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2020-12-23 瀟湘晨報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

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通過專業評委和現場觀眾進行評估。本次飲食類項目及傳承人評估特別關注溫州集體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如瑞安、永嘉索麵製作技藝由村集體作為保護單位,此次參評也由村集體委派參加。

作為在這次活動中設置的競技板塊之一,主辦方組織了吹糖人、糖畫類項目的現場拼比活動,來自溫州各縣(市、區)的吹糖人、糖畫類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臺競技,一比高低。

來自鹿城的吹糖人曹達豐說,吹糖人在他曹氏家族傳承已經100年歷史,於2014年列為溫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為該項目傳承人。

曹達豐一邊介紹製作工藝,一邊動手製作。記者發現,同樣一個吹糖人項目,來自不同縣(市、區)的代表性傳承人,手藝和流派不盡相同,最後呈現出的作品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舉辦此次活動有兩個目的,一是對飲食類非遺項目進行規範化管理,二是促進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傳播。」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思好說,所有參與評選的飲食類非遺項目以及代表性傳承人經專家評選後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對於不合格的傳承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整改,並可能退出代表性傳承人的資格,由政府部門重新認定傳承人,以完成傳承人的優勝劣汰。

目前,全市共有人類非遺項目4個,國家級項目34個,省級項目145個,市級項目963個。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7位,浙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6位,溫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733位,全市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633人,代表性傳承團體10個,代表性傳承群體18個。

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溫政辦〔2009〕159號)文件精神,自2009年起,對市級以上65周歲傳承人的傳習活動實施扶持,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傳承補貼。2020年,溫州市財政繼續加大傳承人傳承經費扶持力度,全市列入市級以上傳承人全部享受補助,2020年共發放661位傳承人132.2萬元補助。

