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很多的傳說——
學校定位:「西湖大學對標劍橋大學、史丹福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規劃!」「「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
四大校長發起:「西湖大學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發起籌建」。
眾星雲集: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錢穎一教授為校董會主席。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師資頂尖:60餘位海外科學家歸國加盟西湖大學,預計教師規模到2021年達到210人,到2026年達到300人。
施一公和饒毅建議,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應該重點引進一批在研究領域領先的世界著名大學的一流正教授。
這也直接推動了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標誌著「國字號」人才工程付諸實施,成為中國迄今為止最高層次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
資金雄厚:西湖大學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借鑑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頂尖私立大學的籌資模式。馬化騰、吳亞軍、王東輝、王健林等多位企業家捐贈。
查閱資料發現,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2019中國大學社會捐贈排名100強》,竟然超越了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和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斯坦福」要明日黃花了嗎?
自西湖大學籌建以來,各種讚譽聲很多,但負面聲音也並不鮮見:
有的人說,CNS就是造假,國際上很多科學家早就提出批駁的論文。
有的人說,就是一群暴發戶企業家捐贈,靠金錢堆積起來的學校。
有的人說,口口聲聲趕超加州理工,人家諾貝爾獎拿了70多個,你不是做夢嗎?
其實,筆者倒是認為,基於現實,我們的大學水準,的確離國際頂尖大學有一段距離,但是也不可妄自菲薄,輕易做出西湖大學必將失敗的言論,就此,筆者下文聊一聊西湖大學的猜想,僅代表個人觀點。
關於西湖大學幾點猜想
1,招生標準——
①第一批針對有保研名額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參加過西湖大學暑期夏令營的學生。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本科生,要麼有保研就沒有資格!要麼參加過它的夏令營。
②第二批第三批針對應屆、往屆本科或碩士,關鍵是還有面試,且一個人每年只有一次機會進入面試。
猜想:畢竟是對標國際頂尖名校,人家現在主要培養博士生,錄取你研究生起步,就已經是寬限了。此外,如果你想通過夏令營的方式進入,招生人數也是非常緊俏,比如2020年,僅僅招募300人,選拔標準詳見1234條,起碼這一條,是儘可能地選拔尖端人才為出發點。
2,面試——
2019級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孫詩津回憶道:開始因為自己墨守成規,差點無緣西湖!他說:「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排在前幾位,我的PPT上列滿了科研獎項,一個一個和老師說,看老師們的表情,顯然有些不滿意……」他索性丟掉心理包袱,開始談論以前自己想做卻又屢次被否決的課題方向。萬萬沒想到,導師們反而興致勃勃地一路追問。
想想,2018年夏天,剛讀完大三的孫詩津報名參加了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夏令營。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參加過中國兩所頂尖高校的夏令營並拿到了offer。
猜想:你得具備濃厚的學術研究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人家招的就是創新型人才,即便你是研究生學歷,也未必就能錄取你,起碼這一條,是本著創新、突破型人才為考核點。
3,英語標準——
①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要求大學英語六級成績460分及以上,請注意,不是考過有證書就行,分數必須460以上。
②託福(TOEFL)成績達到80分及以上;
③雅思(IELTS)成績達到5.5分及以上(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要求雅思(IELTS)成績達到6.0分及以上);
④入學前在英語國家或地區獲得過學士或碩士學位且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提供的學位認證報告。
猜想:既然誓做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在校期間學生肯定必須閱讀大量外文資料,英語目前依然是國際通用語言,如果你連個外文都看不清白,又談何做研究呢!起碼這一條是高效學習能力為基本點。
4,入學申請材料標準——
①申請者須提交能證明1500字的本人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相關材料,科研能力,這完全是把學生當成科研人員培養啊,太強太犀利了!
②學歷學位證書、歷年在校學習成績單掃描件,成績最好在本專業前15%,說明什麼,你必須長期一貫保持優異的成績,絲毫不可懈怠,對了,這個得蓋上學校院系公章,可不是你自己能編造的!
③學術成果和獲獎證書:在xx核心期刊上有發布過什麼論文嗎?在校期間,獲得過xx什麼證書,證明一下你與眾不同的優秀!
④專家推薦信:至少兩位以上的副高職稱或以上專家推薦,副高以上,還得是至少兩位。
猜想:真正的人才,一將難求。這等能力至上的錄人標準,簡直是在力求完美的極致追求,中國傳統最好的大學,清華、北大也不至如此。起碼這一條是有著比傳統高效更高更遠門檻,是目前我們能做到的,沒有更好的。
相關資料:西湖大學三大院長
理學院執行院長鄧力、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於洪濤、工學院院長楊陽三位院長。
大學讀書時,是最優秀的學生,分別畢業於清華、臺灣成功大學、北大;也都是世界一流大學中最優秀的教授,分別來自布蘭迪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鄧力:清華大學本科、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有機化學碩士、哈佛大學有機化學博士。世界知名有機合成化學家,有機催化領域的創始者和引領者之一。
於洪濤:北京大學本科、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的終身講席教授,而且兼任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研究員長達十年。
楊陽: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會士,美國SPIE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美國電磁學院(EM Academy)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會士,2016年被選為湯森路透世界最有影響力科學家(全球13人入選),2019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再生能源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