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鶚因其小說《老殘遊記》而名揚天下,卻為何被山西人所痛恨?

2021-02-19 老西巴噠巴

我們先看看劉鶚是個什麼人。
劉鶚生於1857年10月18日,死於1909年8月23日。江蘇丹徒(今天的鎮江市丹徒區)人。劉鶚的家庭世代為官,其父與李鴻章是同年進士,擔任過京中御史、河南知府與道臺。劉鶚年輕時科場失利,開始行醫和經商,開過菸草店(菸草)、書店等,都因經營不善,最後關門大吉。

劉鶚31歲時,投奔到河督手下,寫了不少治河著作,後以「候補知府」的身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做事。
應該說,劉鶚這個人愛好廣泛,還很有本事。他最擅長的是跑關係,說好聽點,是個「社會活動家」,說難聽點,是個「投機鑽營分子」。
劉鶚「投機鑽營」的能力有多強?第一,捨得下本,一出手幾萬兩銀子,眼都不眨;第二是投其所好,你瞌睡我就給你送枕頭。所以,這時候的劉鶚在北京城的名聲並不好,有一種說法是「謗滿天下」。一些愛惜自己「羽毛」的官員,比如翁同和、王文韶對劉鶚敬而遠之,不願意和其同流合汙。
我們再看看劉鶚幹得這些事!
山西這個時候的巡撫是胡聘之。胡聘之擔任山西巡撫8年,可以說是山西「洋務運動」的開創者,他思想解放,敢做敢為。比如創辦太原火柴局、山西機器局,將令德書院改為山西省會大學堂(山西大學的前身)。
胡聘之還想修造正太鐵路、開辦煤礦,可這些都需要大筆的真金白銀,於是胡聘之成立了山西商務局。商務局的職責是籌集錢財銀兩,胡聘之原計劃讓山西富戶擔任商務局總辦,可這些富戶紛紛推辭,不得已,胡聘之讓自己手下的候補道賈景仁擔任了總辦。


義大利人羅沙第對山西的煤炭資源產生了極大興趣,他在倫敦註冊了一家「福公司」,開始在中國尋找代理人,於是,羅沙第和劉鶚一拍即合,劉鶚成為福公司的一名賣辦,擔任山西礦產經理,身份變成了亦官亦商。
劉鶚利用自己的優勢,很快和賈景仁勾搭在一起。劉鶚打著「以養天下為己任」的招牌,以借給山西「一千萬兩」洋債,換取山西盂縣、平定、平陽、潞安和澤州等地煤礦60年的開採權(利潤50%屬於福公司)。
劉鶚深知洋人出面,必招致山西人乃至天下人的反對,於是來了個「改頭換面」。他出面成立了個空殼公司——晉豐公司,其實這個公司就是「福公司」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山西和福公司(名義上是晉豐公司)籤訂了《請辦晉省礦務借款合同》5條和《請辦晉省礦務章程》20條。這件事雖然是在秘密進行,但還是讓山西人知道了。大家義憤填膺,對劉鶚等人群起而攻之,有的上本彈劾,有的驅走洋人,一時間群情激昂。
朝廷為安撫百姓,免去胡聘之的山西巡撫一職,賈景仁、劉鶚等「膽大貪劣,狼狽為奸」,被「革職永不敘用」。
劉鶚等人雖被處理,但山西出賣礦權一事並沒有得到解決。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在洋人的施壓之下,將「晉豐公司」所訂合同加以修訂,擬出《山西開礦制鐵以及轉運各色礦產章程》20條,山西的礦權最終還是被出賣了。這才有了之後山西轟轟烈烈的保礦活動,山西人為此付出了250萬兩白銀的代價,才將本屬於自己的礦權收了回來!此乃後話,暫且壓下不表。


