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太平天國,石達開受召而回,無奈離去,個中緣由令人唏噓、玩味

2020-12-27 騰訊網

當身在前線的翼王石達開得知天京發生內訌的消息,立即趕回阻止時,北王韋昌輝認為石達開偏袒東王楊秀清,就想加害他。於是,石達開被迫離開了天京。

一、為了重振朝綱,石達開受召回京。

「天京事變」的發生後,楊秀清、韋昌輝相繼喪生於「天國」兄弟們的刀鋒之下。金田首義的馮雲山、蕭朝貴又早在泉州和長沙徵戰中為國捐軀。

戰場上的馮雲山(劇照)

這時,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層,除洪秀全本人以外,就還倖存石達開一人。「天國」的領導核心,可謂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了。

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洪秀全審視滿朝上下,暗自揣度:能挽狂瀾於既倒,收拾人心,破解危局,重振朝綱者,非石達開莫屬。於是,洪秀全召石達開回天京輔政。

自金田起義以來,石達開盡心竭力,不辭辛勞,全力以赴,與眾人一起圖謀大業。而且,石達開為人俠義豪爽,深得眾人喜愛。

翼王石達開雄才大略,聞名中外。太平天國後期的著名將領陳玉成認為,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少有的將帥之才。李秀成也認為,太平軍的諸將領大多才能平平,惟有石達開「謀略甚深」。

李秀成(劇照)

一位在太平天國服務過的愛爾蘭人肯能說,石達開「這一位青年領袖,是英雄俠義,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的。正是全軍的中堅人物。」

為此,翼王石達開奉召回到天京後,受到了熱烈歡迎,「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眾人歡悅。」

二、因為洪氏利益,石達開慘遭疑忌。

自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皇權主義思想有了進一步滋長,欲建立一個洪氏家天下政權的洪秀全認為,「天京事變」的禍根源於外姓、外臣。

因而,洪秀全對石達開的深受歡迎先生「不樂之心」,進而「重重生疑忌」。洪秀全對兵權尤其忌諱,而石達開所部「多精壯之士,軍力雄厚」。

疑忌石達開的洪秀全(劇照)

為此,洪秀全唯恐「人佔其國」,喪失洪氏政權,遂在加封石達開之後,提拔重用了自己的兩個哥哥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讓他們主管軍政,以挾制翼王石達開。

但是,這一對兄弟「又無才情,又無計算,一味固執,認實天情」;「既無尺寸之功,又無升合政績」。就因為他們是洪秀全的哥哥,而榮受王爵。

在洪仁發、洪仁達兄弟二人的監視、掣肘下,石達開徒有提理朝政之名,卻沒有處置國務之實權。

洪仁發、洪仁達兄弟二人(劇照)

即便這樣,洪氏兄弟還是感到不放心,於是就限制石達開參與軍事活動,還要求他留在天京城中,不得隨便外出。

同時,天京城的各處要隘,都由洪氏集團安排、任命有關將士掌管、把守,一概不允許石達開插手辦理。

這樣一來,石達開就等於被洪氏集團軟禁而失去了行動自由,成了待宰的羔羊。

後來,當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對石達開有「陰謀戕害之意」時,石達開嗅到了濃濃的血腥味。

深感不安的石達開(劇照)

三、難以忍辱負重,石達開無奈出走。

為了太平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政權,石達開可以忍辱負重,但就當時的一些情況看來,就是他石達開想「忍辱」,棄個人安危於不顧,怕也難以「負重」了。

因為在洪秀全的慫恿與默許下,洪氏集團秉政的天京已經是「讒佞張揚,明賢偃避,豪傑不登」,大多將士心灰意冷,都懷揣「散意」。

心灰意冷的太平軍將士們(劇照)

此種情況下,石達開對洪秀全失望了,對太平天國失去了信心,覺得「天朝」已走上了不歸路。

於是,「見大局如此」的翼王石達開「不滿之,乃決心離京遠徵,一去不回」。

儘管洪秀全為了家天下,為了變太平天國為洪氏王朝,而疑忌、排斥他,石達開依然表示「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

但是,既然洪秀全對自己「重重生疑忌」,而又「百喙難分清」,只好「出師再表真」了。

無奈出走的石達開(劇照)

綜上所述,石達開的出走天京,是在以洪秀全為首的洪氏集團對石達開百般猜疑、刁難、排斥、挾制,甚至圖謀加害的結果。

也就是李秀成一針見血所指出的:「悞翼王與主不合,君臣而疑忌,悞主不信外臣,用長兄次兄長為輔」,「悞主不用賢才」的結果。

回顧太平天國前期的團結一致,共同對敵而獲取的勝利成果;再審視後期洪氏集團的信用佞臣,結幫自固,自毀長城,從而使革命停滯、受挫,以致走向滅亡,令人感慨萬端——革命陣營內部的團結安定,是何等重要!

