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嗎?為什麼?

2020-12-12 騰訊網

今天,老王打算聊一聊「末位淘汰制」那點事兒。

谷先生在某公司已有三年的銷售管理。今年年初,公司有了新的政策,每個季度銷售額最低的銷售區域總監,將遭到企業淘汰。結果,谷先生在第二季度,他所帶領的銷售團隊完成的銷售額並不理想,剛剛接到了公司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谷先生在向老王諮詢的時候,他非常不甘心,「我進公司的時候並沒有這項制度,三年來我帶領團隊也曾經拿到過很好的業績。現在這樣真的合理嗎?」

職場上,「末位淘汰制」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如果運用合理,它可以激起企業內部的良性競爭,如果運用不合理,就會成為企業變相裁員的方式,使得職場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所以,老王可以分別來說一說這兩種情況。

1、很多大企業都選擇了「末位淘汰制」,來保持團隊活力與新陳代謝。

「末位淘汰制」從誕生開始就是有爭議的。

當年,通用電氣的傑克韋爾奇發明了這個制度,改變了原來企業裡的懶散面貌,結果讓通用電氣的市值不斷飆升。雖然也有人質疑這種做法太殘酷,但是傑克韋爾奇不以為然,他覺得市場就是弱肉強食,太安逸反而會害了企業,害了員工。

現在,國內的很多大企業也有「末位淘汰制」。但是老王要提醒大家,「末位淘汰制」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而是需要有科學的設定,也不會只針對基層員工,更好不會針對基礎管理者。畢竟淘汰不是目的,組織活力才是目的。

比如阿里巴巴的「271」淘汰制,已經形成一套從業務能力到價值觀的多維度考核制度,淘汰者並不是被掃地出門,而是獲得正常賠償,且在三個月之內擁有重新返聘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的「末位淘汰制」,壓力有多大,機會往往就有多大。職場人可以提前思考清楚,是否認同這些遊戲規則,是否願意放手一搏。

2、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末位淘汰制」成為了很多企業變相裁員的手段。

實說實說,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將「末位淘汰制」運用得科學、有效。更有甚者,會利用這種方式來變相裁員,試圖鑽法律的空子;也有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利用末尾淘汰來打擊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同事。

某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張麗就是面臨這樣的難題。不知道什麼原因得罪了自己的直接老闆,又加上疫情,自己的直接老闆在公司安排時,總是把不好的接客時間段安排自己,導致自己連續3個月都沒有完成銷售業績而被淘汰。

老王認為,如果利用公司制度來人為的打擊同事,這是不可取的。老王提醒各位職場人,「在考核中居於末位」並不等於「不能勝任工作」,如果有企業惡意剝奪我們的權利,我們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不要任人魚肉。

這一類的法律案例已經非常多了,某通訊公司的王先生就贏得了官司。他曾經在公司的兩次半年考核中墊底,企業認定他「不能勝任工作」,所以只支付了部分補償金後解除勞動合同。最後判定結果是,勞動者不符合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公司支付給了王先生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所以,就像上文中的谷先生,如果公司不支付規定的賠償金,那麼他也完全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

說完了以上這兩種情況,其實老王更想表達的是:「末位淘汰制」很殘酷,它本質上考驗的是職場人的持續價值創造力。無論我們認同與不認同,或者面對與不面對,都要提高自己的生存意識。

因為很多時候,「末位淘汰制」並不一定是某個公司的制度,而是我們身處無處不在的潛在考核中。老王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醒自己,免於被職場所淘汰。

1、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在很多知名企業的組織架構中,85後和90後都漸漸走向了核心管理崗位。因為,這世界變化太快。在職場上,一個永遠不去更新知識體系的人,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老曹是一個教育機構的銷售主管,可他已經連著換了兩份工作,每一份都只做了2個月。他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但是當他忽然換了個環境,聽這些年輕的創業老闆們大談線上推廣、社群營銷、直播帶貨,他覺得自己連嘴都插不上。

