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隨著歷史的發展,對秦始皇的評價越來越高?

2021-02-23 駱駝背上

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締造者,秦始皇的功績可謂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因為豐功偉績前無古人,且影響後世長達數千年,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贄稱作是"千古一帝",這一稱呼至今被人們廣泛使用,可見不少人都對此表示贊同。

不過,秦始皇的歷史評價並非是一開始就良好的,像漢朝名士賈誼就曾表示:"秦王懷貪鄙之心……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後來,《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也說秦始皇:"遂毀先王之法而奸邪並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到了東漢末年,經學家王朗甚至直接指責秦始皇是"無德之君"不配被祭祀於廟堂。那麼,從飽受非議到讚譽滿身,秦始皇的歷史評價為何會越來越高呢?

要想知道秦始皇的歷史評價為何逐漸改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他最初的風評比較差。聯繫上文,或許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那就是秦始皇因棄用儒家思想而遭到了後世儒者的厭惡。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剛剛建立秦帝國之時,一部分儒者跳出來表示新王朝應當沿用周朝政策,採取分封制來治理國家。然而,秦始皇深知分封會帶來分裂,於是堅持採取了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郡縣制。

對於秦始皇"違反禮制"的做法,儒者們紛紛表示不滿,而在秦始皇採取李斯建議對可能影響統治穩定的百家學說進行焚毀後,儒者們自然更加憤怒。漢武帝時期,儒學成為了正統思想,而受此影響的文人們自然對站在儒學對立面的秦始皇有一定的厭惡情緒。那麼,對始皇帝進行批判自然也就符合他們的情感傾向了。

儒家思想的影響畢竟不是始終如一的,在一部分儒者對秦始皇大家批評後,也有許多人從歷史事實出發,肯定了始皇帝的功績和貢獻。在這些人的影響之下,秦始皇是暴君的觀點被逐漸摒棄,人們更傾向於認同歷史學家呂思勉的觀點,即秦始皇的一些做法雖然比較激進,但出發點是好的,且其"實在是抱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

秦始皇收穫惡評的第二個原因則其王朝因殘暴而亡。在我國歷史上,亡國之君往往會遭到後世的攻擊謾罵,其作為也常常會被刻意抹殺或忽視。舉例來說,人們稱呼商紂、隋煬帝為暴君,將關注點放在他們勞民傷財、驕奢淫逸的生活之上,而往往不去提及他們一些值得褒揚的行為。秦始皇雖然不是秦朝的末代君主,但因為秦實在過於短命,因此也常被視為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之一。

在人們的口誅筆伐當中,秦始皇濫用刑罰、大興土木,讓秦朝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從如今的角度來看,秦始皇修建馳道、長城、靈渠等已經被證明了具有很大的價值,而且,他在位期間的法律也隨著睡虎地秦簡的出土被證明並沒有後世批判得那般嚴苛。可見,後世為了抹黑秦始皇,甚至不惜從想像出發編造其罪行。

世人詬病秦始皇,多是因為其推行嚴刑峻法、還做出過"焚書坑儒"這樣的暴行。然而,事實上正如秦簡出土推翻前者一般,後者也被認為是遭到了曲解。從字面上來看,焚書坑儒就是焚毀了儒家經典、活埋了一部分儒生,可是"焚書"的目的是防止人們以別家學說妄議朝政,而"坑儒"如今被認為並非坑殺的是儒者,而是一部分曾欺騙秦始皇的方士。這樣看來,儘管手段有些粗暴,也確實造成了一定的惡劣影響,但以當時的標準來評判,始皇帝的行為只能說是不太妥當。

最後,導致秦始皇歷史評價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他一統天下並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管轄的舉措對於後世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年西周、東周採取分封制,將土地大片交給親族、功臣甚至名人後代治理,這就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天子被架空的情況出現。秦始皇不想看到這種情況,便在完成統一後堅持郡縣制,這一舉措有效避免了分裂、內亂的發生。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開篇說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國歷史上,王朝分裂的局面時常發生,而政權之間的對立顯然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秦始皇能夠在兩千多年前意識到這一點,並堅持反對分裂,強調統一,這對於今天都具有很高的警示價值,因此,人們讚揚擁有遠見卓識的秦始皇,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駱駝背上每天精彩在線

