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2020-12-23 尋歷史真相

引言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放棄了北伐計劃,缺少了對外戰爭後,國家內部逐漸出現問題,劉禪用了諸葛亮推薦的蔣琬、費禕解決問題。

雖然是能夠緩解問題,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導致司馬昭趁著蜀漢問題發兵攻打了蜀漢。第二年,隨著大軍兵臨城下,劉禪決定投降,蜀漢就這樣滅亡了。

出於政治考慮,司馬昭沒有直接殺死投降的劉禪,而是選擇將他遷移到其他地方,然後派兵監視,只要是監視到他有問題,才能名正言順的處死他。

直到後來劉禪在門前寫了三個字,司馬昭才放棄了殺他。

最初,劉禪在遷移到洛陽的路途中就害怕,怕魏軍半路殺掉他。然而,魏軍不但沒有在半路殺掉他,而且司馬昭還封了他官職,給他建造了府邸,生活很不錯。

如果一般人身上,根本不會多想,但是劉禪是投降過來的,對他這麼好是不是有什麼目的,劉禪感到很不安,怕平靜之後出現暴風雨。於是,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

有一次司馬昭設宴,讓人奏起了蜀地的樂曲,跳起了蜀地的舞蹈,很多投降過來的官員都落淚了,劉禪沒有,他覺得這是司馬昭考驗自己。司馬昭問他是不是思蜀,他連連說到不思蜀。

宴會結束後,司馬昭派人送她回去,路上他後背發涼,生怕被人在路上幹掉,進入府中後,他立刻讓人準備了筆墨,在門上寫了「中山寨」三個大字。

當天晚上,司馬昭安排的眼線就把門上的字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得知後,將派出去的眼線撤了回來。

賈充是司馬昭的鷹犬爪牙,肚子裡有點墨水,安插眼線就是他提的,在他看來,只有劉禪死去才會讓司馬家徹底安心,甚至做好了隨時殺害劉禪的準備,知道司馬昭讓眼線都撤走後,他是怎麼都想不明白。

過了一天,他去問了司馬昭,司馬昭也沒有瞞他,告訴了他為何撤走眼線。

首先在宴會上劉禪已經表現的很透徹了,他承認了改朝換代,接受了改朝換代。其次就是他門上的三個字,反過來讀一下,可以理解為「在山中」。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想告訴司馬昭,自己不想過問太多事情,只想做一個像山大王一般的人。

說完這一番話,賈充才算是徹底明白,最終沒再監視劉禪。

劉禪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年司馬懿發動政變,殺掉了所有反叛者,手段很殘忍,他不想有這樣的待遇。

後來司馬師上位,雖然有過叛亂,但是最終都被平定了。再後來司馬昭當政,手段更多更狠,直接是殺死了魏國皇帝曹髦。這樣做就是引起公憤,很可能會再一次經歷戰爭。為此,司馬昭也是調兵遣將,為戰爭做準備,這個時候,劉禪安穩一點還是好的,不然自己會先被處理掉。

對於劉禪這個人,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他是扶不起的阿鬥,其實並不是。在劉禪小時候,劉備就給他找了大儒教他,甚至後來還讓他跟著諸葛亮學習謀略權術。

從這樣的經歷來看,他肯定是沒有那麼弱。

再說了,諸葛亮死後,他帶著國家還發展了29年,如果不行,諸葛亮死後幾年應該就滅亡了。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沒有被殺害,並且還活得瀟灑,這就不一般。

就算是單單看這篇文章,他也絕對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往期精彩內容

三國將星隕落的一年:蜀國死3位大將,吳國失去大都督,魏國更慘

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張郃成了犧牲品,是司馬懿的失策還是陰謀?

