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論語》雍也篇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021-01-18 騰訊網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之乎齋,讓閱讀充滿樂趣

原 文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注釋

(1)質:樸實、自然。

(2)文:文採。

(3)野:此處指粗魯、鄙野,缺乏文採。

(4)史:這裡是虛偽、浮誇的意思。

(5)彬彬:指文與質的配合很恰當。

譯 文

孔子說:「質樸多於文採,就像個荒蠻之人,流於粗俗:文採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樸和文採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解 析

這句話實在太有名了,尤其是「文質彬彬」這個成語。原本這個成語是指文採和實質配合得諧調有序,現在藉以形容人舉止文雅而有禮貌。

「質多於文,則如野人」好理解,因為本質好,但不注重文採,就會讓人看上去比較粗俗,夫子把這種人叫野人。當然這個「野人」並不是貶義的。

「文勝質則史」,不太好理解的是為什麼「文勝質」就像一個史官呢?春秋時代的史官大多只是王命的傳聲筒,比如家喻戶曉的「澠池之會」,趙王在秦王的逼迫下,鼓了一會瑟。於是史官就在史書上記載下來,說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這些舞文弄墨的史官,在王命下不講誠信,歪曲歷史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夫子說「文勝質則史」。

「質」是樸實自然,順應本心,「文」是指外在的文採或者是形式。夫子的這句話言簡意賅的說明了文與質的正確關係,夫子認為文與質必須互相依存,不可分離。有文採,善辯論,但內心不真誠,充滿私慾,那麼外在形式再美,也只是個表象,這樣的人便是夫子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屬於佞人。

儒家還認為「文勝而至於滅質」。是的,這就好比一棵樹,根死了,那它的枝葉再美也不會長久。比如文狀元秦檜,自私自利、不忠不義,所以他落得個千古罵名。再比如說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掌門嶽不群。

「質勝文」不可怕,可以好好學習,即便不學習也只是粗野也些,本來雅俗就該共存的;「文勝質」才真正可怕,因為它太具有迷惑性了。

事實上,我們不怕真小人,怕就怕遇到偽君子!