每天更新中國歷史趣事風景美食

文字:百度         圖片: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秦始皇
    如何評價秦始皇★★★★秦始皇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在政治舞臺上活動了三十六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對秦始皇的評價不宜過高
    對秦始皇的評價不宜過高如前所述,對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不能估計過高,對他統一後的所作所為,也應當給以足夠的檢查剖析秦始皇不只做盡生前享受的能事,還為死後「靈魂」享受而大修墳墓。據近人統計當時被徵發去修建宮室、墳墓的人有七十餘萬,其他電北邊、築長城、修馳道及運糧晌等所調動的人力達到200萬以上。史家常說秦統一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可是秦始皇這樣不顧百姓困苦和死活,社會生產力還能發展嗎?
  • 秦暉:隨著科學的發展對歷史的解釋越來越豐富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秦暉先生在「預見未來」峰會圓桌對話上表示,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我們認識的深化,我們對歷史的解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解釋力。他表示:「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對史前研究的解釋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對於預測未來好像是一直就沒有什麼,尤其是長時間的未來,我覺得基本上是不可預測的。」
  • 偉人點評: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
    長城始皇帝,當之無愧隨著歷史的發展,隨著思想潮流的衝擊,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其中,魯迅先生和毛主席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毛主席在接見胡志明時談到,縱觀中國歷史,思想家,政治家,人才輩出,但是其實真正做了點實事的,只有秦始皇,為什麼這麼說呢?此番話是毛主席結合當代中國國情和歷史發展對於法家和儒家兩大學派思想所做出的剖析。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正處於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建設時期,和秦始皇剛剛統一時的歷史背景是有相似之處。
  • 夜讀:一首詩,給出對秦始皇功過是非的客觀評價!
    秦始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還是第一個創造大一統王朝的君王,故此,秦始皇被很多人稱之為祖龍。
  • 秦始皇評價越來越高,那麼漢武帝呢?後世總結數個無與倫比
    撰文|趙立波 題記:漢武帝劉徹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傑出的重要歷史人物,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佔西漢統治時間的四分之一。「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想做鐵木真和秦始皇的員工了?看他們的晉級模式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翻開歷史你會發現,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屠殺史,不是外部殖民就是內部殖民,從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盛世。 很多人喜歡打著極端民族主義的色彩咬牙切齒地去拉深仇恨,請問,古代戰爭難道不是達爾文主義嗎?真的有黑白之分嗎?而只有弱者和懦夫才會選擇用咒罵這樣無恥的行為去攻擊自己的對手。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想做鐵木真和秦始皇的員工了?看秦蒙的晉級模式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翻開歷史你會發現,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屠殺史,不是外部殖民就是內部殖民,從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盛世。很多人喜歡打著極端民族主義的色彩咬牙切齒地去拉深仇恨,請問,古代戰爭難道不是達爾文主義嗎?真的有黑白之分嗎?而只有弱者和懦夫才會選擇用咒罵這樣無恥的行為去攻擊自己的對手。
  •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顛覆了前人的觀點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秦始皇】毛主席一生喜讀歷史,對歷代皇帝也都有過非常經典的評價,歷史客棧就來做一個系列——「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今天先來介紹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有人說他是英明君主,有人說他是專政暴君,更有人稱他為千古一帝,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毛主席對秦始皇就非常推崇,曾經高度評價說:「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
