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認為,復星國際的債務槓桿率高且不斷增加;長期投資依賴短期資金;控股公司層面的利息覆蓋率低;信貸傳染風險不斷增加。
近日,由於債務槓桿率高、流動性疲軟等原因,復星國際被穆迪下調評級,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其旅遊和消費業務將受到挑戰。
01降級
7月27日,穆迪將復星國際(00656.HK)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a2」下調至「Ba3」;同時將Fortune Star (BVI) Limited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a2」下調至「Ba3」,評級展望由列入評級觀察名單改為「負面」。
穆迪認為,復星國際的債務槓桿率高且不斷增加;長期投資依賴短期資金;控股公司層面的利息覆蓋率低;信貸傳染風險不斷增加。
在新冠疫情主導的經濟衰退中,復星國際的業務將面臨挑戰性的經營環境,這不僅增加其疲軟流動性的壓力,槓桿率也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保持高位。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復興國際及子公司共存續5隻境外債,其中復星國際存續規模近16億歐元,票息較低均為3.3%。
復星國際及子公司存續債券
從股價走勢上看,近期復星國際連續下跌,最低下探到8.77港元,三個交易日市值蒸發80億港元。
股價走勢
02流動性疲軟
據官網介紹,復星國際創立於1992年,是一家從事金融、物業、鋼鐵及健康業務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復星的全球幸福生態系統中,主要成員包括:健康生態--復星醫藥、國藥控股等;快樂生態--全球最大的休閒度假村集團;富足生態--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Fidelidade、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等。
復星國際官網
從股權結構上看,復星國際的控股股東為復星控股,持股比例為70.8%,穿透後公司實控人為郭廣昌,持有60.3%股份。
2019年,復星國際實現營收1429.82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歸母淨利潤148.01億元,同比增長10.4%。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復星國際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呈連年下降趨勢,近三年該指標分別為304.53億元、133.02億元以及78.34億元,可以看出其經營獲現能力每況愈下,對債務和利息保障能力下滑。
經營性現金流情況 數據來源:DM
截至2019年年末,復星國際總資產為7156.81億,總負債5347.57億元,淨資產1809.2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72%。
2014年以來,復星國際的財務槓桿水平就一直在70%以上高位徘徊,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債務風險。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復星國際的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規模相當,債務結構較合理。
截至2019年年末,復星國際有流動負債2683.99億元,主要為短期借款827.38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232.75億元。
然而,復星國際流動性緊張,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19.76,其手頭現金已不足以支付一年內的短期債務,現金短債比小於1,短期償債風險激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復星國際短期借款規模迅速增長,其嚴重依賴短期債務為長期投資提供資金,短債長投期限錯配和短期償債風險並存。
短期借款情況
在負債方面,復星國際還有非流動負債2663.58億元,主要為長期借款1255.49億元,其整體有息負債高達2250.06億元,已處於歷史最高位。
高企的有息負債,致使復星國際融資成本飆升,2019年其財務費用支出高達102.21億元,財務費用與營業總收入比由5.6%增長至7.15%,對利潤形成較大侵蝕。
高負債壓力下,復星國際的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均發生不利變化,2019年其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動負債比和現金到期債務比兩項指標均已腰斬,利息保障倍數也由4.04倍下降至3.69倍。
因此,經營獲現能力下降、流動性緊張之下,復星國際償債主要依賴於外部融資,其一直保持良好的國內融資市場準入,以滿足再融資需求,並持有大量可提供替代流動性的有價證券。
在融資渠道方面,除了借款和發債,復星國際還有49次租賃融資,142次應收帳款融資,6次定增以及91次股權質押融資。
然而,2019年復星國際籌資性現金流淨額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大幅流出47.5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下降93.57億元,可以看出其融資環境惡化,融資渠道不暢。
穆迪預計,復星國際的融資缺口將在未來兩三年內持續存在。
籌資性現金流情況
因此,意識到上述問題後,復星國際採取了加快資產回收的措施,但其基於市值的債務槓桿率預計將在同期上升並超過40%。
03「上海首富」
1992年,被稱為「中國市場經濟元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重要的轉折點。
這一年,郭廣昌與梁信軍等人用3.8萬元創立了復星的前身——上海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業之旅。
1993年,在為一家公司提供了有效發展戰略建議後,25歲的郭廣昌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元,之後公司改名為「復星」,外界解讀為「復旦之星」。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
也正是這一年,復星從原本的科技諮詢公司轉型成以高科技為內涵的民營企業。
此後,郭廣昌不再局限於之前的領域,將業務擴展到房地產和生物製藥行業。憑藉對PCRB型肝炎診斷試劑的成功銷售,復星收穫了第一個「小目標」1億元。
1998年,復星醫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3.5億元,這讓郭廣昌愈發體會到商業的奇妙,感受到資本力量,於是他開始著重於資本運作。
郭廣昌不斷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將投資技巧運用熟練,毒辣的眼光讓無數人為之讚嘆,稱他為「中國巴菲特」。
2007年7月,復星國際在香港實現集團的整體上市,共融資128億港元,躍身成為當時香港聯交所的第三大IPO,而其中郭廣昌持股58%。
隨著身家暴漲,郭廣昌早就問鼎「上海首富」,據最新《2019年胡潤百富榜》顯示,郭廣昌以57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第45位。
2010年後,復星重心轉向國際化,提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戰略,收購保險、旅遊、奢侈品等海外資產,至2016年底復星資產規模已近5000億元,參控股上市公司超過20家。
「復星系」全球投資地圖
在「復星系」商業版圖不斷擴大過程中,也創造了許多「先例」,比如實現中國第一個混合所有制——國藥控股;完成中國要約收購第一單——南鋼股份;打造中國A股史上第一個百元股乃至萬元股——豫園商城等等。
然而,成為中國最大民營集團之一後,復星高負債壓頂、流動性緊張、巨額商譽等隱憂浮現,今年再碰上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復星旗下旅遊和消費業務受到較大衝擊,充滿挑戰的經濟和運營環境給其帶來的信貸傳染風險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