主要參考文獻:《太平天國史事考》(羅爾綱)、《李秀成自述》

相關焦點

  • 石達開:太平天國悲情英雄
    20歲成太平天國領袖  石達開,183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一個富裕的農家。1851年,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被晉封為「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註:當時,在天王洪秀全之下,還封有「五王」,即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這時,石達開年僅20歲。  在從廣西向金陵(今南京)進軍的途中,石達開與西王蕭朝貴一起,被委任為「開通前路」的先鋒。
  • 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為什麼會選擇進軍四川?
    1857年10月,石達開率部自安慶經建德入江西。石達開駐軍江西撫州時,洪秀全又數次派人到撫州請援,石達開依然對洪秀全耿耿於懷,置太平天國的前途於不顧,堅決不應詔回援。接著,石達開又決定放棄江西根據地,全力進取浙江。
  • 歷史探秘:太平天國「翼王五千歲石達開」遇難的歷史真相
    可以說,他是太平天國將領裡面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就受訪出山,十九歲就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就封王拜相,三十二歲英勇就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既是一名軍事家,也是一名詩人,可謂是一個文武奇才。其次,在他擔任統帥期間,和清朝打過很多的硬仗和惡仗,但最終都會迎來一個勝利的結局,所以,他也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
  • 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人,翼王石達開,逼得曾國藩投水自盡
    太平天國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發生在清朝晚期由洪秀全組織而成,早起信奉「拜上帝教」和「絕對平均主義」,在鼎盛之時甚至佔據了半壁江山,能夠和滿清朝廷分庭抗禮。雖然這場運動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在這場優秀的農民運動中出現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翼王石達開更是被評為「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人」。
  • 揭秘太平天國石達開轉戰十餘省兵敗大渡河之謎
    但如果是洪秀全授意韋昌輝和石達開從前線回到天京除掉楊秀清,那麼,天京事變就成了洪秀全是主謀,韋昌輝是執行命令的人。所以,封萬歲的問題事實關係到洪秀全和韋昌輝誰是天國悲劇的第一責任人。這樣的重大問題,從石達開參與其中的情況,對照《石達開自述》,無論是收錄在《太平天國》資料叢刊中的《石達開自述》,還是新發現的《三略彙編·石達開自述》,均未提及楊秀清挾洪秀全「逼封為萬歲」,也未提到楊秀清有任何叛逆行為。
  • 石達開被抓後,清軍是如何對待他的?被割一百多刀毫不吭聲
    就像詩裡說的,少年立志奪回中原,怎奈蒼天昏聵,時運不濟,為世人描繪了一幅英雄在命運面前的無奈景象。詩篇裡的情景,就像太平天國運動的命運一樣,一度聲名狼藉,最後以失敗告終。談起太平天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洪秀全,他作為太平天國的領袖,至今仍是太平天國的標誌。
  • 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最大軍事行動是什麼?西徵長江中上遊,奪取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產糧區,解決天京城內糧食供應問題;佔據沿江城市,為首都天京提供屏障,阻止清軍東徵,確保大本營安全。西徵,持續時間久,作戰規模大,出動兵力多,也佔領了不少城市,取得階段性勝利。
  • 太平天國裡最厲害的王,除了翼王石達開,您最佩服哪位?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4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在太平天國歷史中湧現出不少有才能、有魄力的領袖,他們都先後封王,其中翼王石達開最讓我們扼腕嘆息,他的失敗也成為太平天國最悲壯的史詩! 如果給太平天國各王按照歷史功績排個序的話,第一位當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翼王石達開。
  • 石達開:太平天國最厲害的將領,但最終被凌遲處死,真是遺憾
    雖然太平天國的存在時間很短,但他是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仍然非常輝煌。石達開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他母親供養他的家庭,但石達開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相反,他在苦難中繼續成長。他一邊看書一邊幫媽媽在地裡幹活。他對有關戰爭藝術的書很感興趣。後來,在洪秀全的影響下,他加入了當時的敬神會。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楊、蕭、馮、韋、石都是上帝的兒子、女婿,與洪秀全是一家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親王。有意思的是,永安封王時,戰功赫赫的翼王石達開並沒得到「軍師」頭銜,也沒有封地,就是個打工仔。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
