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皇太極駕崩後沒多久,多鐸就強搶民女,還是范文程的妻子

2021-01-08 白荷說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白荷說歷史

中國幾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而且中國的歷史太精彩了,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出幾籮筐跌宕起伏的故事,近年來古裝劇大熱,但很多古裝劇是根據劇情需要進行過大量二次創作,離歷史本來的真實面目越來越遠,但真實的歷史也同樣精彩,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重溫歷史的精彩。

多鐸受命前往蒙古科爾沁替多爾袞給未來的妻子小玉兒下聘。在草原上,他看見一個姑娘正對著一棵大樹許願。多鐸對這姑娘一見傾心,心生好感。可是,就在下聘之時,多鐸卻驚訝地發現了自己的心上人原來就是未來的嫂子小玉兒,心裡又驚訝又失落。不過當他得知小玉兒是真心愛慕多爾袞,也就放棄了向她表達愛意的想法。因為他覺得只要看到她得到幸福,自己也就能幸福。可多爾袞心中早已另有佳人,小玉兒註定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多鐸對此憂心忡忡,常常提點多爾袞要對她好些。而他則默默地愛了小玉兒一輩子,直到死,小玉兒也不知道有一個人這樣不求回報地對待她。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寧願看八卦古裝劇,而不喜歡看正兒八經的歷史劇呢?因為八卦劇往往能夠滿足一個人對於愛情的全部幻想,它會為你創造一個最完美的另一半。就像多鐸的愛情在電視劇被描述得十分純粹美好一般,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確是個很悽美的故事。可在真實的歷史上,多鐸卻出名的多情,或者說是濫情。多鐸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五歲,卻留下了十六個孩子,可見他並不是有些人心裡一生只愛一人的專情男配。多鐸的妻妾據史書上記載的一共是十一個。

其中,福晉(正妻)先後娶了三位,前兩位都出自博爾濟吉特氏,第三位姓那拉氏。此外,還有側福晉兩名,庶福晉四名,侍妾兩名。其中絕大部分妻妾都為他生過孩子,可見「雨露均沾」這四字,多鐸是貫徹得十分到位的。她們之中,來頭最大的是多鐸的繼福晉達哲。這位蒙古格格是科爾沁大妃的女兒,和皇太極的皇后哲哲是親姐倆後來的孝莊太后都得管她叫一聲姨。這輩分是有點亂,需要您自個兒慢慢地梳理一下。據《清初內國史檔》中的記載,這位達哲福晉長得很對不起觀眾。

剛開始的時候,多鐸是說什麼也不想和這位醜女結婚,而且還得讓她做正妻。可達哲身份的確很不一般,因而當時有很多哥們都勸他說,這姑娘長得雖然醜,但身份不低,你娶了她對你的事業也會很有幫助的嘛!(「女雖醜,系大福晉內親,且又富貴」)後來,連皇太極都在其中摻和了一腳,天下有哪個女人不會變胖變醜的(女豈不可變胖發福乎?),意思是說,就算給你個美女又如何?等生下孩子以後不也會變成黃臉婆嗎?這些理由聽來也著實讓人覺得哭笑不得。

不過後來,多鐸還是娶了這位醜女。至於是他被這些理由說服了還是覺得家裡多口人也沒啥大不了,抑或是被那些說客們說得煩了,這就不得而知了。史書上並沒記載多鐸與這位醜女福晉的婚後生活,估計多數情況還是相敬如「冰」吧。不過對於多鐸那個時代的貴族子弟來說,內有十幾個小妾,外有幾十個情人,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多鐸因為好色而引得後人詬病的其實是另外一件事。

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也就是皇太極駕崩後沒多久,多鐸就指使手下人搶了一個美貌的婦人到府裡來,直說要讓她來隨身侍奉自己。強搶民女,那還了得!況且,這個婦人可不是一般的婦人,而是大學士范文程的妻子。說到這范文程,的確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可身為明臣卻一心一意地幫著清朝做事,歷史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相當嚴重。憎惡他的罵他是「漢奸」,像顧炎武就曾擲地有聲地說他是「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而受了他恩惠的清人則將他捧上了天。就像康熙皇帝說的,「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可見,清人得了范文程,也算是得了個寶。

如今,多鐸居然全然不顧范文程的顏面,此事可大不可小。萬一范文程也學那「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跑去為別人辦事,那豈不是要多出許多麻煩事來了。想到此出,攝政王多爾袞就發了雷霆大火。當即就下令,罰了多鐸一千兩銀子,並且奪了他手底下的十五牛錄。這其實已經算是相當嚴重的懲罰了。多鐸十分不滿,想著不就是個女人?馬背上的民族看上一個女人難道不能靠搶?瞧瞧這落後的強盜邏輯,和影視劇中那個活潑純善的多鐸小弟是不是沒什麼 關係啊?