他回家睡不著覺,翻來覆去想了半天,直播帶貨也能賣教育產品嗎?他始終活在過去的經驗裡,幸虧是在小城市才生存到今天,否則可能早就失業了。

現實就是這樣,你不了解新的市場走向,不了解新興平臺的規則和玩法,那就很可能跟不上企業的轉型步伐,只能捲鋪蓋回家。所以,要想不被拍在沙灘上,一定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2、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做自我定位。

老王必須要說,職場範圍涵蓋很大,有些崗位可能越老越值錢,拼的是經驗、沉澱、人脈、氣度等等。但有些崗位,可能在人才市場上永遠是年輕人的天下。

那麼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適當的時候做出轉型。

比如小楊是一位幼兒舞蹈老師,她業務能力很強,但是從畢業的那一天開始,她就知道這行吃的是青春飯。跳得再好,總有跳不動的一天。在恰當的時機,她選擇了先轉去做舞蹈教育,最後積累資源,自己開了一家舞蹈學校。

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要想免於淘汰,職場人需要一個主動的姿態,否則等到風雨欲來,恐怕哭都來不及了。

3、洞悉企業的價值需求變化。

很多企業有這種情況,初始時候處於野蠻生長階段,所以大量招兵買馬。但是,隨著發展的需要,可能需要處理掉一些冗餘人員,或者更換價值創造力比較低的人員。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從中淘汰。

所以,職場人在進入職場之後,也要時刻對公司需求保持敏感,知道公司需要什麼,知道自己能夠創造什麼價值。

寫在最後

職場上,「末位淘汰制」存在很多問題,它有可能製造活力,提升效率,也可能是企業變相裁員的手段。但對於職場人來說,與其討論制度的合理性,不如提升判斷力,在選擇的時候擦亮眼,不如提升價值創造力,不懼怕任何競爭與淘汰。

