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必讀:「底薪+提成」已過時,企業都在用的薪酬激勵模式

2020-12-12 掌上薪酬

一:目標管理—指明企業方向

1,企業最根本的定義,及其目的、使命、必須轉化為目標。否則,它們只停留在你的見解上,只是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良好的願望。

2, 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目標管理的核心是成果管理、自我管理和責任管理。

3,建立完整的目標體系。目標有四個核心特徵:實際性、可行性、匹配性、階段性。

二:自我管理 —決定企業高度。

1,改變觀念和思維方式比學會管理更重要。企業存在的問題80%不是方法問題,而是觀念問題。

2,管好自己是管好一切的先決條件。這與中國古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管理智慧不謀而合。

3,自我管理有七個原則:認識你自己,發現你的優勢,尋找做事的方法,問問自己的貢獻,把握自己的時間,敢於擔當責任,與大家分享成功。

三:戰略管理 —規劃企業未來

1,戰略是一種分析式思維。戰略管理不是一個魔術盒,也不只是一套技術。戰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維,是對資源的有效配置。

2,戰略規劃並不是做未來的決策,而是為未來做現在的決策。戰略規劃只是一種思考的工具——思考為了取得未來的結果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3,戰略是由戰術組成的。如果戰略不是以戰術為依據並體現在其中,那麼再詳盡的戰略也只不過是面向未來的「紙上談兵」。

四:人才管理 —優化企業資源

1,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而在於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絕不會只看到職位的要求,他會首先考慮被用之人究竟有哪些長處。

2,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創造業績的是員工,制度不能替代人的主動作用。

3,管理的出發點是圍繞「人性」,核心是人的努力,目的是使下屬具備「管理者態度」。

五:團隊管理— 塑造企業文化

1.團隊管理需要「人性化」。要始終明確一個概念:「你僱傭的是人,不是員工」。

2.滿足下屬的精神需要。管理者要靈活使用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

3.金錢不是激勵員工的唯一辦法。知識型員工追求成就感,希望挑戰、認可和尊重。

六:決策管理— 提高企業效能

1,風險最低原則。沒有「盡善盡美」的戰略決策。人們總要進行平衡。最佳的戰略決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總是帶有風險的。

2,集思廣益原則。決策離不開信息和分析,要鼓勵下屬提供不同的想法。

3,完美執行原則。 事實上,一項決策如果沒有列舉一條一條的行動步驟,並指派為某某人的工作和責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項決策,最多只是一種意願而已。

七:組織管理—保障企業運行

1,企業要建立溝通順暢的組織結構,亦即組織結構要有高度的適應性。溝通順暢是運營效率的基礎。

2,管理部屬的關鍵不是理論、教條和時髦的名詞,而是工作績效。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3,在一個結構快速變遷的時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夠領導變革的人。在21世紀,管理最大的挑戰是使組織成為變革的領導者。

八:創新管理 —抓住企業靈魂

1,從對企業活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業通過營銷和創新而創造顧客,因此,從本質上說,管理一個企業必須是創造性的。創新要聚焦市場,而不是產品。

2,創新和預見是不確定性時代的生存法則。不能自我創新,註定被人淘汰。

3,創新,要善於突破思維常規,避免「沉錨效應」。思維不改變,是無法討論創新的。

九:有效管理—聚焦企業目的

1,智力、形象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2,沒有評估就不會有好成果 。經理人評估部屬的績效時,必須圍繞兩個核心問題進行:一是人與工作的匹配程度;二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係。

3,組織內部只有成本,結果存在於組織的外部。成本控制水平,是企業管理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十:風險管理—保證企業健康

1,在風險控制中,要特別管住3種致命的風險: 財務風險,比如流動資金、投資、匯率等; 法律風險,如傾銷、合作等的訴訟; 資訊風險,如智慧財產權、商業機密等。

2,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減少錯誤、避免損失,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3,不懂風險管理,好比盲人騎瞎馬,不但發展無從談起,還有可能步入深淵。

華為人才激勵機制精髓:

物質激勵是所有激勵方式中最直接、最普遍的激勵方式。目前最常用的兩種物質激勵方式是薪酬激勵和股權收益激勵。華為公司在這兩種激勵機制中,均有比其餘公司更加完善、合理的方面。

