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城」內江曾盛產甘蔗,製糖業曾十分發達,素有「三裡一糖坊,五裡一漏棚」的說法。製糖業的發達,催生了「糖畫」「吹糖人」「糖羅漢」等糖文化。「黃氏吹糖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今已傳百餘年,被評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月19日,四川內江市「民間手藝人」技能大賽頒獎典禮上,「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71歲的黃祖全榮獲內江市「十大民間手藝人」稱號。近日,記者來到黃祖全家中,一探糖人奧秘。
呼吸吐納間 蟠龍頃刻現
在家中,黃祖全老人為記者演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龍走足」的製作過程。
一個板凳、一捆竹籤、一把剪刀、一個熬糖瓜瓢、兩根攪糖木棒......黃祖全的全部家當有序地擺放在一尺見方的工作檯上。
通電,加熱。在黃祖全不斷攪拌下,瓢裡的硬糖軟化變成糖稀。「熬糖是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太稀太厚都吹不起來,千萬不能熬的太久變成『糖鍋巴』了。」
時機妥當後,黃祖全飛快地摘下一團糖稀,揉成圓球,用食指蘸上豆粉壓出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一段長長的糖絲。然後,輕巧地手指一點,彈斷糖絲。留在糖球的這段糖絲便成了吹糖人的管道。整個過程不過幾十秒,動作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隨著氣息吐納,糖球經過手指的擠壓揉捏,蜿蜒的龍身便具雛形。「手上不靈活的話,就吹不出來龍,變成『豬兒蟲』了。」
用竹籤固定好龍身後,細節同樣一絲不苟。經黃祖全老人之手,龍尾、背鰭、龍角、龍爪、眼睛陸續被捏成形,藉助糖的黏性融入到龍身上。 大功告成,一隻神氣活現的「糖龍」似要躍出。
堅守不輟 和糖人打了一輩子交道
「我大概這輩子已經做了一萬個糖人了。」11歲時,黃祖全就從父親手中學習這門手藝,和糖人打了一輩子交道。
「看起來吹糖人很輕鬆,實際上複雜得很。」黃祖全介紹,信心、熱愛、悟性都是學好吹糖人不可或缺的要素。「當然不怕苦也是很重要的。」從最基礎的吹口哨學起,黃祖全剛開始學時嘴皮經常吹得通紅,還會破皮。
熬糖這一步,就需要敏銳的眼力和長年經驗,才能判斷濃稠度是否合適。而熬製出來糖稀溫度很高,赤手上陣稍不留心就會燙出水泡。「你看我前幾天剛燙出一個水泡,還沒消。」黃祖全自嘲道,「我是活到老,學到老,最後還是馬失前蹄了。」
吹糖人這個「吹」字,更是考驗「中氣」。不僅要求肺活量,還要呼吸吐納掌握好節奏,力度均勻,才能把糖人的主幹軀體部分吹好。同時手法的揉捏也是微妙的功夫。不斷練習熟能生巧,才能用呼吸和手指將心中所想塑造得活靈活現。
學會吹糖人後,在內江棉紡廠工作之餘,黃祖全便出街擺攤,掙些家用錢。他的「常駐」位置在內江市市中區的人民公園。「過去娛樂生活單調,吹糖人很受市民歡迎,心裡也很滿足。」
「沒有對這門手藝的愛好,是堅持不下去的。」糖人吹起來,便再也沒有中斷過。現在,黃祖全也會在天氣好的時候擺攤。「就是個副業,賺不到大錢,主要讓大家都能找到過去的感覺。」
潛心打磨八年 「龍纏柱 」面世
2008年,黃祖全從內江棉紡廠退休。工作退休了,手藝沒撂下,吹糖人的時間更充裕了。黃祖全開始著力「研發」新品。上文中的「龍走足」,已是黃祖全老人的第二代「糖龍」精品之作。
而第一代「龍纏柱」之作,更是黃祖全用八年的心血創作而成。對龍,黃祖全一直情有獨鍾。看到同行吹「糖龍」,他都要觀摩一番。「他們吹不出我想要的感覺,大多是簡單纏繞在竹籤子上,點綴一下就結束了。」
為了還原心目中的龍,黃祖全每到各地景點,都要仔細揣摩不同的龍雕像造型,心中默默思考如何用「吹糖人」的技法表現出來。
龍頭造型複雜,是「龍纏柱」最困難的部位。「那段時間在家中練習吹糖人的時候,每次都要先嘗試如何吹好龍頭。」失敗了無數次,不斷調整手的技法,呼吸的節奏,糖稀的濃稠度,終於還原了心中理想的龍頭。
2017年,「龍纏柱」亮相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黃祖全老人向記者分享當時照片,臉上仍是按捺不住的喜悅。紅色的龍攀爬在竹籤上,龍口大張,似有火焰要噴射而出,霸氣威武。「好多遊客都停下來拍照,圍成堆堆專門看我做這個,說明心血沒白費。」
"壞」了規矩 打破「傳男不傳女」舊習
黃祖全精心製作的「糖人」,名氣越來越響亮,在川東南小有名氣,成為內江的非遺代表之一。2012年,「黃氏吹糖人」被評為區級非遺項目;2015年,「黃氏吹糖人」被評為市級非遺項目;2018年,「黃氏吹糖人」入選省級非遺名單。
近年來,黃祖全的「糖人」也沒少出過「遠門」。騰訊數字文創節、四川第二屆農民藝術節、第六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央視「美麗中國鄉村行」......翻開老人家的紀錄本,密密麻麻的文字一行接著一行,記錄著「黃氏吹糖人」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展覽。
走到哪,火到哪,是「黃式吹糖人」的常態。「有一次,一位俄羅斯姑娘手上已經拿滿了東西,看到糖人後就目不轉睛,非要再拿一個糖人。」
名氣有了,傳承也要跟上去。黃家的老規矩是「手藝不外傳,傳男不傳女」。隨著時代的變遷,老規矩漸漸不適用了。黃祖全也不再拘泥舊習,逐漸「壞」了規矩。
他的愛人龍廷坤悟性頗高,嫁到黃家時便學了這門手藝,手藝也比較熟練,經常隨他一起擺攤。兒子現在做律師,也沒荒廢手藝。「除了複雜的龍還不能掌握,現在基本功也很紮實。」更讓黃祖全欣喜的是,不到五歲的小孫女已經能熟練地吹起糖球。「有時候比他爸爸吹得還要光滑圓潤。」
現在,黃祖全老人經常應邀為社區、學校和農村展示「黃氏吹糖人」,教大家簡單的吹糖人技巧。「黃氏吹糖人」體驗館也即將裝修完工,市民體驗非遺文化也有了更方便的去處。
「我有一個希望,他們在外地看到吹糖人的時候,能夠想到在內江還有一個『黃氏吹糖人』,想到家鄉還有這門手藝,我就心滿意足了。」(記者 鄭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