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萬隆製藥的此次IPO鎩羽也再次證明,雖然兩年多時間過去了,昔日曾一心想打造成中國版高盛的「九鼎系」,縱然在IPO審核權下放交易所和註冊制改革實施的當下,依然難以逃脫被監管繼續「雪藏」的結果。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覃寒池@北京
編輯:翟 睿 @北京
或許連九鼎投資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樁始於2018年初的「窗口性」監管會持續如此之久,作為曾經A股市場的知名PE/VC大鱷,近三年過去了,種種跡象皆表明,九鼎投資依然還未有走出那場漫長冰凍期的趨勢。
自2020年6月15日創業板上市審核中心正式接收註冊制下擬IPO申請至今,340家企業向深交所申報了其上市材料。
但直到7月30日,西安萬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隆製藥」)的名字還是沒有出現在深交所創業板擬IPO企業的名單之中,這家早在2014年便開啟其IPO之路並在證監會發行部的擬創業板上市隊伍中排隊多年的企業,成為了這次創業板IPO註冊制改革中極為個別的「掉隊者」。
「因一些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和避免的問題,公司已經決定終止IPO並撤回了此前的創業板上市申請了。」7月30日,一位接近於萬隆製藥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申報多年,出現這樣的結果,雖然遺憾,但也無奈。」
「按照目前的相關政策,即使公司繼續申報,在短期內也無法獲得審核推進。」上述知情人士解釋道。而其所謂的「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和避免的問題」則與「九鼎系」參投的企業遭遇監管措施有關。
早在2018年時,叩叩財訊便獨家報導了證監會內部叫停「九鼎系」參投的多起IPO項目的消息。
斯時,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自2008年5月左右開始,證監會內部窗口指導,要求在擬IPO公司中,如果有九鼎投資參投的企業,儘可能暫緩接受申報材料、審核和下發批文(詳見叩叩財訊報導《獨家重磅||九鼎入秋:監管層內部暫停其多起IPO參投項目》)。
萬隆製藥的此次IPO鎩羽也再次證明,雖然兩年多時間過去了,昔日曾一心想打造成中國版高盛的「九鼎系」,縱然在IPO審核權下放交易所和註冊制改革實施的當下,依然難以逃脫被監管繼續「雪藏」的結果。
1)萬隆製藥IPO的兩度失利
這是萬隆製藥IPO六年來的第二次終止審核而申請撤回材料。
2014年6月,萬隆製藥首度向IPO發起了衝擊,這家主營業務為治療厭氧菌藥物奧硝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最初預計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募資3億於創業板上市。
隨著審核的推進,2015年底,萬隆製藥突然選擇了終止其該次首發申請並撤回申報材料,由此宣布了其第一次衝擊國內資本市場以失敗告終。
據叩叩財訊從可靠消息源處獲悉,萬隆製藥的首次IPO之所以被證監會拒之門外,與其股東、董事受讓有關股份的資金來源存在爭議有關——萬隆製藥首次IPO的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在海通證券向證監會提交的有關申請文件中,對萬隆製藥主要股東、董事受讓股份的資金來源核查結論存在前後不一致的情形,且未在財務報告有效期內向證監會提交相關核查報告。
2015年底撤回申請後,萬隆製藥重新調整了部分自然人持股的股權結構,將三位有爭議的自然人股東名下股權悉數轉讓給了實控人陳秋林。
2016年4月,在將中介券商由海通證券更換為開源證券後,萬隆製藥旋即第二次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這一次,其依然計劃發行2500萬股,但募資額度從之前的3億元調整為3.4億元。
在萬隆製藥第二次IPO申請獲得接受後,2018年4月,證監會正式對其下發反饋意見,一個多月後的2018年5月4日,萬隆製藥完成了其招股說明書(預披露)的更新,靜候發審會的到來。
也正是在此時,原本在國內資本PE市場中如日中天的「九鼎系」突遭監管調控。所有九鼎投資參投的企業,皆被監管層內部要求儘可能暫緩接受申報材料、審核和下發批文。
在萬隆製藥中,「九鼎系」旗下PE北京昆吾九鼎醫藥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昆吾九鼎」)持有其此次IPO發行前12%的股份,為除實控人陳秋林外的第二大股東。
兩年多時間過去了,一家家原本排隊在其後的擬上市企業紛紛完成上會和發行,但萬隆製藥的IPO流程似乎陷入了靜止狀態。
昆吾九鼎是在2010年底通過增資進入萬隆製藥股東之列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2月13日,就在萬隆製藥股份制改制之前引入的最後一輪增資擴股中,昆吾九鼎以3000 萬元認購了其 849.545 萬元的新增註冊資本,每股增資價格為3.53元。
2011年5月,萬隆製藥成功完成改制,昆吾九鼎以900萬股的持股數和12%的持股比例成為了萬隆製藥的第二大股東。
斯時的萬隆製藥應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十年前的這筆3000萬元的增資會給其IPO留下了如此大的隱患。
