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2020-12-14 騰訊網

《大唐六典》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大唐六典》簡稱《唐六典》,記載了唐朝職官。

李林甫(公元683年—753年),字哥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唐朝宰相。

張九齡(公元673年—740年),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漢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也。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也。晉泰始(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中,省五兵尚書;泰康中,又置七兵尚書,以舊五兵尚書中兵、外兵分為左右。東晉及宋又為五兵,孝武(漢武帝劉徹)大明二年又省之,順帝(漢順帝劉保)升明元年又置。歷齊、梁、陳、後魏、北齊皆置五兵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司馬卿一人。隋改為兵部尚書,皇朝因之。龍朔(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改為司戒太常伯,鹹亨(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元年復為兵部尚書。光宅(唐睿宗李旦的年號)元年改為夏官尚書,神龍(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元年復故。〗

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周官》夏官小司馬中大夫也。漢以來尚書侍郎,今郎中之任也。後周依《周官》。隋煬帝置兵部侍郎,皇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戒少常伯,鹹亨元年復為兵部侍郎。總章(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二年增置一員。光宅、神龍並隋曹改復。〗

兵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令。凡軍師卒戍之籍,山川要害之圖,廄牧(軍馬)甲仗之數,悉以諮之。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尚書、侍郎履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鹹質正焉。凡選授之制,每歲孟冬,以三旬會其人:去王城五百裡,集於上旬;千裡之內,集於中旬;千裡之外,集於下旬。以三銓(量才授官,選拔官吏。)領其事:一曰尚書銓,二曰東銓,三日西銓。〖尚書為中銓,兩待郎分為東、西銓。〗以五等閱其人,一曰長朵,二曰馬射,三曰馬槍,四曰步射,五曰應對。以三奇拔其選:一曰驍勇,二曰材藝,三曰可為統領之用。其尤異者,登而任之,否則量以退焉。然後據其狀以核之,考其能以進之。所以錄深功,拔奇藝,備軍國,綜勳賢也。五品已上,皆奏聞而制授焉;六品已下,則量資注擬(唐時選舉官員,凡應試獲選者先由尚書省登錄,經考詢後再按其才能擬定官職,稱為「注擬」。)。其在軍鎮要籍,不得赴選,委節度使銓試,具等第以申焉。其三奇、五等之選有殊尤者,得令宿衛。〖其宿衛皆帶本官以充。〗其選人有自文資入者,取少壯六尺已上,材藝超絕考試;不堪還送吏部。凡官階注擬,團甲進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所以審名實之銓綜,備戎仗(軍械)之物數,以戒軍令,而振國容焉。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兵部在隋唐時期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並不負責戰爭時候的行軍打仗,與國家的重要軍事決策也沒有關係。事實上,兵部是專門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如對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武器裝備的儲藏供給等方面。《新唐書·百官志一》對此有詳細介紹:「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 于謙和和珅都當過兵部尚書,這官到底有多大?
    想必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聽說過兵部尚書、兵部侍郎等官銜,但是鮮有人去了解這些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雖然電視劇經常演到罷免某位兵部尚書,但是實際上逍遙罷免兵部尚書,哪有這麼簡單。有許多歷史上的人物,如于謙、和珅、李靖等等都做過兵部尚書,這個官職是很大很重要的,一旦罷免這樣一位官員,勢必會對朝堂局面和權力制衡產生巨大的影響。兵部尚書又被稱為大司馬,它設立於隋朝。在古代,一般有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其中每個機構都有尚書和侍郎。他們分管著整個國家的人才選拔、軍隊、馬車、機械等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代的更迭。
  • 【文學】--兵部尚書——劉天和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受南京禮部主客司主事,後補御史,歷任陝西巡按御史、金壇縣丞、湖州知府、陝西巡撫。黃河南徙,受命總理河道,疏浚汴河及山東七十二泉,加工部右侍郎,旋調兵部左侍郎,總理三邊軍務,期間,幾敗賀蘭山、河南與黑水苑一帶進犯之敵,擊退吉囊對涼州、寧夏之騷擾,論功加太子太保,遷還南京任戶部尚書,旋改兵部尚書。後告老歸居麻城,三年卒。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少府的屬官,初名尚書臺,三國時代,尚書臺脫離少府,成為全國政務的總匯。古代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剛開始設定兵部,此後,兵部尚書變成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各地的國防。從古至今,國防便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對一個國家的穩步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功效。因此 ,兵部尚書的官階跟功效都不可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一定的記述:兵部。
  • 韓士英--明代兵部尚書抗倭將領
    南充市嘉陵區世陽鎮原名侍郎場,因明朝出有南京兵部尚書韓士英從工部侍郎入仕而名,清末以諧音改為世陽。清宣統二年(1910)置鄉,民國二十四年(1945)為聯保,1950年成立世陽鄉人民政府,2000年6月建鎮。 嘉陵區世陽鎮街景世陽鎮馬蘭溝村曾經走出了一位明朝兵部尚書、抗倭將領。他,就是我們本期為你推出的嘉陵名人——韓士英。