多鐸是在三十五歲那年因為天花而死的,也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不過,就因為太「英年」,而且死因還是痘症,似乎和多鐸囂張任性的個性不大符合,所以野史和八卦小說家就他的死因編造了一個又一個離奇的故事。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多鐸死後,有兩名妻妾吵著鬧著要給他殉葬。不管您信不信,我反正是持保留態度的。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范文程作為明朝萬曆年間的秀才,為什麼要選擇歸降後金呢?
    范文程做漢奸憋氣又窩火,還遭受了「妻子被擄」的奇恥大辱,如果範仲淹知道其子孫後代中有這樣的存在,估計也會死不瞑目。范文程晚年曾在皇太極墓前哭得死去活來,可見他這個漢奸做得有多委屈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野心勃勃,自然知道要想建功立業,單單只憑武力是絕對不行的,還必須獲得知識分子的幫助,所以頗具才智的范文程自然受到了兩人的重用。這個時期的范文程,不僅為後金出謀劃策,有時候還親自披掛上陣,表現居然還很勇猛,由此可見他已經完全死心塌地效力新主子了!
  • 范文程:從奴隸到「大清第一功臣」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之一
    從這份奏疏,可以看出范文程在兩個方面的弱點。其一,此時範的文學修養欠佳,表述水平不太高明。這份奏疏是寧完我、范文程、馬國柱三人合奏,寧完我是遼陽人,天命年間被俘為奴,天聰三年以「通文史」被皇太極召入文館辦事,授為參將。馬國柱原系明朝生員,進入文館後於天聰八年考中舉人。此疏雖未註明由誰執筆撰寫,但既系三人「公疏」同奏,把它作為反映文程之水平的材料,還是不會錯的。
  • 八旗的包衣升官後,為何最怕見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訓
    因此皇太極告訴大家,黃色是皇帝特有的顏色,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應該一直是皇帝掌握(此前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給了多鐸,鑲黃旗給了阿濟格),此外他本人原先是正白旗旗主,所以現在他依舊要擔任該旗旗主。這麼一來皇太極就掌握了三旗的力量,這三旗也被稱為上三旗。
  • 豫親王多鐸——帝王家的「傻兒子」
    多鐸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正妻所生),根據遊牧民族風俗不需要怎麼努力就會繼承父親全部的家財。十三歲,努爾哈赤死亡,直接被皇太極換為正白旗旗主貝勒(多鐸原本是繼承努爾哈赤二黃旗之一,皇太極繼位後將自己二白旗與二黃旗互換旗幟)。
  • 范文程與範仲淹均是歷史忠臣/他們有什麼關係
    范文程投降清朝後,深得努爾哈赤的倚重,范文程的確也是有才之人,先後輔佐了清朝四代皇帝,無論是軍國大事,還是朝廷要務,皇帝都會讓范文程參與其中。為清朝的開國立下汗馬功勞,並在清朝攻打明朝的過程中,盡力保全百姓,減少死亡。范文程一直勤勤懇懇,感念努爾哈赤的知遇之恩。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享年69歲,康熙親自題詞「元輔高風」,以示緬懷。范文程乃北宋名臣範仲淹第十七世孫。
  • 范文程洪承疇算不算是英雄?皇太極:當然是!崇禎帝:別問我
    叛徒范文程范文程(字憲鬥),遼東瀋陽衛人。他是宋朝名臣範仲淹的後裔,自幼好學,精通文史政事,聰明好學。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攻陷撫順,范文程投降歸順,從此以後為大金效力。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范文程成為他最為仰仗的謀士。藉助范文程的漢人思維,皇太極攻打明朝勢如破竹。范文程還幫助皇太極建立了清朝政權,將明朝的制度逐步加入到清朝統治中去。
  • 皇太極無計可施,孝莊巧施美人計拿下洪承疇,難道真是以色誘降?
    但是此人一向以忠義著稱,皇太極派多人勸降,洪承疇都不予理睬,同為降將的范文程前往勸降,也無功而返。洪承疇在獄中絕食數日,一心要做明朝的斷頭將軍。無計可施的皇太極,愁容滿面,皇太極建國需要人才,求賢若渴的他對這樣的人真是才殺不得,也放不得。
  • 范文程結局如何?
    范文程在歷史上飽受爭議。作為漢人,他卻是滿清(後金)的柱國勳臣,可以說如果後金沒有范文程這個智囊,可能最終只是遼東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范文程在後金崛起以及入關統一中原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關鍵性、決定性的意見。
  • 清朝皇帝皇太極
    努爾哈赤沒殺代善,不是他不想,他殺褚英時可沒手軟。然而,努爾哈赤沒再活多久,代善保住一命,但他的實力已大受影響,也影響他的接班。  其實精明但不聰明的阿巴亥當時可是採多角化經營,多管齊下的。她不只勾引代善,她也向小她兩歲的皇太極示愛,但皇太極不為所動,反而報告努爾哈赤,間接揭發代善與阿巴亥姦情。  當時努爾哈赤之下,最大勢力只有兩個:代善與皇太極,拉下代善,帝位已經是他的了。