(原標題《一場飲食類非遺項目的「比拼會」 200多人同場競技》,原作者鄭榮,來源:掌上溫州客戶端。編輯 項銳。)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場飲食類非遺項目的「比拼會」 200多人同場競技
    溫都訊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六安市非遺文化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
    吹糖人是80、90一代兒時的記憶,逢年過節跟父母趕集總會纏著家人買一串糖人,既好吃又好玩。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糖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零食玩具,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 這是一個藝術範兒的美食節 吹糖人、糖畫、捏麵人……小時候吃過的...
    「這幾天去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了嗎?」「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真熱鬧,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一定得去看看。」這幾天,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成了市民熱議的話題,大家見面都會互相詢問,有沒有到大召走走。如果您還沒有去過,不知道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有什麼好玩的、好看的,那就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吧。
  • 畫糖人、捏麵人、吹糖人,一家三口各有絕活
    ……畫糖人、捏麵人、吹糖人這些曾經在街巷隨處可見的手藝如今成為稀罕玩意兒在長春公園益智親子園內的糖畫攤位前不少遊玩的家長和小朋友心生好奇不住讚嘆馬國俊帶著妻子和女兒一家三口一直堅守在傳承非遺的路上馬國俊畫糖人妻子高均梅捏麵人女兒馬雁吹糖人
  • 「80後」非遺傳承人創新「名字糖畫」 「易烊千璽」被顧客點名最多
    糖畫,你一定吃過或是見過,但你想過自己的名字用糖畫做出來嗎?渝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興李氏糖人糖畫的傳承人李梅就創新出一款精美的「名字糖畫」,通過深厚的書法功底,將自己的名字,或是愛人的名字變成可以吃,又好看的糖畫。許多遊客專程慕名而來,要求用糖畫寫「易烊千璽」「肖戰」等「愛豆」的名字。
  • 江西幽蘭糖畫傳承人:希望能讓糖畫永遠流傳
    2月28日,江西南昌市人民公園門口,糖畫藝人龔保欣正在熟練地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  龔保欣靠幽蘭畫糖手藝行走江湖已有30個年頭。對於他來說,最大的願望便是能尋找到一位傳承人,讓幽蘭糖畫永久流傳。  龔保欣,南昌縣幽蘭鎮人,50歲。記者守候多日才在南昌市人民公園找到了他的糖畫攤。攤前,不少市民駐足圍觀。
  • 「基層聯影」糖人遞傳承 非遺聚僑心——五角場街道僑眷參加非遺進...
    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非遺「活」起來,近日,五角場街道開展了「非遺進社區」活動,部分社區僑眷積極參與其中。在創智坊居民區「僑之家」活動點,非遺傳承人顧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製作糖人所需的材料,然後現場調製,親自操刀製作一幅幅「糖畫」,栩栩如生,色澤誘人。有趣的製作過程吸引了許多小朋友觀看。大家認真學習糖畫的製作過程,在學習中傾聽著糖人的由來、興起、繁盛以及到今日的發展。
  • 「非遺人物誌」上饒有個「糖人胡」!胡壽高專攻「靈山糖畫」成網紅
    最近,在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吾悅廣場金街,一位臨街設攤製作糖畫的中年人常常被一群人圍觀。只見他手握一湯勺,舀起溶化的糖汁,在大理石板上抑揚頓挫來回澆畫,不一會兒,或一幅「書法」,或人物造像,亦或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便栩栩如生呈現在人們面前,引來一陣陣喝彩。圍觀市民紛紛用手機拍下這生動場景,分發朋友圈!
  • 豫園集市「食玩校場」,捏麵人、吹糖人、盤一個古代的髮髻!
    豫園集市「食玩校場」,捏麵人、吹糖人、盤一個古代的髮髻!捏麵人捏麵人的攤位是最吸引小朋友的,手提木盒上整整齊齊碼了幾十個卡通面人。它們由麥芽糖、麵粉為主料,並加入各種顏料製成,由馬師傅精心捏制。捏麵人是個家族手藝,傳承自父輩。到了馬先生這一代,他改良了技術,在傳統主料中加入精確到克的輔料(秘方不外傳)。所以,面人就算在上海的黃梅天,也不會發黴開裂。
  • 「社區鄰裡節」走進合心園 非遺傳承人、社區群藝團助力優+生活
    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主辦的2020年「昆明市首屆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自11月14日啟動以來,已先後走進公租房普惠園小區、頤惠園小區、盛惠園小區、怡香天苑小區、澤惠園小區,開展近20場活動,覆蓋約5萬公租房住戶,獲得許多住戶認可和好評。
  •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新華非遺網上展廳:栩栩如生的張氏糖畫 2020-12-09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師傅表演「吹糖人」,一拉一捏吹出動物造型,小學生排隊要...
    近日,河南商報非遺文創學院持續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帶領惠濟區非遺傳承人,先後走進鄭州市開元路小學、鄭州市東風路小學、鄭州市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傳授非遺手工技藝,為學生們帶去了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宴。糖畫老師從糖畫的起源、發展過程、影響等各方面向孩子們做了全面的介紹,並著重講解了糖畫的製作過程。吹糖人老師給孩子們吹起了老鼠偷油的糖人,掀起了活動的高潮。
  • 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4樓,吹糖人等20餘項技藝齊聚中百
    項目名稱:吹糖人 厚貴良德州第四代吹糖人傳承人項目名稱:祥寶齋毛筆製作技藝黃紹祥 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黃氏制筆有100多年的歷史,為了傳承制筆文化,齋主黃紹祥是第四代傳承人,從事毛筆製作45年。現為泰安市非文化遺產傳承人。
  • 「黃氏吹糖人」:7旬老人一生堅持與熱愛 吹出省級「非遺」
    製糖業的發達,催生了「糖畫」「吹糖人」「糖羅漢」等糖文化。「黃氏吹糖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今已傳百餘年,被評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月19日,四川內江市「民間手藝人」技能大賽頒獎典禮上,「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71歲的黃祖全榮獲內江市「十大民間手藝人」稱號。近日,記者來到黃祖全家中,一探糖人奧秘。
  • 民俗文化之一一吹糖人
    民俗文化之——吹糖人藝人指導吹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吹糖人藝人據說宋代就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路金,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婆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塘寶塔、糖龜兒等等。
  • 民生微實事|「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吹糖人體驗活動
    活動嘉賓時學進,山東省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氏吹糖人第五代傳承人,其吹制的糖人作品多為民間題材,如鮮活靈動的花鳥蟲魚、富於傳奇的神話人物、現實生活中的家禽百獸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精彩課堂吹糖人自古以來,便備受孩子們的青睞。正式上課之前,就有幾位小學員早早地來到現場,籤到、測溫後,就連忙趕至講臺前,看時老師吹製糖人。
  • 中國傳統手工藝:糖人的故事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這是出自唐代早期杜甫對於「糖」的描述。中國傳統手工藝關於「糖」的文化多種多樣,今天的故事主題是關於中華傳統手工藝-「糖人」的起源故事。據說糖人技藝盛於明末清初,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
  • 小時候一毛一個的糖人,現在成了「藝術品」,其實有三種做法
    導語:說到糖人很多人都會回憶到小時候拿在手上把玩的各種動物形象,看製作糖人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一小塊糖在師傅手中慢慢成形,吹起來的不僅僅是各種形象,更是很多孩子們對於美好的想像。但時過境遷,如今的糖人已經有著更深的含義,成為了民間的一項經典手藝,糖人也成了「藝術品」,價格也比小時候一毛一個翻了很多倍。以往經常看到師傅憑藉著口吹出來糖人,其實有三種做法。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