  • 唐朝一詩人路過秦始皇陵時,寫下一首詩評價嬴政,他想表達什麼?
    《途經秦始皇墓》許渾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秦始皇墓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裡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內外兩重夯土城垣,陵冢呈覆鬥形,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 秦始皇是否為暴君?看看歷史上批判過他的這些人,你就明白真相了
    《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秦始皇」隨著一部《大秦賦》的熱播,「秦始皇是否為暴君」也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2021年元旦當天,著名歷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發表了一篇《「史劇」與「史觀」》的文章,對《大秦賦》美化秦始皇的形象進行了批判。
  • 穿越秦朝:我一個歷史記者,採訪秦始皇一些敏感話題
    為了更加真實地了解秦朝,我一個歷史記者,穿越到秦朝去採訪一下叱吒風雲的秦始皇,採訪一下世人關注的敏感話題。歷史記者:請問秦始皇,為何非得動用武力統一六國?歷史記者報導:如果你誕生於那個年代,你或許會認為,秦王的做法是對的;華夏文明從夏商周三代諸侯制的發展以來,文明被分裂為多個政治中心,多重治理體系;這種諸侯制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華夏文明的分裂和不統一。歷史記者:對於以法治國、以德治國你怎麼看?
  • 偉人讀史,多次評價秦始皇,高瞻遠矚下的見解
    大家最近討論的秦始皇問題,其實在偉人那已經多次提及,我查閱了資料,就我個人看到的從1939年到1970年,在不同場合偉人提到了秦始皇十三次。這也是偉人的一個習慣,讀完史書總是喜歡和旁人分享自己的觀點,而且經常以史鑑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偉人心中的秦始皇是怎麼樣的?
  • 秦始皇:歷史中,所有的結局,都是償還
    文 | 有書思婷 有書君說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建立起中央集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他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自稱「始皇帝」。那麼歷史上其他人對於秦始皇是怎麼評價的呢?李白曾寫道: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美國學者破解,令人信服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李白寫下讚揚秦始皇功績的詩句。中國雖然數千年來出現了很多有著豐功偉績的帝皇,但是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結束分裂,統一中原的皇帝,他在歷史長河中有著和別的帝皇不一樣的非凡意義。
  • 秦始皇為何不立儲君?和秦始皇一追求有極大關係,史書中早有答案
    最近《大秦賦》熱播,小佛也在追劇,不過有點讓小佛是越看越無語,但是因為是小說改編的,不能當作歷史正劇來看,姑且消磨一下時光,畢竟電視劇中戰爭的浩大場面在近幾年的影視劇中比較少見。小佛看歷史類書籍的時間比較早,應該是小學四五年級,後來看得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話歷史類叢書,恰好其中有一本《秦始皇》,不過在閱讀《史記》與《資治通鑑》後,不得不承認大話類歷史真的就是講故事。
  • 《麗姬傳》歷史上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為何要弱化秦的政績
    半世千古一帝,半世昏庸無道,歷史上的秦始皇,一個極其矛盾的人。
  • 秦始皇和孔子不公平的待遇,這是知識分子的勝利
    在1964年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認為應該講一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夫子偉大得多……孔夫子在中國的地位非常之高,被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夫子的形象在中國人的眼中,一直都是高大上的,文人對於孔夫子的描述都是極盡溢美之詞。
  • 大秦賦,甘羅與秦始皇的恩怨,歷史上為何全國有12座甘羅墓
    大秦賦,甘羅與秦始皇的恩怨,歷史上為何全國有12座甘羅墓甘羅12歲建功,是歷史上少年成才的典範,《大秦賦》中,甘羅出色完成任務後,在給秦王述職過程中
  • 歷史風雲人物—皇帝篇之秦始皇4:焚書坑儒的真相究竟如何?
    談到秦始皇,我們不免想到焚書坑儒,這兩件事情,讓他背負了千古罵名。直到現在:焚書坑儒,也和秦始皇的殘暴,秦二世的亡國,中國歷史上的專制主義,中國文化史上的浩劫分割不開。可以說焚書坑儒與秦始皇之間幾乎是到了不可剝離的程度!所以,我們這篇文章分三個方面來專門來討論一下焚書坑儒事件。第一,焚書坑儒是怎麼發生的?第二,這兩件事和秦始皇的關係為何如此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