  • 太平天國輔王:隱居10年,後被陳玉成部下出賣受凌遲而死
    然而,輔王楊輔清則不一樣,他隱居十年,成功躲避兩江總督曾國藩追捕,還一直都想著恢復太平天國,推翻滿清。可惜,後來他被英王陳玉成部下馬融和出賣,受凌遲而死。楊輔清,廣西桂平人,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弟弟,冊封輔王千歲,是太平天國後期四大名將之一,與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並列,一起承擔起力挽狂瀾之歷史重任,地位非常高。
  • 一封清朝書信,揭開太平天國石達開的投降之謎,他總算能夠瞑目了
    太平天國最後一股有生力量,因此滅亡,而到了同年的6月,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到審問,隨後以謀反罪名,被判處凌遲酷刑,享年32歲。  然而在歷史上,石達開投降的原因,也成為了備受爭議的話題,在不少人的心目當中,石達開從來沒有害怕過,每次作戰,都是一馬當先,從不言敗。而在大渡河附近,眼看局勢徹底衰敗,石達開還寫下「''大軍乏食乞誰傘,縱死液江定不降。」來激勵部下。
  • 太平天國戰爭:楊秀清三次北伐,為何都不讓石達開掛帥?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在監獄中寫下數萬言《自述書》,闡述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之經過,並點評首義諸侯王,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原因。李秀成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因素時,有三點跟北伐有關:林鳳祥、李開芳帶兵北伐;曾立昌帶兵援救北伐軍;秦日綱帶兵救援北伐軍。
  •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之弟,獨當一面,悍勇無匹,受剮刑時神威不倒
    近百年來,對於太平天國運動,讚美者有之,詛咒者有之,評論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但對於太平天國運動領導層中的人物之一石達開,說他是大英雄,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事實上,就當時而言,不論是太平天國陣營,還是清方陣營,凡提起石達開之名,無人不對他豎起大拇指,欽佩萬分。
  • 太平天國裡的十大名將,石達開位列第二,排第一的竟被滿門抄斬了
    做成曾經極有希望推翻滿清腐朽統治,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在前期的時候的確戰鬥力非凡,連曾國藩都不得不給慈禧太后寫奏摺說「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可見在太平天國起義軍中,還是有不少能人異士,現在來看看太平天國中都有哪些優秀將領吧。
  • 石達開降清後凌遲處死時強忍疼痛一聲未吭
    年少成名 突遭變故 石達開,廣西貴縣客家人,家境優渥,平生喜歡結交江湖義士,行俠仗義的人物,在當地頗具威名。石達開年僅16歲受洪秀全之邀加入太平軍,受封為左軍主將,翼王五千歲,是太平天國永安建政時所封五王之一。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在長沙水陸洲大敗清將向榮,幸虧向榮的馬跑得快「騎善馬得免」,僥倖逃過一死。
  • 石達開離開天京時,被他一手提拔的李秀成、陳玉成為何沒跟著走?
    這支由洪秀全等人統領的農民軍隊攻克過600餘座城市,勢力範圍遍及十八省,席捲了大半個中國,期間甚至成功攻下南京,將其作為自己的都城。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沒有長遠的眼光,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大打出手,「天京事變」後勢力進一步衰弱,最終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走向了滅亡。而今天探討的,便是最為洪秀全所忌憚的石達開。
  • 石達開屢次擊敗曾國藩,為何曾國藩還是看不起他?有意思
    說起翼王石達開,那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石達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16歲出山,19歲封王,24歲便統帥天國精銳部隊經略長江兩岸,戰功赫赫。在此,「縱橫國史」將從如下四點闡述其中之緣由,也希望各位讀者能提出高見,一起分享。其一、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石達開贏得比較蹊蹺至於曾國藩為何看不起石達開,我們可以先從這兩場戰役進行簡要分析,即是石達開的成名之戰,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第一場,石達開督師江西,在湖口大破湘軍水師,焚毀湘軍「快蟹」、「長龍」等大型戰船數十艘,水兵登上曾國藩坐艦,差點將其活捉。
  • 太平天國後期多荒唐?一共2千多名「王爺」,同姓百姓被迫改姓汪
    引言 《清史稿》中記載,洪秀全告訴大家:「上帝召我,有大劫,惟拜上帝可免。」於是召集眾人,發起了金田起義。洪秀全建立政權後,起義軍稱為太平軍,五軍主將都封為王,除了自封為天王,還有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位列諸王。
  • 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什麼全軍覆沒?
    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