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8運輸機的性能如何?

2020-12-16 巖巖記事本

運-8運輸機是目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戰術運輸機,除了執行空投、空降、機降、運輸等常規任務外,還被改裝成預警機和高新電子戰飛機,應用非常廣泛。而運-8運輸機在中國民用航空業中也常常扮演著不小的角色。

然而,目前大多數媒體在宣傳運-8運輸機的時候,往往只對其性能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很少提及其發展的歷程。理由也很簡單,運-8是國內最大的戰術運輸機,它是仿照蘇聯上世紀50年代設計的安-12運輸機。對於現在自信心逐漸膨脹的國人來說,這確實是一件難事。

再者,雖然運-8仿效安-12運輸機,可不同時期的運-8在性能上也會有所不同,但要了解運-8運輸機在不同時期的性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起源於安-12的運-8運載火箭

解放以來,新中國一直缺乏有效的空運力量,所以發展更大、更重、更先進的「大型」運輸機成為解放軍的迫切需要。正好中國此時得到了一些來自蘇聯的安-12運輸機及其相關技術資料,空軍經評估認為,該運輸機發動機功率大,載重大,耗油少,經濟性能好,技術相對簡單,決定以安-12運輸機為原型,研製一種新型運輸機,即運-8運輸機。經多年開發,運-8原型於1974年首飛成功,1980年經批准正式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安-12運輸機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四發渦槳軍用運輸機,於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生產並交付使用,前後生產850多架,曾作為蘇聯運輸航空兵的主力。

早8代的表現及其意義

據公開資料顯示,運-8原型機翼展38.0米,機長34.02米,機高11.16米,最大起飛重量61噸,空重35.4噸,最大航程5600千米,升限10400米,最大平飛速度662千米/小時,最大載重20噸,具有中高空空投能力,可同時搭載96名全副武裝士兵和82名傘兵。

根據這些數據,早期的運-8運輸機表現平平,有些數據甚至不如50年代的安-12運輸機(空重僅28噸)。運載火箭-8的服役為中國空軍的空運能力帶來了飛躍式的進步,解放軍的大規模空降戰也因此成為可能。運-8的問世,同時滿足了中國早期民航市場的需求,也結束了中國無法研製出中大型運輸機的尷尬歷史。運-8運輸機的問世,可以說在滿足國防需求的同時,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985年,運-8運輸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運-8在服役之前,空軍使用最多的是運-5運輸機,它與蘇聯的安-2運輸機是同一型號,最大載重只有1.5噸

運-8的改進型出現在服役不久的時候。這款飛機配備了從西方引進的偵察搜索設備和各種探測系統,還配備了海上救生設備,主要用於海上巡邏、偵察、搜索以及兼具救援能力的救援飛機,這是國內第一架專門的海上救生設備。而運-8 A,主要是用來運送從平原地區抵達西藏的美制「黑鷹」直升機。(「黑鷹」直升機沒有足夠的升限,直接飛越青藏高原有困難)

運-8 A搭載黑鷹直升機

運-8 C大改後

運-8定型後不久,軍事部門就開始對服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改進型號於1990年試飛,取得成功,1993年正式服役,並被命名為運-8 C運輸機。運-8 C運輸機的改進幅度較大,對其整體性能有較大影響。

與原型機相比,遠-8 C最大的改進就是將原來的非氣密型貨艙改為全氣密型貨艙,實現了在貨艙內高海拔人員的運輸。另外一個較大的改進是將運-8原來的內開貨艙門改為下開貨艙門,方便貨物運輸,同時運-8 C還增加了空調系統,改善了機上人員的工作環境。總的來說,運-8 C的改進使其在使用上更具靈活性和便捷性,而且極大地擴展了其使用範圍,為運-8系列飛機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然,運-8 C在大幅改進的同時也做出了相應的妥協,最大的缺點是減少了油箱容量,使最大航程,巡航時間縮短,載重量減少,巡航高度降低,再加上發動機沒有太多改進,這也使得運-8 C在總體性能上不如早期型號。

儘管改型後的運-8運輸機性能有所下降,但空軍對其所表現出的多用途和改型潛力感到滿意,並迅速訂購了一批運-8 C運輸機,使之成為該運輸機組的主力。因此,運-8 C運輸機成為運-8系列產品中產量最大的機型。