在談到華為的人才激勵機制的時候,任正非說:「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理論基礎。我們的激勵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讓雷鋒、焦裕祿吃虧,不讓焦裕祿累出肝病,不讓雷鋒穿破襪子;二是集體奮鬥。」

所以,如果你要想讓員工(部下)敬業,就要給他們一個敬業的理由;如果你想讓員工(部下)承擔責任,就要給他們一個承擔責任的理由。而這一切一切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大道理,那就是薪酬分配機制。

1、KSF增值加薪: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標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KSF增值加薪法——一種員工和企業共贏的薪酬分配模式(適用於管理者和一線銷售人員)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以某生產製造業生產經理KSF薪酬模式為例:

1、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相比其他傳統模式薪酬模式,KSF薪酬績效模式是在開啟員工源動力,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把薪酬和績效全面融合,充分挖掘員工潛能,讓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實現利益趨同,讓員工更容易認同和接受。

實操步驟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

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

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總結: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願意為自己做事。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只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穩定性不強,那企業老闆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指責別人。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相關焦點

  • 管理必讀:底薪+提成已過時,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航向就是做事情的目標,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然後才能夠將事情做好。對於領導者來說,正確地做事情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須做正確的事情。明確目標,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全體員工。 許多領導者做工作沒有明確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下子試試這個辦法,一下子用用那個辦法。
  • 「底薪+提成」已過時,一套激勵、留住優秀員工的薪酬績效模式!
    不管是不是龍潭虎穴,都得闖一闖了吧。換個角度說,作為老闆,市價都已經是現在員工收入的五倍了,你要說你一直對員工好,怎麼都缺乏說服力。真正的核心員工,加薪吧,留住一個是一個。留住人才的最核心的是薪酬高低,二是創始人個人魅力。
  • 董明珠:「底薪+提成」已過時,老闆會對員工如何培養,管理必讀
    底薪+提成的弊端: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回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 底薪+提成已過時,換套薪酬激勵模式
    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三個月不開單就要炒掉,實際上,在低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之下,就算公司不炒掉,業務員自己都會選擇離開,因為靠底薪撐不了多久。 對很多業務員來說,並非能力有問題,我也見過很多人,第一年做業務,基本上是沒錢賺的,基本都在學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計和沉澱,半年後就爆發了,一發而不可收。
  • 「底薪+提成」落後了,企業都在用的薪酬模式
    我們都明白,工廠裡面大部分都是傳統的薪酬模式——固定薪酬,再者就是加績效工資。 一,KSF薪酬模式——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 底薪+提成已過時,員工執行力不到位,已是一種普遍狀態,附案例
    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但作為管理者,與其怪責、埋怨,不如找對方向、用對措施、逐步加以改善。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這方式還是特別單一、激勵性不夠豐富,對於業務而言,激勵性自然動力也是不夠級全面的。
  • 松下電器公司:底薪+提成已過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個有效手段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這方式還是特別單一、激勵性不夠豐富,對於業務而言,激勵性自然動力也是不夠級全面的。
  • 營銷總監的薪酬待遇,都有哪些不同模式呢?
    每個銷售管理人員都會關心薪酬設定的01 最常見模式:底薪+提成營銷總監最為常見的薪資模式,就是底薪+提成模式。因而這類企業真正在用的營銷總監,通常專業水準都不怎麼樣。這類老闆期望通過高提成來激勵營銷總監調動資源,調動團隊力量,來達成較好的銷售業績。等到銷售業績達到老闆的期望值了,他自然會調整薪酬制度的。銷售穩定的中型企業老闆,通常給營銷總監的是較高底薪+普通提成那些銷售狀況穩定的中型企業,通常願意給營銷總監以較高底薪。因為企業的層次在這兒,對營銷總監的素質要求也會高一點。
