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記者從蘇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獲悉,蘇州「運河十景」建設正式啟動。根據《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蘇州將推進建設一批「運河十景」主體工程項目、配套工程項目,並明確了建設目標、區域範圍、時序進度和責任單位。
蘇州「運河十景」之吳門望亭。資料圖片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大運河蘇州段自古就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一段,蘇州的大運河串聯9個古典園林、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7個遺產點段,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
蘇州「運河十景」之楓橋夜泊。圖片資料
據悉,蘇州「運河十景」包括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 四河匯集等十大運河文化地標,是將運河上的著名景點串珠成鏈,進行提升建設。
蘇州「運河十景」之石湖五堤。資料圖片
此次公布的《方案》中,吳門望亭計劃整合「湖、田、街、橋、廠、站、園、驛」等核心文旅景觀,打造大運河獨特景觀帶;楓橋夜泊將做足做優「水上」「岸上」兩條遊線,打造「船上民宿」,還原《楓橋夜泊》詩境,建設江南水鄉書場、打造沉浸式文化夜遊項目等;石湖五堤將對蠡墅老街改造升級,打造以藝術創意、沉浸體驗、生態宜居、休閒旅遊、功能提升為主要內容的蠡墅生活美學小鎮。
蘇州「運河十景」之虎丘塔。資料圖片
為推進大運河景觀文化帶建設,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在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產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方案》明確,將進一步做好運河兩岸風貌提升、大運河堤防加固、運河沿線步道貫通、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大運河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河道清淤淨化等工程。
蘇州「運河十景」之寶帶橋。資料圖片
去年,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等,向群眾廣泛徵求意見,開展專題調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討論稿)》。該方案提出以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等10個名稱,面向社會啟動蘇州「運河十景」的修復提升。
蘇州「運河十景」之滸墅關。資料圖片
在推進大運河和景觀文化帶建設過程中,蘇州市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產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推進健身步道、景觀綠化等周邊設施完善,確保與運河主題景觀交相輝映。
蘇州「運河十景」之橫塘驛站。資料圖片
為了擦亮運河文化名片,蘇州已經有了新一輪構想,通過「運河十景」的品牌打造,充分發揮好串珠成鏈效應,更好地激發大運河文化帶的活力。為了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這一課題,還需要深度挖掘現有文化資源,引入社會專業策劃團隊,加快建成一批運河文化特色小鎮、休閒街區、精品景區,策劃一批運河精品旅遊線路,設計一批宣傳產品,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下、玩得好」。
蘇州「運河十景」之平望·四河匯集。資料圖片
蘇州「運河十景」之平江古巷。資料圖片
蘇州「運河十景」之水陸盤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