  • 兵部尚書黃嘉善
    歷任河南葉縣知縣、南直隸蘇州府同知、山西平陽府府丞、大同府知府、陝西布政使司參政、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尚書等職。官至一品,是黃氏登仕途之佼佼者,為保衛祖國的邊陲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黃嘉善「生而聰敏、端莊偉然」,漸大學習勤奮,「讀書過目能誦,為文雅暢」,成績優秀。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兵部尚書在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大司馬"。"因為兵部尚書需要管理整個兵部,整個軍隊都是歸於兵部尚書管理的,按照現在的看,掌管軍隊的權利肯定是要高於吏部的,但是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想法跟推崇文化不一樣,所以兵部的相比較吏部而言就會低了很多。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六部最早出現在周朝,到了秦朝時期,被改為九卿,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覺得秦朝的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為六曹,最高首長是尚書。到了隋文帝時期,又被改為六部,到了唐朝時期,六部這個名字基本上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明朝兵部尚書蔡復一傳說及廈門曾厝垵蔡府
    朝廷任蔡復一為兵部右侍郎,巡撫貴州;不久,取代楊述申,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初,蔡復一苦心運籌,經7次大戰,殲叛軍近萬人,克地數十百裡。後因事權不一,鄰軍臨陣脫逃,以致大敗於水西,被革職聽勘。按舊例,解職候代的將軍可以離營,但蔡復一不顧疾病纏身,以「一息尚存,豈可貽君父憂」為念,仍領軍作戰,兩戰連破189寨,斃叛軍3000人,最後病死於軍中。朝廷追贈其為 兵部尚書 ,賜諡「清獻」。
  • 荒唐年代荒唐事一一一明朝兵部尚書之墓打開的疑團
    (1)、挖古墓,藏匿古瓶、銅錢等(請看第一期) (2)、掉在古墓內的同學,坐在一肉團上晃動(請看第二期) (3)、明朝兵部尚書之墓打開的疑團 我們的挖墓行動進行到了十多天後,又向古墓群中,封土最高,佔地面積最大的一一明朝兵部尚書之墓進軍,要開挖這座古墓。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帶領明軍抗擊瓦刺軍!
    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帶領明軍抗擊瓦刺軍!元朝將南宋滅亡,一共經過了九十年,從並推翻元朝,從明太祖一直把蒙古貴族趕到蒙古高原上去。于謙這個時候正是兵部侍郎,大臣們發過言後他就將眉頭皺緊,他聽不下去了,於是站出來講,現在應該好好保守我們的國家,而不是說這些隨便放棄的話。于謙的這種正義感給那些本身就想要抵抗的官員們也增加了非常大的勇氣,于謙再次帶頭,大家跟著一起發表意見最後的結果是,想要戰爭的人贏了想要逃跑的人。
  • 明朝開國功臣善終者寥寥無幾,此人乃兵部尚書文武雙全,全身而退
    原題:《文武雙全的明初兵部尚書樂韶鳳 | 秦德著》明代全椒載入《明史》中的人物,首推文武雙全的兵部尚書樂韶鳳。樂韶鳳,字致和,一字來儀(《明史》為「舜儀」),安徽全椒人。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晉升為兵部尚書,與中書省、御史臺共同制定「教練軍士法」。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學士,由武轉文,與承旨詹同一起釐考注釋「先師樂章」。同年九月,任曆書推纂官,後又作「迴鑾樂歌」。洪武八年三月,因當時語言過雜,舊韻多起於江南,朱元璋命令樂韶鳳制定全國性的統一聲韻,樂韶鳳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韻》,成為中國音韻學史上的巔峰巨製。大明開國之初,禮制久荒。
  • 古代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具體都是幹什麼的?
    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是我國古代六部官爵,它屬於中央官職之一,是三省六部制制度下的一種。三省六部制度初創於隋文帝時期,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得到了完善。隋文帝時期,隋朝曾設吏部、度支、祠部、左戶、都官、五兵為六部,後來到了唐朝建立,祠部改為禮部,度支改為戶部,五兵改為兵部,左戶改為工部,都官則改為刑部,他們統歸尚書省所管轄,六部制度才最終確立了下來。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那麼窮呢?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劉大夏說:「跟百姓一樣,很窮。」明孝宗就不解了,又問:「士兵有軍餉,行軍又有行糧,為什麼還這麼窮呢?」劉大夏回答:「士兵的軍餉被將帥剋扣了一半,又怎麼會不窮呢?」明孝宗大為沮喪,感嘆說:「我執政這麼久,居然不知道天下軍民這麼窮?這皇帝是怎麼當的?」《明史》:其年六月再陳兵政十害,且乞歸。帝不許,令弊端宜革者更祥具以聞。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會那麼窮呢?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 劉大夏說:「跟百姓一樣,很窮。」明孝宗就不解了,又問:「士兵有軍餉,行軍又有行糧,為什麼還這麼窮呢?」劉大夏回答:「士兵的軍餉被將帥剋扣了一半,又怎麼會不窮呢?」明孝宗大為沮喪,感嘆說:「我執政這麼久,居然不知道天下軍民這麼窮?這皇帝是怎麼當的?」 《明史》:其年六月再陳兵政十害,且乞歸。帝不許,令弊端宜革者更祥具以聞。
  • 兵部尚書回府卻不入家門,宰相大驚:他必將起兵反叛!果然應驗
    李靖可謂能文能武,因此深受唐太宗的喜歡,後來官拜尚書右僕射,也就是所謂的宰相,在任上表現的很出色。當時的兵部尚書也是一位開國功臣,他叫侯君集,勇猛無比,早年在戰場殺敵無數,是一位很出色的將軍。但他卻不懂什麼兵法、謀略之類的,唐太宗很希望他能在尚書的位置上幹好,就請李靖教教他。
  • 古代的三省六部,知府知縣到了現在是什麼級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有決策權。 門下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的辦公廳。 尚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有執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