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隊伍最後一名的必須出局,補充新生力量,這很好理解,但最關鍵的是如何選擇「末位」。當你開始對一個團隊進行考核時你會發現,在員工之間,他們的表現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總會有一個人排在倒數第一的位置上,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標準去考量。因為這種差異按不同的考核標準來排序,結果會大不一樣。所以,末位的判斷與你的排序標準密切相關,與你採用的排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今天第一管理學派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末位淘汰制,將不能創造效益的人都從你的團隊中及時淘汰出去。
這是一個存優去劣的原則,在團隊的競爭中,為了維持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員工的整體素質,淘汰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我們必須得強調,不管是內部淘汰還是外部淘汰,並不是說被淘汰的員工天生就不行,而是他不適合或者當前並不勝任。比如有的人非常守紀律,服從性也很好,但他可能只合適去做一名流水線工人,卻不適合去做市場部的策劃人員。
因此,當一名員工不勝任或不合適時,就必須進行淘汰。另外,淘汰並不意味著就將這名員工踢出公司,而是可以視他的能力和工作特點,為他安排新的工作,協助他發揮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