相關焦點

  • 運-8運輸機
    運-8(Y-8)運輸機由中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為中型四發渦輪螺槳中程多用途運輸機,該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原型為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12飛機(北約代號「幼狐」,1956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使用,1973年停產)。   運-8運輸機起飛重量61噸,航程5600公裡以上。
  • 我國已有運8運輸機,為何還要研製運9?關鍵時刻作用堪比運20
    雖然目前世界上有很多運輸機已經採用渦扇和渦噴發動機,但螺旋槳運輸機在很多國家還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即便是軍事實力最強大的美國,也依舊擁有大量的C-130運輸機,而我國空軍目前擁有運-8和運-9兩款螺旋槳運輸機,這兩款運輸機也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部隊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當初我國在擁有了運-8運輸機後,為什麼又要大力發展運-9運輸機呢?
  • 運-20運輸機的小兄弟,4臺六槳葉發動機,堪稱國產C-130J運輸機
    原因是在全國抗擊冠狀病毒的過程中,中國空軍某部8架伊爾-76運輸機從多地運輸醫護人員和設備支援武漢地區的救援任務。網友對於沒有派出運-20運輸機爭議很多。其實沒有用運-20運輸機的原因很多,有客觀的有主觀的,筆者過幾天想寫一篇長文與大家分享這件事情,本文的重點不聊這兩款大型運輸機,與大家聊聊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 體型小於運-20,全球最好的中型運輸機,運-30的參考目標
    作為我國第一型專用大型運輸機,運-20憑藉65噸的最大載重量,超遠的航程成為航空工業和空軍的驕傲。除了運-20運輸機外,我國航空工業還有大量的運-9中型運輸機,兩型飛機可以說是戰略與戰術的最佳搭檔。今天與大家聊聊一款介於運-20與運-9運輸機之間的機型。這就是歐洲多國聯合研製的A400M多用途中型運輸機。
  • 8機新照:俯瞰運-20與運-9同框,2型運輸機大小是一目了然
    2月17日,我空軍4架運-20、3架運-9和1架伊爾-76共8架運輸機,第4次執行向武漢空運醫療隊員與物資的重大任務;據悉,我空軍先後4次空運任務共動用了30架次運輸機。運-20「鯤鵬」,是我國最「年輕」的大型運輸機,服役才僅僅不到4年的時間。
  • 印度有25架大型運輸機,運20量產後,中國大型運輸機已是其數倍!
    此外比較大且先進的就是還有11架C-130運輸機,C-130與我國運-8運輸機屬於同一類機型。印度這兩百多架運輸機中,堪稱主力的就是11架C-17運輸機和14架伊爾-76MD運輸機,這兩款運輸機均屬於大型噴氣式戰略運輸機。
  • 深度解析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
    在軍用大型運輸機領域,在2013年1月6日,在西安將原西安飛機公司旗下的西安飛機國際航空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飛國際,新舟系列客機生產商)、陝西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運-8系列運輸機生產商)、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航空制動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成立了「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現主要產品為轟-6、殲轟-7等軍用轟炸機、新舟系列客機、運-7、運-8系列戰術運輸機和運
  • 簡述我國運輸機運30的發展概況,國產武器裝備,我國空軍的驕傲
    我國空軍也十分重視運輸機的研發和應用,在運20這家大型運輸機面世後,我軍對於運輸機的研發上也絲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反而愈加迫切的想要研發出更高端更實用的新型運輸機。在新造的運-9也逐批的投入服役後,一定程度上給我軍運輸機研發事業帶來了慰藉,極大的平衡了我軍運輸機的忙碌程度。
  • 大國空軍 | 和運-8相比,國產運-9運輸機有哪些優點?
    大國空軍 | 和運-8相比,國產運-9運輸機有哪些優點?video 運-
  • 運-9運輸機衍生型號-武器庫-中華軍事
    運-9運輸機還推出了多個改裝型號,包括反潛機、預警機、巡邏機等6個特種飛機機型和軍用運輸型,運-9飛機的系列化譜系將成為未來中國20至30年中型特種飛機的基礎平臺。高新-8高新-8(代號:GX-8),以運-9運輸機為運載平臺。高新8號電子情報飛機能夠為飛行編隊的指揮員提供有關敵方軍事力量戰術態勢的實時信息。高新-11高新-11(代號:GX-11),2015年初網上新曝光的高新-11號,從機身上的大量共形天線來看,該機很有可能是空軍二代電子情報偵察機,也就是高新-1/高新-3的後繼者。