  • 清代第一漢臣,范文程,且看他是如何為清朝做事的
    范文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說道範仲淹,這可就人盡皆知了,宋代著名的大臣,也是文學界裡很出名的人物。而范文程就是範仲淹的後人,他也是很有智慧的人,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為清朝的基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努爾哈赤打天下期間,范文程就歸順了金,想要為金做事,可是空有才能的范文程並沒有受到努爾哈赤的重視,混了半天也只是混了個沒有權利的小官。這和努爾哈赤個人因素有關,他自己就帶有民族歧視,看不起漢族的官員,徵服了漢族人,也並不優待他們,反而是讓漢族的人給滿足的人當奴隸。不過,皇太極就不一樣了,他很重視漢族的人,尤其是范文程。
  • 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
    皇太極繼位後,頒布了《滿漢別居令》,提出「滿漢一體毋致異同」,實行「編戶為民」政策,下令將大多數漢民莊丁由莊田抽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廣大漢人由農奴恢復為民戶,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緩解了滿漢之間的矛盾!《清太宗實錄》記載:「漢官漢民皆大悅,逃者皆止,奸細絕跡。」乙:開始啟用一些漢人做官!
  • 「原創」結合歷史檔案戲說多鐸養蜜蜂
    在電視劇《美人無淚》裡面有多鐸為了幫小玉兒摘連理果不慎觸碰了樹上的蜜蜂窩然後蜜蜂蜂擁而出,被迫一起逃跑的劇情嗎?其實呀這在歷史上多鐸是有飼養過蜜蜂的。而且還因為多鐸大量的飼養蜜蜂和多爾袞生出了嫌隙。但多鐸飼養蜜蜂可不是為了逗嫂子開心,而是為了養活鑲白旗的老老少少。
  • 洪承疇和范文程之流,到底算是清朝的開國功勳,還是漢奸呢?
    同時,洪承疇、范文程也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他們為清朝出謀劃策,計取中原、平定江南,可以說,沒有他們充當帶路黨,清朝是不可能輕易定鼎中原,統一天下的。首先說說范文程。范文程是遼東士子,考中過秀才。大概是感到在明朝仕途無望吧,二十歲出頭的范文程主動投靠了努爾哈赤。當時的努爾哈赤在遼東地區剛剛崛起。
  • 皇太極突然駕崩,長子豪格在有八旗中的六旗支持下,怎麼沒成為清朝...
    豪格曾跟隨皇太極親徵朝鮮王朝,後又跟隨多爾袞徵討明朝,戰功也是顯赫的。按理說,豪格作為皇長子繼承大清皇位是毫無懸念的,但是他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呢? 估計很多人知道「宗法制」,在宗法制當中有一條很核心的規定,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皇帝沒有立太子,毫無疑問,皇位肯定是豪格莫屬。
  • 努爾哈赤的失誤,皇太極如何解決,才將後金髮展壯大?
    對於漢人官員,努爾哈赤也沒讓他們好過,從明朝而來投奔後金的漢人范文程,雖然才學淵博胸懷韜略,可在努爾哈赤的打壓防範下,范文程只能充當章京之類的無權小官,難以發揮他的真實才幹。 同時,努爾哈赤將眾多漢族官員,配置給各個貝勒、滿臣。
  • 作為清朝首個漢人大臣,范文程為啥對清廷死心塌地,他結局如何?
    (范文程畫像)范文程因祖上犯罪,在明初時被全家遷至遼東瀋陽,自此在瀋陽安家落戶,直到明朝末年,後金軍攻打撫順,大量平民被掠為奴,范文程也在其中。按照《清史稿》的記載,范文程是自己投靠後金的,但是關於范文程投降後經歷,《清史稿》卻並沒有交代。范文程是1618年投降的,但直到五年之後范文程才重新出現在史書記錄當中,這五年時間他去幹嘛了?很明顯,范文程並非是主動投靠後金,而是作為一個俘虜進入後金朝廷的。
  • 皇太極為何能繼承汗位,有個優點不容忽視,眾多兄弟將領僅有他識字
    但此時的多爾袞年僅14歲,又沒有什麼軍功,其母阿巴亥大妃被逼殉葬後,關於他繼位的話題就再也沒有人提過。後金政權8位執政貝勒,7位無緣汗位當時,後金政權掌權的王族子弟共有8人: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阿濟格、多鐸、嶽託、豪格。
  • 清史探秘:他是清王朝統一戰事中,唯一戰死沙場的親王
    甚至,就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些首領人物,也都是在戰場上經過多年摸爬滾打的戰爭強人。作為他們的子孫,豪格、多鐸、多爾袞、濟爾哈朗等名將先後登上歷史的舞臺,為清王朝的建立和統一天下,做出了不朽的功勳。叔叔皇太極即位之後,他又多次跟隨皇太極進攻明朝,還曾經跟隨多鐸徵討依舊聽從明朝指揮的朝鮮李氏王朝。皇太極崇德元年,尼堪因戰功卓著而被晉封為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