公主再婚3天後自殺,宮女在裙帶上發現其死亡原因,丈夫悲哀昏厥

清朝滅亡以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時隔70年後才被人發現

10年前「犀利哥」走紅網絡,因妻子去世患精神疾病,如今生活如何

參考資料

三國志

申明

題/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
    直到後來劉禪在門前寫了三個字,司馬昭才放棄了殺他。  最初,劉禪在遷移到洛陽的路途中就害怕,怕魏軍半路殺掉他。  當天晚上,司馬昭安排的眼線就把門上的字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得知後,將派出去的眼線撤了回來。
  • 劉禪說的3個字,「嚇退」司馬昭殺心,有人不懂,司馬昭:倒過來讀
    劉禪說的3個字,「嚇退」司馬昭殺心,有人不懂,司馬昭:倒過來讀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諸葛)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百官不解,司馬昭:倒過來讀
    原標題: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百官不解,司馬昭:倒過來讀一說到劉禪,人們熟知的諺語、歇後語、成語等一個接著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饒其一命,手下不明白,司馬昭:反著讀
    都知道劉備的兒子劉禪繼承了其父的衣缽,劉禪又被稱作「扶不起的阿鬥」,寓意自然一目了然,指他昏庸無能,但其實劉禪是有他過人之處的,要知道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蜀國才滅亡,如果劉禪真的一無是處,恐怕蜀國早就滅亡了,也撐不了三十年那麼久。
  • 劉禪亡國後寫下3字,司馬昭:免死,群臣不解,司馬昭:倒著來念
    這就和人們口中扶不起的阿鬥一樣,庸才若劉禪,阿鬥劉禪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這樣一個扶不上正道、無法成才的一個形象。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阿鬥其實並非一介懦夫,也不是所謂的昏君。劉禪在位期間,從公元207到公元271年,蜀漢國泰民安,儘管後來劉禪於公元263年開城投降魏國,那也只是權衡利弊後無奈的舉措。作為漢昭烈帝劉備最看好的兒子,劉禪從小便被給予了厚望。
  •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在國家政務方面,劉禪自己很少理會,甚至都很少上朝,幾乎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別人來做。上朝聽大臣意見的時候,劉禪幾乎隨風而到,沒有什麼主見。那麼劉禪究竟做了什麼呢?劉禪經常在宮中鬥蛐蛐,又或者跟宮女嬪妃享樂,寵信宦官,因此劉禪身邊聚集了很多小人。劉禪的做法讓宰相諸葛亮非常生氣,但是他卻一直遵守本分,也曾經多次奉勸過劉禪,但總是事與願違。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返回地球後為何音訊全無,她去了哪裡?
    清朝四品官員微服私訪,卻被關入黑煤窯為奴,3年後才發現其血書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05參考資料《遊春臺詩·其三》、百科資料等題/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返回地球後為何音訊全無
  • 後主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除掉他,反而封其為「安樂公」?
    司馬昭不僅沒殺劉禪,還優待俘虜,封其為安樂公,其他蜀國大臣也能安享晚年。司馬昭野心那麼大,他為什麼不除掉劉禪呢? 司馬昭劇照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期間,魏國權臣司馬昭曾試探劉禪有無復國之心,問其思蜀否?劉禪答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 劉禪寫下三個字,司馬昭大笑放了他,這是為何
    事實上,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阿鬥」就是劉禪,也就是劉備之子。諸葛亮茅廬三顧,劉備不僅把這個偉大的軍師招到自己的麾下,而且還把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希望他死後,軍師能夠繼續輔佐兒子。在《三國演義》裡,劉禪笨得很,不懂諸葛亮,只會逗蛐蛐,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
  • 劉禪裝傻說了一句話,司馬昭聽後狂笑不止,結果樂極生悲當場暴斃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扶不起的阿鬥」,這是一句極具諷刺的話語,那麼劉禪是不是真的扶不起來呢?實際上,劉禪可能並沒有就想像的那麼沒用,他隨口說的一句話,就能讓司馬昭當場死亡,這是怎麼回事呢?趙雲七進七出救出劉禪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趙雲辛辛苦苦把劉禪救了出來,結果劉備卻將劉禪狠摔在沙地上,差點丟掉了性命。好在劉禪沒被摔死,不然趙雲估計都要氣到吐血了。劉備此舉自然是為了收穫趙雲的忠心,但是劉備也是很愛劉禪的,若是真心要將他置之死地的話,也不會特地選在沙地上,不過可憐的小劉禪這麼小就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大家都知道劉備善於用人,眼光獨到。
