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242)荷屬東印度公司,擁有萬人以上僱傭兵統治臺灣38年,還發行貨幣
大航海時代,除了臭名昭著的鴉片販子英屬東印度公司,還有更牛逼的跨國股份制荷屬東印度公司。荷屬東印公司鼎盛時在世界各地擁有幾萬名員工,還有一萬多人自行組建的僱傭兵軍隊,可自行發行貨幣,還有權與其他國家籤訂殖民條約。
17世紀初,當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讓葡萄牙人發現了印度這片「富饒的大地」時,歐洲列強爭先恐後地來到這裡爭搶資源,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間甚至大打出手。其實荷蘭的商人早在16世紀末期就到了這片土地,已經開始在印度開設貿易公司。
公元1602年,為了避免本國的商人之間的惡性競爭,14家荷蘭人的公司合併成了聯合東印度公司,一批手握實權的人物組成了該公司高層的董事會。不過權力最大的,都集中在董事會其中17個人的手中,被稱為「十七紳士」,開始了海上轉運。
荷屬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特大公司,也是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為戰爭支持薪水。荷屬東印度公司被允許代表本國與外國籤訂條約,鑄造貨幣,建立殖民地等權利。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名員工,1200名船員。
荷屬東印度公司總部在印度的巴達維亞,開始的時候在印度只是掠奪資源跟亞洲人做生意。後來東印度公司的總督科恩變得越來越殘暴,開始使用武力在其佔領的地區變本加厲地掠奪與擴張,為了壟斷產業,驅逐當地的原住民,甚至殘忍殺害。
葡萄牙人曾經是印度最早、最大的殖民勢力,但最終也幹不過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大量的資源被壟斷到了荷蘭人手裡。荷屬東印度公司不斷擴大自己的貿易據點,在孟加拉、馬六甲,甚至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後又把貪婪的目光瞄向了寶島臺灣。
早在17世紀2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已經在澎湖列島建立了貿易的據點。但當時沒有得到明朝的許可,雙方交涉失敗後,明朝派出軍隊將荷蘭人趕走。灰頭灰臉的荷蘭人卻將據點轉移到了人口更多的臺灣島,當時臺灣還沒有被明朝實質管理。
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臺灣後,將其作為對中國、日本、高麗等東南亞諸國據點的樞紐,壟斷了西班牙與中國間的貿易。大量地輸出砂糖、鹿皮、鹿肉、大米等資源;並將荷蘭的金屬、藥材;巴達維亞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鴉片、錫、鉛;中國的絲綢、陶器、黃金運到臺灣傾銷。對臺灣的產業發展帶來嚴重的傷害。
荷屬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量的輸出和轉運貿易為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讓公司的股東們腰纏萬貫,快速暴富。而當時在臺灣做生意的,除了荷蘭人外,還有日本人。為了自身利益,荷蘭人與日本人之間也經常大打出手,最後荷蘭僱傭兵勝出。
荷屬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強取豪奪、胡作非為了38年。公元1661年延王府鄭成功率領25000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冒著驚濤駭浪,越過臺灣海峽,乘海水漲潮之際開進鹿耳門內海,在禾寮港登陸,進攻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武裝當然敵不過明朝鄭成功的正規軍隊,只好交出武器乖乖投降了,被荷蘭人侵佔了38年的臺灣領土,終於又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懷抱,結束了荷屬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經營,開啟了大明王朝鄭成功對臺灣的統治時期。
荷屬東印度公司曾經是天下最賺錢的股份制公司,到了17世紀7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100多艘商船,數十條戰艦,幾萬名員工,還有超過10000人的僱傭兵武裝力量。但他們能獲利豐厚的根本原因卻是掠奪印度及東南亞各據點的人民。
到了18世紀末期,荷蘭東度印公司與英屬東印度公司為了在印度的殖民權力不斷爆發戰爭,各自損失很大。而英國人最先完成了產業革命,各國對亞洲的商品需求量逐漸減少。加上東印度公司在國際上的口碑很差,荷蘭政府宣布將荷屬東印度公司解散。
荷屬東印度公司每佔領一個據點,都會利用手中的僱傭兵武裝力量對當地進行殖民掠奪,壓榨百姓的剩餘價值,將該據點的資源轉運到其他地方傾銷。同時又將其他地方的廉價資源轉運到當地傾銷,獲取利益最大化。當地百姓遭受雙重盤剝,苦不堪言,是活生生依附在人民身上的吸血蟲。
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