  • 運20為什麼有3名飛行員 與以往運8運9運輸機有什麼不同
    ­  「鯤鵬」今日乘風起­  ——空軍航空兵某師改裝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紀實­運-20起飛遠航。 餘紅春攝­  這一天,川西某軍用機場,官兵們翹首仰望。­  視野中,空中那個深灰色的小點慢慢變大,轟鳴聲震徹耳畔。
  • 大國兵貴:中國運-9運輸機又做了一個偉大的創舉 拯救了一名士兵
    據媒體報導,解放軍西部戰區空軍日前動用一架運-9運輸機,成功將一名正在西藏山南地區執行一線任務突然病危的軍官轉送到後方意願搶救,成功挽回了戰友的生命。這也是中國空軍首次使用運-9飛機實施空運醫療救護。這次偉大的創舉,成功挽救了一名戰友的生命。
  • 年底了,運-5也上鏡頭,無需彈射器就能航母起飛的國產運輸機!
    運輸航空兵也不例外,這是我軍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團的短距起降運輸機——大名鼎鼎的運-5運輸機。 以運-5的短距起飛性能,完全可以在遼寧艦甲板前部的短距起飛點直接起飛。由此可見運-5的短距起飛性能有多好。
  • 歐洲聯合研製的A400M運輸機,性能先進為什麼就是賣不出去?
    A400M螺旋槳運輸機是歐洲各國合作研發裝備的代表作,也是歐洲聯合研製的最大項目,要光說在性能上,先進是非常先進,裝備4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臺功率為11000馬力,是歐洲功率最大的運輸機,最高時速560公裡,機動能力非常強,能飛很多高難度動作,而且起飛距離非常短,只有940米,最大載重可達
  • 美C130性能依舊世界最強,中國只能靠運30補課
    面對這種現象,可以提出兩個問題:運8和C130究竟差在哪裡,以至於必須完全另起爐灶?為什麼相關單位推動中運項目吹風多年,中國軍隊卻看起來對於中運的發展缺乏熱情?圖:直升機空中加油的速度很低,C130這方面的性能是安-12/運8根本無法提供的為了滿足苛刻的起降要求,C130的機翼面積很大,飛機只要很低的速度就能起飛、維持飛行(失速速度185公裡/小時)。
  • 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
    解放軍報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李國文報導: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該型飛機是我國依靠自己力量研製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運-20大型運輸機的首飛成功,對於推進我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援助等緊急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該型飛機首飛後將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試驗和試飛工作。上圖:1月26日,我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在進行試飛。
  • 中國運輸機發展史
    新中國從蘇聯引進和以此為基礎上研發的運輸機。建國初期,我國又從前蘇聯引進吸收消化了多型運輸機,如裡-2、伊爾-12、安-2等,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國產運輸機,如運-5、運-6、運-8等。 新時期引進和自行研發的運輸機。
  • 又一批運20已服役!空軍戰略運輸機數量創紀錄,突破百架不是夢
    四年來,運20已經服役了12架,加上我國空軍原有的30多架伊爾76,我軍目前已經擁有了50多架大型運輸機,多年來大型運輸機數量過少的局面已然不復存在。(鳴謝牧星人拓跋遵)我國空軍近年來發展迅速,很多空白被填補,說到填補空白,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了,它使我軍的戰略投送能力有了空前的提升,我國空軍有了它,便擁有了在更多更複雜的條件下運送兵力的能力,將能夠向戰略空軍轉型。
  • 運8運輸機實現新突破,首次出口獨立國協國家
    最近,中國陝西西飛公司讓人震撼不已,由中國陝飛公司研發的運-8實現了新的突破並首次出口獨立國協國家。從國產運-8就可以看出中國已經熟練掌握了生產運-8這樣大型運輸機的技術了。在最近一年的時間裡,國家對陝西西飛公司加大了投資,就是為了擴充和提高生產能力。
  • 我國運-30中型戰術運輸機2020後試飛
    有媒體評論指出,由種種跡象看來,這可能是運-30的氣動模型,顯現中國新一代戰術運輸機可能已經進入研發階段。 分析認為,從相關情況來看,運-30可能會在2020年以後進行試飛,未來將和運-20改進型運輸機一起,成為中國空軍未來運輸機裝備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