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和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吃飯這件事上,本就厲行節約、不喜浪費的廣州人推出了諸多杜絕浪費的妙招,讓享用美食這件事更加理性,更有「章法」。比如,剩菜多的菜品下架,餐廳為杜絕浪費採用末位淘汰制。(《光明日報》9月10日4版)
近來,全國各地餐飲烹飪酒店行業紛紛向當地餐飲經營單位,發出綠色餐飲自律倡議,包括提供免費打包盒;供應小份菜;點餐時提示客人夠吃為好等等,可僅有這些還不夠,減少餐飲浪費不能僅靠消費者自覺,還要靠餐飲企業有務實的新招。
比如,就以現在一些餐館推出小份菜為例,雖說是個好辦法。可好辦法要做好也不易。因為小份菜的量,並非減半就一定合適。點一盤小份菜,好吃,但不夠吃;點兩盤又吃不了,最後還不是又回到原來的量和價的老路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使推出小份菜,客人沒吃多少又剩了,這就不是菜品總量的問題了。
剩菜量多的菜品,不一定全是量多的原因,因為菜品不合消費者的口味,食材原料質量不好,或廚師烹飪水平不高,也都是造成餐飲浪費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餐飲企業不僅要在提高服務質量上,還要在提升菜品口味上下功夫。餐廳服務員不僅要了解菜品的特點,還要主動為客人推薦適合其口味菜品的服務,這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菜品末位淘汰制」,是個好思路。因為一道頻繁被消費者眷顧的菜品,如果剩餘量總是較大,就一定有原因,餐廳有關人員必須分析原因。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總量過大,如果是,就要將該菜品減量、減價推出小份菜。如果推出小份菜後還有較多剩餘量,就不是量的問題,而是用的食材或廚師的廚藝問題了。要麼,想辦法改進提高加工水平,要麼就淘汰該菜品,增加其它新的品種。
筆者以為,減少餐飲浪費,重在實效。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合理消費,光碟行動,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也要擔起責任,從後廚加工到前廳服務的各個環節,都要強化管理。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措施,創新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烹飪專業技術水平,在確保節約的前提下,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口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