相關焦點

  • 你贊同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嗎,為什麼?
    你贊同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嗎,為什麼?公司實行末尾淘汰制本人是非常贊同的,人是社會型動物,在組織中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才會被組織認可,而末尾淘汰制對公司職業化發展是利大於弊的。末尾淘汰制是遵循二八法則的一種演化,二八法則是指公司內部百分之八十的業績來源於百分之二十的優秀員工創造的,而另外百分之八十的員工則只創造百分之二十的業績,這種情況在銷售型公司中最能體現出來。
  • 末位淘汰制合法嗎?
    末位淘汰制合法嗎?很多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並將考核等級分為A級、B級、C級、D級,在考核中被評為D級的員工,公司會以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這種行為是否合法?下面小王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學校實行末位淘汰制是否合理,你們學校是末位淘汰制嗎?
    學校實行末位淘汰制是否合理?最近我們學校開始實行末位淘汰制度了,教師所教科目連續兩次倒數第一的被淘汰。制度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大家都很有怨言,紛紛抱怨制度不合理。可是轉過頭來一想,這樣真的好嗎?我們最初給學生留公共自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總結、整理知識。現在大家都把學生的時間擠佔了,學生沒有自己整理知識、消化知識的時間了,這對學生的學習真的是有益的嗎?對於數學物理等一些科目,本來是需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可是形勢比人強,大家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 為什麼說企業要慎行「末位淘汰制」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究竟有多少人能參與進來,上次看過這麼一個段子: 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財務是小姨子,業務經理是小舅子,出納是老婆,行政是表妹,人事經理是表姐,門衛是二大爺,月底,將公司唯一的業務員給淘汰掉了。
  • 華為「末位淘汰制」為什麼能大行其道
    「末位淘汰制」的優點是增加企業活力,是一個只從企業不考慮員工的制度。末尾淘汰制是一項殘酷的競爭制度。是一項倒逼員工免費加班的制度。是一項壓迫員工獲得感,安全感的制度。華為為什麼能大行其道。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
  • 普法課堂|「末位淘汰制」辭退員工合法嗎?
    普法課堂|「末位淘汰制」辭退員工合法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司實行
  • 公司突然實行末位淘汰制,員工這樣做,公司後悔到腸子都青了
    很多公司為了增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增加公司的效益都是各出奇招。一些公司甚至制定了末位淘汰制:每次績效考核,只要員工的考核成績是最後一名,就要被無情地淘汰掉,而且是無條件地開除,沒有任何形式的補償。01、與其擔驚受怕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先想一下:公司為什麼想要淘汰你?還不是因為你已經沒有利益了,你自身的能力已經完全滿足不了公司的需求,你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公司的正常收益,所以才會開除你。那麼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沒錯,就是提升自己。
  • 我設計的末位淘汰制,讓公司賠償8萬元
    文 / 水心,人資部落籤約作者1我相信,末位淘汰制,是很多公司正在或曾經使用過的一種績效考核方式。華為、阿里、小米、騰訊等國際大鱷也紛紛為這種制度「代言」、站臺。通過末位淘汰制,通過內部競爭確實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危機感,確實可以推動公司的發展。但是,這種制度也備受爭議。首先績效考核中的末尾淘汰制可能涉及違法的問題,其次,末位淘汰制的殘酷性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現代人才管理的理念。
  • 末位淘汰制是否合法
    末位淘汰製作為一種績效管理方式,提高了企業內部的競爭力,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故許多企業都在引用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隨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不斷完善和普及,大家都知道企業不能以末位淘汰制單方解除員工勞動合同,若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屬於違法解除,勞動者可以申請經濟賠償金,但是,企業根據末位淘汰制對員工進行調崗換崗是否違法?考核處於末位是否代表不能勝任工作?員工不滿調崗行為或者不到新崗位報導,被公司辭退後是否可以主張經濟賠償金?
  • 末位淘汰制=不勝任工作?處於末位的員工就該任由企業處置嗎?