1905年,劉鶚因「倒賣太倉官米」一事,被流放到迪化(今天的烏魯木齊)。1909年夏,貧病交加的劉鶚因中風而亡。

相關焦點

  • 劉鶚的太原之行
    1903年,劉鶚在上海《繡像小說》雜誌上發表譴責小說《老殘遊記》,後由《天津日日新聞》載完。小說散漫寫來,以江湖醫生老殘的見聞為線,揭露官場兇橫昏暗與百姓生活苦難。生逢亂世,國運傾頹,事業屢遭失敗,政治理想幻滅,在這部原為掙得稿酬以資朋友連夢青的作品裡,劉鶚寄寓了個人坎坷的經歷與濃鬱的情感,不經意間竟寫成了一部名著。
  • 李海洲丨最新校注版序:奇才劉鶚和奇書《老殘遊記》
    劉鶚是一個極度博學和有意思的人,是黑暗時代的感嘆號。這個以《老殘遊記》爆得身後大名的江南子弟,其實是晚清屈指可數的曠世奇才。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儒家學派「太谷學派」的信徒,家學淵源的劉鶚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如泣如訴的古琴,他平日裡喜歡就著江蘇的飛雪、京城的落日研究文字,翻讀各種奇怪雜書,閒下來的時候,一邊熱衷於負手過巷,到處尋覓和收藏古物碑帖;一邊喜歡在河流邊獨坐,小心思考應對水利的法則。儘管仕途坎坷,但胸有溝壑的劉鶚相知滿天下,不僅跟維新派的梁啓超親密無間,還和大刀王五這樣的豪俠兄弟相稱。
  • 用泥塑復原老殘遊記中的濟南——大明湖超然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濟南,大明湖,超然樓,泥塑復原的《老殘遊記》。「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劉鶚《老殘遊記》中的名句,風景如畫的濟南因劉鶚的精彩筆觸而家喻戶曉。《老殘遊記》中大量對濟南老城區美麗景色的描寫,無疑是給濟南老城做的最為有效的「軟廣告」,而且迄今為止這個廣告效果還生生不息。隨著這本書的廣泛流傳,「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老城也名揚天下。《老殘遊記》以老殘的遊覽路線展開的。
  • 劉鶚與「養天下」的太谷學派
    研究劉鶚的人為數亦不少,1889年劉鶚因治理黃河而名聲大振,1896年劉鶚因開發煤礦、修築鐵路而獲罪,1900年劉鶚因在北京賑災而被清庭目為「漢奸」,1903年劉鶚因拓印《鐵雲藏龜》使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廣為人知……  於是,劉鶚被載入了各類「工具書」,劉鶚名字之前被冠以各種「家」——小說家、文學家、水利專家
  • 劉鶚丨一位「特立獨行的現代知識者」
    其「後記」全文照錄如下:丹徒劉鶚,富有才藝,於版本、碑帖、音律、醫藥、水利,均能涉其藩而通其義,於古器物能鑑別真偽,於古文字亦能粗探其源。世但稱其《老殘遊記》文筆雋永,似未足以盡之也。鶚生當清季,國事日非,外侮之入侵,主政之顢頇。迷陽卻曲,士多憂虞。鶚則機敏有餘,端謹不足。如築路、開礦,豈可厚非,惟多為權變之謀,竟忘經常之道,於是議論紛然矣。
  • 《老殘遊記》回評之四:劉鶚教你描寫音樂
    劉鶚怎麼寫樂聲?我們來看一看。「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
  • 劉鶚筆下的濟南府「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垂楊,被多少人誤解
    劉鶚的《老殘遊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中有這樣一段話:「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因此「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也就成了泉城美景的靚麗名片。
  • 不只描繪了濟南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一起看看《老殘遊記》中的...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句聞名世界的話,出自清末著名小說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劉鶚的著名小說《老殘遊記》。而這部描繪了眾多濟南景致的小說,也成為古往今來宣傳濟南最重要的名著,而濟南也隨著這部小說而名揚世界。這部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成為濟南最好的「軟廣告」。
  • 薦書人的心得:讀《老殘遊記》
    道裡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別了,如和尚剃了頭,道士挽了個髻,叫人一望而知,那是和尚、那是道士。倘若叫那和尚留下頭,也挽個髻,披件鶴氅;道士剃了發,著件袈裟,人又要顛倒呼喚起來了,難道眼耳鼻舌不是那個用法嗎?道面子有分別,道裡子實是一樣的。至於儒釋道的異同,璵姑解釋說,其同處在誘人為善,引人處大公。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尋根大運河●(141)劉鶚協助霍元甲夜盜大刀王五首級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因疾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甲午戰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
  • 《老殘遊記》中的淮安方言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自青年時起即定居淮城。書中寫景狀物,頗具淮安方言特色,現例釋如下,與各位朋友分享。[連跑是跑]第十三回:……誰知那一天夜裡,三更時候,又趕上大風大雨,只聽見稀裡花拉,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
  • 波蘭非常可憐,為何其鄰國還非常痛恨波蘭?
    而在歐洲,小國波蘭卻也是如此,雖然波蘭非常可憐,但其周圍鄰國都痛恨波蘭,這到底是為何呢?波蘭是歐洲古國,而且按照近現代幾百年的歷史來看,波蘭是非常的可憐。在近代三次亡國,滅亡時間超過了120年,而且在二戰時期,直接被瓜分,還有震驚中外的卡廷慘案,整個國家的精英都差不多被殺光了。所以從本質上看,波蘭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國家,按照我們的思路,波蘭那是悽慘的被侵略國。
  • 山西自古簡稱晉,為何只有晉城留其名?
    【山西自古簡稱晉,為何只有晉城留其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山西簡稱晉,唯有晉城叫晉城。
  • 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我們山西人常常被稱作「老醯(音西)兒」,這是一種口頭語式的稱呼。這麼稱呼的語氣裡有時透著讚嘆和欣賞,有時也不乏某種無奈的情緒。人說麻雀飛到的地方就有山西人,麻雀飛不到的地方也有山西人,一聲「老醯兒」喚將出去,音重情濃。傾一盞杏花村老酒,瓊漿玉液也會黯然失色;就一碟寧化府老醋,哪怕它淮揚美味還是川菜佳餚,頓時全做了打滷面的調料。
  • 為什麼嫌疑最大的人,往往不是真兇?比如《竇娥冤》裡的竇娥?
    加之,真正的犯罪行為實施者,為逃避懲罰,往往要通過偽裝和掩蓋來減少被懷疑,要讓周圍的人覺得他行使犯罪行為的可能性為零或最小,所以就會讓局外人或平常人產生錯覺:真兇往往嫌疑最小,而嫌疑最大的往往不是真兇。但偵查破案不能光憑臆想和猜測,也不能只看表面現象,還要通過搜尋、發掘和查找證據來認定真正的犯罪行為實施者。
  • 《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
    《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原創|雨軒智慧文學《白鹿原》給我們看到了這是一個虛構但真實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病態的早年社會,但或許這就是一個民族精神棲息的現實家園。在書中你可以進行為了個人或者為了國家而抗爭,同時你也可以力保起身無所求,但最後所有結果卻永遠被歷史的潮流把所有在這個大漩渦中的人牽扯進來。《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這裡主要講下《白鹿原》中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白孝文,這個人物的總體呈現感官很複雜,讓在閱讀時只覺得異常苦澀。白孝文本是白家這個大家族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