  • 作為領導,給員工發錢是必須的,企業都在用的薪酬激勵模式
    不少朋友都和我提起這個問題。 但是我卻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員工感激? 真正發錢的目的是為了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 如果說員工感激, 但是不能產生效益和利益,這種感激有什麼用?
  • 「員工太懶散,工作沒激情」,企業都在給優秀員工用的薪酬模式
    「得力幹將只要我交代下去的事情都能完成,對於工作的態度我只能說一般,畢竟都是年輕人,都喜歡耍。」他回答。 「是否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與薪酬體系?對於員工的薪酬待遇,是否有一定的激勵制度?」
  • 一套讓員工主動幹的薪酬模式,管理一個團隊,更要有黃金定律
    現在很多企業老闆都在用這種爛大街的傳統薪酬設計:固定工資或底薪+提成。固定工資的發放好與壞自然不用多說。但是,底薪+提成」基本上是業務團隊很普遍的計薪方式,不過,業績提成是不是應該根據員工當月業績高低設置不同檔級的提成比例呢?今天的分享,是教大家正確薪酬設計方法!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 華為任正非:設計管理和銷售人員的激勵薪酬機制,讓員工主動幹
    有一個權威調查,隨機調查了3000多家中國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包括在華的世界500強企業),結果顯示這些企業都在做績效管理和考核,但他們對績效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如下: 華為集團銷售人員的薪酬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激勵要直接2、 激勵要及時3、 激勵要疊加4、 激勵要簡單 一、 底薪 底薪部分是為了保障員工的基本需求,對於銷售人員而言,該部分薪酬佔比越低越好,最高不建議超過50%。
  • 海爾張瑞敏則表示:底薪+提成已過時,希望員工到公司時心情舒暢
    張瑞敏打破傳統製造業的科層,以「人單合一的雙贏模式」梳理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員工、企業與供應鏈的三重關係,推動海爾從傳統製造企業向平臺網絡組織全面轉型,推動海爾達到「三無」境界: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 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授胡泳看來,海爾的組織創新,是以人的價值為主線,探究一個終極目標——人在組織當中的地位:人即自組織。
  • 海爾張瑞敏:沒有中層管理人員,每個人都是中心,員工的薪酬模式
    二、科層制也會被顛覆,因為網際網路的零距離帶來的是去中心化,過去的科層制有中心,他的上級領導就是他的中心,直屬領導是中心,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是中心。 三、職能管理也會被顛覆,中層幹部沒有用所以要去掉。據了解,前些年海爾集團去掉了一萬多名中層管理幹部,給他們兩條路,要麼創業要麼離開。
  • 東莞工廠員工怒懟老闆,還用「底薪+提成」,工廠倒閉是早晚的事
    二、管理模式照虎畫貓 工廠定的有些規矩是為了產量,為此老闆拼命的壓榨員工,比如,上班時間不能說話,每個地方每道工序用時幾秒居然都有要求!
  • 管理心得:底薪+提成是慢性毒藥,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思考:如何設計提成激勵才是正確的方向?解決方案: 那麼怎樣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勵員工,給員工加薪還不增加企業成本?實現員工價值和企業利益趨同呢? 一、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子,價值管理工具,適用於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 老闆:我才知道「底薪+提成」有多害人,老闆最終辭退了副總
    原來這家企業的管理層,除了業務經理是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其他崗位都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雙薪」,有少數高管則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分紅(即年薪制)」。 老闆決定採用公司貼一點、從原固定工資中拿出一點出來組合成一項「績效工資」,然後通過每個月的考核與績效工資掛勾。
  • 春招季薪酬模式引熱議,樂有家為什麼底薪那麼高?
    2021年即將到來,眾多企業的「春季招聘」工程也陸續在全國各地開展。受疫情及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2020年企業人才流失現象普遍存在,崗位缺口劇增。房地產經紀行業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更需要吸引大量人才的進入,而其中企業的薪酬福利,就成為了應聘者關注對比的核心指標之一。
  • 廣告營銷師,如何定製薪酬策略?
    薪酬管理是企業用人平衡的關鍵,在職場中,企業的競爭力往往就是優秀人才的競爭力,而薪酬作為留人用人的關鍵指標,也是企業很重要的一環。每個企業也有自己的薪酬模式和標準,例如廣告營銷師這個崗位,很多公司都是按「低底薪+提成」模式來計算,多數都是按銷售模式來制定,其實一定層面說是不太合理的,那如何制定合理的崗位薪酬策略,下面簡單分享幾點:01
  • 肖南:底薪,一個太熟悉反而被忽視的激勵工具|乾貨
    03 底薪激勵底薪(base salary),嚴格地說並不等同於我們通常認為的基本工資(basic salary)的概念。底薪的「底」(base)類似基石的意思,重要性不可小覷,它是打造個人總薪酬的一個基石薪酬。基本工資就確實太基本(basic)了,它是為提成制而設計的一個讓你不死不活、拼命掙提成的生活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