「在2018年下半年,公司便已經聽聞了監管層對九鼎投資的擬IPO公司進行監管措施的說法,但此時已經完成了IPO反饋程序,要撤材料並重新調整股權架構的話,流程相當複雜,再加上當時公司方面評估認為這一措施可能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畢竟九鼎投資在A股市場中也是擁有不可小覷的資本和人脈資源,於是公司選擇了靜待九鼎系解禁。」上述接近於萬隆製藥的知情人士表示,九鼎投資的實控人吳剛出身於證監會,曾是證監會最年輕的處長,加上在2017年前後,「九鼎系」PE迎來了其成立以來的最高光時刻,一年更是有十餘家由其參投的IPO項目過會上市,在亮眼的資本和人脈「護航」之下,大部分「九鼎系」參投的擬IPO企業皆樂觀的估計「監管措施應該是暫時性的,是短暫的」。
浙江車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車頭製藥」)也是與萬隆製藥面臨的相類似處境的數家之一。
2018年4月申報IPO的車頭製藥,同年9月便被證監會問詢了九鼎集團在其中的股權投資的安排和影響後,IPO也同樣陷入了停擺狀態(詳見叩叩財訊報導《「九鼎系」參投車頭製藥IPO遭監管層重點問詢 資本對賭「棋局」行至盤中陷兩難》)。
「實際上,在2019年10月,『九鼎系』還曾一度有被監管『解禁』的趨勢。」上述接近萬隆製藥的知情人士透露,在2019年10月17日,居然之家借殼武漢中商正式獲得了證監會重組審核通過,居然之家便是「九鼎系」參投的項目之一,其旗下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如意九鼎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公司)持有居然之家借殼前的0.14%的股權,位列23位股東的倒數第二位。
但事實證明,居然之家的過審對於其他「九鼎系」參股企業而言實屬特例,除了九鼎系在其中持股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外,居然之家中擁有的阿里巴巴、雲峰基金、紅杉資本、諾亞控股等諸多資本大咖參股的背景,也為該項目的成功過審提供了一般企業難及的加持效應。
於是,在靜耗了一年多時間後,2019年11月,車頭製藥率先選擇了撤回上市申請終止IPO。
「這兩年間,萬隆製藥也多次動過撤回IPO申請的念頭,但還是對九鼎的解禁抱有一絲幻想,結果等來的還是毫無進展的結果。」上述接近於萬隆製藥的知情人士透露,隨著創業板註冊制的改革,創業板IPO審核權從證監會手中下放深交所,「原本以為這或是『九鼎系』參投企業IPO解禁的窗口,但與交易所方面溝通之後,之前的窗口措施卻依然未有絲毫放鬆。」
不過,創業板註冊制下存量排隊企業的平移政策則給予了萬隆製藥撤回IPO申報材料的契機。
「萬隆製藥應該會繼續申請IPO,但至於何時申請,尚不好預估。」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政策,萬隆製藥要想接下來順利IPO,在撤回申請後,首要工作便是對昆吾九鼎的持股進行清理,「清理工作也將會是一項大工程,已經持股了十年之久的昆吾九鼎是否願意退出?以什麼價格和方式退出,誰來接手這部分股權,這都是擺在萬隆製藥面前棘手的問題。」
2)「九鼎系」積重難返:錯失IPO最黃金歲月
隨著近年來科創板註冊制的全面推行、創業板註冊制的改革落地以及新三板精選層的出爐,A股IPO市場正迎來近十年來的繁盛黃金,IPO無論是審核寬鬆的趨勢還是發行的速度都達到了近年來的高峰。做一個假設,如果2018年初,「九鼎系」沒有因故遭遇監管的相關措施而遭遇項目冰封,那麼,作為PE股權投資國內機構的執牛耳者之一,「九鼎系」在IPO市場中的收穫又將是如何一派「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景象?
在2019年3月,科創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加速推進之時,曾有不少投資者還樂觀認為,科創板的推出將有利於「九鼎系」的發展,畢竟在過去的多年時間裡,醫藥、電子、材料、網際網路等領域是「九鼎系」投資的重要領域。
然而現實的殘酷卻讓這家昔日光鮮的投資令人不忍直視。
「九鼎系」參投企業最近一次品嘗到IPO上市之喜還要追溯到2018年1月24日的華菱精工掛牌上市,其IPO發行批文於2017年12月28日獲得核准。據叩叩財訊獲悉,自華菱精工之後至今,整整兩年零7個月過去了,「九鼎系」在管基金參投的項目無一獲得證監會IPO核准批覆,而在此期間,A股IPO市場內共有近450家企業完成了掛牌上市。
受參股IPO項目的全面調控影響,2018年下半年以來,九鼎投資管理的基金新增投資規模以斷崖式的方式銳減。
據叩叩財訊獲得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九鼎投資管理的基金新增實繳規模還達到16.58億,但接下來的2018年第三季度,其基金新增實繳規模則僅增加了0.88億。2019年,九鼎投資全年基金新增實繳規模為8.21億,較2018年同比下滑近60%。而到了2020年,其上半年管理的基金新增實繳規模僅1.04億,與兩年前相比,銳減超過9成。
「目前還不是九鼎投資最艱難的時光。」滬上一家知名PE機構的負責人士告訴叩叩財訊,因為PE投資的特殊性,受IPO項目退出機制的影響,一般項目的退出期皆在IPO上市後1-3年內,所以九鼎投資這幾年的收益還可以依靠前幾年的IPO項目的減持支撐,但自2018年以來其便未有IPO項目獲批,這也就意味著在2021年之後,九鼎投資的IPO項目退出回收將進入斷層期。
據九鼎投資2019年年報顯示,其當年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實現淨利潤 2.3 億元,同比增加 53%。截止2019 年末,其管理的基金已完全退出項目的投資本金 123.1 億元,收回金額 331.4 億元,回報倍數 2.7倍。截至 2019 年末,在管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的尚未退出項目的剩餘投資本金為 163.6 億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