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一個詞,我們經常放到一起來表達,但是「智」和「慧」是有區別的。並且,兩個方面要協調發展,才能達到修行的一個完美境界,厚此薄彼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那麼如何做到「智慧雙修」,在兩方面都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智」,什麼是「慧」。
很多人認為讀《道德經》能夠增長智慧,但是在道德經中,很少提到「慧」字,如果沒有記錯,只有在第十八章中「智慧出,有大偽」這句話中出現了「慧」字。但是,這並不代表道德經沒有講「慧」,裡面更多地用「明」,表達「慧」的意思。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從字面來理解,也就是知道,了解的意思,也就是說「智」高的人懂得多,知道很多的知識。但是慧,我們前文講到了,在道德經中更多就是明的意思,所以「慧」就升華到了「洞明」「明心見性」的高度,也就是不僅僅是知道了,同時看透了事物的本質。
或者,用更時髦語言來表述,智,更接近智商、智力以及知識和技能,而「慧」則更接近情商、價值觀、世界觀。如果再不懂,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百家號」人生智慧與哲理「講的,我覺得很好。一個研究生因為寫不出論文而自殺,說明他沒有智,也沒有慧。一個研究生因為寫出了優秀論文而沾沾自喜,說明他有智無慧。
」智「重要還是」慧「重要?
了解了什麼是」智「,什麼是」慧「,我們就應該明白,一個人的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一個人沒有一技之長,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做不好,那顯然就是」智「出了問題。而一個人如果總是感到焦慮,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空有一身本領卻在社會上處處碰壁,那一定是」慧「的方面出了問題。
那麼,至於到底是」智「重要還是」慧「重要,主要看你缺的是什麼。如果你屬於前者,那顯然,應該在」智「上多下功夫,去學習更多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如果是屬於後者,就應當注意如何提升自己的」慧「。
所以,兩個是缺一不可的,一個人技能再強,再學富五車,如果沒有」慧「,在社會上也會寸步難行。可是一個人就算看透了時間的所有道理,如果缺乏謀生的能力,日子也會過得很慘,連我們的古聖人莊子這麼有慧根的人都要淪落到向人借米下鍋,連老婆都養不起的境地。
那麼,如何做到」智慧雙修「?
既然」智「和」慧「都同等的重要,那麼我們在人生的修行中就要做到」智慧雙修「。首先,學校教育更多地傳授的是知識技能這些屬於」智「範疇的內容。而慧的內容就需要我們更多地從傳統文化,從古聖先哲的語言和經驗中去體悟,從生活實踐中去體悟。慧是內在的東西,需要反求諸己,別人很難教會你的。
小結:
什麼是「智」,什麼是「慧」,如何做到「智慧雙修」?以上就是對」智「和」慧「所作的一些淺薄的論述,總結起來就是,智和慧相互區別而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和《道德經》開篇所講」有無相生「都是一樣的道理。歡迎道友們不吝賜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