    末位淘汰制=不勝任工作?處於末位的員工就該任由企業「處置」嗎?小程曾是一家公司的研發工程師,2012年5月入職,並與公司籤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4年5月,公司召開考核會議,規定考核倒數第一的人員有兩種選擇,要麼自己主動提出辭職,要麼根據考評結果只拿50%的工資。隨後,公司當場宣布考核結果,小程排在末位。公司要求小程主動辭職或自願接受工資減半。小程對公司的決定不能接受。幾天後,公司發布通告,以小程考核不合格,不同意接受處分,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將小程按自動離職處理。
  • 2020年了,末位淘汰制是否符合勞動法?
    其實並不止華為實行末位淘汰制,現在非常多的企業都有末位淘汰制,前陣子市值剛剛破萬億的亞馬遜,20萬員工的每次績效考核,後10%的人都有可能被淘汰。「末位淘汰制」這個制度有正反面,但今天法貓從勞動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嚴厲的制度,是否符合現在的勞動法呢?標準的「末位淘汰」是這麼定義的?
  • 董明珠:我從來不搞末位淘汰制。我在想,為什麼學校就可以呢?
    格力總裁董明珠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從不搞末位淘汰機制,因為這一個隊伍中總有排在最後一個的。那你永遠把這最後一個淘汰是不公平的,我覺得給他最合適的崗位是最重要的 。看看現在的學校,哪個不在搞末位淘汰?有的學校每到中招高招常常勸退一部分後進生,想方設法勸退這些孩子不讓他們參加高考,難道這不是末位淘汰嗎?有的老師對學習差的孩子變著法的諷刺挖苦,要麼懲罰,更多的是乾脆不管徹底放棄,這難道不是末位淘汰嗎?高考不也是一種末位淘汰嗎?
  • 朱芳雨對球隊實行末位淘汰制,保證了球隊的強盛不衰!
    總結起來就是對球員實行末位淘汰制,淘汰不適合球隊的球員,同時從二隊提拔新人,充分發揮「鯰魚效應」。作為CBA的九冠王,廣東隊也不是一直很強,曾經也出現過人員斷檔的情況,直到朱芳雨上任,情況才有了好轉。過去廣東隊也和其它CBA球隊一樣,捨不得把自己辛苦培養的球員送出去,可是朱芳雨不這麼想。
  • 為什麼公司裁員不選擇業績最差的人,說好的末位淘汰制呢?
    我們先來看兩個寡頭,業績最好的人,也就是最貴的人,需要公司掏更多成本的人。但是作為銷冠往往有較好的銷售能力,能為公司持續創造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收入的依賴,自然不會把這些人優先放到裁員名單裡。而業績最差的人,也就是最便宜的人,公司只用支付一個底薪就好了,沒有業績或者業績很少,往往是公司的儲備力量。他們需要公司投入的很少,但一旦這些人開一單公司也是非常盈利的。就如同走狗屎運也可以開幾單吧,所以業績最差的人從來不是被裁的對象,但卻是自動離職的主要人群。
  • 董明珠:我從來不搞末位淘汰制。一線教師:縣管校聘就是末位淘汰
    格力總裁董明珠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從不搞末位淘汰機制,因為這一個隊伍中總有排在最後一個的。那你永遠把這最後一個淘汰是不公平的,我覺得給他最合適的崗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們的教育行業現在卻越來越喜歡用績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了!首先,什麼是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績效考核的一種制度。
  • 考核排名末位=不勝任工作?雙角度正確看待末位淘汰制的優與劣!
    「末位淘汰制」作為績效考核管理制度的一種,是指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目標,結合各個崗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員工考核,並依據考核結果對得分靠後的員工予以淘汰的管理制度。這一制度源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傑克.韋爾奇創建的活力曲線,也叫10%淘汰率法則,每年對員工工作績效嚴格評估,有10%的員工被評為C類落後員工,表現最差的員工通常會被淘汰。
  • 取消重點學校、取消輔導班、實行末位淘汰制……網友這麼建議
    如果讓你給教育改革獻策,你會提什麼?一位吉林省網友這麼建議:1、高中以下(含高中)取消重點學校,將優秀教師分到其他學校任校長、教學副校長等重要職務,並把優秀教師作為提職的重要條件;2、對教師實行末位淘汰制,不限名額,寧缺毋濫,把社會上德才兼備的教育人才招納進來……3、取消輔導班,凡是學校開始的主考課程
  • 傑克·韋爾奇死亡,華為、阿里、京東都在用他創造的「末位淘汰制」
    韋爾奇被稱為美國商界代表,通用電氣在其領導下,市值從120億美元增長到4100億美元,一度成為僅次於微軟的全球最有價值公司。《財富》雜誌曾稱其為「二十世紀最佳經理人」。韋爾奇有個著名的綽號——「中子彈傑克」,因為他有著強悍的管理手段,雷厲風行的裁員速度世人皆知。
  • 實行末位淘汰制!留下精英人才,創建優秀團隊
    跑在隊伍最後一名的必須出局,補充新生力量,這很好理解,但最關鍵的是如何選擇「末位」。當你開始對一個團隊進行考核時你會發現,在員工之間,他們的表現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總會有一個人排在倒數第一的位置上,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標準去考量。
  • 董明珠:格力從來不搞末位淘汰制!真正優秀的團隊,不需要!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末位淘汰制的話題。今天看到格力的董明珠講,在第一個季度格力收入少了三百個億,然後在少了這麼多收入的情況下也堅持不裁員,即便員工的能力不行,那麼工資給少一點也不會裁員。繼續招聘,整個動作一直在循環,從而促進團隊向更高的能力,更高的位置發展,這是末尾淘汰制的初衷。末位淘汰制的優點是什麼呢?第一個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末位淘汰制可以加強團隊的活性,避免一直是這些人,一直是這些能力,然後整個團隊是一灘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