以用於很多的菜品,同時也能感覺到味道上的不同。一開始,醬是以醬油開始的,醬曲是製作大醬的主要原料,醬曲和醬油混合一起後作為調料。但經過後期的改良,大醬和醬油分開了,大醬和醬油比起來,醬油有著更豐富的營養和味道。
沒有湯就不吃飯的韓國人,大醬做出來的「大醬湯」,就是他們的最愛。在韓國,不管身份高還是低,湯都是所有韓國人民的傳統主食,正所謂餐桌上沒有湯是絕對不會吃飯的。
韓國大醬的歷史
韓國大醬起源於韓國的一個村子裡,這個村子名叫「淳昌郡」又名--大醬村,韓國一半的大醬幾乎都是這裡生產的。然而,這裡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都十分的健康,而這就引起了科學人員的注意了,後來,據他們的研究表示:老人們老當益壯的原因竟然是常吃「大醬」。此後,大醬就在韓國流傳深遠,它的銷量也大幅度地上升,成為了韓國人民常吃的食品。
韓國大醬的做法
韓國大醬如此的受人喜愛,一方面在於它的功效以及現代化的生產和工藝傳承,另一方面則是時代的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在飲食方面,現代人民總想著吃香喝辣,以及對美食的追究越來越高,所以,大醬從古至今流傳到了現代。
韓國大醬從製作、發酵到成品,整個過程也是需要一定的耐心。首先選擇黃豆的個頭要大,把黃豆洗淨後泡水24小時,第二天將泡好的黃豆煮軟,將已經煮軟的豆子中放入容器內搗爛,搗的過程中要用木槌細心地搗碎成泥,之後把搗出來的放在菜板上,用力壓成長方形。
第二步,用兩根筷子做鋪墊,把做壓好的豆餅放在上面,這樣有利於豆餅完全與接觸接觸,在20度左右的空氣中發酵10天。10天後把在豆皮表面上的雜質用絲瓜瓢去除,去除後由於餅變潮溼了,所以要風乾兩天。
第三步,就是調製鹽水,水和粗鹽的比例是9:3,其中鹽要完全融化在水中,用生雞蛋調好的鹽水中,雞蛋可以浮起來就可以了。用一個「瓦罐」放入豆餅再倒入調好的鹽水醃製一個半月。一個半月過後就已經醃製好了,就可以拿出來放入容器中用手反覆的揉拌,就和搓面一樣,邊搓邊倒入鹽水。搓細膩均勻後,再放回瓦罐中,最後在表面上撒一些細鹽,再把罐子封好,常溫處放置一個月後就完成了。
韓國大醬的吃法
對於愛喝湯的韓國人民來說,大醬湯是做合適韓國人民的,而大醬是大醬湯的主要原料。首先裡脊肉放入香菇、胡椒粉、蒜末,香蔥末,香油,醬油醃製20分鐘,然後燒開水放入花生油或者食用油,之後放入大醬,再放入醃製好的裡脊肉和香菇。煮的差不多之後就可以放入豆腐、娃娃菜、金針菇等等食材。
在炒菜方面也可以用大醬來調味,比如燉大白菜、炒土豆、大醬湯煮魚、炒裡脊肉等等。也可以用來當火鍋底料,味道十分的鮮美,回味無窮。想想都流口水。大醬湯做這些菜吃,可以先熱鍋,後加入大醬出油後再放入食材,翻炒均勻後,這樣可以更充分的吸收氣大醬的味道哦。
總結
「淳昌郡」是韓國大醬的發源地,其也叫做「大醬村」,供應著韓國一半以上的大醬。大醬其功效的傳播讓大醬發展至今。現在,小夥伴們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一下韓國大醬做出來的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