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才知道「底薪+提成」有多害人,老闆最終辭退了副總

2020-12-17 騰訊網

老闆們都有一愁,就是「薪愁」,如何發工資員工滿意,老闆也願意?

有一家製造型企業,這幾年業績不太理想,老闆很著急,想快點改變局面、扭轉頹勢。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績效管理的一些知識,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找來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商量如何實施。由於這位HR經理雖然科班出身,但年輕力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於是,他們就從其他公司挖了一名副總過來。準備在公司大力推行績效考核。

原來這家企業的管理層,除了業務經理是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其他崗位都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雙薪」,有少數高管則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分紅(即年薪制)」。

老闆決定採用公司貼一點、從原固定工資中拿出一點出來組合成一項「績效工資」,然後通過每個月的考核與績效工資掛勾。

比如,生產經理的月薪是10000元,從中拿出2000元,公司貼進去2000元,其績效工資就是4000元的標準。公司宣布這個做法時,管理層還是認可的,因為工資都加了,如生產經理從月薪10000元增至12000元。

老闆想既然加了工資,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考核的都是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導向。所以在定指標、目標時,老闆提出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要求和標準。

比如,公司銷售額,去年是7000萬,今年定的目標是9000萬,實際上前年是7800萬,說明公司這幾年都是在下降的。再比如,財務部有一個指標「費用率」,去年是25.56%,老闆要求下降1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23%。還有,人力資源部有一個指標「員工主動離職率」,去年是59%,老闆要求下降2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47.2%。這些目標都根據預算分解到每個月、每個相關崗位,然後與各自的績效工資掛勾計算。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管理層都加了一塊工資,大家對考核也很期待,無論怎樣,至少是先加了薪然後再做考核要求的。新來的副總主導考核設計和落地,也是信心滿滿的。

考核實施的第一個月:銷售目標達成率70%多,財務部的費用率指標實際達成率只有90%(實際上與去年持平),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主動離職率」指標達成率有95%,算是完成的比較好的,也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只是在分解目標的時候刻章把前幾個月的調低了一些,這樣達成率數據好看了很多。

這個月,沒有一個管理層的考核分數拿到標準的100分。比如生產經理現在的工資標準是12000元,他當月實際拿到手的是10500元。好在管理層都拿到了比過去的工資標準稍多一點的工資。

到了第兩個月,情況也差不多。這個時候,管理層拿到工資後開始坐不住了,認為老闆和副總有意設定過高的目標,目的是為了扣減自己的工資。過了第三個月,就有管理層人員明確反對考核,找出各種考核的問題、毛病,試圖阻止考核的進行。

但是,老闆的態度很堅定,他認為一項變革在初始階段受到員工牴觸、不理解很正常,只要公司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就會開始習慣和接受。

轉眼到了年底,公司開始盤點這一年的經營狀況。老闆看到了全年的數據:銷售額6500萬,比上年下降了7.14%,目標達成度只有72.22%;工資費用率由23.55%上升到了25.69%,管理層平均工資增幅為5.45%。公司經營利潤首次出現了輕微虧損。還有更重要的是,有7個管理骨幹離開了公司,其中有5個在公司工作了8年以上。而且,已經有不少管理層人員透露,如果公司不取消這樣的考核模式,準備拿了年終獎另謀高就。

在年關時刻,老闆最終辭退了副總,停止了績效考核,重新回到過去的薪酬模式。但是,老闆對新的一年更加迷茫,因為市場競爭愈加劇烈、公司產品更新動力不足、質量交貨時好時壞、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每況愈下,企業盈之路何其艱難,出路、生機在何方?

考核只是管理工具,考核本身當然不會錯,錯在思維認知和操作方式

很多企業的績效考核還是:底薪+提成+ 績效工資

詳細說明:底薪較低,提成較高,每月將「底薪+提成」總工資的30%來做 績效 工資,如:「底薪+提成」=1萬元,就會有3000元拿來做 績效 工資,然後按佔不同比例分解到不同指標上,企業每月對每個績效指標都會提出相對應的目標,最後根據目標達成率用KPI評分方式進行打分,最高分得100分!但員工幾乎沒有拿到過100分,也就是說員工每個月都會被扣掉幾百元!

