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的魯菜,以其濃烈醇厚的風味聞名全國,德州扒雞是魯菜中最有名的一道。儘管雞肉的做法有很多種,但是毫無疑問,德州扒雞的味道絕對可以讓人忘卻,肉質鮮美、香嫩,烹製好的德州扒雞還可以脫骨,金黃的色澤更是讓人食慾大開,即便是未成年的小孩也可以人吃大半!更有甚者,德州扒雞或魯菜中的長壽菜,其起源於明朝,清朝對其做法作了進一步改進,民國時期更是深受人們喜愛,時至今日,也是到山東旅遊的遊客必去之地。
相傳德州扒雞發明於元末明初,當時的德州是京都通九省的御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提高了一個檔次,富裕的德州人也改進了飲食習慣。據傳說,老人在那時有許多跨欄叫賣燒雞,經常出現在碼頭和各種交通要道上,老人賣的燒雞和當時京都流行的燒雞味道不同,醬香更濃,鮮香美,這就是德州扒雞的原型。乾隆三十一年,家住德州城西門外大街的燒雞師傅賈建才,改進了德州扒雞的做法,這次改進是一次意外。
某天身為食品店老闆的賈建材有事外出,於是只好讓店小二幫他看中燒雞,水鄉的店小二辦事不嚴,過一會兒便呼呼大睡,賈建材外出後發現燒雞都燒過了頭,顏色比以前更深。但此時已到賣午餐的時候,無可奈何之下,賈建材只好將這批燒雞拿出去賣,沒想到燒過頭的燒雞竟如此美味,不但雞肉味道更噴香,連骨頭都是酥的,一咬就香撲鼻,不一會兒,食客們就把燒雞搶去了。
此後,賈建材又憑藉多年的烹調經驗,對燒雞的做法進行了一些改進,並將這種燒雞命名為「德州扒雞」,即德州扒雞的起源。由此可以看出,德州扒雞的確算得上是傳承千年的中華代表性菜餚,儘管做法和燒雞比較類似,但味道比一般燒雞要好不少,也是德州扒雞如此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大家不住在德州也不要緊,德州扒雞的做法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而且所需的配料也比較多,我們在家裡就可以做一隻色香味俱全的德州扒雞了。
要準備一隻鮮柴雞,雞的個頭不能太大,因為正宗的德州扒雞需要整隻烹調,不能事先切成小塊。首先,我們要把雞肉的內臟洗乾淨,然後用各種調料醃上一個小時左右,這樣既能使雞肉變軟,又能去除雞肉中的腥味。然後,起鍋燒油,燒熱後可將醃製過的雞肉放入鍋內炸至金黃色,撈起放入鍋內備用。接著再燒一鍋開水,然後把炸過的雞肉放進水裡,加入草果、八角、桂枝、肉桂、冰糖、鹽、醬油等多種調味品,過一會撇去浮沫,煮45分鐘左右即可撈出。
這種做出來的德州扒雞雖然粗製濫造,味道肯定比不上正宗的德州扒雞,但這種扒雞也比我們每天吃的燒雞好吃。假如大家想吃最正宗的德州扒雞,既可以去超市買真空包裝的德州扒雞,也可以在去山東的專程中點一隻現做的德州扒雞,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味道!當然,我們還是比較建議大家試著在家做扒雞,畢竟體驗一下烹飪的樂趣!