  • 野史記載司馬昭死於司馬炎之手,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後來,司馬昭在挑選繼承人上也產生過疑惑,司馬師雖然無親生子嗣,但是有一位繼子,就是司馬攸。司馬昭曾徘徊,自己去世後該選司馬攸作為繼承人,還是選擇自己的兒子司馬炎作為繼承人?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圖片:司馬炎被確立為晉王世子劇照四、司馬昭之死司馬昭並非死於中毒,而是中風,這一點就算在正史上也是可以找到證據的,此外,在影視劇《三國演義》中,司馬昭是因大笑而死。司馬昭滅掉蜀國之後,劉禪也成了曹魏的俘虜。司馬昭有心試探劉禪的心思,有無復國之思?
  • 清朝四品官員微服私訪,卻被關入黑煤窯為奴,3年後才發現其血書
    司馬昭看到劉禪門前的3字,為何殺心全無,司馬昭:反過來讀劉備過江迎娶孫尚香,為何只帶著趙雲?三國將星隕落的一年:蜀國死3位大將,吳國失去大都督,魏國更慘04參考資料《言志》、《同官縣誌》、百科資料等題/清朝四品官員微服私訪,卻被關入黑煤窯為奴,3年後才發現其血書
  • 人物誌:司馬昭
    全懌的母親是孫權的女兒,在吳獲罪,全端的侄子全禕、全儀護衛其母投奔魏軍。全儀兄全靜當時在壽春,司馬昭用鍾會的計謀,代全禕、全儀寫信勸全靜投降,全靜兄弟五人率領部下來降,壽春城中大為恐慌。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初七,諸葛誕、文欽等出來攻擊圍城軍,被諸軍擊退。當初,諸葛誕與文欽內部不和,到緊急的時候,二人相互猜疑。
  • 三國時,為什麼司馬昭要殺鄧艾和鍾會?
    有人說司馬昭殺鄧艾和鍾會是因為兩人相互誣陷的結果,也有人說他們被殺是因為功高蓋主的原因,其實看看後來滅東吳的王渾和王濬之間也是爭功,甚至互相告狀也沒有被殺,最終結局非常良好。那麼輪到鄧艾和鍾會的時候,為何是慘澹收場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司馬昭之心到底是什麼!?
    接著,司馬昭又質問,你寫的《潛龍詩》,把我們比做泥鰍鱔魚,這是什麼意思?曹髦不敢回答,司馬昭冷笑著走開了。      曹髦回到後宮,把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三人召來商議。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死後,司馬昭假借太后名義,列舉曹髦罪狀無數,把曹髦貶為庶民,以平民的身份安葬了他,想以此把事情掩蓋過去。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只有後人才敢說出
    詩中描述一條因傷受困的龍,無法跳出深潭,只能看到泥鰍、鱔魚等在自己面前張牙舞爪,對此表達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痛苦心情。此詩被司馬昭得知,當場大怒,逼迫魏帝認錯,魏帝無可奈何只能低頭默認。司馬昭自認為司馬家族有功於魏國,魏帝競不知好歹,司馬昭很是不悅,但是不能過於強硬,對於曹髦的舉動,司馬昭只能默默的策劃改朝換代。
  • 嵇康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精神領袖,司馬昭為何要殺嵇康呢?
    嵇康「言論放蕩,害時亂教"這八個字翻譯過來就是:言論放蕩,誹謗社會公德和國家政策。這個罪名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罪名,相當於反社會與反國家的罪名,那麼問題來了,嵇康真的有這個罪名嗎?司馬昭掌權時,嵇康不願意出來做官,司馬昭徵辟了好幾次,嵇康到處躲避,不願意與司馬昭同流合汙,始終拒絕出仕,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舉薦嵇康擔任尚書吏部郎,嵇康反而與山濤絕交,並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字巨源)一文以示決心,這種寧願與朋友絕交,也不願意到政府任職的態度,擺明了嵇康不願意與司馬昭合作的態度,這也讓司馬昭心生怨恨,但又無可奈何,畢竟嵇康身為一代名士,司馬昭就算想殺他,也得找足了理由才行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世人皆知其野心,而不知其陰謀
    曹髦親自駕車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的府邸,到達南闕時賈充率領兵將阻擋曹髦,但相府中的兵將見皇帝親自揮劍指揮,無人敢上前迎戰。於是賈充和一個叫成濟的人,於慌亂之中強行接過劇本。據《漢晉春秋》記載: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蓄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 讀三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不理會曹髦的聖旨,他根本就不把這個皇帝放在眼裡,皇帝的聖旨對他來說就是一張廢紙,不起任何作用,他仍舊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從許昌開拔返回洛陽。司馬昭比他哥哥更加囂張跋扈,目無君上。曹髦對司馬昭很不滿,但是大權不在他手裡,也只能逆來順受,司馬家的這個傀儡皇帝還要當多久啊!  隨著司馬昭平定壽春之亂和對蜀吳的一系列軍事勝利,都為他在政治上加了分,司馬家的權力也隨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 司馬昭之心有多縝密?3大統御思維做到極致,專治下屬各種不服
    有意思的是,司馬昭夫人王氏早就對丈夫吹過枕邊風:鍾會是個見利忘義、愛生是非的「刺頭」,寵信重用必然引起禍端。作為三國時期「終結者」之一,司馬昭絕非識人不明之輩,為何把如此功蓋天下的項目大膽交給鍾會呢?司馬昭有怎樣更深層次的謀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