業務員的傳統薪酬模式

底薪+提成的弊端: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回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三、建立更高級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伙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伙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伙人:作為合伙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伙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相關焦點

  • 工廠老闆:我才知道底薪+提成有多害人,看懂了你將少走些彎路
    其實如果換個角度,多審視自己,把員工當做一面鏡子,照照自己,發現最後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變視角,靜心頓悟!
  • 董明珠:「底薪+提成」已過時,老闆會對員工如何培養,管理必讀
    此類人往往都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很有本事的(自負),自己認為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的成績都會全部當作自己努力而得來的。他會忘記自己一路走來別人對他的提攜、苦心教導。自然就不會心存感恩了! 一個如此「白眼狼」之人,哪怕他能力再強,相信也不會有一個上司、老闆會去對他作如何培養。
  • 東莞工廠員工怒懟老闆,還用「底薪+提成」,工廠倒閉是早晚的事
    ),就這樣的條件才勉強留住人。 1、現在大部分的老闆都是寧願每年換車換房,口袋中有錢也不願給工人加工資,也不願每月把工人工資發清,老闆的心有多黑,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找不到工人,活該。
  • 老闆:「我開會還敢遲到?」,以開會辭退員工的老闆,不是好老闆
    老闆開大會,員工遲到,老闆便以此為理由,把員工現場辭退。 這種行為,不管怎麼說,這個老闆的處理方式和做法都是不對的。既是違反了勞動法,也違反了一個領導基本的行為準則。
  • 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遲到員工被現場辭退,你怎麼看?
    ,老闆當時說了一句:「我開會你都敢遲到?」 兩個人正要解釋什麼,老闆直接安排人力資源將二人辭退,兩個人平時在工作中還算出色,僅僅因為遲到就被辭退了。給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個老闆真嚴厲,以後一定要遵守勞動紀律。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沒人敢開會的時候遲到,逐漸的形成了一種習慣,但凡開會,只有早到的,絕對沒有遲到的人。
  • 老闆掙再多錢,與員工薪酬有什麼關係?
    曾見過一個老闆,他固執地認為,收入預算不就是在去年的基礎上乘以百分比嗎,有什麼糾結的?我再問,那你如何確定增長比例?他不假思索地說,開會討論決定啊。這種拍腦袋決定的預算目標,分解首先是個大難題,更別說落地了。在做年度預算時,戰略定位是必須解決的事。
  • 運用這套薪酬績效制度,可以讓員工跟老闆一樣操心,創業老闆進
    Hello,歡迎關注-億啟同舟資深策劃師、助力業績倍增劉強東曾經說,公司薪酬設計的死局就是:底薪+逐級提成,這樣只會把公司拖垮,為什麼這麼說?很多創業老闆,公司給員工開的薪資結構都是底薪+提成,提成按照業績來,比如業績是10萬,提成10%;業績15萬,提成15%;業績20萬,提成20%,以此類推。
  • 底薪+提成已過時,員工執行力不到位,已是一種普遍狀態,附案例
    案例: 某公司的經理有次辦完事回到公司,剛一下車突然發現一位青年員工剛剛走進大門。 經理抬腕看了看表,上班已經10多分鐘了。於是,他上前問道:「你是哪個部門的?」員工一看是經理,便不好意思地說:「我……我是企劃部的。」
  • 員工遲到被老闆現場辭退。老闆說:「我開會還敢遲到」怎麼看?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看利益,作為員工,老闆給你錢了,就得服從他的命令,合同裡面沒寫老闆們可以藉此辭退員工吧,但現實就是如此,存在即合理,不服不行!我遇到一個空降的領導,處理這類事情很明智,那就是以身作則帶頭遵守規則。那個時候,他剛好過來,為了立威,什麼事都以身作則,比如開會。
  • 員工與老闆發生爭議被老闆辭退,老闆還不發工資,該如何處理?
    有一位網友,因與老闆發生口頭爭議,被老闆辭退了,老闆還不發工資,於是向我救助,該如何處理。員工和老闆發生口頭爭議很正常,有分歧並非完全是壞事,企業都是在求同存異中發展。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爭論,一潭死水,這個企業是沒有未來的。
  • 前老闆給我的忠告:「在職場只會做老好人的員工,我一定辭退」