相關焦點

  • 《論語》|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野」與「史」相對。野,粗野、粗俗;野人,就是沒有見識的鄉下人。史,史官,一些史官過分注重文採,言過其實,有些虛浮,這裡引申為虛浮。  誰文質彬彬?  怎樣才算合適呢?孔子說,文與質配合適中,恰到好處,就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對《論語》中「君子」的分析
    讀《論語》有感(四):「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對《論語》中「君子」的分析張恩恩/文本文原作於2009年前後。今日讀來,感慨良多。短短數年,我的變化太多,最大的變化竟然是喪失了對寫作的熱情和閱讀量銳減,想想慚愧,幸在我沒有忘記對理想的追求。願堅持!
  • 「文質彬彬」才是「君子」的理想形象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常聽到主人或賓客評價別人氣質和舉止時,用到「文質彬彬」一詞,來形容某人溫文爾雅和行為端莊。那麼這個褒揚或恭敬的詞語又是出自何處呢?成語「文質彬彬」出自孔子《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裡的「文」是指當時的「禮樂」和「六藝」,相當於今天的文化教養;「質」是指人的質樸本性。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如果人但依其質樸的本性而行,雖然也很好,但若不通過文化教養的提高,終究不免會流於粗野;相反一個人的文化雕琢掩蓋了他的質樸本性,那又流於浮華書生氣。所以,真正的君子要在文化教養與質樸的天性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
  •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武曉紅題目是引了《論語·雍也》中孔子的一句話。對這句話的解釋歷來無多少分歧,我對這句話並無不同看法,只是想借題發揮,談談文與質的現實意義。警示盜名欺世者,莫忘審問良知;醒示權高職要者,不可偏頗取意。《論語·雍也》第18則中,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質樸。文,文飾。史,當虛浮不實講。
  • 《論語》晨讀,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今天就先說這些 歡迎大家多多討論 [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各位節日快樂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感謝各位同道的積極參與 謝謝各位的辛勤工作 女士們可以放放假 歡度自己的節日!!!
  • 一篇冷門八股文: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或許就是今天古典君分享這篇八股文的初衷所在。一篇八股文,真的很冷門。歡迎讀者朋友們留言,談談你對八股文的看法,對於這種文體,我們是應該發揚還是摒棄?——皛玊題記古韻《八股文·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應先學禮,後習文謂君子。①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質若勝文何為君子?固曰:先學禮後習文,然後君子乃成。②版築之間,乃有傅說,而尋之為相國大治,武丁興。
  • 文質彬彬,再讀論語,有法必有化
    文質彬彬,楷書、朱文印《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外在的文採和內在的品質如一,然後才有可能成為君子。肖像印文質彬彬在現代漢語運用中作為外貌氣質的形容詞,而在論語中有著更深層的思想,並不是外貌氣質好就可以成為君子的。
  • 寫作: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篇》中寫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雖是說人,但我覺得放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也同樣適用。語文作為學科首先是拿來用的,「質」便是語文學科作為工具學科的要求。首先是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語言是一種關係。」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記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舉個例子:魯國有個名人叫子桑伯子。有一天,孔子穿戴整齊後去拜見他。而子桑伯子卻不穿上衣、不戴帽子,光著膀子、披散著頭髮與孔子會見。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樸實、自然,無修飾的,樸實的內容。文:文採,經過修飾的,辭藻華麗的形式。野:此處指粗魯、鄙野,缺乏文採。譯文孔子說:「質樸多於文採就會顯得粗野,文採多於質樸就會流於浮華。文採與質樸搭配適中,才能成為君子。」「質」是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質勝文則野」就是說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就會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於文雅就會顯得像個書呆子,只注重言辭華麗而不切實際。
  • 獨特新穎的男孩名字:論語裡獨特新穎的男孩名,助他前程似錦!
    江南易林認為「文煥」是對才德兼備君子的讚美之詞,適合作為男孩名字,寓意男寶寶文質彬彬、容光煥發。賢齊出處:見賢思齊焉-第04章 裡仁-論語論語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
  • 中國人100句國學經典之:文質彬彬還是粗野無端?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雍也》) 釋義:本句討論人的氣質修養及交際中言談舉止的取向,具體為人原本的野性、質樸與後有的人文修飾,如禮儀、文化修養等的關係。 文,指禮儀、文化修養、人文修飾,文的本義是花紋、紋理,所以文、文化確有文飾、修飾、包裝的意味與功能。
  • 論語大義(崔栢滔)雍也篇 第一章
    【本篇引語】《論語》通過前面四篇,對孔門學問基礎進行了系統的介紹,接著在公冶長篇第五中,我們也見識了古今人物的學問實踐,本篇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吐露更多學問內容,重點解決學問進步的階梯次第,以及學問步驟中的火候心法,指明了十分具體的路徑和方法,幫助學者實現學問境界的升華。
  • 新時代君子學堂|天下熙熙,終日乾乾,文質彬彬
    文/黃建平晚上讀書,《君子文化的當代價值》(錢念孫、胡發貴主編)。學者說,君子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制高點,是傳統文化的融匯點,是傳統文化的落腳點。君子人格是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學者考證,「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經流行,主要是對執政者和貴族的專稱。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怎麼理解?質該如何提升?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就是質樸,沒有修飾;文就是文飾,有修飾;野就是野蠻,粗野。史就是浮誇,脫離現實。彬彬就是不「野」不「史」,質與文都適中融洽的樣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不偏於一方,取「野」與「史」之中道才可以稱之為君子。」  。
  • 「李保佳講論語6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
    「李保佳講論語6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指的是內在的思想、見識、修養;「文」指的是外在的談吐、行為。翻譯:外在的談吐素養跟不上自己的內在修為,就會看起來比較粗野;內在的修為跟不上外在的談吐,就會看起來虛浮。內在和外在相匹配,才是君子的樣子。
  • 君子循「禮」,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顏淵》)「質」是內在的,樸拙的,純真的;「文」是外表的,修飾的,美化的。「質」是天賦的,「文」是人為的。樸拙的天然內質勝過美化的外表就會顯得粗俗,美化的外表勝過樸拙的天然內質就會顯得虛浮。
  • 男寶女寶起名:20個論語出塵脫俗的女孩名字,讓你見識到一名一氣質
    《論語》首創「語錄體」著作,全書共20章、492篇,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一、出塵脫俗的女孩名字人非名不榮,非字不彰。韶涵出自《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解釋:可提取「韶」字取名,寓意著心地善良,青春無限,慈眉善目等意思。3. 彬然出自《論語雍也第06章》: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屬牛寶寶名推薦:論語滿腹經綸的小孩名,你還聽過更好聽的嗎?
    一、《論語》中滿腹經綸的小孩名1. 義明出自《論語·季氏篇》: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解釋: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聽懂,待人是否溫和,舉止是否恭敬,談吐是否真心,處事是否謹慎,有疑問是否得到解答,發怒是否有嚴重後果,得到東西思考是否理所應得。2.
  • 男寶寶起名:論語頂天立地的男孩名,經典又動人
    《論語》可說是中國第一書,華人從孩提起即深受其影響,八歲讀觸動情思,八十歲時再讀仍覺雋永無窮。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論語》二十章一萬六千多字幾乎談遍,句句精練到位,若能虛懷體悟,真誠實踐,確可身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