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章,1939年1月22日出生於河北省興隆縣上莊村。當代詩人,國家一級作家。主要著作有《燕山歌》《劉章詩選》《劉章詩詞》《劉章絕句》《劉章散文選》《劉章評論》《小寶寶歌謠》等 50 部和詩文全集《劉章集》。組詩《北山戀》1980年獲得全國首屆中青年詩人新詩獎。2020年2月20日11時在河北省石家莊辭世,享年82歲。
《劉章詩選》序
張志民
先說兩句古話,一句叫作「先入為主」,一句叫作「文如其人」。
何謂「先入為主」呢?我與劉章同志初次見面,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他已發表過一些詩作,並且出版了詩集《燕山歌》等,與我早有過書信來往。但劉章是個什麼樣兒,我還想像不出。當他由家鄉來京,我們雙手相握,他自我介紹說「我是劉章」時,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青年農民。坐下來,我一面傾聽他敘說著家鄉的情況和自己的創作,一面打量著這位青年的衣著,風度。掛滿邊雪塞風的農家短襖,配著一張微黑、消瘦、但很結實的臉孔。他少於詞令,不大善於言談,但每句話都是實實在在的,從他口中,你聽不出半句世俗的虛套,只有鄉裡的人那種直爽、明快、憨厚、誠實。總之,象個來自農村的怯生中而又帶點斯文的小夥子。
這次相見,是劉章同志來北京開會,他作為河北省的代表之一,來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時值隆冬,劉章同志穿一件雪花呢大衣,人到中年,微微有些發胖,眼鏡,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飾物」,但儘管如此,仍未能改變我們頭次相見那個「先入為主」的老印象,他依然還象個農民。多年來,他沒有丟掉農民身上那許多可貴的東西。
再說「文如其人」。先人留下的這句成語,實在是經過了千萬次印證的!你讀了劉章的詩,也就自然地認識了劉章,他的筆下,沒有虛假,生活是真的,感情是真的,它真實得象燕山上的石塊,你能看出它的沉重,它的堅實,甚至包括它那種未經雕飾的質樸,粗糙,劉章就是用這樣的石塊,鋪出自己一條詩歌的道路。遍數這些石塊,可以寫他的詩論,也可以寫他的歷史。總的來看,我覺得他的詩是越寫越好的!拿過他這本詩歌結集,我是從後向前讀,先看的是他的新作,也許是由於個人愛好吧!對這組《我的一家》格外感興趣:
二十年荊釵布衣,
泥土作粉黛,青絲雨洗,
風吹野花落滿頭。
瘦影飄在小溪。
(那時使我慚愧,
辜負她青春年紀!)
五年居住大城市,
穿衣要處理品,買菜要論堆的
還常在樓上樓下,
廣播這些消息。
(如今使我驕傲,
愛她的鄉土氣息。)
陽臺上堆成農家小院——
拾來的木柴,自脫的煤坯;
每分錢在她的腰包裡,
不出手就有了利息。
(內政、列、文全權,
放心的家庭總理!)
剛剛當上臨時工,
張口是「百年大計」……
——《妻子》
詩人們寫妻子的詩,並不少見。戀人各異,詩的內容,表現手法,自然是各有不同,劉章的這首詩,是很有他自己的特點的,在長達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劉章同志一直生活在農村,家境貧苦,生活艱難,但他酷愛文學,他做過所有的田間勞動,當過村幹部,那漫長的時日裡,妻子給了他極大的幫助、支持,如《山桃花》一詩中所說:「十八九歲,我們結婚時,竟沒穿上個花褂!房子,甚至沒有碗筷,你為我挑起一個『家』!」這是寫他的妻子,也是寫他那段生活的。
《妻子》這首詩,集中體現了劉章詩的一些特點:他吸取了我國民歌和古典詩詞之長,善於運用民間語言,作風樸實,感情真切,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的作品,不少是屬於這一類的。
近些年來,劉章同志離開自己的家鄉,步入一個更寬闊的生活領域,他編刊物,審閱來稿,且遊歷了全國不少地方,視野比前擴大,作品的題材,也因之展寬,西行,南行,都寫了不少詩作。在詩歌的形式上,也有不少的發展、變幻,不少嘗試。場地大了,有利於施展武藝,在一些遊記式的小詩中,有些近於舊體的新詩,寫得也耐人玩味,如:
身正高千尺,
有節不生枝,
向天心無二,
投地影猶直,
垂珠雲霞裡,
橫眉風雨時……
——《寫在恍榔樹下》
劉章有較厚的農村生活基礎,他的作品,大多是表現農村生活,把「農民詩人」這個光榮稱號送給他,應是受之無愧的。
序,寫到這裡,本可以打住了,因劉章同志再三囑咐,要談談他的詩的不足,我不能不朝這個方面想一下。我想,他的詩,也象世上的許多事物一樣,都具有多面性,而且,其短,又常孕於其長之內;倘不是有那豐富的農村生活,他寫不出那麼多的反映農村的詩,但,話說回來,倘不是長期局限家鄉一地,劉章的筆,會更加揮灑自如。
希望他繼往開來,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