    進入一家公司,總想著要各種「吃開」,對待同事和前輩左右逢源,每每組織聚會必到場參加,自以為好人緣的你,業績卻不斷下滑,直到老闆批評甚至將你辭退。你甚至也會自問:我到底哪裡做錯了?幫助同事不是應該的嗎?從小張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曾不止一次地向我表達過人脈資源對於他這樣沒背景沒學歷的人的重要性。小張的微信裡有近四千人,這對一個參加工作僅僅三年的「小白階段」的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我很難去猜測小張這幾年間為這四千人的朋友圈都花費過哪些心思,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小張僅有的值得驕傲的資本。
  • 公司一年業務兩個億,男子一人就佔一億多,副總卻要開除他?
    公司一年的業務量兩個億左右,其中一個多億由一名員工創造,這樣的員工是所有老闆「夢寐以求」的業務能手!一個人的業績就佔公司全年業務量的一大半,這名員工肯定會得到老闆賞識,或者被重用。可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名員工不僅沒被重用,老闆反而要將他開除!我們來看看是怎回事?
  • 「底薪+提成」能讓你的業務員走多遠?任正非:基層要有飢餓感
    3.幹多幹少幹好幹壞收入都差不多,如何支付員工薪酬才是合理的? 4.員工具體表現、貢獻與其薪酬是什麼關係? 5.如何令員工具有成本意識,主動關注企業成本與浪費? 6.如何打造既有安全感、更能激勵人的薪酬模式?
  • 女同事離職,我去吃散夥飯,順手發條朋友圈,結果隔天被老闆辭退
    女同事離職,我去吃散夥飯,順手發條朋友圈,結果隔天被老闆辭退小張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經小半年了,工作能力雖然不是很強,但好在比較勤奮,每天都能夠按量完成工作,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每月的績效排名,也正在慢慢地上升,到了公司部門的中遊水平。本來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小張還是能夠在這個公司取得穩定的成長和發展的。
  • 單位辭退試用期員工,被判違法解僱,老闆:他業績沒達標!
    很多創業初期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拿到第一筆投資後,會開始瘋狂的擴張自己的團隊,然而當擴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闆才發現公司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此時只能將裁員這把刀伸向了還處於試用期員工的身上。案例小林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銷售職位,約定工資6000元加提成,試用期三個月。臨近轉正時,突然被公司告知由於其不能勝任工作,所以沒有通過公司的轉正考核,當下小林很是費解,雖然入職的時候領導有口頭告知轉正的要求,但他從來沒有籤訂過任何關於轉正考核標準的書面協議,就這樣莫名的被辭退,小林感到很無奈。
  • 淘寶運營提成多少個點?工資怎麼計算?
    淘寶運營提成一般是按營業額的百分比來算的,具體按多少百分比要看你工作的店鋪的規定。也就是說如果運營能力足夠,底氣十足,完全可以和老闆直接議定店鋪全年的利潤分成,多了不敢說,但小編了解,幹得好的運營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有的工作了3年多的高端運營的房子和車就都是公司老闆給買的。
  • 為什麼員工辭職需要提前一個月,而老闆辭退員工只需要一次談話?
    員工辭職需要提前一個月申請,而老闆辭退員工只需要一次談話,職場的確存在這樣的現象,原因有三:1.錢在老闆手裡2.員工不給企業交接工作的時間,老闆可以不給錢3.老闆要辭退你,你不馬上走,後面的工作也不可以不給錢21世紀了,看上去這麼暴力的操作,卻每天都在上演。難道老闆不怕員工去投訴、申請仲裁嗎?
  • 松下電器公司:底薪+提成已過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個有效手段
    松下電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精神價值觀的企業,在解釋「松下精神」時,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犯了一個誠實的錯誤,公司是會寬想你的,把它作為一筆學費:而你背離了公司的價值觀,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直至解僱。
  • 15年老員工被辭退,走後送給公司一副對聯,讓老闆陷入了沉思!
    在一家公司呆久了之後就會產生感情,尤其是工作了10餘年的老員工,很多人是從公司創立之始就跟著老闆幹,也算是公司的肱股之臣,老闆一般對這種員工都有特殊的感情,即使他們犯一些錯,也不會輕易辭退他們,但是也是有例外的,老高是一家公司的老員工,被辭退後他送給公司一副對聯,看完對聯老闆直接陷入了沉思
  • 做25萬業績卻只收到7千多的提成,這樣的老闆還值得跟嗎?
    「不成規則無以成方圓」,打工有打工的規則,當老闆他們也有當老闆的規則。如果真的明白這點,今後無論打工還是獨立門戶當老闆,都能行得長遠。當初雙方談的業績提成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不是老闆無理由剋扣,你就不應該提出這種質問!知不知道什麼叫「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