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國順
如鳳凰展翅,似如意祥雲——這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英國一家媒體評選「世界新七大奇蹟」,大興國際機場名列榜首。
按照節點,2019年6月30日機場工程竣工,7月15日 運行人員全部到位,進行全場運行調試。9月30日——新中國70華誕前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運營。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建築,寄託著騰飛的夢想、展現著人類的奇蹟。
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外形如展翅鳳凰,結構似五指廊放射舒展開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旅客到達候機樓後,能以最短最合理的距離,到達最多的登機口。旅客從航站樓中心步行到達任何一個登機口,最遠距離630米,所需時間最多不超過8分鐘。
新機場採用「雙層出發車道邊」設計。傳統的航站樓只有出發和到達兩層,新機場是四層航站樓,出發和到達分別有兩層,相當於把平房變成樓房。
更奇妙的是航站樓內景。設計高度由80米降為50米,功能分區更加合理,便於採取屋頂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設計。航站樓頭頂圓形玻璃穹頂直徑有80米,周圍分布著8個巨大的C形柱,撐起整個航站樓的樓頂。C形柱連結著8000多個氣泡窗,以各異的造型,既最佳借用了力學原理互相借力使力,又以不同角度引入不同方位的光線,使得候機樓的採光得到穹頂之上充分漫射光線,柔和而溫暖。為此鑲嵌的8000多塊玻璃,每一塊造型都各不相同,展現著人類妙筆橫生。望著每層10多萬平方米的碩大空間,似如意祥雲縈繞空間。
剛剛竣工的航站樓,可以滿足45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高峰小時進出港1.26萬人次的容量需求,遠期目標是客流吞吐量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0萬架次,建設七條跑道,並預留旅客吞吐量1.3億人次、飛機起降量103萬架次、九條跑道的規模。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第一。
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國家,繪下的又一筆美圖。
中國的首都北京,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城市的繁榮,帶來的就是川流不息的客流。擁有三個候機樓的首都機場,進出港人流不斷上升,來往於此的旅客,都會切身感受到機場的繁忙。機場客流量2014年就達到8365萬人次,穩居世界第二,航班趨於飽和。到如今,由於空域資源緊張、航班時刻飽和,首都機場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人次的潛在需求被「拒之門外」。
2014年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建設新機場項目。2014年12月26日,新機場舉行開工典禮。
機場選址在北京大興區與河北廊坊市交界處。從更大視角看,位於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區中間的位置上,與天安門的直線距離46公裡,距首都機場67公裡,距天津濱海機場85公裡,距雄安新區55公裡。新機場將有效加快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對雄安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機場有五條包括高鐵在內的軌道線路通往各處,下了高鐵或城鐵、地鐵,有自動扶梯直接到新機場的候機樓內,換乘非常便捷。
為了解決高鐵及各類軌交帶來的震動,同時提升大興機場的防震級別,新機場採用了一種特殊的設計——橫間隔震技術,這也是航站樓工程的亮點和難點。新機場航站樓的各個承重柱子,並非直接頂在地基上,而是在每根柱子地上地下的交界處,墊了一層厚厚的橡膠墊,這樣的橡膠墊一共有1100個。新機場航站樓不是硬邦邦地立在地上,而是立在軟軟的橡膠墊上,這也使大興機場成為全球最大的隔離震動的建築。
新機場建設4條跑道,大部分是最高等級的4F跑道,採用三縱一橫「全向型」構型,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種構型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好空域資源,減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時間,也便利特殊風向時的起降。
2019年5月13日,來自國航、東航、南航、廈航的各自旗艦機型B747-8、A359、A380和B789,先後飛抵大興國際機場,開始新機場試飛。
鳳凰展翅。
這也是一個國家騰飛的象徵。
轉載請在評論區留言,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